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面肌痉挛随机对照及临床对照试验的有效性。方法:电子检索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万方数据库(WF)、中国知网(CNKI)中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相关文献,纳入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试验(CCT),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项目的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843例面肌痉挛患者Meta分析显示,针刺治疗面肌痉挛与药物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固定效应模型)=7.74,95%CI(4.89,12.24),经Z检验,Z=8.74,P<0.00001]。结论: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疗效优于药物治疗,但仍需更多大样本RCT进行验证支持,同时针灸临床科研设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统计分析近30年来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相关文献,探究不同留针时间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8年至2018年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文献,采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前临床针刺治疗面肌痉挛采用的留针时间以30min最为多见。平均总有效率及平均总愈显率随留针时间的延长大致呈上升趋势,在留针50min时达到峰值(总有效率90.03%,总愈显率72.66%),其后又出现下降趋势。结论 :临床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留针时间不完全相同,以30min最为多见,而疗效与留针时间大致呈正相关性,以50min为最佳留针时间。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近10年针刺手法量学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PubMed数据库,收集整理从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的针刺手法量学以及针刺量效关系的文献,从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两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研究进展和一般规律。结果:通过筛选,最终获得针刺手法量学的文献32篇,其中中文28篇、英文4篇。不同针刺手法量学参数在效应指标上确实存在差异,初步反应出强量学参数效应优于弱量学参数,但针刺手法量效作用规律仍不明确。结论:在今后研究中,规范针刺量学参数,针对某一具体病证开展量效作用研究,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寻求针刺手法量学的安全性边界,从而明确针刺量学参数的量效作用规律,指导临床,使针刺疗法更具规范性、可重复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近20年有关灸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报道进行归纳、总结.方法:通过对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计算机检索,获得1989年至2010年有关灸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中文文献.结果:共获得文献21篇,其中采用温针灸5篇,艾条灸10篇,艾炷灸3篇,隔物灸3篇.结论:灸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肯定,但尚缺乏大量重复、对照、随机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针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OSAHS针刺治疗特点。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收集针刺治疗OSAHS的临床研究文献,对干预措施、穴位选择、刺激方式、留针时间、治疗频率及治疗周期、针刺手法及针刺感应等信息进行采集与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4篇。干预措施以单用普通针刺或电针针刺(22篇)为主;刺激方式以普通针刺(21篇)为主;涉及60个穴位,文献报道频率≥30%的穴位有廉泉(14篇)、丰隆(14篇)、四神聪(12篇)、照海(12篇)、三阴交(11篇);留针时间以30min(23篇)最为常见;治疗频率以1天1次(19篇)为主。报道针刺手法的文献19篇;报道针刺感应"得气"的文献12篇。结论:针刺治疗OSAHS在干预措施、穴位选择、刺激方式、留针时间、治疗频率等方面具有一定规律,可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评价针刺手法对原发性痛经效应的影响。检索国内外10个医学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MEDLIN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CENTRAL)、护理学及医疗相关文献累计索引数据库(CINAHL PLUS)、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联合补充医学文献数据库(AMED)、精神医学信息数据库(PsycINFO);以及6个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收集比较不同针刺手法干预方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人分别进行资料提取,最后采用RevMan 5.3版进行统计分析。共检索到文献5 148篇,经筛选后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8篇,共计病例数644例;根据疼痛程度总有效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毫针针刺施手法、手法强刺激合深刺、施行特殊补泻手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优于不施手法、手法弱刺激合浅刺、施行平补平泻法的治疗。初步认为施行一定的针刺手法有助于提高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方案注册号:PROSPERO:CRD42016038515。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贺氏三通法在面肌痉挛(Hemifacical Spasm,HFS)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三通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三通组采用贺氏三通法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相结合,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针刺。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面肌痉挛程度(Albert分级)评定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面肌痉挛程度(Albert分级)评定及临床疗效评定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三通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贺氏三通法在面肌痉挛的治疗中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倪夕秀  田甜  刘路  李晓  赵凌 《中国针灸》2020,(6):671-677
采用国际公认的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RT声明和报告针刺临床试验中干预措施的国际标准STRICTA评价近10年国内外针刺治疗癌性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报告质量。计算机检索针刺治疗癌性疼痛的RCT,英文数据库为Pub Med、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中文数据库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检索时限为2009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最终纳入22篇中文文献和13篇英文文献。根据CONSORT声明条目,中文文献有1篇明确了主要、次要结局指标,8篇描述了随机化,均未描述分配隐藏、盲法,4篇描述了基线资料;英文文献有8篇明确了主要、次要结局指标,8篇描述了随机化,6篇描述了分配隐藏,7篇描述了盲法,13篇均描述了基线资料。根据STRICTA标准条目,中文文献有17篇描述了穴位名称,6篇描述了进针深度,17篇描述了针刺反应,均未描述治疗师资历;英文文献有12篇描述了穴位名称,7篇描述了进针深度,8篇描述了针刺反应,7篇描述了治疗师资历。中文文献对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6.3)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面肌痉挛针刺治疗的选穴规律及核心处方。方法:检索包括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维普(VIP)建库至2019年5月30日发表的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相关文献。采用平台对纳入处方穴位频次、穴对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模块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文献84篇,合计87首处方,涉及腧穴81个。其中取穴频次前3位的腧穴为合谷(67.82%)、地仓(57.47%)、四白(54.02%);前3位的穴对有"合谷-太冲""四白-地仓""颊车-地仓";核心穴位组合为合谷、太冲、风池、地仓、下关、颧髎、颊车、太阳和四白。结论:针刺治疗面肌痉挛选穴遵循"局部与远端取穴配合,祛邪与扶正并重",达到调和气血、熄风通络止痉的作用,为该病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分析目前治疗现状。方法检索PubMed全文数据库、OVID医学全文期刊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共收集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文献270篇,中文文献有254篇,英文文献16篇,其中9篇符合研究纳入标准,全部为中文文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并对9篇文献采用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9篇文献共1015例患者。9篇文献的治愈率汇总合并比值比(OR)为2.46,95%可信区间(CI)为(1.86,3.27);有效率汇总合并OR为2.85,95%CI为(1.87,4.35);手法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愈率、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其他疗法(除手法之外的治疗方法,如针灸、药物等)组(P<0.01)。结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疗法;但由于纳入文献的数量有限且质量不是很高,结论尚不确定,因此需要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并且随访时间长的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运用毛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68例面肌痉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给予毛刺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期间休息1天,治疗6个疗程后依据Cohen面肌痉挛强度分级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痉挛强度的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效率97.1%优于对照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毛刺法治疗面肌痉挛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偏头痛时间因素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2007年1月至2017年7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5本期刊(《中国针灸》《中医杂志》《针刺研究》《时珍国医国药》《中华中医药杂志》)及Pub Med数据库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初始针刺介入时机、行针次数、行针时间、留针时间、针刺间隔时间及治疗次数、疗程及疗程间隔时间等针刺时间因素数据信息,分析不同类型偏头痛针刺治疗方案时间因素的选择。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11篇,英文文献20篇。英文文献中仅1篇月经相关性偏头痛提及针刺治疗时机,中文文献仅月经期偏头痛、慢性偏头痛2篇文献提及。英文文献中仅2篇文献提及行针次数,中文文献有8篇文献提及。英文文献针刺间隔时间及治疗次数、疗程及疗程间隔时间均较中文文献长。留针时间均多为30 min。结论现有研究对偏头痛针刺时间因素的关注度不够,研究多表浅,无可靠的临床规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扬刺、齐刺、傍针刺不同刺法分期治疗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寻找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最佳模式。方法:将62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多针针刺组和普通针刺组,每组各31例。多针针刺组根据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表现、Cohen Albert分级的不同阶段,选取患者患侧的翳风穴和阿是穴,分别采取不同的多针针刺治疗,即面肌痉挛程度Cohen Albert分级为4级的患者采用扬刺法,3级的采用齐刺针法,2级、1级的采用傍针刺法,普通针刺组采用常规普通针刺方法治疗。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面肌痉挛程度Cohen Albert分级评定,并进行Cohen Albert分级改善疗效评定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面肌痉挛强度分级评估及强度变化均有改善,但多针针刺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扬刺、齐刺、傍针刺不同刺法分期治疗面肌痉挛,具有疗效高、针对性强、取穴少、易于操作、便于推广应用等优点,为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较佳模式。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针灸治疗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整理分析针灸治疗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临床文献,探讨其治疗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以及Pub 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1月1日发表的针灸治疗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临床文献,对纳入文献的随机情况与盲法、患者特点、针灸方法、选穴特点、针刺手法、电针参数、治疗频次、治疗时长、疗效、随访情况、针灸安全性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纳入文献对随机、盲法、随访情况和安全性的说明欠详细;针灸治疗对象多为昏迷患者;最常用的针灸方法为单纯针刺和电针;应用频率较高的穴位是水沟、百会、内关、三阴交、涌泉、合谷、印堂、足三里,常伴重刺激手法;电针波形最常采用疏密波,电流强度以局部肌肉抽动为度;治疗多每日1次,每次0.5 h;治疗周期多在1个月或1个月以上;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为最常用的疗效指标。结论:针灸治疗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具有一定疗效,但其确切疗效还有待于高质量临床研究的验证。  相似文献   

15.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和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9年9月30日埋针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相关文献,从治疗方法、选穴概况、分期辨证、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最终获得中文文献45篇.埋针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近5年头针临床运用的现状及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2013-2018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2013-2018年)、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2013-2018年)、Pubmed(2013-2018年),检索词为"头针"及"头皮针",检索头针临床运用的文献,按头针流派、所治病症、刺激部位、干预措施及操作手法等加以分类、归纳、整理。结果:纳入的148篇文献中,头针常见流派以国际标准、焦氏头针、方氏头针为主,擅长治疗神经系统及精神类疾病,分别常取运动区、顶颞前斜线、四神聪、百会、顶颞后斜线;百会、额中线、四神聪、神庭等穴位。头针临床最常配合体针治疗,操作多用捻转法行针,留针时间以30min为主,期间不行针,针刺补泻手法多未提及。结论:头针流派众多,头部刺激区及操作手法需进一步量化,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旨在体现近24年来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概貌,反映这一专题研究的最新水平和进展,为以后的临年科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的机检.获中文文献58篇。结果:分别对各针刺法、穴位注射、针灸配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面肌痉挛进行分析,肯定针灸治疗的有效性及存在的局限。结论:尚缺乏证据表明哪一种疗效最佳,如何将不同的方法有效结合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巨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25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例与对照组12例。治疗组予巨刺法治疗,采取健侧针刺。对照组采取患侧针刺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针刺健侧)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刺患侧)(P0.05)。结论:巨刺治疗面肌痉挛有较好疗效,采取针刺健侧疗效优于患侧针刺,临床上慎采取患侧取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近3年来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最新临床报道进行归纳整理,以期为相关的临床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清华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机捡,获中文文献62篇。结果: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方法具有多样性,均有良好疗效。结论:针灸治疗本病疗效确切,但尚需统一疗效评价标准以筛选出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文献质量。方法:以"针刺"or"针灸"and"脑瘫"or"脑性瘫痪"为检索词,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获取国内中文期刊文献全文,采用CONSORT声明条款、STRICTA标准和JADAD文献评分量表,对1995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发表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16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2010—2014年合计发文75篇(占64.66%);大部分文献对诊断、干预措施、组间均衡性、统计学方法等内容进行描述;虽然纳入的文献中均提到随机,但只有42篇(占36.21%)文献注明使用随机数字表法。所有的文献均没有样本估算、分配隐藏、意向分析的描述;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的文献4篇(3.45%),有随访记录的文献3篇(2.59%)。102篇为低质量文献,14篇文献评分属高质量文献。结论:近几年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量增加迅速,但研究质量和文献水平整体偏低,应着力提高研究者的临床研究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