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肺癌是当今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中医药在肺癌的多学科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中西医结合诊治肺癌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肺癌患者生存质量。中医学中并无“肺癌”这一病名,而与之相似的记载散见于“肺积”“咳嗽”“咯血”“息贲”“积聚”等。目前中医临床尚未形成统一的诊疗方案,本研究通过对肺癌患者的证型进行分析整理,为肺癌诊治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包瑜  张培彤 《环球中医药》2022,(7):1273-1279
证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从肺癌的证候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证候规范化研究、证候研究的常用方法三方面着手,对近年来肺癌证候研究现状加以梳理和分析。多数研究认为肺癌证型分布与TNM分期、舌象、影像学表现、卡氏评分、系统生物学、各理化指标等存在相关性,而在与不同病理分型之间有无相关性方面,仍存在争议;证候规范化研究是肺癌证候研究长期以来的重点和难点,证候诊断标准规范化、证候量表规范化和术语规范化是证候规范化研究的重要环节,研究者在这些方面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尚未成熟,其推广应用亦显不足;肺癌证候研究的常用方法有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关联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因子分析、隐结构模型、贝叶斯网络等,各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特点,适应不同的研究需求。针对研究中的问题,提出综合多学科知识和成果,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参考专家经验,在证候规范化基础上开展肺癌的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研究会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和演变的规律.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9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太原市中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脑出血患者494例,研究证候要素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 494例脑出血患者中,最为常见的证候要素为痰,其次为血瘀、风、火,气滞出现最少;两个证候要素组合最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方药使用特点。方法检索1977年1月至2013年7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和个人经验报告类文献,将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治疗所用方剂、药物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分别对其进行频数分析、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结果纳入文献共24篇。肺癌中医证型共计56个,其中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痰热壅肺、热毒炽盛、肺脾气虚、痰湿蕴肺、肺肾阴虚为主要证型,占72.6%;肺癌70个频次较高症状可分为6类症状聚类证型,分别是气阴两虚证、痰热壅肺证、阴虚内热证、痰瘀互结证、肺脾气虚证、痰湿蕴肺证;病机要素以实性居多,占58.33%,主要为痰浊、火热、血瘀、水湿、气滞、热毒,虚性病机占41.67%,主要为阴虚和气虚;脏腑病位主要在肺、脾、肾、胃、肝。共用方剂1 162首,其中成方569首,以补益剂、治燥剂、祛痰剂、清热剂、理血剂为主;共涉及中药459味,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最为常用;使用频次较高的54味中药可分为7个聚类方,分别适用于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痰热壅肺,热毒炽盛,肝肾阴虚,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脾虚痰湿证型的肺癌。结论肺癌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痰瘀互结、气滞血瘀为主,组方用药以化痰除湿、清热解毒散结、行气化瘀、补益肺脾、益气养阴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中医证候要素及分布规律。方法:通过查阅有关老年性痴呆的古代中医文献与现代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文献研究,将老年性痴呆和常见的伴随症状、体征组成中医证候要素调查表。结果:调查显示临床症状出现率最高的是健忘、神情呆滞、头懵头晕,其次视物模糊、腰酸膝软、行为古怪等,出现频率低的临床症状有肢体浮肿、小腹坠痛、肌肤甲错、两颧潮红等。舌象是以舌淡红、薄白苔为主,舌体及舌质多正常。脉象共有20种,单一的脉象有8种,两种组合的脉象有10种,3种组合的脉象有2种,弦脉和细脉在单相脉中最常见,弦细脉和细涩脉在复合脉象中出现率较高,还有一种沉细弱脉3者组合的脉象所占比例也较高。结论:此次分析归纳老年性痴呆的证候要素及分布规律将为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研究老年性痴呆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 检索1995~2009有关晚期NSCLC的文献资料,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描述分析.结果 构成晚期NSCLC证候要素有10种,但主要以气虚、阴虚、血淤、痰为主,其累计构成比76.95%;作用靶点以肺为主;证素组合形式有3种,以二证素组合最多见,其构成比为54.29%,其次为单一证素、三证素,其构成比分别为31.43%、14.29%.单一证素组合中,阴虚出现的频率最高(50%);二证素组合出现频率最高的为气阴两虚(46.05%);三证素组合中,痰多与湿、气虚、气滞相互交织的形式出现.结论 气虚、阴虚为主,兼见痰、湿、气滞是晚期NSCLC的主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了解连南瑶族自治县常住不同民族人群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以直接问卷调查形式,对147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后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147例,其中汉族78例,瑶族69例,两者患病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单型证共有87例,首位是肾虚者47例;复合证型共60例,瘀血痰浊24例居首位。结论: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人和汉族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差异不大,但中医证型呈多样性,主要以单证型为主,尤以肾虚证型居首,痰浊相关证次之;复合证型仍是肾虚、痰浊相关为主,单纯脾虚反而不多,提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应注重补肾化浊、健脾化痰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末次化疗后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末次化疗后患者进行证候的动态多时点回顾性评价。结果在化疗后的第1周内,患者主要表现为气虚痰湿证,经中医治疗后,痰湿证的表现明显减少,气虚的状态仍持续。进入化疗后14~30 d时,证候主要为气阴两虚证。在整个病程中,阴虚热毒证和气血瘀滞证的患者数量较少。结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末次化疗后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气虚痰湿证向气阴两虚证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将100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回顾性分析这100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常见中医症状、体征及舌脉信息),统计这100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患者的常见症状、中医证候分型及各个证型的症状特点,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病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咳嗽、发热、咯痰、气短、乏力、舌象变化以及胸闷、胸痛、消瘦、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均是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患者常见症状;100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患者中,肺阴亏虚型、痰热壅肺型以及气阴两虚型占比相对较高;不同性别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中医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病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中医证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患者多为气阴两虚型、肺阴亏虚型和痰热壅肺型,建议将养阴生津法作为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治疗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合理应用具有益气、化痰等效果的药物,同时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病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中医证型均有所不同,临床工作者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0.
李婵  富琦  赵文硕  杨中  张青 《北京中医药》2011,30(12):891-893
目的 探讨中晚期胰腺癌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 基于胰腺癌的中医证候要素,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02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癌毒和气虚证最多见,其次为血瘀证和气滞证,其他证候要素均少见.患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无统计学差异.胰头癌与胰体尾癌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  相似文献   

11.
黄彬森 《河南中医》2013,33(6):888-889
目的:探讨慢性脑缺血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通过有关眩晕的古代中医文献调研与现代治疗眩晕的文献研究,将眩晕和常见的伴随症状、体征组成中医证候要素调查表.结果:调查显示临床症状出现率最高的是头重,其次头痛、胸闷作恶、视力减退等,出现率低的临床症状有纳少神疲、口唇紫暗、唇甲淡白等.舌象是以舌淡暗、薄白苔为主,舌体及舌质多正常.脉象共有20种,单一脉象5种,两种组合有12种,三种组合为3种,细脉、弦脉、沉脉在复合脉象中出现率和此三者的组合脉象比例较高.结论:此次分析归纳“眩晕”的证候要素规律为中医研究“慢性脑缺血”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医证型和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制定乳腺癌的辨证分型标准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近20年有关乳腺癌的文献进行检索并建立数据库,对证型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乳腺癌术前证型文献分布频率前3位的是:冲任失调证、肝郁痰凝证、肝郁气滞证;病例数频率前3位的是: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肝郁气滞证。术后证型文献分布频率前3位的是:气虚证、阴虚证、肝郁气滞证;病例数前3位的是:有病无证、脾肾两虚证、气虚证。乳腺癌病位类证候要素5个,术前主要为肝,术后为肾;病性类证候要素10个,术前居前3位的为气滞、痰、血瘀,术后为气虚、血瘀、阴虚。结论:该结果初步反映了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乳腺癌的证候规范化及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联合应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候分类,为原发性高脂血症证候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对66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66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型可分为6个类别:类心脾两虚证181例,占27.38%;类阴虚内热证67例,占1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及高脂血症分型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 对12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痰浊阻遏证56例、脾肾阳虚证35例、肝肾阴虚证13例、阴虚阳亢证7例、气滞血瘀证9例.对可能影响证型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中,年龄与五证型呈相关性(P<0.01),性别、高脂血症临床分类、伴随疾病与五个证型未见相关性(P>0.05).高脂血症分型与中医证候有相关性(P<0.01).结论 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型与年龄、高脂血症分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唐大晅  曹征  金章安  郭维琴 《环球中医药》2011,4(4):270-272,277
目的 应用因子分析与典则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候分类及其规律,为原发性高脂血症证候分类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符合临床流行病学要求的多家医院280例临床资料为依据,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采集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的中医证候分类,再以典则相关分析研究其规律.结果 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癫痫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2002年1月至2012年7月具有明确关于癫痫证候分型的现代文献,人工进行评价和筛选,对入选文献中的证候名称进行规范,提取相应的证素,录入计算机,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描述分析。结果收集到合格文献63篇。癫痫常见证型为血瘀证、风痰证、痰热证、肝肾阴虚证、心脾两虚证。共提取证素20个,其中病性证素12个,排在前5位的为痰、风、血瘀、气虚、火(热),病位证素8个,排在前4位的是肝、肾、脾、脑。结论癫痫的中医证候类型的分布比较分散,而证候要素的分布相对简洁、集中,因此有必要从证候要素人手进行癫痫常见证候的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7年8月份在该院治疗的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00例采集患者临床数据,分析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就虚证而言1.0 g/24 h组中比较多见的是脾肾气虚证,一共有53例;1.0 g/24 h~3.5 g/24 h组比较多见的气阴两虚症与脾肾气虚证,分别为15例与23例;3.5 g/24 h组中比较常见的是气阴两虚证,并且不同蛋白尿水平和中医本虚证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主要是本虚症,常见症型是脾肾气虚证,而气阴两虚证在疾病的中后期比较常见,在标实证中主要的是湿热证。  相似文献   

19.
银屑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银屑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收集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05例,填写病例调查表,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统一证候判断,研究证候与调查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205例银屑病患者主要证候有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血热血瘀证、血热血燥证及血瘀血燥证。这6个主要证候在不同年龄组、不同病期和不同现病程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屑病进行期以血热证为主,常兼血瘀、血燥;静止期最多见的是血热血瘀证;消退期以血燥证多见,故不能简单地以西医分期代替中医辨证分型来论治银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分布特征.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式,收集105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人口学资料、主要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及证候要素等信息,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基本证候要素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医症状分布前10位的依次是:咳嗽、乏力、纳差、痰白、喘憋、胸闷、眠差、气短、胸痛、痰少;舌象与脉象分布前5位的依次是:苔白、舌红、舌暗、脉细、苔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痰湿、血瘀、阴虚、阳虚、痰热、气滞、血虚;聚类分析共聚为6类,其证候之间相似系数均较小.结论 气虚证、痰湿证、血瘀证、阴虚证构成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基本证候要素,寒湿困脾、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脾肾阳虚、肝脾不调是其6种基本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