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肿瘤专业213例肺癌化疗患者,从中抽出符合条件的75例晚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所有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评估,有效率(RR)达35.6%,分析显示KPS评分P<0.1,有无不良嗜好P<0.05,有无转移P<0.05,治疗前白细胞数P<0.05,治疗前血小板数P<0.05和铂制剂用量P<0.05.结论证实以上因素为肺癌化疗引起骨髓抑制反应的影响因素,在临床选择化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化疗后对骨髓抑制有所影响的危险因素,为以后临床制定防范措施提供相关数据。方法:选择接受实体瘤化疗的患者5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和骨髓抑制可能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分析结果有意义的则再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经过多因素分析后,对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高剂量化疗、对高毒性化疗药物的应用、KPS评分、化疗前患者白细胞水平较低还有骨髓转移。结论: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对于高危人群患者在应用化疗的时候应该密切观察,以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化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化疗后骨髓抑制预测性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模型用于预测性地判断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危险性。方法:对118例实体瘤化疗患者所具有的可能与骨髓抑制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相关性的大小建立模型。结果:与化疗后骨髓抑制相关的主要因素高剂量化疗药(OR14.13,P<0.01参数估计2.58)及高毒性化疗药的应用(OR8.86,P<0.01参数估计2.01),KPS评分≤60(OR5.11,P<0.01参数估计0.71),骨或骨髓转移(OR3.16,P<0.01参数估计1.37),化疗前白细胞水平低(OR7.56,P<0.01参数估计0.416)。根据参数估计值赋值建立模型。结论:根据此5种因素相关性的大小建立的模型可预测性判断肿瘤患者发生骨髓抑制危险性的大小,从而指导临床给予预防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三阴性乳腺癌(TNBC)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构建TNBC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的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以2016年9月2日至2021年9月2日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蒽环类联合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化疗方案的TNBC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重度骨髓抑制组与无/轻度骨髓抑制组。采用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回归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回归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本研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乳腺癌患者207例。重度骨髓抑制患者106例(51%)。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60岁(OR=3.463,95%CI:1.144~10.486,P=0.028)、年龄>60岁(OR=3.474,95%CI:1.004~12.020,P=0.049)、身体质量指数(BMI)18.5~24.0(OR=1.445,95%CI:0.686~3.087,P=0.328)、BMI<18.5(OR=3.582,9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初次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首次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疗后,在其第1个化疗周期发生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最终纳入165例初次确诊NSCLC患者,GP方案首次化疗前采用《基线资料调查表》调查其疾病相关因素,每周定期随访其血红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情况并记录,随访至第1个化疗周期结束后,根据是否发生骨髓抑制分为未发生骨髓抑制(63例)和骨髓抑制(102例)两组,分析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 未发生骨髓抑制组与骨髓抑制组年龄、手术、TNM分期、合并症、化疗前血红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TNM分期、合并症、化疗前血红蛋白是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TNM分期、合并症、化疗前血红蛋白是初次确诊NSCLC首次GP方案化疗后,第1个化疗周期中发生骨髓抑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化疗是目前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它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亦带来较多副反应,减弱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甚至可以抵消化疗治疗肿瘤带来的正面效益。常见的化疗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心肝肾等脏器损害、脱发、药物外渗  相似文献   

7.
许多抗肿瘤药物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最初表现为白细胞、尤其是粒细胞下降:我科自1997年成立以来,接受化疗三百多人次,轻度骨髓抑制者多经过升白药应用能很快恢复正常,但有两例Ⅳ度骨髓抑制者,经过有效抢救、护理措施得当,成功地抢救了病人的生命,现随访患者生存质量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方法:回顾总结61例肿瘤病人化疗后出现不同程度骨髓抑制的护理过程。结果:本组61例骨髓抑制患者,56例血细胞分析各项值恢复正常,并顺利完成化疗;3例治疗效果差,自动出院;2例死亡。结论:对化疗后致不同程度骨髓抑制患者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多数患者能安全、平稳的度过骨髓抑制期完成化疗,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化疗4个周期后评估骨髓抑制发生情况,将发生骨髓抑制的患者纳入发生组,未发生骨髓抑制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分析肺癌患者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结果:60例化疗患者中,28例发生骨髓抑制,占46.67%(28/60);发生组Kam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低于未发生组,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占比、骨转移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理分型、合并慢性疾病占比、化疗方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KPS评分、临床分期为Ⅲ~Ⅳ期、骨转移均为影响肺癌患者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较高,低KPS评分、临床分期为Ⅲ~Ⅳ期、骨转移均为影响肺癌患者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骨髓抑制是恶性肿瘤化疗后常见毒副反应之一,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活性下降,导致以白细胞下降为主的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中药能增强骨髓造血功能,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调整和提高机体免疫状况,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整体虚弱状态,从而可以控制癌瘤的发展,提高肿瘤病人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绝经前乳腺癌化疗致闭经(CIA)的影响因素,了解化疗后卵巢功能的变化规律及CIA与绝经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收集300例接受化疗(至少4个周期)的绝经前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肿块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化疗方案、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月经变化等情况和血清性激素水平[卵泡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并进行分析。采用ROC曲线、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及卡方检验分析各因素与CIA之间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统计CIA发生时间与性激素水平达到绝经时间的差异。 结果 204 例患者出现CIA,年龄与CIA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曲线下面积为0.899(P<0.001,95%CI:0.863~0.935),年龄影响CIA的最佳临界值为43 岁。CIA的发生与病理类型、肿块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PR)、HER-2状态无关、化疗方案、是否放疗、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无关(P>0.05)。CIA患者中,年龄≤45 岁者更易恢复月经(91.4% vs 35.8%,P<0.001),月经恢复的中位时间为6.7 月(3.0~11.3 月); 绝经更多见于年龄>45 岁者(1.4% vs 50.0%,P<0.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CIA的发生时间明显早于性激素水平达到绝经的时间(2.6月 vs 13.6月,P<0.001); 在46~50岁、>50岁两个年龄组中,CIA均明显早于性激素水平达绝经的时间[(2.6月 vs 17.2月,P<0.001),(1.9月 vs 12.1月,P<0.001)]。 结论 年龄是CIA发生、月经恢复的独立且具有预测意义的重要影响因素。绝经多发生在确诊乳腺癌时年龄>45岁的患者,月经恢复多见于≤45岁患者。CIA的发生明显早于性激素水平达绝经状态,这一时间间隔对乳腺癌患者出现CIA后绝经状态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合理选择内分泌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金衡灵对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补充治疗作用。方法:将术后乳腺癌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TE(多西他赛+表阿霉素)方案化疗,实验组、对照组分别服用6个疗程的金衡灵、安慰剂,两组病人化疗前1天、第7、14及20天检测血液常规,记录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白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金衡灵实验组的白细胞计数普遍高于安慰剂对照组(P<0.05)。同时,6个疗程后实验组累计骨髓抑制和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制剂金衡灵升高和维持白细胞数效果明显,可以减轻化疗所导致的骨髓抑制的程度,可对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起到治疗和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其发生、发展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阐述了近年来对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的研究,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2002年6月至2003年9月在天坛医院住院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通过比较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与心房颤动无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筛选心房颤动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危险因素分析中,与脑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75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力衰竭病史;年龄、血糖、血清总胆固醇、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室射血分数(EF)<50%]。2)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左室收缩功能障碍(EF<50%)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3)438例患者中66.5%接受了抗血栓治疗,其中抗血小板治疗占64.7%,长期抗凝治疗者仅1.8%。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病史、左室收缩功能障碍(EF<50%)。  相似文献   

15.
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世界范围内针对儿童白血病病因学机制尚不明确,但学者们普遍认为儿童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是由环境、生物及遗传因素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儿童白血病的环境危险因素的深入研究,对于儿童白血病的临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多病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确定高危人群,为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与医院感染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OR=1.54),老龄(60岁以上)患者或1岁内小儿(OR=3.24),大于或等于3个疾病诊断(OR=1.74),入院时存在1处或以上的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OR=4.11),超过1次的侵入性检查(OR=3.68),泌尿道插管史(OR=2.60),动静脉插管史(OR=5.06),使用化疗药物超过10d(鲫=3.69),使用抗菌药物种类(OR=1.38/种),感染前住院天数(OR=0.987/d),以及几种特定的基础疾病[恶性肿瘤(OR=2.75),糖尿病(OR=3.20),肾脏疾病(OR=4.53),脑梗死或脑出血(OR=5.43)]。除感染前住院天数外,其余变量均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同病人的年龄和基础疾病有关,也同住院过程中的侵入性操作和化学治疗有关。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应在进行各种检查时严格掌握适应症,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和消毒技术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蔡琳  李晓东  张升荣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2):2744-2745,2748
目的:探讨我院NICU住院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率并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常规监测所有住院新生儿出生头3d的血糖水平,尤其是对初次检测呈异常血糖水平者每天监测血糖,直至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并稳定。结果:1 581例住院新生儿中检出低血糖83例,发病率为5.2%。低血糖在早产儿、足月儿、过期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9.4%、2.0%、0%;在超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正常出生体重儿、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27.3%、8.5%、8.6%、3.0%、5.7%;在适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分别为4.4%、8.8%、7.8%;在重度窒息儿、轻度窒息儿和无窒息儿的发生率分别为33.3%、8.9%、5.0%。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窒息是低血糖发生的高危因素,对这些新生儿应严密监测血糖,且对新生儿实行早开奶,以预防及早期发现低血糖,及时治疗,防止严重的并发症出现,防止对新生儿造成危害,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按有无院内感染 ,将 7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 ,对照分析肺部感染与机械通气天数、气管插管及切开、留置胃管、H2 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和基础疾病的关系 ,并分析菌种。结果  2 0例发生了院内感染 ,其中 14例为肺部感染 (占 2 8%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上述各危险因素方面相比有显著差异。菌种以假单孢菌为主 (占 37.5 % )。结论 院内感染与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留置胃管、H2 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和基础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粤  张岳晔 《医学综述》2011,17(11):1751-1752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689例新生儿进行常规血糖检测,其中检出132例低血糖患儿,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低血糖高危因素有: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占34.1%)、新生儿窒息(占21.2%)、新生儿感染(占13.6%)、新生儿黄疸(占12.1%)、剖宫产儿(占6.1%)、喂养不当(占9.1%)、糖尿病母亲娩出儿(占3.8%)。不同低血糖水平患儿的病死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存在发生低血糖高危因素者,应早期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诊断为低血糖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立即开始补充葡萄糖等治疗,以免长期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导致永久性脑损坏,避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年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危险因素及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年龄为18~45岁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82例为病例组,对照组280例为同期自然人群,对所有病例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整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高血压、家族史、吸烟、性别、年龄和饮酒均是青年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青年出血性脑血管病组中脑血管病史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18例脑出血患者中有38例行CTA或MRA或DSA检查,显示有18例为动静脉畸形引起的脑出血,占脑出血的8.3 %(18/218); 6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44例行CTA或MRA或DSA检查,其中3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50%(32/64),占青年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11.4%(32/280)。结论:青年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家族史、吸烟、年龄、性别、饮酒和脑血管病史等,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