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老年患者92例,对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随年龄的增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例数逐渐增多;药物配合半导体激光治疗的效果及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结论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目前仍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多采用综合疗法,综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孙丹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3):384-385
目的探讨有效地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方法。方法将14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氦氖激光加调制中频电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治疗,分析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同病程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结论氦氖激光并调制中频电疗结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佳,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罗冀南 《现代医院》2009,9(11):37-38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光疗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采用NB-UVB联合泛昔洛韦片(FCV)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FCV治疗。结果联合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止疱、结痂、止痛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高,安全性好,并可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列举三例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案例,明确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傅军雄 《现代保健》2008,5(35):57-57
目的 观察三棱针拔罐并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三棱针拔罐并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1例。结果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三棱针拔罐并用可以有效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症状。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皮肤科门诊的常见疾病。笔者2004年3月-2006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2例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9月带状疱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同时口服泛昔洛韦片。对照组仅口服泛昔洛韦片。两组均治疗10 d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5例,显效3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5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治疗组3.33%,对照组1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疼痛持续数个月以上的慢性神经痛综合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长期遭受疼痛的折磨,苦不堪言.2008年6月至2009年4月我们采用脊神经根射频热凝术治疗头枕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2007年4月至2008年10月,采用丹香冠心注射液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相关因素,并提出干预方法.方法:选取132例患者,66例带状疱疹无后遗神经痛患者为对照组,6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观察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合并疾病、早期治疗使用小剂量激素治疗、最早治疗时间等方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与患者是否有基础性疾病合并、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等因素直接相关,必须及时采取治疗对策,降低发生后遗神经痛的几率.  相似文献   

11.
微波治疗3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好发于春秋季节,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带状疱疹的皮疹经抗病毒治疗后一般2周左右消退.困扰病人的是带状疱疹的后遗神经痛.后遗神经痛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因此,一般采取药物、针炙、理疗等综合性治疗方法.我们采用微波仪治疗3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特点与中西药治疗效果。方法6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倒,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间显效率与好转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老年人常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该文观察川乌草乌外敷加音频电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与安全性。笔者将89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7例),联合治疗组用川乌、草乌研粉陈醋调匀,外敷疼痛部位加音频电疗,对照组仅用音频电疗。一个疗程后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70.2%,(P<0.05);痊愈率分别为81.0%、51.1%(P<0.01)。表明川乌草乌外敷加音频电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中西药合用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因此带状疱疹好发于老年人,且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可高达50%~75%.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更好地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及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已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姜伟 《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1):31-32
目的探讨自拟解痉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10月收治的2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均给予自拟解痉汤治疗。结果治愈10例,显效5例,局部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36%。结论自拟解痉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见效快,复发率低,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强的松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患者给予NB-UVB光疗,每周3次;口服强的松片,每次10 mg,每天3次,连续治疗14天;对照组患者口服强的松片10 mg,每天3次,吲哚美辛片,每次25 mg,每天2次,连续治疗14天。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在14天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8.1%;对照组有效率为69.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2=5.974,p=0.01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NB-UVB联合强的松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尤其好发于老年人。目前,采用复方甘草酸苷、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但是对其后神经遗痛的治疗及预防仍不能达到好的效果,给患者带来痛苦。为探讨治疗带状疱疹和后遗神经痛的好方法,在复方甘草酸苷和阿昔洛韦治疗的基础上,外用季德胜蛇药片,对预防后遗神经痛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带状疱疹是老年人临床常见皮肤病,常以发疹重、病程长、剧烈神经痛及容易遗留后遗神经痛为特点。其中后遗神经痛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给老年人带来很大的痛苦。笔者于2003年-2006年采用中药汤剂与西药相结合方法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情况,确定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5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52例带状疱疹患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例按照自主选择的治疗手段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2例,单纯西医对照组20例,用统计学方法检验两组患例病例资料差异性是否存在显著意义,后用t检验方法检验治疗组合对照组治疗结果的有效率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以此判断两种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例病例资料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说明治疗手段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消失或者明显减轻的有30例,治疗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例数为14例,有效率为70%,2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t=4.77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情况明显改善,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继发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医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986例,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继发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对患者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生继发感染患者91例,感染率为9.23%;共检出病原菌8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55株占67.07%;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较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损严重、皮损面积>5%、初治时间≥3d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继发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根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继发感染病原菌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疗,且对其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