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晨泄又名五更泄,亦称肾泄。前二者是以发病时间为名,后者以病理变化命名。一般认为,本病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所致。在子丑五更之后,阳气未复。阴气极盛之时,即令人洞泻不止。因此温肾固下为常规治法,但在实践过程中,用该法治疗效者固多。不效者亦复不少。其故何在?盖晨泄的发生还与脾失健运、肝之疏泄,及清气下陷有关,临证必须慎思明辨,知常达变,才能药到病除,笔者结合近几年证治体会,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晨泄又名肾泄。肾开窍于二阴,肾阳旺盛则温煦佳良,于是脾运有权,大便正常。若命火衰微,肾失蒸腾,不能暖脾助运,每于黎明阴气独盛之时,发生洞泄之候。张景岳云:"肾中阳气不足,命门火衰,阴寒独盛,故于子丑五更之后,阳气未复,阴气极盛之时,令人洞泄。"证见痛泻交作,泻下清冷稀薄,复伴形寒肢冷,脐下隐痛,肠鸣辘辘,腰膝酸软,脉沉细,舌淡苔白腻等。治疗时  相似文献   

3.
正五更泻,亦称肾泄、鸡鸣泻,是以黎明规律性出现肠鸣、腹痛、强迫性泄泻为特有症状的一类疾病。自古以来诸多医家单从脾肾阳虚角度论治,治以四神丸。然而五更泻的发作时间、病机与肝存在密切关系,故笔者临床从肝论治本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举验案5则如下。1肝木过旺克脾土,抑肝扶脾为之主清代名医张聿青曰:"肾泄又名晨泄……然肝病亦有至晨而泄,以寅卯属木,木气旺时,辄乘土位……"病发于晨,时归寅卯,肝木气旺,阳气初露,  相似文献   

4.
血府逐瘀汤治疗五更泄河北省承德医学院中医系(067000)梁广和主题词血府逐瘀汤/治疗应用,腹泻/中医药疗法,肾阳虚五更泄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黎明时强迫性腹泻。其病机,古代医家多主肾阳虚,故以“肾泄”、“脾肾泄”名之。如张景岳曰:“肾泄证即前所谓真...  相似文献   

5.
晨泄刍议     
<正> 晨泄,其证在黎明时腹痛作泄,因其发病有特定的时间规律而定名,故又有“黎明泄”、“五更泄”之称。晨泄虽以脾肾阳虚为多见,但也有因木郁乘土、土虚失健等原因所致,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五更泄病机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更泄又名肾泄,指在黎明前腹泄。历代医家治五更泄,从脾肾阳虚立论。其代表方为四神丸。《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曰:“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天人相应,夜半之时为人体阳气未复,阴气极盛,假若患者脾肾阳虚,则应在夜半子时发生腹泄,然而五更泄却发生寅卯之时。笔者从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经典理论著作中,对五更泄的病机探讨论述如下。1五行及脏腑关系腹泻属于脾病,脾属土,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脾胃升清降浊与肝的疏泄功能是密不可分的,《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谓:“土得木而达”。《血证论》曰:“木之本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  相似文献   

7.
"思伤"涉及阴阳、肝脾、肺脾的致病机制与时间节律紧密相关且具有一定规律性。通过研习《临证指南医案》医案,得出"思伤"相关致病机制与时间节律之间的关系。病机为阴亏阳亢时,在春夏阳升季节病症加重,在秋冬阳气收藏季节病症缓解;夏至和冬至是病机转化的关键;在白昼阳气生长、黑夜阳气入潜时病症有加重表现;病机为肝脾失调时,在春应肝和长夏应脾之时容易表现肝脾相乘病症;病机为肺脾阳气不足时,在晨昏阳气较弱之时容易表现肺脾阳气不足的病症。  相似文献   

8.
晨泄又名五更泄,亦称肾泄。前二者是以发病时间为名,后者以病理变化命名。此病临床不少见,一般认为,病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所致。因为肾司开合,主前后二阴。肾阳不足,关门不固,所以在子丑五更之后,阳气未复,阴气极盛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因此前人治疗,每用椒附丸、五味子散、四神丸等,温肾固涩。但在实践过程中,用上述方法治疗,效者固多,不效者亦复不少。其故何在?曾读李东  相似文献   

9.
小儿慢性泄泻是指泄泻迁延不愈,病程常超过1个月。小儿“脾常不足”,消化功能未臻完善,脾胃功能尚未健全,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谷精微又尤为迫切,加上乳食不能自制,饥饱无度,容易损伤脾胃,以致升降失司而造成泄泻。治疗上也以健脾利湿止泻为基本大法。笔者认为:治疗泄泻,尤其是久泻应紧扣升阳之法。补土派宗师李东垣强调“人以脾胃之气为本”,认为:“清气在阴者,为人之脾气衰,不能升发阳气,故用升麻柴胡助辛甘之味,以引元气上升,不令餮泄也。”主张:“如餮泄及泄不止,以风药升阳……。”他治疗泄泻,一用升阳汤,一用升阳除湿汤,离不开升阳二…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关于五更泄的诊治,据笔者所阅文献,大多囿于传统认识,一般均作虚论,属肾,而归为“泄泻”病的一个证型,从肾元不足辨治,用二神丸或四神丸为主方治疗.近十年有用升阳法治疗晨泄的报道,有强调与肝的密切关系之论述,但见之临床,这些都不够全面,有必要加以充实和完善.笔者认为,本病与肺、脾、肾、肝皆有关,不但有虚证.实证,而且有虚实错杂者,可分为肺脾气  相似文献   

11.
抑肝扶脾法治疗腹泄举隅山东省东平县中医院(271500)宋益东【关键词】抑肝扶脾肝旺脾弱腹泄医案抑肝扶脾法,通常以痛泻要方为代表,治疗肝旺脾弱,脾受肝制,运化失常的腹痛泄泻等证。笔者近年来用之治疗多种疾病而致的慢性腹泄,均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于下。1...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药大学张珍玉教授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纳化水谷,若脾胃运化失健,气机升降失常,水谷清浊不分,遂混杂而下,发为泄泻。然脏腑相连,五脏相关,导致泄泻的主要因素是脾失健运,而肝失疏泄、肾失温煦也是影响脾运致发泄泻的常见原因。治疗上以健脾为治泄之首务,脾健则湿除泻止;以疏肝为运脾之手段,肝畅促脾健运湿;以温肾为健脾之羽翼,火旺利脾气运化;  相似文献   

13.
吉良晨教授以理脾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国家名老中医吉良晨教授从理脾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及用药特点,强调肝硬化腹水病虽在肝,实属脾失健运,治疗上先理脾后健脾,勿妄用攻法,临床疗效显。  相似文献   

14.
晨泄属中医学“久泄”范畴。历来多责之于肾阳虚不能温煦脾土所致,常用四神丸类治疗。然从临床实践看,并非所有晨泄皆为肾阳虚,因肝郁脾虚、心脾阳虚、肺郁不宣所致者也为数不少,可见五脏皆可致晨泄,治疗也非只温补肾阳一途。  相似文献   

15.
赵杨 《四川中医》1993,11(12):9-10
笔者根据慢性腹泻的发病特点,结合临床,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兹略陈管见。一、升清降浊调和脾胃《临证指南医案》云:“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建,胃宜降则和。”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大枢纽,腹泻若累及脾胃则可见腹胀腹泻、嗳气等,所谓:“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7,(5):430-433
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湿、浊阻范畴,对从痰浊论治高脂血症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从病因病机、脏腑辨证两方面进行综述。认为本病病位以脾、肝、肾三脏为主,病机为脾失健运,脂浊停留;肝失疏泄,津留为痰;肾失气化,水凝为痰。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宜从脾、肝、肾三脏论治,注重脏腑相关的整体化治疗,化痰泄浊,促进血脂转运及排泄。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17.
姚保泰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实践30余年,在治疗胃肠疾病方面,经验丰富,自有创新。笔者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老师在治疗久泻方面的经验介绍如下。1 温中健脾,柔肝补肾法 久泻以起病慢、泻下势缓、便质清稀、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特征。多因脾、肝、肾脏腑功能失调发病,而以脾阳亏虚为主要病机。脾主运化升清,脾阳亏虚,温运失司,水湿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则泄泻发生。脾土已虚,肝木乘克脾土,则泄泻愈甚。脾虚日久及肾,脾肾同病,命门火衰,脾土失于温煦,则洞泄无度,经久不愈。由此可见,久泻的发生与转归,关键在于脾。…  相似文献   

18.
晨泄别论     
晨泄又名肾泄,其证在黎明时脐腹作痛,肠鸣泄泻,泻后即安;因其发病有特定的时间规律而定名。张景岳认为肾中阳气不足,命门大衰,阴寒独盛,故于子丑五更之后,阳气未复,阴气极盛之时,即令人  相似文献   

19.
晨泄是以清晨黎明前后腹痛泄泻,泄后痛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本病历来多责之于肾阳虚不能温煦脾土所致,故辨证常从温补肾阳入手,习用四神丸类方治疗,但有时疗效并不令人满意.从临床资料分析,笔者认为,晨泄虽以肾阳虚多见,但并非所有晨泄皆为肾阳虚,因肝郁脾虚、心脾阳虚、肺郁不宣所致者也为数不少,故治疗也并非只有温补肾阳一途.现结合病案将临床治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人腹泻属中医学"腹泻"、"飨泄"等病证范畴.其主要由于消渴日久,耗损脾肾之阴,阴损及阳,脾气亦虚,清气不升,水湿内停,下趋于肠而致.严重者脾肾阳虚,命门火衰,不能助脾胃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因而形成"五更泻".该病病情复杂难愈,患者腹泻毫无规律,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自拟"健脾止泻汤"加减,并重用石榴皮治疗糖尿病腹泻30例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