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肺热稀释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在指导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梗患者补液治疗的作用。方法入选2012年8月至2014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监护室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38~78(66.2±4.0)岁。均予PICCO及漂浮导管(Swan-Ganz)法同时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补液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血管外肺水指数、心排量、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 20例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其中4例行临时起搏器辅助治疗,通过PICCO和漂浮导管监测及液体管理,均病情好转出院。与补液前比较,补液后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血管外肺水指数、心排量、平均动脉压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肺动脉楔压及血管外肺水指数监测均可改善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梗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但PICCO因其微创、准确、全面、连续监测等优势,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
血管外肺水监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外肺水(EVLW)与肺水肿的发展密切相关,胸腔内血容量(ITBV)可直接了解心脏容量负荷。通过监测EVLW和ITBV并进行相应的液体管理可为危重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管理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将具体阐述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中常用的测定血管外肺水的方法并对其临床意义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左西孟旦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合并CS的AMI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左西孟旦(左西孟旦+常规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0例,于用药前、用药12、24 h、3、7 d时行PICCO监测。比较两组临床生化资料、治疗前后PICCO血流动力学参数、疗效及预后。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左西孟旦组心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心功能指数(CFI)和全心射血分数(GEF)明显升高,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显著降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时间、心内科重症加强护理病房(CCU)住院日及因血流动力学恶化而增加正性肌力药物的患者明显减少(P<0.05)。与治疗前比较,左西孟旦组治疗后24 h谷丙转氨酸(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血清肌酐(Scr)略有升高,血压略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可实时、全面、有效、准确地监测合并CS的AMI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应用左西孟旦有助于早期改善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心脏功能,减少CCU住院时间及IABP使用时间,对肝肾功能损伤及血压影响较轻,应用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技术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在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60例。按照是否行PICCO监测,分为PICCO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检查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乳酸、尿量、血压和血清B型脑钠肽(BNP)变化趋势、患者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及疾病预后情况。PICCO组患者按照预后不同,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检查并记录2组患者之间及治疗前后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I)、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及全心射血分数(GEF)的变化。评估上述指标对于老年AMI合并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PICCO组在治疗12、24及48h后,其乳酸及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平均小时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CCO组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血管升压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CCO组患者7d病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但14及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治疗后的CI及GEF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EVLWI及SVR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存活组的治疗前CI及GEF明显高于死亡组,SVRI明显低于死亡组;存活组在治疗48h后的CI、GEF仍明显高于死亡组,SVRI及EVLWI明显低于死亡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治疗前CI、GEF、SVRI和治疗48h后的CI、GEF、SVRI和EVLWI均可有效预测患者28d的预后状况。结论PICCO指导老年AMI合并CS患者的复苏较传统治疗方式有更好的效果,并且其指标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胸腔血容量指数与外肺水指数对烧伤患者肺水肿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烧伤科接受治疗及Pi CCO检测且伤后10天内发生肺水肿的严重烧伤患者42例,根据患者肺水肿类型分为肺损伤型组与静水压型组,对比两组Pi CCO监测指标及肺损伤评分,探索EVLWI与ITBVI、氧合指数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EVLWI水平相差不大,但静水压型组ITBVI及氧合指数均明显大于非损伤组,Murray评分明显低于肺损伤组;EVLWI与ITBVI呈显著正相关性,r=0.921,P0.05;EVLWI与氧合指数呈明显的负相关性,r=-0.718,P0.05。结论烧伤早期实行监测胸腔血容量指数与外肺水指数对患者发生肺水肿预测和鉴别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在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吉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6例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VLWI+ITBVI组30例,以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 CCO)技术测定EVLWI和ITBVI,联合CVP指导液体治疗;对照组26例,以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EGDT)的达标后,治疗1、3 d的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最高血清乳酸、呼吸参数(呼气末正压水平、呼吸频率、顺应性、氧合指数)、24 h液体正平衡、血肌酐、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EVLWI+ITBVI组3 d时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乳酸、呼吸参数、24 h液体正平衡均较1 d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EVLWI+ITBVI组3 d时血肌酐无明显增加,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EVLWI+ITBVI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与单纯CVP指导的液体管理相比,ITBVI+EVLWI可以更精确评估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的容量状态,更合理地指导液体治疗,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患者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将6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PiCCO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早期留置病原学标本、积极行抗感染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动脉压(MAP),在此基础上PiCCO组经中心静脉导管行PiCCO监测,目标是维持ScvO2〉70%。记录PiCCO组0、6、12、24、48、72h监测参数变化;记录两组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用量,常规液体(平衡液、聚明胶肽及血浆)输入量,机械通气及血气分析指标,急性肾脏损伤发生例数。结果PiCCO组常规液体输入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急性肾损伤发生例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均〈0.05),两组机械通气及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PiCCO监测,可指导临床进行精确液体复苏等治疗,从而减少急性肾损伤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是由经肺热稀释和动脉脉搏轮廓分析两种方法组成的血液动力学监测方法,可同时进行心肺功能的监测,相对微创,技术难度小,并发症少。有研究表明,PICCO 参数与肺动脉导管参数有很好的相关性,能有效地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指导临床治疗[1-2]。我们对 PICCO的常用临床监测指标以及在 ICU 危重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循环辅助支持治疗在心原性休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心原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治疗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5例),比较2组患者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心脏功能、住院病死率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院内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高(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升高,心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循环辅助支持治疗可以改善心原性休克患者的心功能,降低院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其与预后之间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AMI后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个月内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79例)和死亡组(161例)。所有患者均应用PiCCO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记录并比较2组一般资料,以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脏指数(C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射血分数(GEF)等PiCCO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患者随访1个月期间死亡相关因素。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因资料不全各排除3例和1例,最终纳入236例(存活组78例,死亡组158例);死亡组年龄、血肌酐(Cr)、糖尿病患者比例及上机时和治疗24h后的血管外肺水指数之差(ΔEVLWI)高于存活组,ΔGEF、ΔCI、ΔPVPI低于存活组(P均<0.05);Cr(OR=1.027,P=0.003)和ΔEVLWI(OR=10.251,P<0.001)为患者1个月内死亡危险因素,ΔPVPI(OR=0.858,P<0.001)和ΔCI(OR=0.987,P<0.001)为其保护因素。结论:AMI后休克患者可行PiCCO监测,EVLWI、PVPI、CI变化对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循环功能指标与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的关系,寻找降低ELWI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 2012年4月入住我院ICU的严重脓毒症患者33例,所有患者机械通气,应用PiCCO技术监测心脏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ELWI、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8h监测1次.以ITBI>850mL/m2作为容量正常的标准,收集所有符合标准的患者数据共361组,分析ELWI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根据CI是否正常分为心功能低下组和心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间ITBI、ELWI、SVRI的差异性及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ITBI和SVRI的变化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心功能未分组前,ELWI只与容量参数ITBI有相关性,分组之后,心功能低下组中ELWI与ITBI、SVRI无相关性;心功能正常组中,ELWI与ITBI呈正相关,与SVRI呈负相关.SVRI及ITBI的变化对心功能有一定的影响,SVRI与CI呈负相关,ITBI在正常范围时,与CI呈正相关;而ITBI过量时,与CI无相关性.结论 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心功能的差异性不但影响着循环功能指标的变化,也与ELWI的变化明显相关.除了液体管理之外,早期改善心功能并积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有利于降低血管外肺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AMICS)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管理及改善临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东方医院AMICS患者,经入排标准筛选,并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最终Pi CCO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纳入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特征、院内及30 d临床预后。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iCCO组住院期间应用强心药物和血管收缩药物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CCO组30 d内全因死亡率(16%比34%,P=0.024)、心原性死亡率(14%比30%,P=0.042)、再入院率(2%比14%,P=0.02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首次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7.60±1.06)d比(24.32±2.19)d,P<0.001]。结论 AMICS患者接受急诊PCI后进行PiCCO监测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沈利汉  蔡立华 《国际呼吸杂志》2013,33(17):1305-1307
目的 研究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指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28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15)和对照组(n=13),干预组在PiCCO监测下指导液体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液体管理,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一周内的血乳酸变化、氧合指数变化、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以及患者的28 d病死率,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一周内的血乳酸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而干预组的氧合指数变化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大(140.0±26.4 vs 99.4±32.9,P=0.31),干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1.8±3.5 vs 26.8±2.8,P=0.04),而ICU住院时间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降低(60.0% vs 6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指导ARDS患者液体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但还不能显著降低患者的28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在老年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参照脓毒症诊断标准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住院治疗的老年脓毒症患者40例,按液体复苏时患者的EVLWI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低EVLWI组和高EVLWI组,分别比较两组液体复苏前及治疗达标后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以及预后指标。结果两组液体复苏前的平均动脉压(MAP)和EVLWI差异显著(P0.05),治疗达标后的EVLWI差异显著(P0.05);两组血液乳酸水平、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急性肾衰竭发生率和28 d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LWI在老年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血管外肺水指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收住在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右颈内静脉置管接PiCCO温度探头,用PiCCO监测其EVLWI,记录每日液体用量,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对预后评价的准确性。结果(1)共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选本研究,26例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好转存活(存活组),24例病情恶化死亡(死亡组)。(2)置管时的EVLWI存活组与死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置管第3天的EVLWI存活组显著低于死亡组(P=0.001)。将50例患者置管第3天的EVLWI按0~7ml/kg、8~14ml/kg、>14ml/kg进行分层,病死率分别为25%、41.7%、10/10。(3)置管第1天、前3d的液体平衡,存活组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液体负平衡者病死率低。(4)ROC曲线置管第3天的EVLWI的AUC为0.740±0.072。置管第3天的EVLWI>7.5ml/kg时,预后评价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53.8%。结论动态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EVLWI,可作为预后评价的指标之一。如治疗早期EVLWI明显下降,液体呈负平衡,预后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进行支持治疗的结果。方法:2009年8月到2013年3月,我院对5例AMI合并CS的患者进行了ECMO辅助支持治疗。回顾分析这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情况,辅助原因,辅助时间及预后。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辅助时间(121.2±40.6)h,全部脱机,4例存活出院。结论:ECMO可以为AMI合并CS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的工业及交通业等飞速发展,严重多发伤的发生率日益增高,创伤性休克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临床上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强调控制病因是治疗的根本措施,而早期液体治疗是重点,只有恢复血容量才能提高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老年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慢性肾衰竭代偿期患者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液体复苏在此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曾静  蒋勇  朱琳 《老年医学与保健》2020,26(6):1004-100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与预后的关系,为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2月在华西医院诊治的12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28 d内生存情况将病例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评估并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1 d和治疗3 d时EVLWI、ITBVI及氧合指数、pH值、心排血指数(cardiac output index,CI)、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检测值变化情况,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治疗3 d后EVLWI、ITBVI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预后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12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中,入院28 d内死亡31例(24.22%),纳入死亡组;生存97例(75.78%),纳入生存组;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症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组内比较,EVLWI、ITBVI及BNP水平排序均为治疗前>治疗1 d后>治疗3 d后(P<0.05),氧合指数、pH值、CI指数及LVEF值排序均为治疗前<治疗1 d后<治疗3 d后(P<0.05);死亡组组内比较,各时点ITBVI、氧合指数、pH值、CI指数及LVEF和BN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EVLWI值排序为治疗前<治疗1 d后<治疗3 d后(P<0.05);且治疗1 d、3 d后,死亡组的EVLWI和BNP水平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氧合指数、pH值、CI指数和LVEF均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治疗1 d后2组ITBV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 d后死亡组ITBVI值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治疗3 d后EVLWI、ITBVI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预后死亡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0.957、0.765,P<0.05),其cut-off值分别为9.85 mL/kg、1074.46 mL/m^2。结论治疗期间EVLWI、ITBVI变化与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辅助临床判断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脓毒性休克患者首次置管测血管外肺水的特点与疾病预后的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均>75岁)初次置管行PICCO导管监测高龄脓毒性休克患者,按其28d住院病死率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感染来源、APACHEⅡ评分、一般血流动力学资料(HR、MAP、CVP、Lac)和EVLWI等数据,并对EVLWI行诊断实验评价。结果两组在APACHEⅡ评分、HR、EVLWI三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01,0.007),余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描绘EVLWI的ROC曲线发现以≥10.0ml/kg为界点,预测死亡发生的敏感度为94.1%,特异性为66.7%,阳性预测值73.8%,阴性预测值45.9%。结论高龄患者大部分存在肺水肿,且对肺水耐受更差,以EVLWI≥10.0ml/kg是一个较好判断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刘利  李芳  欧艳 《临床肺科杂志》2020,25(5):654-657,664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监测对于评估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容量变化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大手术后需要实施容量复苏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后结局分为生存组70例、死亡22例,对比两组患者ICU治疗前7d的肺脏超声B线数目、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氧合指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并分析B线数目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生存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均低于死亡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ICU第1d~第7d,生存组患者的肺脏超声B线数量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P<0.05),生存组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肺脏超声B线数量降低十分明显;入住ICU第1d、第3d,生存组患者的EVLWI、NT-proBNP、E/A值低于死亡组患者(P<0.05),氧合指数、LVEF测定值均高于死亡组(P<0.05);入住ICU第1d,92例患者患者的EVLWI、NT-proBNP、E/A值与B线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氧合指数、LVEF测定值与B线数量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肺部超声监测对于评估ICU患者容量变化具有重要的价值,该项指标与患者心功能、血管外肺水水平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