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辽宁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种类、分布特征、变应原反应强度及其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关系。方法用20种变应原对辽宁地区4995例鼻炎初诊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结果鼻炎患者中变应原SPT阳性率为53.9%(2697/4995),其中1种变应原阳性率占9.3%(250/2697),2种以上占90.7%(2447/2697)。变应原SPT阳性率分布在前4位的是粉尘螨、屋尘螨、艾蒿、豚草花粉,其他依次为狗毛、混合树木、蟑螂、猫毛、葎草、霉菌。粉尘螨、屋尘螨的SPT阳性率,儿童(55.0%、52.8%)高于成人(24.9%、21.3%),P均〈0.001;男性(18.9%、17.0%)高于女性(12.5%、11.1%),P均〈0.01。艾蒿、豚草SPT阳性率,成人(27.8%、19.4%)明显高于儿童(15.8%、9.5%),P均〈0.01;成人男性(31.4%、22.1%)高于女性(25.2%、17.5%),P均〈0.01。15~34岁年龄组SPT阳性率占优势。结论尘螨为辽宁地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首位变应原,儿童阳性率高于成人;艾蒿、豚草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成人阳性率高于儿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标准化屋尘螨鼻黏膜激发试验(NPT)与致敏状态和生命质量的相关性以及NPT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屋尘螨过敏的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35例,正常对照40例,分析屋尘螨NPT的阳性率以及与屋尘螨皮肤点刺试验(SPT)、屋尘螨血清特异性IgE(sIgE)、血清总IgE、鼻结膜炎生命质量问卷(RQLQ)的相关性,并分析对肺功能的影响。结果变应性鼻炎组屋尘螨NPT阳性率为97.1%,正常对照组为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0,P<0.001)。NPT前后鼻部症状在变应性鼻炎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T前后鼻阻力在变应性鼻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屋尘螨SPT指数、屋尘螨血清sIgE、总IgE的级别及RQLQ的评分级别越高,屋尘螨NPT鼻黏膜反应性的级别亦越高(P<0.001)。变应性鼻炎组肺功能指标FEV1/预计值%在NPT前为(96.8±13.4),NPT6h后为(95.2±14.7);对照组在NPT前为(99.2±9.4),NPT6h后为(97.7±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对标准化屋尘螨NPT的反应率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屋尘螨NPT的级别与受试者致敏状态的程度和生命质量呈显著相关,NPT对FEV1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江西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常见变应原分布情况及血清尘螨特异性IgE(sIgE)和IgG4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64例AR患者进行11种常见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尘螨sIgE和sIgG4。结果变应原SPT阳性率为100%(164/164例),变应原主要为屋尘螨(65.3%)、粉尘螨(58.2%)、热带螨(36.6%)和为德国小蠊(15.5%);引起AR的单种变应原阳性76例,2种阳性者38例,≥3种阳性者50例;AR组血清尘螨sIgE和sIgG4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尘螨变应原阳性强度与血清尘螨sIgE水平呈正相关(r=0.221 7,P〈0.05),血清尘螨sIgE与IgG4水平呈正相关(r=0.184 3,P〈0.05)。结论屋尘螨、粉尘螨、热带螨、德国小蠊是江西地区AR患者主要的变应原。AR患者血清尘螨sIgE和IgG4水平明显升高,监测血清sIgE和IgG4水平对AR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的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19例吸入性AR患者、22例健康对照组采用UniCAP100系统进行吸入物变应原过筛试验检测Phadiatop并检测血清ECP、血清总IgE(TIgE)、血清特异性IgE(sIgE)水平以及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对119例吸入性AR患者进行症状评分。结果吸入性AR组与对照组的血清TIgE分别为(479.77±68.70)和(69.27±17.90)IU/ml;血清ECP分别为(29.36±3.18)和(13.66±1.86)ng/L;外周血EOS计数分别为(512.32±246.72)和(256.32±184.23)细胞/mm3;sIgE:屋尘螨分别为(46.95±3.37)IU/ml和0,粉尘螨分别为(60.09±3.41)IU/ml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的严重程度与血清ECP之间无相关性。结论血清ECP水平,TIgE、sIgE和EOS计数在吸入性AR患者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对AR的发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不能准确反应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变应性与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全身及上下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的特征及差异,探求上下气道炎症及高反应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按是否具有鼻炎临床症状及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将受试者分为三组:变应性鼻炎组184例、非变应性鼻炎组129例、健康正常组162例,均进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鼻灌洗液炎症细胞分类、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呼出气一氧化氮、肺通气功能检查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比较三组全身及上下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的特征及差异。结果①非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鼻炎组患者血EOS计数、鼻EOS计数、痰EOS比例阳性率与正常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变应性鼻炎组呼出气一氧化氮、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与正常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增加下气道EOS炎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是: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OR=4.096)、血EOS计数升高(OR=9.715)、气道高反应性(OR=3.107)和鼻灌洗液EOS计数升高(OR=16.398);③增加气道高反应性的危险因素分别是: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OR=4.276)和诱导痰EOS比例升高(OR=4.890)。结论部分无下呼吸道症状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下气道炎症及高反应性;部分无下呼吸道症状的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下气道炎症;上气道炎症是导致下气道炎症的主要高危因素;特应性体质和气道炎症是气道高反应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上气道炎症导致下气道炎症,甚至发展为下气道高反应性可能是部分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向变应性鼻炎甚至哮喘发生、发展的重要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成人哮喘及慢性咳嗽患者过敏原分布情况。方法选取112例患者(ig括46例哮喘患者及66例慢性咳嗽患者)及23名正常对照者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分为哮喘组、慢性咳嗽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哮喘组中,最常见的变应原依次为粉尘螨、屋尘螨、热带螨、狗毛、猫毛、德国小蠊,其中粉尘螨、屋尘螨的阳性率均在60%以上;慢性咳嗽组中,最常见的变应原依次为屋尘螨、粉尘螨、热带螨、猫毛、德国小蠊、美洲大蠊等;哮喘组SPT阳性率高于慢性咳嗽组,慢性咳嗽组SPT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典型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SPT阳性率无明显差别。结论引起哮喘与慢性咳嗽的主要变应原因素为屋尘螨、粉尘螨、热带螨,SPT在变应性疾病的变应原因素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常见变应原,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变应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07年3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符合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简称鼻炎)的广州地区5岁以上患儿183例,其中男132例,年龄(8.2±0.2)岁;女51例,年龄(7.8±0.4)岁;哮喘并鼻炎者105例,哮喘患儿58例,仅鼻炎患儿20例。所有对象均进行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SPT)及血清总IgE、特异性IgE和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在入选的183例患儿中.SPT阳性(≥1个变应原阳性)157例(85.8%),各变应原阳性率为5.5%~75.4%,变应原中以屋尘螨致敏的阳性率最高,达79.8%,其次为粉尘螨与热带螨,分别为72.7%与65.0%,其余变应原阳性率依次为:狗毛48.6%,美洲大蠊47.0%,猫毛34.4%.德国小蠊29.5%,霉菌类19.7%,花粉类15.9%,艾蒿7.7%,豚草5.5%。螨过敏阳性患儿有146例,常合并其他一种或多种变应原阳性(115例,78.8%),而螨过敏阴性患儿(37例,20.2%)中仅有11例(29.7%)合并其他一种或多种变应原阳性(X2=33.09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发病率特点:高龄组(〉7岁)SPT阳性率为82.3%,高于低龄组(≤7岁)(79.3%),两组间SPT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吸入变应原种类的比较中,高龄组在螨类过敏阳性率、猫毛与狗毛阳性率、蟑螂阳性率均高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霉菌类及花草类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哮喘并鼻炎、哮喘、鼻炎3组患儿均以螨类过敏最为常见,3组间除蟑螂SP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螨类、动物皮毛类、霉菌及花草类的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均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乙酰甲胆碱气道激发试验,探讨并分析鼻炎症状分级评分诊断变应性鼻炎气道高反应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6月-2007年2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门诊≥5岁的变应性鼻炎患儿54例,行乙酰甲胆碱气道激发试验(methacholine 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Mth BPT)及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探讨鼻炎症状分级评分与变应性鼻炎气道高反应性及皮肤变应原数目的相关性。结果(1)鼻炎症状分级评分≥6分患儿乙酰甲胆碱气道激发试验阳性的发生概率是鼻炎症状分级评分≤5分患儿的3.85倍(95%可信区间1.19—12.4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275,P=0.022)。(2)鼻炎症状分级评分≥6分患儿较鼻炎症状分级评分≤5分患儿的PD20[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或呼气峰流速值(PEF)下降值≥20%对照值时的乙酰甲胆碱气道激发药物累计剂量,provoking dose,PD20]均值降低,≥6分患儿的鼻炎症状分级评分与PD20均值呈较明显的负相关。(3)鼻炎症状分级评分≥6分患儿较鼻炎症状分级评分≤5分患儿的变应原数目有所增加,鼻炎症状分级评分与变应原数目呈正相关(鼻炎症状分级评分与变应性鼻炎患儿皮肤变应原数目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277,P=0.043)。结论鼻炎症状分级评分(≥6分)可能为评估变应性鼻炎患儿气道高反应性严重程度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成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咽拭子支原体阳性率,并对支原体阳性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支原体感染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潍坊哮喘病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院的成人哮喘患者,对其进行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观察其阳性率,与健康成人及同期住院或门诊的儿童哮喘患者支原体阳性率进行比较,并从血常规、皮质醇、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鼻炎症状评分等方面分析成人肺炎支原体阳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503例成人哮喘患者中有345例咽拭子支原体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8.59%,与儿童组(阳性率为71.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原体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相比较,前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及鼻炎症状评分高于后者,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T评分、FEV1、FEV1%pred、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后者,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成人哮喘患者中,有139例确诊为变应性鼻炎,其中支原体阳性患者109例,阴性患者30例;有106例确诊为鼻一鼻窦炎,其中支原体阳性患者89例,阴性患者17例,支原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变应性鼻炎及鼻-鼻窦炎的患病率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哮喘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加重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是哮喘患者临床症状长期不缓解或成为难治性哮喘的重要原因,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变应性鼻炎及鼻-鼻窦炎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通过测定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肺功能,探讨无支气管哮喘症状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变化及临床治疗的意义,为哮喘的早期预防和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变应性鼻炎患者47例,并设30例同龄健康患者作对照组。全部患者同时做常规用力通气肺功能检查: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吸量(FEF1),呼气峰流量(PEF),用力呼气中流量25%、50%、75%(FEF25,FEF50,FEF75)。肺功能正常时加做支气管激发试验,肺功能异常时加做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26例(55%)变应性鼻炎肺功能检测结果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21例(45%),异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差异,表现FEF25,FEF50,FEF75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肺功能异常发生率6l%,同时存在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阳性,提示变应性鼻炎患儿存在着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成人哮喘及慢性咳嗽患者过敏原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112例患者(包括46例哮喘患者及66例慢性咳嗽患者)及23名正常对照者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分为哮喘组、慢性咳嗽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 哮喘组中,最常见的变应原依次为粉尘螨、屋尘螨、热带螨、狗毛、猫毛、德国小蠊,其中粉尘螨、屋尘螨的阳性率均在60%以上;慢性咳嗽组中,最常见的变应原依次为屋尘螨、粉尘螨、热带螨、猫毛、德国小蠊、美洲大蠊等;哮喘组SPT阳性率高于慢性咳嗽组,慢性咳嗽组SPT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典型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SPT阳性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引起哮喘与慢性咳嗽的主要变应原因素为屋尘螨、粉尘螨、热带螨,SPT在变应性疾病的变应原因素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FeNO)测定对变应性鼻炎合并无症状的下气道高反应性患者或非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性)哮喘患者的预测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收治的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15例变应性鼻炎合并无症状的下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及20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非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性)哮喘患者(年龄18~50岁)进行FeNO测定、鼻腔灌洗细胞分类计数、诱导痰细胞分类计数以及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分析各项指标的分布特点及相关性,探讨FeNO测定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合并无症状支气管高反应性(BHR)或非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性)哮喘的预测及下气道炎症的评估。结果 FeNO值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在单纯变应性鼻炎组、变应性鼻炎合并无症状下气道反应性增高组、以及鼻炎合并哮喘组分别为24.0(15.5,35.5)pg/L、46.5(35.0,63.0)pg/L和61.5(39.0,75.0)pg/L,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测定的FeNO值为标准对变应性鼻炎患者下气道高反应性进行判断,绘制ROC曲线(AUC=0.842,P=0.002),以34.0 pg/L为截断点则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73.7%。以FeNO值对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诊断的ROC曲线(AUC=0.887,P=0.000),FeNO值取41.0 pg/L时对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诊断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3.1%。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单纯变应性鼻炎组、变应性鼻炎合并无症状下气道反应性增高组以及鼻炎合并哮喘组分别为(2.43±3.56)%、(7.36±4.98)%及(18.5%±11.26)%,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可伴有一定程度的下气道炎症,且与下气道高反应性密切相关。FeNO测定简便、稳定,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合并下气道高反应性或哮喘具有良好的预测和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彭瑜  李泽焰  周明琪 《山东医药》2013,53(29):86-87
目的 探讨东营地区哮喘儿童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和总IgE(TIgE)水平,为儿童哮喘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126例哮喘患儿根据年龄分为婴幼儿组(<3岁)和儿童组(3~ 14岁)各63例,采用Allergy Screen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两组血清过敏原sIgE和TIgE水平.结果 婴幼儿组sIgE阳性检出率(57.14%)明显低于儿童组(76.19%)(P<0.05).婴幼儿组sIgE阳性食入性过敏原占61.11%,吸冶性占38.89%;儿童组sIgE阳性食入性过敏原占33.33%,吸入性占66.67%;两组sIgE阳性吸入性、食入性过敏原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5).TIgE水平与sIgE阳性之间存在相关性(x2 =13.536,P <0.01).结论 吸入性尘螨是东营地区哮喘儿童的主要过敏原;不同年龄哮喘患儿sIgE阳性者过敏原种类不同;联合检测sIgE、TIgE可提高哮喘病过敏状态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对变应性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进行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specific immunotherapy,SCIT)的速发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记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变态反应科2004年11月至2012年5月对屋尘螨过敏的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患者接受SCIT过程中出现的速发不良反应,并分析速发不良反应与注射剂量、患者年龄、性别、患病种类和变态反应程度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462例患者,其中452例(97.8%)出现速发局部不良反应,153例(33.1%)出现速发全身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共接受15645针次皮下注射,其中8523针次(54.5%)出现速发局部不良反应,397针次(2.5%)出现速发全身不良反应。速发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随剂量增加而增高,而速发全身不良反应主要分布在剂量上升阶段(2000~80000 SQU)。单纯哮喘及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速发不良反应(局部和全身)的发生率高于单纯变应性鼻炎(P〈0.01)。儿童速发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成人(P〈0.001),但速发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儿童及成人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患者中,男性速发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P〈0.01);而在成人患者中,女性速发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P〈0.01)。速发不良反应(局部和全身)的发生率随着屋尘螨特异性IgE级别的增高而升高(P〈0.001);在皮下注射过程中出现速发全身不良反应者治疗前总IgE[(634.24±883.91)U/ml]与未发生速发全身不良反应者治疗前总IgE[(416.60±438.59)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8,P=0.048)。结论对屋尘螨过敏的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的SCIT时,速发局部不良反应常见,而速发全身不良反应少见,哮喘和鼻炎合并哮喘、少年男性、成年女性及屋尘螨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较高时,速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高,且随注射变应原剂量递增而存在增高趋势,剂量快速上升阶段应警惕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以2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回顾性分析7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ACI)组5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9例]的血清MBP动态变化及其与梗塞体积大小的相关性。结果ACI组血清MB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且梗死面积越大血清MBP水平越高;TIA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MBP均无明显变化。认为血清MBP水平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判断的指标之一,对ACI与TIA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常见变应原,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变应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06年2月至2007年3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符合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简称鼻炎)的广州地区5岁以上患儿183例,其中男132例,年龄(8.2-4-0.2)岁;女51例,年龄(7.8士0.4)岁;哮喘并鼻炎者105例,哮喘患儿58例,仅鼻炎患儿20例.所有对象均进行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SPT)及血清总IgE、特异性IgE和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 在人选的183例患儿中,SPT阳性(≥1个变应原阳性)157例(85.8%),各变应原阳性率为5.5%~75.4%,变应原中以屋尘螨致敏的阳性率最高,达79.8%,其次为粉尘螨与热带螨,分别为72.7%与65.0%,其余变应原阳性率依次为:狗毛48.6%,美洲大蠊47.0%,猫毛34.4%,德国小蠊29.5%,霉菌类19.7%,花粉类15.9%,艾蒿7.7%,豚草5.5%.螨过敏阳性患儿有146例,常合并其他一种或多种变应原阳性(115例,78.8%),而螨过敏阴性患儿(37例,20.2%)中仅有11例(29.7%)合并其他一种或多种变应原阳性(x2=33.09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发病率特点:高龄组(>7岁)SPT阳性率为82.3%,高于低龄组(≤7岁)(79.3%),两组间SPT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入变应原种类的比较中,高龄组在螨类过敏阳性率、猫毛与狗毛阳性率、蟑螂阳性率均高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霉菌类及花草类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哮喘并鼻炎、哮喘、鼻炎3组患儿均以螨类过敏最为常见,3组间除蟑螂SP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螨类、动物皮毛类、霉菌及花草类的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过敏性因素是儿童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在广州地区哮喘和(或)鼻炎儿童可以通过SPT检查明确过敏原,最常见的变应原是屋尘螨、粉尘螨及热带螨.随着年龄增长,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对吸入性变应原更为敏感.鼻炎、哮喘、哮喘并鼻炎患儿有共同的变应原.研究不同年龄段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的变应原特征,有助于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变应性鼻炎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临床控制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析39例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性鼻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和肺通气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变应性鼻炎VAS评分与ACT评分呈负相关(r=-0.591,P<0.05),与ACQ评分呈正相关(r=0.599,P<0.05).变应性鼻炎VAS评分与FEV1%pred、PEF% pred、FEF25% pred、FEF50% pred、FEF25%75% pred均呈负相关(r=-0.473,-0.581,-0.591,-0.567,-0.494,P<0.05).结论 在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变应性鼻炎症状越重,哮喘控制越差,肺通气功能越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不同产地屋尘螨变应原在变应性鼻炎的皮试结果.方法 306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国产屋尘螨变应原皮内试验或国际标准阿罗格屋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国产屋尘螨变应原皮内试验阳性率88.69%(137/154),阿罗格屋尘螨变应原点刺法试验阳性率90.79%(138/15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屋尘螨变应原IDT阳性达(+ +)及以上为62.34%(96/154),阿罗格屋尘螨变应原SPT阳性达(+ +)及以上为84.87%(129/15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国产屋尘螨变应原和阿罗格屋尘螨变应原均具有较高的阳性率,阿罗格屋尘螨变应原点刺法试验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 iated factor-1,TRAF-1)水平和正常对照者的差异,分析血浆TRAF1水平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以及与内镜下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62例克罗恩病患者、6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56例正常对照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 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浆中TRAF1蛋白的表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 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血浆TRAF1水平对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血浆TRAF1水平与内镜下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结果克罗恩病患者(P=0.000)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0.000)血浆TRAF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同时TRAF1对区分克罗恩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P=0.000)以及区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正常对照者(P=0.000)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克罗恩病患者血浆TRAF1表达水平和内镜下疾病活动指数呈较低的负相关(r=-0.260,P=0.041),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TRAF1水平与内镜下疾病活动程度无显著相关性(r=0.029,P=0.821)。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浆TRAF1水平增高,血浆TRAF1水平对区分炎症性肠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具有诊断价值,但血浆中TRAF1的水平不能反应内镜下疾病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性早熟女性患儿血清IGF-1及瘦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免法测定21例特发性性早熟(ICPP)、16例单纯乳房发育(SPT)患儿及20例正常青春发育期前女童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瘦素水平。结果ICPP患儿的IGF-1、瘦素水平明显高于SPT及正常青春发育期前女童(P〈0.05)。提示IGF-1、瘦素可作为青春启动的标志信号,二者明显升高可用于ICPP女性患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