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属于人类疱疹病毒γ亚科,是双链DNA病毒,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是最早被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的病毒。研究发现,霍奇金淋巴瘤、部分B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等在内的多种淋巴瘤的发生与EBV感染有关。本文就EBV与淋巴瘤的关系、致病机制、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在2008年版的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老年人EB病毒(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作为新的类型被单独列出〔1〕。老年人EBV阳性DLBCL有与DLBCL其他亚型不同的形态学及生物学特征,临床过程呈高度侵袭性,常规化疗效果差,总生存期短〔2-4〕。老年人EBV阳性DLBCL发病率相对较低,国内研究较少,国外报道也不多。如何提高患  相似文献   

3.
<正>EB病毒(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最先从非洲伯基特淋巴瘤组织培养中发现的疱疹病毒〔1〕,属人类疱疹病毒科γ疱疹病毒亚科成员,是双链DNA病毒,主要感染B细胞和咽部上皮细胞,也可感染NK和T细胞,可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Burkitt淋巴瘤等多种良、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LPD)〔2〕。EBV相关LPD并非一  相似文献   

4.
正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十分常见的γ-1型疱疹病毒,感染率多达90%[1]。EBV具有强大的诱导淋巴细胞恶性转化的能力,其致癌作用首次在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中得以明确,随后在其他淋巴瘤中也相继报道,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及其他淋巴瘤亚型[2-3]。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EBV相关DLBCL  相似文献   

5.
早期认为Epstein-Barr病毒(EBV)是一种嗜B细胞性病毒,是B细胞淋巴增生性疾病(LPD)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Burkitt淋巴瘤等的重要发病因素。近年来发现EBV也可感染T细胞、NK细胞,EBV相关性T/NK细胞性LPD包括慢性活化EBV感染、EBV相  相似文献   

6.
正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淋巴组织的γ疱疹病毒,世界上至少有90%的成年人都是其携带者。EBV主要感染人类口咽上皮细胞和B细胞,T细胞和NK细胞是控制EBV感染的主要免疫细胞,但其自身也可被EBV感染。经过数10年的研究,证明EBV与多种血液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活动性EBV感染、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等[1-2]。现就EBV生物学特征及EBV感染相关血液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7.
浆母细胞淋巴瘤(PBL)是淋巴瘤中较少见的一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亚型,具有高侵袭性,肿瘤细胞表现出类似B免疫母细胞的大细胞弥漫性增殖和浆细胞相关抗原表达[1].1997年Delecluse等[2]描述了16例原发口腔的伴有特殊免疫表型的DLBCL,其中15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首次提出PBL诊断.近10余年来,由于该疾病少见,对其认识大多数都来自于临床病例报道.本文笔者从PBL病因学、组织学、免疫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对该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R-CHOP治疗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了PUBMED(1994-04~2017-04)、CNKI(1994-04~2017-04)、Cochrane library(1994-04~2017-04)、Wan Fang Data(1996-12~2017-04)公开发表的关于R-CHOP治疗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相关研究文献,按照Cochrane质量评价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后,应用Rev Man 5. 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队列研究,其中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40例,EBV阴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 81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的总生存期(HR=3. 24,95%CI=1. 88~5. 58,P 0. 0001)、无病生存期(HR=1. 83,95%CI=1. 44~3. 25,P=0. 0002)均差于EBV阴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结论在以美罗华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时代,EBV阳性仍是患者的主要不良预后因素。R-CHOP治疗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欠佳。EBV可能参与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淋巴瘤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比较复杂,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电离辐射、化学毒物和基因突变等有关。EB病毒(EBV)已被证实是引起人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并与多种恶性肿瘤如鼻咽癌、胃癌、淋巴瘤、霍奇金病的关系非常密切。microRNA(miRNA)是一种小分子非编码RNA,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和肿瘤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显示,EBV可通过编码病毒miRNA或改变细胞内miRNA表达维持病毒的持续感染,可能是淋巴瘤形成的重要原因。本文对miRNA在EBV相关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在非洲儿童Burkitt淋巴瘤细胞中发现的人类疱疹病毒。成人感染EBV后临床表现和转归多种多样,可有原发急性感染、慢性活动性感染、淋巴增殖性疾病、肿瘤等[1]。无论宿主的免疫功能如何,EBV肺炎是罕见的[2],我们通过血清抗体和肺组织病理诊断1例EB病毒间质性肺炎,现报道  相似文献   

11.
EB病毒与淋巴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彧  于力 《山东医药》2007,47(32):152-154
EB病毒(EBV)是已知的8个人类疱疹病毒之一,属于疱疹病毒中的γ亚科,主要存在两种基因型:EBV-1和EBV-2,通过唾液的接触在人群中传播,也有报道称可以经输血和性活动传播。大多数人最初在孩童时感染EBV,多为潜伏感染,并且终生携带而不能被机体免疫系统彻底清除。某些情况下,如机体免疫力下降,EBV可生长转化,在病毒编码蛋白和机体细胞蛋白间产生复杂的变化,可引起多种疾病和肿瘤,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鼻咽癌等;其中由EBV引起霍奇金淋巴瘤及T、B细胞淋巴瘤已被公认,本文就不同组织学类型的淋巴瘤与EBV相关性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EB病毒与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感染了世界上90%以上的人群。人体初次感染EBV后将成为病毒的终生携带者。在正常人体内,感染EBV的B细胞能被自然杀伤(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s)控制[1]。最初的CTLs细胞免疫反应并不能清除EBV感染的B细胞,EBV随着这些B细胞的分化增殖而产生大  相似文献   

13.
唐国全 《内科》2008,3(2):240-243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一种人类r-疱疹病毒,也是最早被识别的人类肿瘤病毒,它与许多淋巴增生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恶性肿瘤如伯基特淋巴瘤、何杰金氏淋巴瘤、鼻咽瘤等的病病有关。它是在全球广泛分布的双链DNA病毒,EBV感染人群后通常在人体内终身潜伏,亦可导致感染的宿主细胞不断发生恶性转化,形成肿瘤。已证实EBV与Burking淋巴瘤(BL)、肺癌、胃癌和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有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EBV不仅与上述肿瘤的发生相关,同时也与潜伏感染基因有关,其中潜伏膜蛋白1(1atent membrane protein1,LMP1)并诱导B细胞转化,如纤维母细胞系癌基因转化。LMP1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的作用,目前被证实有促进细胞转化甚至恶变的性质。但是LMP1是唯一被发现的EBV相关的B细胞恶性肿瘤产生的EBV编码蛋白,  相似文献   

14.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并且是一组在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和预后等多方面具有很大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DLBCL的发病率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1%[1],在亚洲国家占NHL>40%[2]。  相似文献   

15.
EB病毒感染与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EBV)是一种嗜B淋巴细胞的人类疱疹病毒,人群普遍易感。EBV可长期潜伏在被感染的B细胞内,形成持续的潜伏感染,其中仅极少数可发展为EBV相关的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和淋巴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非老年组(年龄<60岁)面中线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为对照,探讨老年组(年龄≥60岁)面中线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EB病毒(EBV)感染状态。方法选取67例面中线淋巴瘤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细胞CD45RO、CD56、TIA1、CD20、CD45RA等标记物,同时进行EBV原位杂交检测。结果(1)67例面中线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老年组31例,占46.3%;非老年组36例,占53.7%。(2)老年组面中线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生在扁桃体和鼻咽部,组织学类型以低度恶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为主;非老年组多见于鼻腔,以中、低分化型的NK/T细胞淋巴瘤为主,2组的组织学类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3)非霍奇金淋巴瘤的EBV(EBER1/2)老年组有6例(19.4%)表达阳性,而非老年组有21例表达阳性(58.3%),2组EBV阳性检出率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其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EBV感染几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性;老年组发病率并不比非老年组低,组织学类型以分化好的MALT型为主。  相似文献   

17.
小 B 细胞淋巴瘤是一组与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相对的、主要由中、小 B 淋巴细胞构成的肿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46.3%,B 细胞淋巴瘤(BCL)的56.7%,包括滤泡淋巴瘤(FL)、套细胞淋巴瘤(MC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淋巴结边缘区 B细胞淋巴瘤(NMZL)、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 细胞淋巴瘤(MALToma)、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和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等。2008年 WHO 恶性淋巴瘤分类将这几种淋巴瘤都归于各自具有临床表现、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特点的独立疾病[1]。临床实践中各种不同类型小 B 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常会遇到困难,而诊断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时机、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我们对各种小 B 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细胞形态、免疫表型、遗传学特征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正>HCV是一种嗜肝及嗜淋巴病毒,多项流行病学研究[1-4]表明,HCV阳性患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病率高于HCV阴性患者。本文报道1例丙型肝炎合并DLBCL病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合并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主要的亚型,占成人NHL的30%~40%[1]。临床上75%初诊DLBCL患者已为Ⅱ~Ⅳ期,而且DLBCL中一半患者年龄>60岁,CHOP方案目前为公认的治疗DLBCL标准方案,但老年患者诱导治疗缓解率低。强烈化疗虽可以提高年轻患者的治疗效果,但老年  相似文献   

20.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附5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ETCL)是一种临床少见、预后差的疾病,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分析ET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提高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对ETCL的认识,以期改善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7月~2004年1收治的5例ETCL患者的内镜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表现;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CD45RO、CD3、CD56、CD20、CD79α、CD68、Lys;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EBV感染和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情况.结果:5例ETCL患者均无肠病史,多发生于青年男性,4例发病年龄为24~38岁,病程进展迅猛,确诊后4个月内死亡.病变多发生于结肠和小肠,1例与胃部同时发生,均为多发性溃疡性病变.肿瘤细胞为多形性T细胞,组织学形态为多形性淋巴细胞弥散分布,有血管中心性浸润,淋巴上皮病变,大片或多灶性坏死为特征.5例患者肿瘤组织CD45RO和TCR-γ基因重排均为阳性,1例CD56阳性且EBV阳性.结论:ETCL多发生于青年男性,临床症状多无特异性,病程发展迅猛,预后差,病损肠管表现为多发性溃疡,TCR-γ链克隆性重排,多数为自然杀伤(NK)样T细胞淋巴瘤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有EBV感染的ETCL为NK样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