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温及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细胞因子及补体的影响。方法选择先天性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温组及低温组各20例,分别于术晨、体外循环结束时及术后1、4、7、14 d抽取患者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浆TNF、IL-2、C3、C4值。结果两组术前各项检查指标无显著差异。(1)两组术后1~4 d的IL-2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至术后7 d恢复正常。体外循环结束至术后4 d,低温组IL-2显著低于常温组。(2)体外循环结束时以及术后1、4、7 d,常温组TNF水平显著低于低温组。两组体外循环结束时及术后1、4 d均高于术前,常温组至术后7 d、低温组术后14 d恢复正常。(3)体外循环结束时及术后1、7 d,常温组C3水平高于低温组,术后4 d两组无差别;常温组及低温组于体外循环结束时、术后1、4 d均低于术前,至术后7 d常温组恢复正常,低温组至术后14 d恢复至术前水平。(4)两组体外循环结束时及术后1、4 d C4水平均低于术前。体外循环结束时、术后1 d,常温组C4水平高于低温组。结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细胞因子及补体的影响显著轻于低温组,因而对术后机体的恢复优于低温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MVR)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3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行MVR手术,15例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不停跳组),15例在中低温冷血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下进行(停跳组)。两组均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不同时点抽取外周血,进行免疫系统功能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不停跳组在术后3d,C3、C4、IgA已恢复正常,术后7d,所有指标均恢复正常,而停跳组直到术后7d,C3、IgG、IgA仍低于术前水平;两组比较可见,术后1d、3d不停跳组所有指标差值明显低于停跳组(P〈0.05或P〈0.01),术后7d,C3和IgG仍低于停跳组(P〈0.05)。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对患者术后免疫系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这对患者术后的顺利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手术围术期动态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因子(CK)和补体C3、C4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例行CPB和10例非CPB心脏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24h、48h和72h测定其血清cTnT、hs-CRP、促炎CK(TNF-α、IL-6、IL,8)和抗炎CK(IL-2、IL-10)以及补体C3、C4的水平;同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ICU在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对照组和CPB组术前cTnT和hs-CRP的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CPB组术后即刻、24h、48h和72h各时相cTnT均显著性增高,其中以术后即刻增高最为显著(P〈0.01),术后72h以后趋于正常;hs-CRP于术后24h开始显著性增高,至72h后逐渐降低(P〈0.01)。CPB组患者血清补体C3水平在术后即刻显著低于术前水平,术后48h恢复并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O.01);血清补体C。水平在术后即刻显著低于术前水平.术后72h恢复并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CPB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于术后即刻明显增加并持续到术后24h,而后逐渐下降至术后48h恢复到术前水平;血清IL-6水平在术后24h出现高峰,术后48h后降至术前水平;血清IL-8于术后即刻明显增加.术后24h达高峰,并持续到术后72h;血清IL-2水平于CPB术后即刻明显增加,于术后24h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血清IL-10水平亦于CPB术后即刻逐渐升高,至术后24h达峰值.在术后48h仍较高。结论 CPB围术期动态监测cTnT、hs-CRP、促炎和抗炎CK、补体C3、C4水平的变化,对加强CPB术后病人的监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动态监测心脏瓣膜置换者术前和术后1d,3d,7d,14d机体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等)的指标。结果:CPB术后1d,3d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测定值明显低于术前值(P<0.05)。其中以IgG、C3降低显著(P<0.01)。C4含量于术后3d恢复到术前水平。C反应蛋白术后1-3d测定值显著增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7d恢复术前水平。结论:CPB术后可使瓣膜置换者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是术后感染重要原因;故术前、术后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可溶性白介素-Ⅱ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TNF)、补体C3、C4等细胞因子与小儿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及对临床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 放射免疫法、双抗夹心ELISA法及单向扩散法检测15例小儿(术前对照)、接受手术患儿64例(分大、中、小手术组及术前、术后感染组)围手术期各指标浓度。结果 ①大、中手术组sIL-2R、TNF术前浓度术后1d上升(P<0.01)②围手术期大、中手术组sIL-2R、TNF浓度高(P<0.01),大手术组术后7d恢复到术前水平,而中手术组术后3d即恢复;C3、C4术后1d下降(P<0.01)术后3d恢复正常。小手术组无变化。③术后感染组sIL-2R、TNF浓度较无感染组高(P<0.01)术后并发感染组sIL-2R、TNF浓度术后持续升高至术后7d仍不降,C3、C4保持低值。结论 上述细胞因子可为围手术期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围术期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手术围术期检测血清补体C3、C4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例进行CPB手术和20例非CPB手术围术期中几个时期的血液(包括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48 h和术后72 h),测定其血清补体C3、C4的水平。结果CPB组患者血清补体C3水平在CPB停流转后显著低于术前水平(0.67±0.29 g/Lvs1.36±0.61 g/L,P<0.01),术后2 d恢复并显著高于术前水平(1.71±0.51 g/Lvs1.36±0.61 g/L,P<0.01);血清补体C4水平在CPB停流转后显著低于术前水平(0.14±0.07vs0.27±0.16 g/L,P<0.01),术后3 d恢复并显著高于术前水平(0.35±0.18 g/Lvs0.27±0.16 g/L,P<0.01);对照组各项指标较术前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CPB围术期观察血清补体C3、C4水平对心脏外科临床有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机体全身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于术前1d,术后1、3和5d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10 ml,测定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C反应蛋白(CRP)、T细胞亚群(CD4+、CD8+、CD4+ \CD8+)、NK细胞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1d腹腔镜组和开腹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d,两组IL-6、TNF、CRP较术前增高(均P <0.05),且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均P<0.05);术后5 d IL-6、TNF两组间比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CRP下降缓慢,两组间比较仍有差异(均P<0.05);术后1d两组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较术前均降低(均P <0.05),而腹腔镜组下降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3d腹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已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而开腹组术后3d内持续处于低水平,术后5d还未完全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机体全身炎性反应轻、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术对病人围术期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20例,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鼻咽温度保持在33~34℃;低温心脏停跳组20例,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鼻咽温度为25~28℃.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分别检测两组病人术前、术后1 d和术后7 d的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 (T淋巴细胞总数)、CD4 (辅助T淋巴细胞)、CD8 (抑制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CD3 、CD4 均显著降低(P<0.01),NK细胞活性增强(P<0.05),低温心脏停跳组术后第1天的CD3 、CD4 及CD4 /CD8 低于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P<0.05),术后7 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可引起患者细胞免疫的下降,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术对术后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细胞因子TNF,IL-6和IL-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56例腹部手术患者,腹腔感染组28例,对照组28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静脉血术前、术后TNF,IL-6和IL-8的水平变化。结果:感染组与对照组术前静脉血TNF,IL—6和IL—8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感染组患者静脉血TNF,IL—6和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IL—6升高最为明显,较对照组高20倍。对照组患者术后第l天静脉血TNF,IL—6和IL—8水平较术前有升高,术后第5,7天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组患者手术后TNF,IL—6和IL—8水平仍高于对照组。与术前相比,感染组TNF,IL—6和IL一8水平第1天均有升高(P<0.01),术后3d与术前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d感染组血TNF,IL—6和IL—8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感染组血TNF,IL—6和IL—8水平患者病情好转而逐渐降低。经相关分析征明两组中TNF与IL-6,TNF与IL-8及IL-6与IL-8之间均呈正相关。结论:腹腔感染患者静脉血TNF,IL-6和IL-8的水平明显增高,检测腹部术后患者TNF,IL-6和IL-8的水平变化,可作为观察和预测术后恢复及感染患者病情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抑制的改善作用。方法:纳入择期接受体外循环下CABG患者,共计88例,随机分为TEAS组44例和经皮穴位假电刺激组(SHAM TEAS组)44例。所有患者均行全麻下的CABG,TEAS组患者于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TEAS干预,SHAM TEAS组患者相应给予假TEAS干预。于术前1 d及术后1 d、3 d、5 d检测两组患者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继发感染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 d两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明显上升(P0.01),术后5 d两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明显下降(P0.01);术后5 d,SHAM TEAS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TEAS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 d、5 d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术后1 d、3 d、5 d,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HAM TEAS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TEAS组(P0.01)。结论:围手术期TEAS能够通过增强适应性免疫功能,改善体外循环下CABG患者的术后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11.
杨潜前  曹金林  孙建良 《浙江医学》2020,42(20):2209-22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实施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滋g/kg且0.1滋g/(kg·h)维持直到手术结束的40例作为低剂量组,静脉泵注0.8滋g/kg且0.2滋g/(kg·h)维持直到手术结束的40例作为中剂量组,静脉泵注1.0滋g/kg且0.3滋g/(kg·h)维持直到手术结束的40例作为高剂量组,比较3组患者麻醉后手术前(T0)、体外循环开始后30min(T1)、体外循环结束后30min(T2)、术后6h(T3)、术后24h(T4)的认知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和应激反应指标(包括血液TNF-α、IL-6、S100-β蛋白、补体3及补体4水平)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T0时3组TNF-α、IL-6、S100-β蛋白、补体3及补体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T1、T2、T3、T4时,低剂量组的TNF-α、IL-6、补体3及补体4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P<0.05),高剂量组的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在术前1d、术后第7天时,3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第1、4天时,高剂量组的MMSE评分均低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均P<0.05)。在术前1d、术后第7天时,3组患者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第1、4天时,高剂量组的POCD发生率均高于低剂量组(均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且0.1滋g/(kg·h)维持直到手术结束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甲状腺激素(TH)对患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52例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干预组于术前7 d开始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50μg/d至手术日早晨。检测术前(T1)、CPB开始后30 min(T2)、CPB结束时(T3)、CPB结束后6 h(T4)和CPB结束后24 h(T5)的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并于术晨、术后1、3和7 d对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  在T2、T3、T4时,干预组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在术中及术后24 h内,干预组NSE、IL-6、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FT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1周内,干预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CPB术前应用TH,可有效地提高围手术期血清TH水平,通过抑制炎症因子,产生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欧阳春  陈姗  徐倩 《医学综述》2016,(4):816-818
目的探讨围术期自体输血血液采集方法的改良。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湖北省中山医院手术用血患者130例,根据抽签法分为围术期自体输血组和预存式自体输血组,每组65例,围术期自体输血组开始手术时采用自体血液回收仪回收血液,预存式自体输血组在围术期自体输血组的基础上,令患者在择期手术前1个月开始采血,每3~5日1次,每次300~500 m L。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异体输血量、输液量,术后止痛剂用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补体C3水平。结果围术期自体输血组异体输血量显著高于预存式自体输血组[(391±43)m L比(92±21)m L,P<0.05]。与术前相比,预存式自体输血组术后血清TNF-α水平[术前(1.19±0.25)mg/L,术后1 d(1.33±0.19)mg/L,术后7 d(1.52±0.21)mg/L]、补体C3水平[术前(116±22)mg/L,术后1 d(120±18)mg/L,术后7 d(119±17)mg/L]表现出上升趋势(P<0.05)。但围术期自体输血组手术前后的血清TNF-α水平[术前(1.19±0.22)mg/L,术后1 d(1.21±0.19)mg/L,术后7 d(1.18±0.18)mg/L]、补体C3水平[术前(115±19)mg/L,术后1 d(132±15)mg/L,术后7 d(175±18)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自体输血组术后TNF-α水平、补体C3水平均显著低于预存式自体输血组(P<0.05)。结论改良自体输血能得到更多自体血液,能大量减少术中异体输血,提高术后TNFα和补体C3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在心脏不停跳手术基础上对C3、IL-6、IL-8的影响。方法将60例需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E组)30例,对照组(C组)30例。E组于预充液中按0.5mg/kg加入依达拉奉,C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转机30min、停机、术毕、术后24h、术后72h各时点观察血清123、IL-6、IL-8含量的变化。结果(1)C3浓度水平随体外循环(CPB)及手术时间逐渐下降,均于手术结束时达最低谷,术后24h开始升高,术后72h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之间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L-6、IL-8浓度水平随CPB及手术时间逐渐增高,均于手术结束时达高峰,术后24h下降,术后72h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之间浓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在心脏手术中可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减轻术后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银杏叶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44例心脏病需体外循环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观察组在体外循环予充液中加入银杏叶提取物2mg/kg体质量,对照组应用常规予充液.分别在术前、主动脉阻断后1h,术后6,12,24和48h抽取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IL-1β,IL-18和S100蛋白水平.结果:对照组自CPB结束即刻开始,血清IL-1β显著升高,观察组血清IL-1β自主动脉阻断1h开始升高,持续至术后48h,自主动脉阻断1h开始,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对照组自术后6h开始,血清IL-18持续升高至术后48h,观察组血清IL-18主动脉阻断1h开始,血清IL-18持续升高至术后48h,主动脉阻断1h,对照组血清IL-18低于观察组,但术后6,12,24,48h显著高于观察组.对照组S100蛋白自CPB结束开始升高,持续至实验结束,自主动脉阻断1h开始至术后48h血清S100蛋白水平对照组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细胞因子IL-18参与脑组织损伤过程,GBE可调节细胞因子,使血清S100蛋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探讨常温体外循环和浅低温体外循环对小儿脑代谢的影响。方法室间隔缺损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常温(35℃以上)和浅低温(32℃)下手术纠治。在ECC前、ECC结束和术后20h检测S100蛋白浓度。用近红外线光普法(MRS)测量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HbO2)、脱氧血色蛋白(HbD)及氧化型细胞色素aa3(CytOx)。结果两组S100蛋白都在转流结束时明显升高,术后回落,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转流前期可见浅低温组HbO2高于常温组,升温后浅低温组HbO2显著下降,低于常温组(P〈0.05)。浅低温组CytOx在整个转流过程中低于常温组(P〈0.05)。结论常温转流对于简单心脏病手术是安全的,不会造成神经系统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对婴幼儿围体外循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2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改良超滤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体外循环结束、体外循环后 20min、术后 6h、术后 24h采桡动脉血,测定TNF -α、IL- 8、IL -10活性。结果:与基础值相比,对照组TNF -α体外循环结束至术后 6h升高 (P<0. 05),超滤组无变化(P>0. 05),体外循环后 20min至术后 6h超滤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IL 8体外循环结束至体外循环后 20min2组均高于基础值,对照组术后 24h升高(P<0. 05),术后 24h超滤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IL- 10体外循环后 20min升高 (P<0. 05),各时间点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改良超滤可减轻婴幼儿围体外循环期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柯妍  余艳红  张广亮  秦薇  盛超 《广东医学》2007,28(11):1779-178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分为两组:腹腔镜囊肿剔除术25例(腹腔镜组),开腹囊肿剔除术25例(开腹组).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 d时取静脉血,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和补体C3,C4,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对两组各指标的测定值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腹腔镜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小于开腹组.两组IgM,IgA,C4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两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两组lgG,C3术后1 d时均较术前下降,腹腔镜组术后3 d时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开腹组术后3 d时C3恢复至术前水平,IgG尚未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间比较,开腹组术后IgG,C3下降明显.腹腔镜组T淋巴细胞亚群手术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开腹组术后1 d时CD3,CD4,CD8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术后3 d时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术前水平;两组比较,开腹组术后CD3,CD4,CD8降低更为明显.结论 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损伤小,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影响轻微,且恢复迅速,是患者腹腔镜术后迅速康复的免疫学依据. d时均较术前下降,腹腔镜组术后3 d时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开腹组术后3 d时C3恢复至术前水平,IgG尚未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间比较,开腹组术后IgG,C3下降明显.腹腔镜组T淋巴细胞亚群手术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开腹组术后1 d时CD3,CD4,CD8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术后3 d时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术前水平;两组比较,开腹组术后CD3,CD4,CD8降低更为明显.结论 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除术损伤小,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影响轻微,且恢复迅速,是患者腹腔镜术后迅速康复的免疫学依据. d时均较术前下降,腹腔镜组术后3 d时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开腹组术后3 d时C3恢复至术前水平,IgG尚未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间比较,开腹组术后IgG,C3下降明显.腹腔镜组T淋巴细胞亚群手术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开腹组术后1 d时CD3,CD4,CD8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术后3 d时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术前水平;两组比较,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1例外伤性脾破裂的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脾切除组(LS组)和开腹脾切除组(OS组),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两组IgM、IgA、C4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脾切除术后第1天IgG、C3较术前有所下降,术后3d恢复至术前水平。开腹组IgG、C3术后第1天明显低于术前水平,术后5d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的特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规超滤(conventional ultrafiltration,CUF) 和改良超滤(modified ultrafiltration ,MUF) 在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22 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改良超滤组(M 组) 和常规超滤组(C 组) 。分别于术终采桡动脉血,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浓度(HGB)、血小板计数(PLT)、血浆胶体渗透压(COP)、尿素氮(BUN)、肌酐(Cr);术后不同时点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 及补体C3、C4水平;并记录术后2?h内的尿量,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术终HCT、HGB、PLT、CO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后各时点观察组患儿血清TNF-α、IL-6、IL-8水平MUF组均低于CUF组(P<0.05),而C3、C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UF可以浓缩血液,减轻水肿, 降低体外循环术后患儿血清某些炎性介质的水平,减少术后肾脏的水负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