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一站式杂交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多支病变中的手术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行一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手术患者23 例和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23 例,其中杂交组在经胸骨下段小切口以左乳内动脉至左前降支搭桥,术毕行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手术,治疗“罪犯”血管,另外23 例患者行常规胸骨正中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患者死亡。杂交组手术时间较常规组短(P <0.05)。杂交组输注红细胞和血浆量较常规组少(P <0.05);杂交组术中出血量、24 h 引流量及血肌钙蛋白量较常规组少(P <0.05);杂交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引流管保留时间较常规组短(P <0.05)。结论 一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较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冠脉复杂病变除药物保守治疗外,还可采用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或冠脉旁路移植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治疗,但PCI的手术风险很大,并发症多,CABG则移植血管质和量而不能满足需要,故将二者结合起来的"一站式"杂交手术可很好解决这一难题[1]。我科2010年10月完成了2例"一站式"杂交手术,取得了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一站式杂交技术与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效果和并发症,对一站式杂交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作系统评价.方法 选择行一站式冠脉杂交手术(杂交组)34例和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传统组)34例患者,经左胸小切口在不停跳状态下行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旁路移植术,手术结束后即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凝.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杂交组的手术时间[(257.6±49.1)min]较传统组[(387.0±57.1)min]短,术中出血量[(312.5±86.1)ml]较传统组[(796.9±161.6)ml]少(均P<0.05),而传统组开通靶血管数[(3.7±0.8)支]比杂交组[(2.9±0.6)支]多(P<0.05).术后杂交组ICU停留时间[(52.5±23.0)h]、机械通气时间[(18 3±15.1)h]、住院时间[(11.1±2.9)d]较传统组[分别为(122.2±31.3)h、(36.8±22.6)h、(17.7±5.5)d]短(均P<0.05),而术后杂交组引流量[(657.6±17.8)ml]及住院费用[(12.8±17)万元]均较传统组[分别为(484.3±228.4)ml、(10.5±2.3)万元]多(P<0.05),但术后输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院外死亡病例,无脑血管意外、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再发.结论 一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复杂冠心病安全、有效,与传统手术比较,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一站式"杂交手术的麻醉管理经验和相关问题.方法 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北京阜外医院63例冠心病"一站式"杂交手术患者,先行小切口不停跳的乳内动脉到前降支的搭桥手术,术后即刻造影确认乳内动脉搭桥是否通畅,随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连续监测有创血压、五导联心电图、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和度、体温等.诱导和维持宜采用小剂量阿片类药物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方案,并且根据手术需要采取特定的抗凝方案.结果 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出血少,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短;利用快通道技术实施术毕即刻拔管6例;围术期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 该类手术具有的微创特性对循环的影响小,单纯麻醉管理的难度不大,注意术中需要采取特殊的抗凝方案.快通道技术的实施可以进一步体现该类手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何静  周玲珍  赵凤琴 《现代医学》2012,40(6):722-724
目的:探讨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MIOPCABG)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即杂交手术治疗冠心病冠脉多支病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21例冠心病患者中男19例,女2例;年龄48~75岁;2支病变4例,3支病变1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杂交手术进行心肌再血管化,分别进行PCI和MIOPCABG术前、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2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认真细致的临床护理保障了手术效果,提高了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病人逐渐增多,如何同期处理冠状动脉搭桥(CABG)与心脏瓣膜置换(VR)是心脏外科面临的新问题.我院从1992年7月到1993年3月共行瓣膜置换术+冠脉搭桥5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cardiopathy,CHD)一直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这将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老年人群的主要致死病因。因此,其治疗技术的发展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择期完全血运重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策略和仅梗死相关血管PCI策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4月—2013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行急诊PCI的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STEMI患者59例。根据是否在同次住院期间择期行非梗死相关血管PCI分为2组:择期完全PCI组25例和仅梗死相关血管PCI组34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情况,记录3个月内相关不良事件(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再次血运重建)。结果择期完全PCI组和仅梗死相关血管PCI组冠状动脉造影(包括每支血管植入支架数、支架长度、支架直径等)和PCI情况(包括发病到血管开通时间、介入操作时间、围术期用药情况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用药情况(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α-受体阻滞剂等)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择期完全PCI组失访1例,仅梗死相关血管PCI组失访3例。仅梗死相关血管PCI组总不良事件比例高于择期完全PCI组(38.7%vs.12.5%,x2=4.685,P<0.05)。仅梗死相关血管PCI组出现顽固性心绞痛的比例高于择期完全PCI组(32.3%vs.8.3%,x2=4.685,P<0.05)。仅梗死相关血管PCI组出现顽固性心绞痛的比例高于择期完全PCI组(32.3%vs.8.3%,x2=4.539,P<0.05)。2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择期完全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策略能够改善STEMI合并多支病变患者预后,预防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胸腔镜下左侧胸壁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风总医院心胸大血管外科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采用分站式杂交技术进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10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后期介入治疗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患者冠状动脉吻合口通畅.围术期并发症:肺部感染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随访3~23个月,平均(14.0±8.8)个月,患者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结论 胸腔镜辅助下分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近、中期疗效满意,长期的治疗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在肾结石中的疗效.方法对65例肾结石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将肾结石粉碎并取出,术后3-5天拔除肾造瘘管,4周后拔除输尿管内留置的D-J管.结果行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65例,一期取净结石41例,二期取净结石15例,结石取净率86.1%,9例残留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排出.肾盂梗阻解除率100%,手术时间60~210分钟,平均110分钟.术中出血约50-200ml,平均150ml,均无术中输血,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具有结石取净率高,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肾结石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部分血运重建(IR)治疗对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79例MVD患者,仅对最可能的缺血相关血管实施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PCI)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住院期间及6个月时死亡率、6个月时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率98.7%,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死亡率1.3%;6个月时死亡率2.5%,MI发生率2.5%,再次PCI率3.8%.结论:对MVD患者采取经皮IR治疗策略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冠脉血运重建术后患者长期应用心脏保护性药物的状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85例术后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血运重建术患者出院时服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调脂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比例分别为90.6%、88.5%、74.7%和76.3%,在平均(16.89±4.29)个月后,相心服药比例分别足93.5%、78.5%、48.9%和52.1%:服药剂量也呈相似趋势;停药原因中,医生未予处方的占31.0%,患者不合作22.7%,经济原因16.7%,换药及扭心副反应12.1%,达标停药9.1%,不良反应停药7.6%.结论:血运重建术患者长期服用有效药物的比例和剂最降低:患者认知和医生忽视是造成停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支血管病变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安全性和预后。方法:2000年6月~2005年12月连续359例冠心病患者完成选择性冠脉内支架术,其中:单支病变(甲组)157例,多支病变完全重建(乙组)102例,多支病变不完全重建(丙组)100例,比较各组支架术近期及远期结果。结果:甲、乙、丙3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5%、6.9%和6.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11.5±3.2)个月,随访率为91%。与甲组、乙组比较,丙组心功能改善率(46.0%∶52.9%∶60.1%)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甲组、丙组比较,乙组心绞痛复发率(23.%∶37.6%∶38.0%)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安全,远期预后良好,多支病变血管完全血管重建则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裸金属支架、药物洗脱支架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中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123个接受裸金属支架(BMS)、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或行CABG治疗的合并糖尿病的多支病变冠心病患者.回顾性收集住院病历资料及临床随访资料.比较不同冠脉重建策略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12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结果:CABG组患者住院期间MACCE发生率(6.45%)显著高于DES组(1.89%)及BMS组(2.56%).主要表现在死亡率和卒中发生率的增高.DES组与BMS组无明显差异.CABG组在随访1年时MACCE发生率(7.41%)略低于DES组(9.76%),但没有显著性差异,二者均低于BMS组(21.21%).结论: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冠脉重建中,CABG短期疗效较差,但是可以显著降低远期不良事件.DES有较好的短期疗效,并且和CABG一样,可以通过减少冠脉重建的比率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patients. We compared the economic attractiveness of CAD revascularization procedures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CKD. Our population included 6218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CAD undergoing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at Duke University between 1996 and 2001, with follow-up through 2002.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CKD (creatinine clearance < 60 mL/min) upon 3-year survival and medical costs in our CAD populatio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 surgery was an economically attractive alternative v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or medical therapy for all patients with left main disease, three-vessel CAD patients without CKD, and two-vessel CAD patients with CKD. Medical therapy was an economically attractive strategy vs. CABG surgery or PCI for three-vessel CAD patients with CKD, two-vessel CAD patients without CKD, and all single-vessel CAD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0 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 2 49例 ,女 5 7例。应用体外循环 2 3 4例 ,非体外循环 72例。搭桥数 1~ 6支 人 ,平均 (3 .45± 1.2 5 )支 人。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二次开胸 5例 (1.6% ) ,低心排综合征 10例 (3 .3 % ) ,应用IABP4例 (1.3 % ) ,肝功能不全 6例 (2 .0 % )。肾功能不全 7例 (2 .3 % ) ,反复发作房颤 2 3例 (7.5 % ) ,肺功能不全 6例(2 .0 % ) ,脑合并症 3例 (1.0 % ) ,胸腔积液 41例 (13 .4% )。死亡 7例 (2 .3 % ) ,其余病人康复出院。结论 合理的选择病人 ,成熟的手术技术 ,良好的心肌保护及术后处理的加强是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SYNTAXSCORE评估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复杂程度及其与临床事件的相关性,探讨它对多支病变患者临床结果的预测价值和冠脉多支病变患者的最佳血运重建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多支病变并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治疗(PCI-DES)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316例患者.其中CABG组151例,PCI-DES组165例.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SYNTAX评分、冠脉旁路移植手术和PCI手术情况,并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中风以及冠脉造影复查情况.结果(1)PCI-DES与CABG2组在患者基线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住院期间CABG组的MACCE事件发生率较PCI组高(P〈0.05).术后36个月随访,2组的MACCE发生率及无MACCE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I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TvR)都明显高于CABG组(P〈0.05).(3)PCI-DES和CABG2组间SYNTAXSCOR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YNTAX积分〉24分是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P=O.O1,OR=18.715,95%可信区间1.316至273.624).PCI-DES组中,高积分亚组术后36个月MACCE事件发生率明显多于低积分亚组〈24.0(P〈0.01).CABG组中,高积分和低积分两亚组术后36个月MACCE事件发生率及无MACCE事件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积分患者中,术后36个月PCI-DES亚组MACCE事件发生率高于CABG亚组(P〈0.05).低积分患者中,术后36个月MACCE事件发生率CABG亚组高于PCI-DES亚组(P〉0.05).结论SYNTAX评分系统在冠脉多支病变患者血管重建方式的选择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心肌组织脉冲多普勒频谱 (MPD)速度指标检测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WMA) ,探讨 MPD在室壁运动功能异常检测中的准确性。 方法 冠心病患者 30例 ,正常对照组 2 7例。利用 Ving- Med System 超声心动图仪进行 MPD检查 ,检测左室壁运动功能。用于室壁运动分析的 MPD速度指标为 S波、E波、A波的峰速度 ,A/ E比值及跨壁速度梯度 (MVG)。按照冠状动脉分布将左室壁划分为 2 0个节段进行观察。 结果  S波、E波及 A波是左室壁运动脉冲多普勒频谱的三个主要特征性频移成分。正常冠脉供血节段与异常冠脉供血节段的MPD速度指标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MPD是检测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的敏感、准确的方法。 MPD的速度指标可以准确、定量地检测室壁运动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低反应性(Clopidogrel low-responsive-ness,CLR)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选择90例入住我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有27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 mg及维持量75 mg/d,于服用氯吡格雷前及服用氯吡格雷后7 d测定5μmol/L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并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根据△A分为氯吡格雷低反应组和氯吡格雷正常反应组。结果: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发生率为24.4%。低反应组与正常反应组比较发现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糖尿病及置入支架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LR现象可能与TC、BMI、是否有糖尿病、是否置入支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102例入选者均为确诊冠心病患者,入院前或入院后均服用阿司匹林100mg/d,服用时间≥2周。检测分别由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血、尿血栓素B2(TXB2)、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根据PAG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R)和阿司匹林敏感组(AS);根据尿TXB2质量浓度分为质量浓度高和低2组。分别对每2组进行比较。结果102例冠心病患者中有13例的PAG(由ADP和AA诱导)均高于判定标准,AR发生率为12·7%;AR组的PAG和尿TXB2质量浓度均高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TXB2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TXB2高组的hs-CRP高于尿TXB2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中12·7%出现AR。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中,部分人的血小板聚集和TXA2的合成未被有效抑制,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