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李华 《中外医疗》2009,28(28):52-52
目的探讨5F共用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采用5F共用导管给126例患者(Allen’s试验呈阳性)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者为120例,改行股动脉穿刺者为5M,肱动脉穿刺者1例;改用JL4.0者为1例,改用JR3.5者为3例,其余均采用5F共用导管获得成功,平均x线曝光时间和手术时间分别为(4.4±3.2)min和(23.7±10.4)min。讨论5F共用导管应用于经桡动脉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快速,创伤小,手术时间及卧床时间短,局部出血和穿刺径路血管性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使用桡动脉专用动脉鞘管及桡动脉专用5F共用型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是否比常规经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更有优势.方法 全部病例为2004年4月-200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6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1)经桡动脉径路组337例,其中男性212例女125例年龄55±8岁合并高血压痛180例合并2型糖尿病89例.(2)经股动脉径路组343例其中男性228例女性115例年龄57±8岁合并高血压痛170例合并2型耱尿病76例两组比较性别、年龄、合并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操作时间、放射线透视时间、手术成功率及患者造影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桡动脉经路组和股动脉经路组比较平均操作时间(23.3±9.5分钟VS20.8±10.5分钟),放射线透视时间(5.3±3.5分钟VS5.2±3.4分钟),造影成功率:桡动脉组335/337(99.40%)股动脉组343/343 99.7%;总并发症发生率8/337(2.4%)VS 10/343(2.9%).两组在平均操作时间、放射线透视时间、造影成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桡动脉专用5F共用型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的首选径路.  相似文献   

3.
4F导管在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4FJL4.0和JR4.0造影导管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的随机对照研究做准备。方法:选择住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病人80名。穿刺股动脉送入4F动脉鞘管后,经鞘管注射普通肝素2000U,应用4FJL4.0及JR4.0造影导管按常规分别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拔出动脉鞘管,手压止血15min,平卧3h后下床活动。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及术后7d内发生的死亡、心肌梗死和各种外周血管并发症。结果:共有80人完成了研究,总体手术成功率为96%,平均手术时间(19.2±2.8)min,平均卧床时间(191.3±43.9)min。1位患者(1.3%)出现腹股沟小血肿,无死亡及心肌梗死。结论:应用4FJL4.0和JR4.0造影导管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明显缩短卧床时间,因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1989年Campeau[1]首先报道了经桡动脉途径的心脏导管术,这个途径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近年来,随着技术以及器材不断发展完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为临床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撼动了经股动脉入路的经典路径,受到心脏介入领域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使用5F桡动脉鞘及造影导管经桡/尺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住院行冠脉造影的连续性患者624例,其中男346例,女278例,年龄33~84岁,临床上均符合冠状动脉造影指征,无禁忌证。使用5F桡动脉专用穿刺鞘组首选穿刺右侧桡动脉,若失败再选择穿刺右尺动脉、左桡动脉或左尺动脉,分别使用5FJudkins型造影导管或左右共用型冠状动脉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619例患者经桡/尺动脉径路成功完成左右冠脉的造影,5例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失败而改股动脉径路成功。结论经桡/尺动脉入径使用5F桡动脉鞘及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患者极易接受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5F造影导管经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对78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根据应用5F及6F造影导管分为两组,分析两组病人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冠脉压力下降及室颤的发生情况,术后压迫血管时间、卧床时间及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结果:5F导管组在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与6F导管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冠脉压力下降、室颤、术后压迫血管止血时间、卧床时间、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较6F导管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应用5F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与6F导管在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时间方面相近,由于其容易止血、血管并发症少、卧床时间短、患者痛苦小的优点,可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穿刺点选择靠近腕面横纹约2~3cm且动脉搏动最强处,以Seldinger法穿刺桡动脉,穿刺成功后,沿穿刺针送入0.025英寸的软头直行钢丝至肱动脉,置入5F或6F动脉鞘,常规经动脉鞘予硝酸甘油200ug、异搏定2mg及肝素2000U,沿动脉鞘送入5F左、右共用型桡动脉专用造影导管或JR3.5~4.0、JL3.5~4.0造影导管至冠脉开口,并分别行左、右冠脉造影,造影结束后即刻拔除动脉鞘并加压包扎,术后患者可下床活动,无需严格卧床休息。结果:162例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患者有154例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5.06%,结果显示正常者33例(20.37%),有病变者129例(79.3%),其中单支病变68例,双支病变36例,三支病变25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是冠心病介入诊疗的基本技术,它具有创伤小、易于压迫止血、并发症少和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效果和优缺点。方法:在履行知情告知并尊重患者意愿的情况下,分别对98例和59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分别观察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5.92%、98.31%和94.87%、96.1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27.1%和7.7%、4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手术成功率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相对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小直径造影导管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将273例行CAG者分成两组,用小直径(依据体重选用4F或5F导管)造影导管行CAG者152例为A组,其余121例以6F造影管行CAG为 B组,对比两组造影的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冠脉压力下降、心电图缺血性ST-T变化、心律失常及穿刺外周血管局部并发症及卧床时间。结果 A组与B组间的造影成功率、导管到位所需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但A组造影时心脏并发症及穿刺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术后徒手局部压迫止血所需时间亦低于B组(P<0.01)。结论使用小直径造影导管能明显降低CAG并发症,CAG成功率与6F造影管相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径路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8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经桡动脉径路冠脉造影术。结果成功46例;失败2例,其中1例为穿刺失败,1例为桡动脉走行畸形所致。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径路行冠脉造影具有止血容易、病人术后无须长时间卧床和并发症少的优点,操作成功率高,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21例拟诊冠心病患者术前均接受Allen′s试验检查,选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径路,使用6F桡动脉专用鞘管,5F桡动脉造影导管和6F指引导管。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119例,成功率为98.3%;造影成功112例,成功率为92.5%,9例失败,其中7例为老年女性患者;14例行PCI治疗。局部血肿1例(0.9%),术后无桡动脉闭塞、出血、夹层等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桡动脉冠脉造影术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经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少,病人更乐意接受,值得推广。选择病例时对于身材矮小、桡动脉搏动细弱的老年女性应慎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左侧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联合左内乳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心脏瓣膜病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桡动脉组及股动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管穿刺成功率、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左内乳动脉造影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左侧桡动脉路径与经股动脉路径比较,具有并发症少、造影成功率高、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率低等优势,心脏瓣膜病患者经左侧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联合左内乳动脉造影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对象 :10 4名病人 ,男性 80人 ,女性 2 4人 ,平均年龄 (74.2± 4.4)岁。临床诊断 :稳定性心绞痛 3 6例 (3 4.6% ) ,不稳定性心绞痛 2 2例(2 1.1% ) ,急性心肌梗死 2 7例 (2 6.0 % ) ,其它 19例 (18.3 % )。 2、方法 :(1)Allen试验 ;(2 )桡动脉穿刺 :置入 5F或 6F动脉鞘管 ;(4 )用药 :动脉鞘内注入 2 -5mg异搏啶或 2mg异舒吉 ;静脉注射肝素 5 0mg ;(5 )造影顺序 :右冠、左冠和左室造影 ;(6)造影完成后 ,立刻拨出鞘管 ,加压包扎 ,2小时后改为普通包扎。结果 :1、手术结果 :10 0例获得成功 ,成功率为 96.2 %。 4例失败的原因是 :2例因桡动脉穿刺和插管未成功 ,2例因锁骨下动脉硬化和迂曲而不能插管至冠脉开口处 ;2、造影结果 :13例冠脉正常 ,17例单支病变 ,3 3例双支病变 ,3 7例三支病变。 3、导管选择 :(1)右冠造影 :10 0例中 ,97例用Judkins右冠导管 ,2例用Amplatz右冠导管 ,1例用Amplatz左冠导管 ;(2 )左冠造影 :90例用Jud kins左冠导管 ,8例用Amplatz左冠导管 ,2例用Voda左冠导管。结论 :在老年病人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介入诊断新途径 ,具有止血容易、术后无须卧床休息、病人痛苦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接受冠脉造影患者共306例,对冠脉介入操作导管进入途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成功295例,成功率96.4%,男性成功率96.8%,女性成功率96.0%。术后前臂张力性血肿4例(1.3%),桡动脉闭塞4例(1.3%),无其它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安全、可行,且并发症少,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正常的111例病人,探讨相关的临床资料,突显对疑诊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的重要性.方法 总结自1996年8月至2003年12月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111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男性83例,女性28例,年龄24岁~76岁;有胸闷痛症状者64例,占64/111(约58%);EKG提示心肌缺血31例,占31/111(约30%);44例接受Holter检查,显示心肌缺血11例,占11/44(约25%);接受心脏彩超检查者70例,提示有室壁运动异常者17例,占17/70(约24%);接受活动平板检查者11例,显示阳性5例,阴性6例;冠脉造影前,疑诊冠心病者86例,占86/111(约77%),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后最后的临床诊断多种多样,以心脏神经症居多,占39例,(39/86,约45%).结论 相当部分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类似于冠心病患者,对疑诊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检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当日出院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及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心内科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当日出院的患者20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非当日出院的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造影成功率、不同直径造影导管使用率、术中不良事件(包括死亡,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痉挛、夹层、穿孔和闭塞)及术后不良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穿刺侧上肢血肿、假性动脉瘤、骨筋膜室综合征和桡动脉闭塞)等.结果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均为100%.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造影时间[(7.20±4.10)min vs (7.80±3.68)min,P=0.326)]及X线透视时间[(4.00±1.95)min vs(4.10±1.01)min,P=0.465)]没有显著差异.桡动脉痉挛和冠状动脉痉挛是造影术中常见的并发症,血肿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无其他不良事件.试验组总医疗费用(4 876±520)元较对照组(5 983±808)元显著降低,节省的费用主要包括造影前后的检查费用、药物治疗费、床位费、护理费及其他费用.结论 在病情相对平稳的患者中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当日出院是安全、可行的,同时能够节省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于明光市人民医院内科住院行选择性CAG和/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患者174例。选择桡动脉博动良好,且Allen's试验阳性患者进入桡动脉组(n=110),余下归入股动脉组(n=64)。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选择性CAG和/或PCI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桡动脉介入组的假性动脉瘤、排尿困难和腰痛的发生率为10.9%、43.75%和60.94%,显著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均无远端肢体缺血。结论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局部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推广,但介入医师需要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可行性、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65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其中145例经桡动脉途径、120例经股动脉途径行PCI,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时间、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途径组与经股动脉途径组患者完成PCI操作时间分别为(62±9.6)min与(60±10.2)min,PCI成功率分别为96.5%与97.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桡动脉途径组并发症发生率(4.8%)则较经股动脉途径组(16.7%)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经和经股动脉途行PCI临床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无肝素冠状动脉造影术14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via femoral artery approach without heparin. METHODS: Totally 1 400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with hepari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data of 354 patients for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without heparin. RESULTS: Success in selective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was achieved in 99.3% of the patients in the non-heparin group, with the mean operation time of 17.9+/-11.3 min ranging from 8 min to 1 hour. Angiography identified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in 72.2% of the patients including 49.8% with multivessel involvement. Subcutaneous hematoma occurred in 25 (1.8%) of the patients, and 1 (0.07%) patient developed arterial and venous fistula and pseudoaneurysm at the puncture site, but other complications (retroperitoneal hematoma,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roke and peripheral artery thrombotic events) occurred neither during nor after the procedure. In the heparin group, 18 (5.1%) patients developed subcutaneous hematoma and 1 (0.2%) had arterial and venous fistula and pseudoaneurysm at the puncture site after angiography. CONCLUSION: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without heparin is both safe and feasible with only very low risk of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