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润 《西部医学》2011,23(7):1304-130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组合瑞芬太尼-利多卡因-丙泊酚在无肌松药情况下行气管插管时对插管状态和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拟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瑞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 mg/kg(组Ⅰ),瑞芬太尼3μg/kg、利多卡因1.5 mg/kg、丙泊酚2 mg/kg(组Ⅱ),瑞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 mg/kg(组Ⅲ),瑞芬太尼3μg/kg、丙泊酚3 mg/kg(组Ⅳ)。分别记录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前后的插管状态。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即刻、3、5分钟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值。结果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前后,组Ⅱ、Ⅲ和Ⅳ比组I获得满意插管率更高(P〈0.05),Ⅱ、Ⅲ和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MAP和HR在麻醉诱导后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联合使用瑞芬太尼3μg/kg-利多卡因1.5 mg/kg-丙泊酚2 mg/kg可能是用于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较优组合。  相似文献   

2.
临床麻醉工作中,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和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麻醉使得肌肉松弛(肌松)药的使用受限,而无肌松麻醉成为临床麻醉方式的新挑战。瑞芬太尼是具有超短效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阿片类镇痛药物,其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可为无肌松麻醉气管插管和麻醉维持提供有利条件。与其他阿片类药物比较,瑞芬太尼具有起效迅速、快速清除和持续静脉输注无明显蓄积的特点,并可基本满足无肌松全身麻醉诱导的气管插管条件。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模式互补,能协同消除麻醉对机体的伤害性刺激,维持稳定的通气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满足手术条件,在停药后患者苏醒迅速,可避免肌松药残余作用导致呼吸恢复延迟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是实现无肌松麻醉的优选组合。现综合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不同手术需求和不同年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无肌松全身麻醉诱导及维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周维德  音樱  方才 《安徽医学》2011,(10):1707-1709
目的观察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诱导行气管插管的插管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其可行性。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5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0~60岁,体质量45~75 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S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S组:调节七氟烷挥发罐刻度致8%,氧流量6 L/min,指导患者肺活量法面罩吸入七氟烷,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静脉缓慢注射瑞芬太尼1.5μg.kg-1,注射时间不小于1 min。注射完毕60 s后,关闭七氟烷挥发罐,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C组:丙泊酚2.0μg.kg-1,瑞芬太尼1.0μg.kg-1,罗库溴铵0.6 mg.kg-1,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于诱导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气管插管前即刻以及气管插管后的即刻、1 min、3 min和5 min,分别记录MAP、HR、SpO2和BIS值;采用Helbo-Hansen评分系统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两组间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诱导后MAP和HR均下降;与气管插管前即刻比较,两组气管插管后即刻MAP有所上升(P〈0.05),而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气管插管前、后BIS值维持于40~60,各时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能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且血流动力学较平稳,适用于患者无肌松药条件下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夹闭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行夹闭术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输注浓度分别为6mg(/kg·h)和0.2μg(/kg·min),间断注射维库溴铵。记录收缩压、舒张压、HR的变化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麻醉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HR减慢(P〈0.05),气管插管前后、切皮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改变,手术结束后HR明显减慢(P〈0.05),麻醉恢复时苏醒较快、舒适、无呼吸再抑制现象。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麻醉诱导迅速,维持平衡好,患者对气管导管耐受性好,适用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夹闭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对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ASAI-Ⅱ择期全麻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F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注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胺0.1mg/kg,RF组予瑞芬太尼2ug/kg,F组予芬太尼2ug/kg,3min后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即刻、1min、3min和5min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RF组血压和心率在诱导后和插管后均比诱导前降低(P〈0.05),而插管后与诱导后比无变化(P〉0.05);F组诱导后与诱导前比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但插管后即刻、1rain和3min比诱导前升高(P〈0.05)。RF组诱导后和插管后血压和心率的降低比F组更显著(P〈0.05)。结论瑞芬太尼2ug/kg复合丙泊酚能有效地抑制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行无肌松药全麻气管插管过程中,应用右旋美托咪定(小剂量)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该时间段中选择80例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行无肌松药全麻气管插管的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同时应用瑞芬太尼,观察组则同时应用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定,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睫毛反应消失时间较快、插管时间较短,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定(小剂量)对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行无肌松药全麻气管插管的影响良好,可缩短麻醉用药时间,提高麻醉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保留自主呼吸的前提下,比较喉罩和气管插管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50例ASAI~II级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LMA组)及气管插管组(TT组)。采用靶控输注盐酸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及维持,盐酸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6μg/L;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5~3.0mg/L,不使用肌松药。术中根据血压、心率(HR)调整药物剂量。记录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15min,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1,5min,切皮时,拔管后即刻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插管/喉罩成功后即开始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结果:TT组插管期和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与LM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的PETCO。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使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总剂量上,TT组明显高于LMA组(P〈0.05)。结论:喉罩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的优点明显,在不使用肌松药物的前提下病人可耐受,能有效维持气道通畅,且较气管插管更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病人应激反应轻,更加适合应用在乳腺癌根治手术麻醉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显微耳科手术在无肌松药下瑞芬太尼-丙泊酚全麻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月期间进行显微镜下乳突根治术患者共计84例,随机分为无肌松组42例,肌松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诱导后并气管插管。无肌松组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肌松组插管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mg/kg,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评价两组患者切皮时(T1),电钻磨骨时(T2),拔管后10min (T3)各点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同时记录切皮、电钻磨骨、拔管后10min 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结果:无肌松组和肌松组切皮时、电钻磨骨时,各点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后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肌松组和肌松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分别为(2.7%、5.4%;16.2%、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为舒芬太尼、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可以抑制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对血压的波动,用于显微耳科手术效果满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单次插管剂量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ASAⅠ或Ⅱ级的择期全麻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丙泊酚(P)组和七氟醚(S)组。麻醉诱导后予0.6 mg/kg的顺式阿曲库铵插管;P组和S组麻醉维持分别采用丙泊酚TCI-泵注瑞芬太尼和吸入1 MAC七氟醚泵注瑞芬太尼。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使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观察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记录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无反应时间、肌松维持时间及恢复指数等指标。结果两组之间肌松起效时间、无反应时间及T125%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25%四个成串刺激比(TOFr)及恢复指数都比P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单次插管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在丙泊酚TCI泵注瑞芬太尼麻醉下肌松维持及恢复无明显变化,而在吸入1 MAC七氟醚.泵注瑞芬太尼麻醉下恢复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0.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音樱  方才  疏树华  魏昕  朱运莲 《安徽医学》2011,32(4):431-434
目的观察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诱导行气管插管的插管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其可行性。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年龄20~60岁,体质量45~75 kg,随机分为两组(n=25):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和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组(S组)。麻醉诱导:两组均调节七氟烷挥发罐刻度致8%,氧流量6 L/min,指导患者肺活量法面罩吸入七氟烷,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R组患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0μg.kg-1,S组患者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μg.kg-1,两组均在60 s内缓慢注射。注射完毕60 s后,关闭七氟烷挥发罐,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于给药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气管插管前即刻以及气管插管后的即刻、1 min、3 min和5 min,分别记录MAP、HR和BIS值;记录从开始吸入七氟烷到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及从开始吸入七氟烷到气管插管的时间;记录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其中R组满意率为88%,S组满意率是96%,两组间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注射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后MAP和HR均下降;与气管插管前即刻比较,R组气管插管后各时点MAP下降(P〈0.01),而S组MA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气管插管前、后BIS值维持于40~60,各时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均能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且血流动力学平稳,适用于患者无肌松药条件下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行快速诱导经口旋转盲探气管内插管法在困难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1年3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气管插管全麻、麻醉前预测为困难气管插管患者60例,根据Cormack-Lehane分级分为两组,Cormack-Lehane分级Ⅲ级和Ⅳ级为困难气管作为盲探组(25例),采用旋转盲探插管法;Cormack-Lehane分级Ⅰ级和Ⅱ级作为明视组(35例),采用Macintosh喉镜常规插管法。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即刻及气管插管后5 min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后咽喉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明视组比较,盲探组在气管插管总时间、1次成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成功率均为100.0%;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后和插管后5 min的SBP、DBP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插管即刻SBP、DBP无显著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R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诱导后比较,气管插管即刻的SBP、DBP和HR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O2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咽喉并发症。结论快速诱导经口盲探气管内插管法用于困难气管插管,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杨红敏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146-147
目的观察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颅内动脉瘤患者58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芬太尼组(F组)各29例,记录两组在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前后各时段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术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躁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F组血压、心率值在插管即刻、插管后5min较基础值上升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R组则下降(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麻醉维持阶段循环血流动力学稳定,R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F组(P〈0.05)。结论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诱导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顺式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分别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将124例行全麻气管插管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顺式阿曲库铵组和罗库溴铵组,各62例,经静脉注入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3 μg/kg进行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和睫毛反射消失后,顺式阿曲库铵组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罗库溴铵组给予罗库溴铵0.6 mg/kg后行气管插管,比较气管插管的总有效率及两组患者诱导前、插管后1、5 min时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的变化,记录全麻诱导的起效时间、作用时间、恢复指数及组胺释放情况.结果 罗库溴铵组气管插管总有效率为95.2%,与顺式阿曲库铵组(8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4,P<0.05);两组患者插管后1 min的MAP、HR明显上升(P<0.05),5 min后与诱导前无明显差异;罗库溴铵组的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间较短,恢复指数也明显低于顺式阿曲库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库溴铵用于全麻气管插管术的起效时间短,恢复迅速,是临床上较理想的肌松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ASAⅠ~Ⅱ级择期拟在经口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5).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插管前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mg/kg;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插管前静注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连续监测心电图(EC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并于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3、5min分别记录上述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在插管即刻及后几个记录时点MAP、心率高于插管前(P〈0.05);而使用了艾司洛尔的观察组在各观察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可引起患者不良的心血管反应,静脉注射0.5mg/kg的艾司洛尔能有效地预防此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罗库溴铵全身麻醉(全麻)诱导预注给药气管插管效果。方法: 48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罗库溴铵组(R组)24例和琥珀胆碱组(S组)24例,R组在全麻诱导前先静脉注射小剂量罗库溴铵0.06 mg/kg(1/5ED95),再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2ED95),预注时间为1 min;S组诱导药同R组,最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1.2 mg/kg(4ED95)。观察作用显效时间、起效时间、1 min T1值及T1最大抑制程度和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 2组插管条件评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后T1最大抑制程度2组基本相似(P>0.05)。肌松药作用显效时间、起效时间和1 min T1值S组均比R组明显缩短(P<0.01)。MAP、HR、SpO2、PET CO2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预注罗库溴铵0.06 mg/kg(1/5ED95),时间1 min,插管时剂量0.6 mg/kg(2ED95)在全麻气管插管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高龄患者TCI麻醉时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ASA为II—III级的高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n=30):TCI麻醉监测组(以下简称“T组”)和对照组(以下简称“P组”)。麻醉诱导均为芬太尼3.3ug/kg、咪唑安定0.05mg/kg、依托咪酯0.3mg/kg、顺阿曲库铵0.15mg/kg,诱导插管后T组采用血浆靶控TCI维持麻醉,术中根据AAI值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TCI血浆浓度及应用肌松监测反馈仪闭环给予肌松药。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为2.3—2.8ug/ml,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为3.6-4.8ng/ml,顺阿曲库铵则是闭环给药;而P组只根据血压、脉搏和麻醉医师经验调节控制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输注速度,丙泊酚的输注速度为75一i00IJ.g/kg/min,瑞芬太尼输注速度为150—200ng/kg/min,顺阿曲库铵是每隔30—45分钟给予2—3mg。分别观察记录T组和P组于诱导用药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切皮时(T3);开始进腹或进腔镜时(T4);腹部探查游离或腔镜游离时(T5);脏器切除时(T6);拔管时(T7)等七个时段的心率(HR)、血压(SBP、DBP)、体动情况、肌松满意程度,麻醉药用量等。此外,还观察苏醒期问的苏醒时间、苏醒的完全程度、苏醒期间的并发症等。以上几方面的数字技术最终通过麻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分析记录。结果:T4-T7时,心率、血压T组与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中无体动,P组有6例出现体动(P〈0.05);T组肌松满意程度较好,TOF值〈0.1,P组有7例出现短暂肌松不良(P〈0.05);T组麻醉药和肌松药用量均更少,术后苏醒和肌松恢复更快,术后躁动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高龄患者术中应用TCI麻醉,配合肌松闭环给药、AAI监测调控、麻醉信息系统整合等具有很大优势,使高龄患者的麻醉过程更加平稳、苏醒质量更优、可控性和精确性更强、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右美托咪定在经鼻气管插管中对插管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45例ASAI~II级18~55岁开口受限和行颈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15例,A组:表麻组;B组:表麻+右美托嘧定联合丙泊酚组;C组:表麻+丙泊酚组,行慢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分别于入室、插管前、插管成功后5min、记录MBP、HR、SPO2、RR等指标.结果 B组在MBP、HR等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插管前时段C组RR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用于慢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可以抑制插管引起的插管反应且无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能否减轻喉肿瘤患者气管切开及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并同时降低知晓发生率。方法择期喉肿瘤手术患者30例,年龄35~55岁,ASA为Ⅰ~Ⅱ级,喉阻塞为Ⅰ~Ⅱ度,随机分为氟芬合剂组(Ⅰ组)、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组(R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之前,Ⅰ组患者静脉注射氟芬合剂2mL,R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咪达唑仑50μg·kg^-1,继之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持续输注。气管切开完成即将插管时,Ⅰ组患者静脉注射氟芬合剂2mL,R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1。(大于1min),记录局部浸润麻醉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成功即刻(T2)、麻醉诱导后2min(T3)的HR、MAP、SpO2;记录麻醉诱导时得普利麻的用量;记录气管切开过程中患者有无躁动、呛咳等反应。术后随访患者对气管切开及插管过程的知晓情况。患者SpO2〈90%定义为呼吸抑制。结果与Tn比较,Ⅰ组T1时的MAP及HR无明显变化,T2时MAP及HR明显升高(P〈0.05),T3时MAP及HR明显降低(P〈0.05);R组T1及T2时MAP及HR无明显变化,T3时MAP与Tn比较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而HR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T2时R组MAP及HR明显降低(P〈0.05),而T1时MAP明显升高(P〈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呼吸抑制。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完成后麻醉诱导所需得普利麻量有显著差异(P〈0.01);与Ⅰ组比较,R组呛咳、躁动等插管反应及插管知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局部麻醉的基础上,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能明显减轻气管切开及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及知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20例。全麻诱导分别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1~1.5 mg/kg、舒芬太尼0.5μg/kg或芬太尼3~5μg/kg、维库溴铵0.1 mg/kg,5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并分析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5 min的心血管反应数据。结果:芬太尼组诱导后平均动脉压、心率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舒芬太尼组与诱导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插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应激反应较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速效药快速诱导插管,无正压通气技术在急症饱胃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总结25例急症饱胃患者手术快速诱导插管的经验,即诱导前面罩吸入纯氧5 min后,快速输注胶体300 ml扩容,采用威利方舟TCI-Ⅲ泵于90~120 s恒速泵入预算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混合液。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静注司可林1.5 mg/kg,同时按压环状软骨,封闭食管,快速诱导期间不实施正压辅助通气。记录诱导用药前(T0)、用药毕(T1)、插管后即刻(T2)及成功5 min后(T3)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心电图(ECG),T2及T3的呼气末CO2分压(PET-CO2)。记录诱导过程中呛咳、呕吐、反流、误吸发生率。结果快速扩容提高了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预氧显著提高患者SpO2并达到了驱氮的效果。气管插管前后SpO2、BP、HR无显著变化;诱导及插管过程中无缺氧、反流和误吸发生,T2 PET-CO2升高,T3达到正常。结论对非困难气道、无严重心肺疾病的急症饱胃患者,应用速效药快速全麻诱导插管,应用预氧并无正压通气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