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5月收集并上报的9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来源、年龄分布、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3例ADR报告中,50岁以上者ADR发生率较高,占50.54%; 涉及药品6类34种,抗生素类药物和中药制剂出现ADR发生率最高,分别为50.53%和34.41%; 静脉用药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68.82%; 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8.71%。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我院1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1年收集的106例ADR报告,按患者疾病信息、药物制剂、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积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06例ADR报告共涉及药品70个品种,以抗感染药物为首,占43.40%;静脉滴注给药引发ADR比例最高,为69.81%;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系统,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潮红、红斑为主。结论应重视ADR,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上报意识,进一步推动我院ADR监测与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3.
陈卫军  李静  智勇刚  彭曦 《农垦医学》2011,33(3):240-24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上报的219例ADR报表,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中,50岁以上患者较高,占123例(56.17%);静脉滴注引发ADR最多,占158例(72.15%);抗感染药物引起的最高,共55例(25.11%)。ADR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性损害,共67例(27.69%)。结论:医院应重视并做好ADR的监测、分析、评价工作,进行必要的用药干预和指导,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陕西省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陕西省人民医院2008年收集的82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人以医生和护士居多,分别占总例数的51.22%和48.78%;静脉滴注方式导致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92.68%);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53.6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为主(各21.39%)。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王华  徐志鹏  韦祎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116-117,120
目的了解海口市琼山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与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上报的249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9份ADR报告中,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但老年人和儿童多见;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86.35%;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占76.31%(190例);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有123例(47.67%);新的、严重的ADR31例,占12.45%。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S)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收集我院2008-2009年上报的ADS报告1 25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S因果关系评定与程度、ADS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年龄比例中,小于20岁和41-60岁人群发生ADS最多,分别占26.4%和38.4%;静脉给药途径ADS发生率最高,占84.80%;发生ADS药品种类中以抗感染药物比例最大,为54.00%;ADS累积器官多为皮肤及其附件,占56.80%.结论 临床应重视ADS的出现,坚持合理用药,以保证药物在临床中安全有效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报的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58例ADR报告中,以抗感染药物居多,临床表现多见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 应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8.
赵芳  裴蕾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112-113
随着药品品种的不断增加,临床药物应用不合理或滥用的情况时有发生,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为预防和降低患者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现将我院2005年1  相似文献   

9.
李宝林 《中外医疗》2011,30(23):121-12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临床各科上报的ADR报告190例,并将患者性别、年龄、导致ADR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各项情况输入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岁人群ADR发病最高(占26.86%);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76.84%);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占68.42%);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76.84%)等。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及时分析ADR信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上报的179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老年人、儿童是药品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抗微生物类、中药制剂类药物引发ADR比例较大,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方式,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属器官损害较常见。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介绍国际常用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WHOART和MedDRA的概况、层级结构等,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从层级结构、语义关系、涵盖内容、对外服务平台几方面来探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术语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查我院抗结核药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了解我院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结核病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和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收集的207例结核药ADR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7例ADR事件以男性患者为主(57.49%),服用口服药的占55.07%,主要是抗结核药和抗菌药引起ADR,引起的ADR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38.28%),其次为肝肾功能损害和全身反应;严重的ADR 7例(3.5%);大部分ADR都有较好的转归.结论 临床用药引起的ADR较多,势必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临床应重视ADR并及时发现和治疗,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7年度1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推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进展。方法:对我院2007年度收到的11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人以护士和医师居多,分别占78.57%、19.68%。静脉途径给药的ADR103例,占91.96%,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导致ADR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共66例,占58.93%。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共53例,占47.32%。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2-2011年间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年代分布、关键词词频、核心作者、期刊来源及基金资助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目前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研究现状,以期为相关部门及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丁启强  李耘胜 《西部医学》2011,23(6):1136-1137
目的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用药,为广大患者提供临床药学服务。方法对1210例咨询案例分别按患者年龄、性别、咨询内容、咨询病种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咨询患者年龄以老年和儿童居多,分别占30.51%和30.41%,性别男性多于女性,分别占61.14%和38.6%,咨询内容以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最受关注,分别占42%,33.3%;循环系统疾病最多,占33.14%。结论开展药物咨询,指导患者合理、安全用药十分重要,是临床药学工作一项重要内容,对临床药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并上报的6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例ADR报告中,50~60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6.5%);以抗肿瘤药居多(39.7%);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60.3%);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4.8%),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18.0%)。结论:临床应重视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肿瘤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开展药物警戒,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汇总统计我院2012年上报的178例注射剂ADR,对患者情况、药品种类、注射方法、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8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品种共有70种,其中抗感染药类药物19种(27.14%),居引发ADR的品种数首位;ADR发生以大分子量药物、中药复方制剂、抗感染药最为常见;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结论】临床使用注射剂应关注药物的种类、适用人群、临床表现等,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确保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病人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方法对2006~2008年我院门诊发生的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5例ADR中涉及药物63种;抗生素引发者最常见,占60.00%(147/245);其次为中药类针剂,占26.53%(65/245);发生时间最短为用药后7秒钟、最长9天;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原发病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占53.87%(132/245)。结论重视门诊ADR监测,对门诊病人进行用药不良反应的风险告知及宣教,可预防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中心的报告情况,掌握我院ADR事件发生的特点并制定好相应对策,减少ADR事件的伤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2年收集上报中的189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等资料,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89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85.7%(162例);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7.1%(89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最常见,占总例数的55.6%(105例).结论:在医院开展ADR监测工作,有利于为调整医院用药方式及筛选用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