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形态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吴祥 《心电学杂志》2001,20(3):189-192
心电图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最早期表现之一 ,其规律性演变过程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标准。急性心肌梗死时多种形态的ST段抬高早有记载 ,但对各种形态抬高的临床意义国内外鲜有报道。本文论述急性心肌梗死时各种形态ST段抬高及其临床意义 ,着重讨论墓碑形ST段抬高的特性及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意义。一、ST段抬高的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时 ,ST段抬高可呈不同形态 ,在评价其临床意义时应注意抬高幅度、形态 ,并结合T波改变情况综合分析。1.凹面形抬高 (图1)急性心肌梗死时 ,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 ,可持续数h至~数周 …  相似文献   

2.
墓碑形ST段抬高对心肌梗死范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心电图墓碑形 ST段抬高对心肌梗死范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心电图 ST段抬高形式 ,将170例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墓碑形组 5 2例 ,非墓碑形组 118例 ,比较两组心电图 ST段抬高振幅、QRS记分、血清肌酸激酶 (CK )及其同工酶 (CK - MB)峰值 ,并对其 4周内心脏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墓碑形组 ST段抬高的振幅、QRS记分、CK和 CK- MB峰值均显著高于非墓碑形组 (P<0 .0 1)。墓碑形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室颤动和病死率分别为 11.5 4 %、4 2 .31%、2 6 .92 %和 19.2 3%,均高于非墓碑形组 2 .5 4 %、2 4 .5 8%、12 .71%和6 .78%(P<0 .0 5 )。 L 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墓碑形 ST段抬高与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室颤动和死亡危险独立相关 (OR分别为 1.880、1.5 73、2 .2 75和 3.0 6 4 ;均 P<0 .0 5 )。结论 墓碑形 ST段抬高提示心肌梗死范围大 ,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墓碑形ST段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墓碑形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或超急性期严重心肌损伤的表现形式,探讨其近期预后险恶的特点。方法:自1981年1月至1995年5月间收治AMI1080例,根据心电图ST段抬高形式分墓碑形组33例,通常形组1047例进行多项指标对照分析。结果:墓碑形组ST段抬高的振幅为15.8±1.4mm,通常组为7.6±1.1mm(P<0.01),血清肌酸激酶(CK)峰值两组分别为879±149IU/L及367±118IU/L(P<0.01),墓碑形组心肌梗死部位以前壁多见(P<0.05),心肌梗死后并发症以泵衰竭、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及1周内病死率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墓碑形ST段抬高是AMI近期预后险恶的独立指标,应引起急诊和住院医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墓碑形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墓碑形ST段升高在急性心梗早期中表现的意义。方法通过58例伴高血压或不伴高血压的急性心梗病人的出现墓碑状ST段抬高,并与60例无出现此种ST段变化的急性心梗病人作症状和预后的比较分析。结果出现墓碑形抬高的高血压急性心梗患者的PTFV1阳性、QRS低电压、对应性ST段下移、QTc间期延长、梗塞部位多在前壁或复合前壁、泵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梗扩展、1周内死亡率及合并脑出血均较其他各组增高。结论墓碑形ST段抬高是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梗时出现的一种表示严重心肌损伤和预后险恶的一种独立指征。  相似文献   

5.
于文江  王春雨 《心脏杂志》2004,16(6):560-561
目的 :研究墓碑形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或超急性期严重心肌损伤的表现形式 ,探讨老年人近期预后。方法 :1981 0 1~ 1998- 12收治AMI患者 135 9例 ,根据心电图ST段抬高形式其中有墓碑形 6 5例 ,根据年龄分墓碑形老年阻 4 8例 ,非老年组 17例 ,另随机选通常形 6 0例为对照组进行多项指标分析。结果 :墓碑形组大量吸烟、基础疾病以高血压并发冠心病 ,前壁或复合前壁AMI发生率高 (P <0 .0 5 )。墓碑老年组发生率 ,CK峰值 /Ptfv1负值增大 ,ST段振幅抬高 ,QTc间期延长 ,对应性ST段下移及并发恶性心律失常 /泵衰竭、梗死后心绞痛、心肌梗死扩展和 1周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 :墓碑形ST段抬高是AMI近期预后险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墓碑形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治AMI患者468例,依据心电图ST段抬高特征,其中有墓碑形42例,根据年龄分墓碑形老年组30例,墓碑形非老年组12例,另随机选择其他形态ST段抬高50例为对照组进行多项指标分析. 结果 墓碑形老年组100%合并有基础疾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前心梗后心绞痛、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心电图ST段抬高及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振幅明显高于墓碑形非老年组;而墓碑形组的以上各项临床及心电图指标亦明显高于其他形态组;且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亦是墓碑形老年组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结论 墓碑形ST段抬高是AMI近期预后险恶的独立指标,尤以老年墓碑形ST段抬高者为甚,提示对此类患者应高度重视并积极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以墓碑形ST段抬高为特征的急性心肌梗塞(AMI)预后差国内外已有报道。但未见墓碑形ST段抬高对老年人AMI指标及临床近期预后险恶特点进行系统研究。本收集ST段呈墓碑形抬高(见图1)58例,就其心电图形态特征与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墓碑形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墓碑形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6例AMI患者以ST段抬高的特征分为两组,墓碑形抬高组36例、其他形抬高组50例。观察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有否合并糖尿病),并比较两组AMI的发生部位、PCI前心梗后心绞痛、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首次CK值、各项心电指标及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及心电图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墓碑形ST段抬高组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其他形ST段抬高组。结论墓碑形ST段抬高患者梗死部位特殊而广泛、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易出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此类患者应高度重视并积极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电图ST段呈弓背抬高是常见指标 ,但呈墓碑形抬高则属严重心肌损伤特殊类型。老年人发生率高 ,预后险恶。对首发AMI老年患者ST段呈墓碑形抬高心电图特征与临床并发症险恶特点、发病机制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报道较少 ,我们初步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自我院 1980年 1月~ 1998年 12月收治的AMI患者135 9例 ,AMI诊断符合 1979年WHO诊断标准 ,其中ST段墓碑形抬高 6 5例 ,老年组 4 8例 ,男 37例 ,女 11例 ,年龄 6 0~ 82(6 4 .8± 7.1)岁 ,非老年组 17例 ,男 14例 ,女 3例 ,年龄 4 0~5 9(5 1.9± …  相似文献   

10.
墓碑形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或超急期心电图呈ST段抬高是常见的,将类似墓碑形者命名为“墓碑形”ST段抬高,成为极具刺激性术语,正说明其预后恶劣。AMI一旦出现此种改变,应高度警惕,严密监测,积极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2004年~2005年住院的AMI者(符合WHO的诊断标准),进行连续的心电检测,筛选出ST段抬高者76例,按抬高的类型分为2组:①墓碑形组(A组)2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8~80;②常态形组(B组)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43~75岁。所选病例均无电解质紊乱,亦未用影响心肌复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1.2判定标准S…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ST段呈墓碑形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ST段呈墓碑形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104例AMI患者中19例心电图有墓碑形改变,并与非墓碑形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墓碑形多见于左前降支(LAD)近段及严重病变的前壁心肌梗死(P<0.05,P<0.01),并多见于多支病变(P<0.01);(2)墓碑形多累及高位、多节段的严重心室壁运动异常(P<0.05).结论 AMI时ST段呈墓碑形改变与LAD近段严重病变相联系,可引起严重心室壁运动异常,预后较差,应尽早再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12.
彭丽岚  于文江 《心脏杂志》2004,16(5):462-463
目的 :探讨吸烟量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墓碑形ST段抬高患者发病年龄、临床险恶特点和心电图特征的影响。方法 :分析心电图检测AMI早期墓碑形ST段抬高患者 5 9例中不吸烟 11例 ,少量吸烟 18例 ,大量吸烟 30例的临床特点和心电图某些指标。结果 :吸烟患者占 81% ,其中大量吸烟患者占 6 3%。吸烟者AMI发病年龄提前 ,前壁或复合前壁多见 ,并发泵衰竭 ,恶性心律失常、MI扩展发生比例大 (P <0 .0 5 )。 1周内病死率高 (P <0 .0 1) ,心电图指标PTFv1负值增大 ,QTc间期延长、ST段抬高 /振幅加大和血清肌酸激酶显著升高 (P <0 .0 5 )均以大量吸烟居多。吸烟量越大时间越长 ,AMI病死率相对危险度越高。结论 :吸烟能影响墓碑形ST段抬高AMI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ST段呈墓碑形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墓碑形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4 4例前壁AMI分为两组 :①ST段呈墓碑形抬高组 (A组 ,11例 )。②ST段呈常态形抬高组 (B组 ,33例 )。对两组的心电图 (ECG)及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的ECG :nST、ΣST、nQ、ΣQ、ndT、Tmax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A组的ST Tom STmax与ST Tom Tmax存在强相关性 ,ST Tom dt与ST ct分别为 (6 .4 8± 2 .4 5 )h、(10 .5 0± 7.2 0 )d。两组的临床资料除肌酸激酶外 ,心功能分级、并发症、危险因素等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近期无一例死亡。结论 :并非所有ST呈墓碑形改变的AMI患者近期预后均较凶险  相似文献   

14.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 ,已争论了50多年。早在50年代Grant和So di_Pallares就曾提出在左束支传导阻滞时 ,若ST_T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同 ,不论QRS平均电轴如何 ,均可提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所致的损伤性改变。当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V1、V2 导联ST段抬高的程度将暂时减少 (即削弱效应 ) ;而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右心室起搏时则相反 ,V1、V2 导联显示ST段抬高的振幅增加 (即增强效应 )。这种“增强效应”和“削弱效应”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治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无压低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肌肌钙蛋白I、左心室射血分数、NTProBNP等相关的实验室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应导联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应当着重注意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应导联ST段压低现象,该现象是对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评估与预后制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于江  赵怀荣  许玲 《山东医药》2012,52(4):117-118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凶险、病死率高、预后差,是冠心病极其危重的表现类型。根据其管腔闭塞的程度,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由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其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不同,因此在治疗方案上有所差异,本文仅讨论对急性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现代认识及干预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 述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是 2 0年前心血管病领域提出的新诊断概念 ,早期认为它包括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但近 10年来 ,由于对ACS的病理生理、诊断、预后、危险分层和治疗进展的不断认识 ,新近认为ACS分为两大类 :①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unstableanginaandnon ST seg 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 ,UAandNSTE MI) ;②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ST segment…  相似文献   

18.
1991年 6月至 1999年 6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 44 2例 ,筛选出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AMI)病人 2 2 3例。将心电图ST段呈墓碑形抬高的 5 1例作为A组 ,其中男32例、女 19例 ,年龄 6 7.8± 9.4岁 ;合并高血压病 18例、糖尿病 13例。将心电图ST段抬高呈非墓碑形改变的 98例病人作为B组 ,其中男 5 9例、女 39例 ,年龄 6 5 .7± 11.2岁 ;35例合并高血压病、2 0例合并糖尿病。两组年龄、性别、合并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病人入院后登记一般资料 ,统计住院期间包括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KillipⅡ~Ⅲ…  相似文献   

19.
53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分为ST段抬高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在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以及预后等诸多方面都不尽相同.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了53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旨在探讨其病变发生原因和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电图预测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冠脉再通、梗死面积和左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观察4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第3时心电图ST段和T波与冠脉造影TIMI分级、核素梗死面积和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梗死后第3周心电图V2-V4导联ST段回复至等电位线和T波倒置者冠脉再通率高于ST段抬高和T波上立者梗死面积前者小于后得,ST段在等电位线和T波倒置组亦有相对好的左室功能。结论 结果提示首次急性前壁心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