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PTEN、BAG-1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生物学特性的评定及靶向基因治疗寻找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E组)、20例非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A组)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N组)组织中两种蛋白行检测并分析。结果:PTEN的表达率:N组高于A组及E组,G1级高于G2+G3级,<1/2肌层浸润高于≥1/2肌层浸润(P<0.05)。BAG-1的表达率:N组低于A组及E组,G1级低于G2 +G3级,无淋巴结转移低于有淋巴结转移(P<0.05)。PTEN与BAG-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12,P<0.01)。结论:PTEN表达降低或BAG-1的高表达能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PTEN与BAG-1两蛋白可通过负性调节对方的表达而间接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CLIC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和5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LIC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LIC1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0%,高于其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22.0%(P<0.05);CLIC1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是否绝经、浸润深度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 CLIC1蛋白过表达可能促进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 MK)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和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72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15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K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9﹪、33.3﹪、15.0﹪,子宫内膜腺癌中MK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P<0.01)和正常子宫内膜(P<0.01).随着肌层浸润深度、TNM分期的增加,MK蛋白的阳性率显著上升(P<0.01、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MK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MK蛋白阳性的患者总的生存率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 MK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恶性进程中表达上调,有望成为子宫内膜腺癌恶性度评估和判断预后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HIT和mdm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联合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FHIT和mdm2蛋白在53例肺癌组织和19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的表达情况,并结合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3例肺癌组织FHIT蛋白失表达率62.26%,19例癌旁正常肺组织100.00%表达FHIT蛋白,二者差异显著(P<0.05)。有吸烟史的FHIT蛋白失表达率为70.73%,无吸烟史的为33.33%,二者差异显著(P<0.05)。FHIT蛋白失表达率与肺癌的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均<0.05),而与患者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53例肺癌组织mdm2蛋白过表达率52.83%,19例癌旁正常肺组织均不表达mdm2蛋白,二者差异显著(P<0.05)。mdm2蛋白过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及不同的病理类型之间无关(P>0.05)。在NSCLC中,FHIT与mdm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FHIT蛋白失表达和mdm2蛋白过表达可能促进了肿瘤的恶性增殖及转移,联合检测上述二项指标,可以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恶性程度、转移潜能以及预后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aspin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 TM二步法,检测67例子宫内膜样腺癌、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aspi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67%(3/18)、40.00%(12/30)、68.66%(46/67),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8.17,P〈0.05),Maspi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分期、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无关。结论Maspin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呈高表达,但随着肿瘤的发展其表达水平下调,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促血管生成素(Ang)-1、Ang-2及其受体Tie-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观察50例大肠癌和1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Ang-1、Ang-2、Tie-2的表达,采用CD105标记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大肠癌组织Ang-1的表达低于正常大肠黏膜,Ang-2、Tie-2的表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1、Ang-2的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Ang-1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低于无转移组(<0.05);Ang-2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0.05),在Dukes'C、D期明显高于Dukes'A、B期(<0.01);Tie-2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高于无转移组(<0.05);Ang-2、Tie-2的表达与MVD均呈正相关(=0.345,<0.05;=0.299,<0.05)。结论 促血管生成素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并且在大肠癌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白雪  章明放  张玉洁  李麟  张云莎  李伟 《世界肿瘤杂志》2009,8(2):110-112,120,F0004
目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探讨TAMs对子宫内膜样腺癌侵袭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步法检测67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肿瘤内和肿瘤边缘的CD68和CD34的表达,分析TAMs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各临床病理指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之间的关系。结果分别有6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肿瘤内和61例的肿瘤边缘表达有CD68^+细胞(TAMs)。肌层浸润深度≥1/2者的肿瘤内TAMs和边缘TAMs数量均多于无浸润或肌层浸润深度〈1/2者(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者的边缘TAMs数量多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P=0.001);肿瘤内TAMs数量与MVD呈正相关(P=-0.001)。结论TAMs参与了子宫内膜样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且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刘震  李朦  魏力 《现代肿瘤医学》2013,21(1):144-146
目的:探讨RUNX3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9例子宫内膜腺癌、27例非典型增生和31例正常子宫组织中的RUNX3蛋白表达,比较其阳性率差异。通过进一步亚组分析,确定RUNX3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RUNX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非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P<0.05);非典型增生组织RUNX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亚组分析发现,早期子宫内膜腺癌RUNX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晚期(P<0.05);高分化(G1级)子宫内膜腺癌组织RUNX3蛋白表达高于低分化者(G3级)(P<0.05);肌层浸润<1/2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RUNX3蛋白表达高于肌层浸润≥1/2者(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RUNX3蛋白表达无关(P>0.05)。结论:RUNX3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情况有可能作为临床预后判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乳腺癌组织、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Survivin、HSP70和Fas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Survivin、HSP70和F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urvivin、HSP70和Fas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86.1%和52.8%,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41.7%、63.9%和97.2%。Survivin、HSP7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而Fas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Survivin、HSP70和Fas的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HER-2无显著性差异(>0.05);Survivin和HSP70的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0.05),而Fas的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0.05);且Survivin在ER(-)/PR(-)组表达率高(<0.05)。Survivin与Fas表达呈负相关(=-0.423,<0.05);Survivin与HSP70表达无明显相关性(=0.251,>0.05)。结论 Survivin、HSP70上调及Fas下调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子宫内膜样腺癌DNA倍体分析,结合转化生长因子β1(TCFβ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的检测,从肿瘤演进和异质化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侵袭与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遗传学机制。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0例正常子宫内膜共计57例石蜡组织进行检测,所得结果用,检验进行比较分析;(2)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7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石蜡组织进行DNA倍体检测。结果:(1)TCFβ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78.7%)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30%)(P〈0.01),TCFβ1表达强度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2)流式细胞术DNA异倍体率与TCFβ1阳性表达率有相关性。结论:肿瘤的演进和异质化是个复杂的过程,而恶变的瘤细胞分泌的TCFβ1及DNA异倍体共同反映了肿瘤的演进和异质化过程。联合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扭曲蛋白Twist和maspin在典型子宫内膜增生、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典型子宫内膜增生、40例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8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wist、maspin的表达。结果:在典型子宫内膜增生、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wist、maspin阳性率分别为10%、37.5%和52.5%,12.5%、42.5%和43.8%。Twist在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wist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与组织学分级、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st和maspin没有显著相关(r=0.322,P=0.056)。结论:在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wist和maspin蛋白表达不同,表明它们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展中的潜在功能,可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TPX2在食管鳞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和意义。 方法 采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PX2和Aurora A蛋白在 62例食管鳞癌、3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中的 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PX2蛋白在正常黏 膜、癌旁不典型增生和癌组织的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 4.8%(3/62),51.6%(16/31)和85.5%(53/62),三组间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X2的蛋白表达水平与 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1)。Aurora A蛋白在正常黏膜、癌旁不典 型增生和癌组织的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3.2%(3/62), 45.2%(14/31)和71.0%(44/62),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1),且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组织学分期、浸润 和转移相关。结论 TPX2、Aurora A基因蛋白的表达可能是 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两者的联合检测可望成为食 管鳞癌的早期诊断指标,是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酪氨酸受体激酶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B,TrkB)在不同病理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82例为子宫内膜腺癌,2例浆液性腺癌,2例透明细胞癌)标本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中TrkB的表达。结果TrkB在子宫内膜腺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8%和25.0%(P=0.024);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和临床期别升高,TrkB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P=0.011,P=0.028)。有淋巴结转移组中TrkB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08)。TrkB在浆液性腺癌和透明细胞癌中呈强阳性表达。结论TrkB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有关,TrkB可能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转移的间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侯锐  姜罗  曹薇  赵福杰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8):1608-1611
目的:研究Fas相关磷酸酯酶-1(FAP-1)和Fas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子宫内膜癌中FAP-1、Fas的表达,同时检测13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FAP-1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率为71.4%,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25%(P〈0.05)。Fas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52.4%和85%(P〈0.05)。Fas蛋白表达阳性、阴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AP-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1.5%、93.3%,两者间呈明显负相关(P〈0.05)。FAP-1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组织分级有关(P〈0.05),与年龄、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Fas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无关(P〉0.05)。结论:FAP-1抵抗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FAP-1与Fas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为子宫内膜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直肠腺癌中NDRG1蛋白的改变,探讨其在直肠腺癌演进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例直肠腺癌和12例直肠腺瘤组织中NDRG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NDRG1基因编码蛋白在上述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NDRG1和E cadherin蛋白在直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7.5%和53.8%,而直肠腺瘤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0.0%和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RG1蛋白表达在TNMⅢ~Ⅳ期组和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均为95.0%,明显高于TNMⅠ~Ⅱ期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60.0%);在浆膜浸润组为82.8%,高于肌层以内浸润组(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蛋白阳性率在高 中分化直肠腺癌组为58.8%,明显高于低分化组(25.0%);而在TNMⅢ~Ⅳ期组和淋巴结转移组(32.5%)低于TNM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Western blot定量检测NDRG1基因编码蛋白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NDRG1蛋白可能作为潜在癌基因在直肠腺癌进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联合检测NDRG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直肠腺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芳香化酶P450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芳香化酶P450(P450arom)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以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P450arom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成三组:子宫内膜腺癌组标本50份、子宫内膜增生症组内膜标本27份、正常子宫内膜组标本20份。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分别测定3组标本中P450arom的表达。结果 P450arom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症内膜腺上皮中均阳性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450arom 在正常子宫内膜中无表达。P450arom在子宫内膜腺癌癌组织间质细胞中表达21例(42 %),间质细胞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期别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而与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P450arom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子宫内膜腺癌癌组织间质细胞P450arom表达与肿瘤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