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药疹的致病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1998-2007年我科506例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疹类型以猩红热样型(31.81%)最多见,其次为麻疹样型(23.72%).在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多见(34.78%),其次为镇静催眠及抗癫痫类(17.19%).既往有过敏史者25.89%.高发年龄在31~40岁(20.95%),其次为21~30岁( 14.63%)和41~50岁(16.01%).伴有肝肾功能损害者占76.88%.结论: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药物为抗生素类,肝脏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疹的致病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3月~2010年3月132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发年龄在40~49岁(18.94%),其次为20~29岁(14.39%)和50~59岁(13.64%)。既往有过敏史者占58.33%。皮疹类型以腥红热样、麻疹样发疹型(31.06%)最多见。在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中,头孢类抗生素最多见(57.58%)。伴有肝肾功能损害者占13.64%。结论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药物为头孢类抗生素,肝脏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药物反应     
20053723130例药疹致敏药物临床分析/牛惠卿(河南漯河市第二医院皮肤科),王国学∥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7).569~570病例来源于1999年3月至今,男73例,女57例,年龄6~74岁。致敏药物以青霉素类居首位(其中以阿莫西林为第一,占25.4%),其他依次为头孢菌素类、中草药和中成药、解热镇痛药、血清及生物制品等。药疹类型以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疹型居首位,其次为荨麻疹型、多形红斑型、固定型等。表2参4(张江安)20053724大疱型表皮松解型药疹38例临床分析/汪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李薇∥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7).536~538分析发现,解热镇痛药分别占儿童及成人患者致敏药物的59.1%和31.3%,是本型药疹最常见致敏药物;本型药疹虽重,但心脏损害轻;与成人比较,儿童多始发于面部,较少有口腔黏膜受累、发热及低蛋白血症,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好;儿童较成人临床表现轻,治疗效果好。表3参5(张江安)20053725小儿药疹的临床特点及其致敏药物的分析/马晓鹂(广东医学院附院),陈嵘岏,樊翌明∥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23(2).200~201回顾性分析了12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疹的致敏药物、临床表现及特点,以期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88年~2015年(共27年)的777例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77患者中503例(64.73%)可明确致敏药物。在这些患者中,由抗生素所致者占74.75%(376/503);由抗癫痫药所致者占11.33%(57/503);由解热镇痛药所致者占8.15%(41/503)。最常见的药疹类型为发疹型,占65.46%(509/777),其次为多形红斑型、固定型和荨麻疹型,分别占11.34%(88/777)、9.66%(75/777)和8.12%(63/777)。对27年来致敏药物的分布分析发现: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及中药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引起药疹的潜伏期多在1周以内,抗癫痫药和抗痛风药引起药疹的潜伏期多在1周以上。重症药疹共有32例,其中由抗癫痫药引起的有18例,由抗痛风药引起的有5例。重症药疹常伴发热及内脏损害。结论:在这些药疹患者中,常见的致敏药物为抗生素、抗癫痫药、解热镇痛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及中药所致药疹比率在近年来上升明显,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药物反应     
20111604247例住院药疹临床分析/江丽(中国医科院皮肤病医院药剂科),申国庆,余辉…∥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27(5).-328~329对2001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247例住院药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发疹型最多见(34.41%),依次为多形红斑型(28.74%)和固定型药疹(15.79%)。  相似文献   

6.
<正>0027重症药疹58例临床分析龚春燕(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王宝玺,余美文//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1).-39~4158例重症药疹患者中,以重症多形红斑(SJS,25例,43.10%))最多见。致敏药物以抗癫痫药(25.86%)和抗菌药物(25.86%)为主,其次是解热镇痛药(17.24%)。黏膜损害和肝功能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重症药疹均予系统用糖皮质激素治疗,SJS组8例、TEN组4例以及DIH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疹的临床特点及致敏药物,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3年6月-2018年6月期间的440例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0例患者中283例可明确致敏药物。其中抗生素致敏者最多见(37.10%),其次为中药及中成药(28.62%)。非重症药疹中最常见的类型为多形红斑型药疹(29.54%),重症药疹最常见类型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0.91%)。结论:本院非重症药疹患者中最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重症药疹中主要致敏药物为中药及中成药类。临床中应该合理用药,加强药品使用管理,尤其是抗生素类。对于中药或者中成药,应该明确严格适应症,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8.
小儿药疹1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小儿药疹的临床特点,探讨防治方法。方法对本院儿科1992年1月~2007年7月129例住院的药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可明确为一种致敏药者103(79.84%)例。由抗菌素引起者70例,其中青霉素类45例(包括半合成青霉素38例),头孢菌素类25例。由抗癫痫药及解热镇痛药引起者分别为12例及11例。药疹类型以发疹型药疹最多见,占55.04%(71/129),其次为多形红斑型21.71%(28/129)及荨麻疹型17.05%(22/129)。结论青霉素、头孢类药物、抗癫痫药及解热镇痛类药物是引起小儿药疹常见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发生规律、临床特征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55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例重症药疹患者中,男女比例为7∶4,以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最为多见(26,47.27%),单种致敏药物以抗生素及抗癫痫药为首位,各9例(16.36%),抗癫痫药以卡马西平最常见,共8例(14.55%),抗生素类药物以头孢、青霉素类多见6例(11.32%)。多种抗生素联用9例(16.36%),抗生素联合解热镇痛药有6例(11.32%),抗生素联合抗癫痫药1例(1.82%),镇静类药1例(1.82%)。黏膜损害34例(61.81%),肝功能损害31例(56.36%)。均予系统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7例(12.73%)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结论重症药疹中以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居多,抗生素类药物及抗癫痫药是引起重症药疹最常见的药物,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比例偏高。重症药疹常出现黏膜损伤和肝功能损伤。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尤其是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药疹有效。  相似文献   

10.
<正>0009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疹192例临床特点分析薛卉(天津海河医院结核科),秦超,刘聪…//继续医学教育.-2016,30(5).-139~140对192例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引起的药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致敏抗结核药物中,利福平占首位,其次为异烟肼。药疹最常表现为上肢皮疹(75.0%)和胸背部皮疹(73.4%),发疹性药疹是最常见类型(70.8%),且并发肝损害比率高。诊断药疹是抗痨药物诱导的常见不良反  相似文献   

11.
住院药疹患者1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临床用药与药疹发生的关系及临床表现.方法:对本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药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43例病人中36.6%(52/143)可以确定为一种致敏药物,最常见的致敏药物是抗生素,药疹类型以猩红热/麻疹样型药疹最常见,多形红斑型及荨麻疹型次之.结论:青霉素和中药是最常见的致敏药物,临床医生在用药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药物反应     
20053131儿童药疹270例临床分析/张晓茹(河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王贤书,程征海…∥陕西医学杂志.-2005,34(5).-622~623药疹是临床上常见的药物反应。为探讨儿童药疹的类型、致敏药物的变化及其发病机制等,对270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提示荨麻疹型最多见,青霉素过敏者占28.6%。参5(李强)2005313272例药疹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张凤娇(河南第一荣康医院)∥皮肤病与性病.-2005,27(1).-11~12分析显示,潜伏期10min~15天,15例有药物过敏史;致敏药物前三位依次是抗生素(45.8%)、解热镇痛类(20.8%)、抗病毒剂(12.5%),青霉素口服制剂占很大比例;药疹类型以猩红热、荨麻疹最常见;寻找并停用致敏药物、合理应用皮质激素是治疗关键。参3(张江安)20053133药疹43例临床分析/顾明生(江苏南通市疾控中心皮防所),苏忠兰,吴迪…∥皮肤病与性病.-2005,27(2).-4~5男27例、女16例,2~87岁,有药物过敏史6例,伴系统损害5例;主要致敏药物有血清制剂(10例、23%),解热止痛药(7例、16%),抗痛风药(7例、16%),抗癫痫药(6例、...  相似文献   

13.
300例住院药疹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从我院皮肤科住院药疹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住院药疹的患病情况和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确诊药疹患者300例.结果 药疹致敏药物主要构成比为抗微生物类(33.19%)、生物制品类(29.74%)、抗痛风类(11.64%)和解热镇痛抗炎类(11.21%).药疹疹型主要构成比为发疹型(46.33%)、荨麻疹型(30.33%)及重症多形红斑型(6.67%).重症药疹患者的年龄、潜伏期、合并发热、黏膜受累及并发肝脏损害、感染、低钾之率较非重症药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微生物类是药疹主要致敏药物.抗痛风类及抗癫痫类药是重症药疹主要致敏药物.住院重症药疹患者年龄较大、潜伏期长,易合并发热、黏膜糜烂,易并发肝脏损害、感染、低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白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白塞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收集的128例白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男女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12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约1.5:1,发病年龄多为20~39岁(78.3%).平均发病年龄(32.0±12.1)岁,病程1~22 年,平均病程5 年.其中不完全型80例(62.5%),完全型48例(37.5%).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128 例,100%),其次为皮肤损害(115 例,89.8%),生殖器溃疡(92 例,71.9%),针刺反应阳性(70例,54.7%),眼部损害(38 例,29.7%).人白细胞抗原(HLA)-B51 阳性率为29.5%(18/61).口腔溃疡为最常见的首发表现(91例,71.1%),其次为皮肤损害(69 例,53.9%),外阴溃疡(61 例,30.9%),眼部损害(15例,11.7%).男女间在发病率、皮损类型、眼部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差异显著.结论:白塞综合征累及多系统,临床表现多变,男女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重症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及其临床特点,探讨致敏药物、重症药疹和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64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重症药疹患者中,重症多形红斑型44例(68.75%),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13例(20.31%),剥脱性皮炎型7例(10.94%),其中符合药物超敏反应综合症者3例。主要致敏药物分别是别嘌呤醇29例(45.31%)、抗癫痫药13例(20.31%)、抗生素8例(12.5%)。64例患者中50例有各系统的原发疾病,均加重了其原发病的损害,且易诱发肝肾功能损害、继发感染等,共死亡3例,均为重症多形红斑型(死亡率为4.69%),其中1例符合药物超敏反应综合症。结论重视临床用药安全性,掌握重症药疹发病规律和妥善治疗是使稳定病情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致敏药物和机体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重症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及其临床特点,探讨致敏药物、重症药疹和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64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重症药疹患者中,重症多形红斑型44例(68.75%),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13例(20.31%),剥脱性皮炎型7例(10.94%),其中符合药物超敏反应综合症者3例。主要致敏药物分别是别嘌呤醇29例(45.31%)、抗癫痫药13例(20.31%)、抗生素8例(12.5%)。64例患者中50例有各系统的原发疾病,均加重了其原发病的损害,且易诱发肝肾功能损害、继发感染等,共死亡3例,均为重症多形红斑型(死亡率为4.69%),其中1例符合药物超敏反应综合症。结论重视临床用药安全性,掌握重症药疹发病规律和妥善治疗是使稳定病情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致敏药物和机体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发生规律、临床特征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990年12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58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重症药疹患者中,以重症多形红斑(SJS,25例,43.10%))最多见。致敏药物以抗癫痫药(25.86%)和抗菌药物(25.86%)为主,其次是解热镇痛药(17.24%)。黏膜损害和肝功能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重症药疹均给予系统用糖皮质激素治疗,SJS组8例、TEN组4例以及DIHS组2例给予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结论重症药疹中以SJS居多。抗癫痫药物、抗菌药物以及解热镇痛药是引起重症药疹最常见的药物,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尤其是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药疹有效。  相似文献   

18.
138例药疹住院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药疹致敏药物与临床表现。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对住院治疗的138例药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主要的致敏药物为抗菌药,占31.46%;其中阿莫西林致病最常见,占11.23%;其次为非甾体抗炎药,占28.09%;中药类,占15.73%。口服给药是引起药疹的主要途径,占54.17%。主要的皮疹类型为多形红斑型,占33.71%,其次为固定型,占28.09%,发疹型占22.47%。重症药疹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痛风药和中药类。结论 抗菌药和非甾体抗炎药引起药疹比较常见,尤其是阿莫西林。中成药引起药疹的发生率有所上升,临床应重视口服给药引起药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100670老年重症药疹33例临床分析/罗婧莹(桂林医学院附院皮肤科),陈德华,黄熙…∥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2).-90~91对本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3例老年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所占比例最高,为48.48%;重症药疹中致敏药物以别嘌呤醇占首位,为32.26%;伴有基础疾病患者的皮疹控制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无基础疾病患者长(t值分别为2.377,2.160,P均<0.05),有肝功损害的患者糖皮质激素起始用量大于无肝功能损害的患者(t=2.278,P<0.05)。认为糖皮质激素起始治疗量与重症药疹类型、是否伴有肝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药疹的常见致敏药物和患者药疹加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13~2017)年,274例药疹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型药疹和非重型药疹最常见的致敏药物为抗菌药物和抗痛风药;238例非重型药疹的分型以发疹(42.86%)多见,36例重型药疹的主要类型为重症多形红斑型(55.56%),患者发生重型药疹与基础疾病、黏膜损伤、感染和肝肾功能相关。结论抗菌药物、抗痛风药较易引起药疹,临床医师和患者需共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