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卟啉为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自体荧光物质,它在诱导组织自体荧光法诊断肿瘤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36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与远癌组织中血卟啉含量采用化学抽提与荧光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血卟啉含量(ng/g组织)大肠癌组织(39.01±14.49)>癌旁组织(29.16±9.78)>远癌组织(23.16±9.04);而对于癌组织之间比较:大肠癌各病理类型之间血卟啉含量无明显差异,直肠癌与结肠癌组织之间也无显著差异。因此我们认为大肠癌组织能特异积聚内源性血卟啉,为自体荧光诊断大肠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正常组织和腺癌组织的显微自体荧光图像差异与肠壁不同结构层次的荧光强度差异.方法:采用共聚焦显微自体荧光图像系统采集与分析结肠正常和腺癌组织的自体荧光图像.结果:结肠正常组织自体荧光图像能清楚显示肠壁的三层结构,自体荧光主要来自于细胞间质和粘膜下层,上皮细胞的荧光强度很弱;腺癌组织的肠壁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荧光强度主要来自于粘膜下层;腺癌组织的显微自体荧光强度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5),表明自体荧光分析法用于大肠癌的诊断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肠正常组织和腺癌组织的显策自体荧光图像差民肠壁不同结构层次的荧光强度差异。方法:采用共聚焦显微自体荧光图像系统采集与分析结脾性正常和吕组织的自体荧光图像。结果:结肠正常组织自体图像清楚显示肠壁的三层结构,自体荧光主要来自于自于细胞间擀和粘膜下层。上皮细胞的荧光强度很弱;腺癌组织的肠壁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荧光强度主要来自于粘膜下层;腺癌组织的显微自体荧光强度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5)  相似文献   

4.
激光激发自体荧光早期诊断结肠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肠肿瘤是危及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在西方国家,结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而名列第二;在亚洲,结肠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00年将超过胃、肺癌而占据首位[1]。由于大部分结肠癌由癌前病变转化而来[2],因此这些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  相似文献   

5.
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自体荧光差异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胶原Ⅰ、Ⅲ、Ⅳ型在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分布差异,分析组织癌变后胶原的改变对自体荧光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半定量计分分析Ⅰ、Ⅲ、Ⅳ型胶原亚型在26例病人正常和腺癌组织中的分布差异。结果:正常组织的基底膜呈现很强的Ⅳ型胶原抗体阳性反应,在基底膜形成较粗的环形染色带;Ⅰ型和Ⅲ型胶原抗体反应在细胞外基质呈连续的细丝纤维样,紧贴基底膜,间质中染色较基底膜稍深。癌组织Ⅳ型胶原抗体反应在癌巢周边为阴性,或仅在残存的基底膜有片断的阳性反应;Ⅰ型和Ⅲ型胶原在癌巢周边的反应呈阴性或不连续性的阳性,但癌间质的阳性反应较正常间质内明显。癌细胞浸润深肌层后癌巢周边间质内三种胶原抗体反应均呈阴性。Ⅰ型、Ⅲ型和Ⅳ型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分布存在十分显著性差异(P〈0.001),但在不同分化程度腺癌的分布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正常结肠组织和癌组织的自体荧光存在差异 ,主要表现在正常组织的荧光强度高于癌组织 ,二者有各自的特征峰 ,这是自体荧光光谱分析用于早期诊断的前提。现主要从两个方面解释产生这种荧光差异的原因。一是癌变后组织的生化环境发生了改变 ,如癌组织能特异性聚集血卟啉 ,所以癌组织的荧光谱在 6 90nm处存在特征峰和荧光强度高于正常组织。其二是肠壁粘膜和粘膜下层形态结构的改变 ,由于粘膜下胶原组织被癌组织代替和粘膜增厚的滤网效应 ,使从组织粘膜表面所能采集的荧光减少。到目前为止结肠组织内荧光分子和他们的空间分布尚未完全清楚 ,所以产生这种荧光差异的确切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自体荧光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1980~2009年公开发表的有关自体荧光内镜对早期胃癌诊断精确性的临床试验文献,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自体荧光内镜对早期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为0.64~1.00,特异性为0.40~1.00;合并敏感性为0.87,95%可信区间(CI)为0.84~0.89;合并特异性为0.82,95%CI为0.80~0.85;合并阳性似然比为6.790,95%CI为3.433~13.431;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159,95%CI为0.095~0.265;合并优势比为53.02,95%CI为17.84~157.61.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下的面积为(0.9401±0.0189).结论 自体荧光内镜对早期胃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自体荧光(AFI)联合窄带成像(NBI)技术对 Barrett食管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患者自体荧光内镜诊断Barrett的74个可疑上皮内瘤变的病灶,进一步行窄带成像检查,观察黏膜微血管及小凹的改变,并于相应病变区取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在AFI诊断74例可疑病灶中共有44例病灶病理确诊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30例病灶为假阳性。NBI对这44例病灶HGIN的诊断:确诊39例,可疑5例;在30例HGIN假阳性的病灶中,NBI假阳性为7例。两者的假阳性率由40.5%减少至14.9%。自体荧光内镜对Barrett食管HGIN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59.5%(44/74),AFI联合NBI技术后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84.8%(39/46)。结论自体荧光联合NBI技术可提高Barrett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肠脱落细胞DNA倍体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疑似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取第三、四次清肠液,收集其脱落细胞行DNA倍体分析;同时行肠镜检查,取组织行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DNA倍体诊断大肠癌的临床价值。结果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肠脱落细胞DNA倍体检测灵敏度为100.00%,假阴性率为0.00%,特异度为75.65%,假阳性率为24.3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21,P=0.5562)。结论大肠脱落细胞DNA倍体检测诊断大肠癌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该检测经济、方便、无创,可作为临床筛查大肠癌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λ扫描检测蒿草切片的荧光光谱,为基于共聚焦显微镜获得生物医学样本的荧光光谱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运用普通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观察荧光染色的蒿草切片,实验分为三组:A组用普通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拍照;B组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荧光光谱;C组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扫描荧光图像。结果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蒿草切片的荧光图像,但不能准确获取其相应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而且会发生串色干扰现象。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能对蒿草切片进行荧光光谱扫描,排除了干扰波长,获取其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得到高清晰度的荧光图像。结论与普通荧光显微镜比较,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有能准确获取样本荧光光谱,得到高清晰度荧光图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浙北地区大肠癌若干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大肠癌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来从接受结肠镜检查的5320例就诊者中检出的339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结肠镜所见。结果:大肠癌总检出率为6.37%。历年检出率在4.60-8.79%之间。男性检出率略高于女性,男女之比1.15:1。40-60岁为最好年龄段(48.37%)。直 肠和乙状结肠为最好发部位,二者所占比例达大肠癌总数的71.38%。病理组织学上以腺癌为主(89.38%)。结论:大肠癌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好发年龄及好发部位,且多数为腺癌。本地区大肠癌检出率在过去的8年里无逐年上升或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肠镜下喷洒靛胭脂对大肠早期癌及表浅癌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评价肠镜下喷洒靛胭脂液染色对大肠早期癌和表浅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 0例病人肠镜检查发现可疑病区后 ,通过肠镜活检孔于该处喷洒靛胭脂 10~ 30ml,5~ 10s后观察染色情况 ,并对不染区多点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 :大肠癌 7例 (黏膜癌 2例 ,黏膜下癌 3例 ) ,按形态分 :平坦型 2例 ,凹陷型 1例 ,稍微隆起型 4例。不典型增生 12例 ,其中轻度 4例 ,中度 6例 ,重度 2例。结论 :肠镜下喷洒靛胭脂染色有助于发现早期癌和浅表癌及癌前病变 ,并帮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体外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 ,评价其抗肿瘤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患者外周血 ,分离淋巴细胞 ;手术切除肿瘤或转移淋巴结 ,分离肿瘤细胞 ;将淋巴细胞用肿瘤细胞体外致敏 ,诱导产生CTL细胞 ,并以rIL -2大量扩增后回输患者 ,观察其抗肿瘤作用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并随访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期。对部分有转移病灶的病例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 (ECT)进行5 1 Cr标志的CTL体内分布显像。结果 :CTL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后 ,产生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增强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对于预防术后复发和转移具有明显作用。5 1 Cr标志的CTL体内分布显示 ,转移病灶处放射性浓聚。结论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 ,CTL过继性免疫治疗是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顺铂联合热疗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体外增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在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顺铂联合热疗体外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效果,以确定联合方案是否具有协同效应。方法使用MTT法测定单独或联合应用化疗药物顺铂与热疗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方案对SMMC-7721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联合应用热疗可以显著提高化疗药物顺铂引起的细胞增殖抑制及细胞凋亡。以亚毒性剂量浓度的顺铂为例,对照组、化疗组、热疗组、热化疗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20.77%、32.46%、62.76%;细胞倍增时间分别为40.54、50.30、106.85、166.07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9%、5.56%、10.16%、24.32%。结论联合应用热疗与顺铂,对SMMC-7721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顺铂联合热疗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体外增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顺铂联合热疗体外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效果,以确定联合方案是否具有协同效应。方法 使用MTT法测定单独或联合应用化疗药物顺铂与热疗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方案对SMMC-7721细胞凋亡牢的影响。结果 联合应用热疗可以显著提高化疗药物顺铂引起的细胞增殖抑制及细胞凋亡。以亚毒性剂量浓度的顺铂为例,对照组、化疗组、热疗组、热化疗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20.77%、32+46%、62.76%;细胞倍增时问分别为40.54、50.30、106.85、166.07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9%、5.56%、10.16%、24.32%。结论 联合应用热疗与顺铂,对SMMC7721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具有撮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对42例原发性肝癌(PHC)、31例肝硬化(LC)及28例正常人的血清甲胎蛋白(AFP)、铁蛋白(SF)、β2—微球蛋白(β2—MG)和透明质酸(HA)进行联合检测.结果,PHC和LC组SF、β2—MG、HA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1.4%和25.8%(P<0.01)、50.0%和38.7%(P<0.05)、83.3%和83.8%(P>0.05);SFβ2—MG、HA含量在PHC和LC中重叠比例较高,对PHC、LC诊断无特异性,SF、HA含量变化投度对PHC和LC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AFP、SF、β2—MG、HA四项指标联合检测,以SF、β2—MG、HA三项中至少两项阳性作为PHC诊断依据.其敏感性为81.0%,特异性为67.7%,可靠性75.3%,对AFP阴性或低浓度阳性PHC的诊断阳性单为82.6%;联合检测AFP,对PHC的诊断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87.0%,可靠性为89.2%,大大提高了PH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