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惠光  陈国强  石源  张峻峰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616-2618
目的探讨急症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提高交通事故致多发伤救治成功率方面的作用。方法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2006年1月-2007年10月采用“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室-急诊室症监护病房(EICU)”一体化救治严重多发伤病人103例(第1组),和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未采用新急救模式抢救严重多发伤病人101例(第2组)进行比较。结果第1组死亡20例,救治成功率为80.6%。第2组死亡27例,救治成功率为73.3%。2组患者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组患者120平均到达现场的时间、院内绿色通道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第2组,救治成功率高于第2组(P〈0.05)。结论多发伤的诊治必须由急救中心医师实施或组织实施,在急救中心实施多发伤一体化救治是提高其成功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多发伤救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诊模式在大型综合医院急诊嫩始中的应用。[方法]介绍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一体化急诊模式下的软硬件设置,医疗流程和救治效果。[结果]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部2001年至2005年共收治急诊病人397456人次。心肺复苏433例,一期复苏成功339例,成功率78.2%。急诊手术1773例。收治多发伤患者736例,死亡39例,死亡率5.3%,其中251例行手术救治,手术死亡27例,手术成功率89.3%。[结论]一体化急诊模式可简化和缩短医疗流程,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提高复苏成功率和多发伤救治成功率,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开展严重多发伤急救一体化模式的优越性。方法2000年后本院在新的急诊医学模式下,集外科各类创伤的急诊抢救,急诊手术、危重症监护治疗及康复于一体,对严重多发伤进行整体化治疗。结果9年内本院急救中心外科共收治607例严重多发伤,一体化治疗后死亡31例,存活率为94.9%。结论急救一体化模式明显提高了多发伤尤其是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建设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对多发伤患者急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到2019年12月80例多发伤患者资料中实施传统专科专治救治模式作为对照组,2010年1月到2019年12月80例多发伤患者资料中建设实施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作为研究组,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救治时效展开对比。结果:建设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且救治时效经观测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建设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急诊治疗有效率,且可大大缩短救治时间,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救治方法及院内转运对策,提高多发伤急救水平及抢救成功牢。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02~2009年救治的123例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方法及院内转运对策。结果经过综合救治,抢救成功104例(84.6%),死亡19例(15.4%),其中院内转运过程中死亡2例,需急诊住院手术治疗91例,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7例。结论刨伤的救治关键在于早期,建立健全的急诊抢救机制,为患者开辟一条绿色生命通道,尽量减少危重患者搬运,强调遵循一定的检查程序(以“CRASH2PLAN”为指导检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漏诊,对严重多发伤积极进行抗休克及I期手术治疗,同时采取改良的院内运送策略,以降低转运途中病死率,可显著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一体化创伤救治在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滕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救治模式不同分成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开展急诊常规治疗,研究组开展一体化创伤救治,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及休克缓解时间。结果研究组救治成功率为82.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休克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创伤救治应用于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可提高救治成功率,缩短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及休克缓解时间。  相似文献   

7.
郭贯成 《现代保健》2009,(13):61-62
目的探讨严重胸腹多发伤救治措施、程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救治196例严重胸腹多发伤的临床资料,术前经积极严密的观察、抗休克治疗,就近在最短时间内行剖胸、剖腹等手术,术后动态观察,综合治疗。结果治愈174例,死亡22例,死亡率10.7%。结论伤后就诊时间与救治成功率成反比。根据损伤组织器官对生命威胁的程度,按轻重缓急有序地进行剖胸、剖腹等手术,同时强调围手术期的处理,加强监护,预防并发症,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胸部创伤的临床诊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胸部伤、尤其复杂胸伤救治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提高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963例胸部创伤。结果交通事故伤373例,建筑施工伤260例,其余为其他各原因伤。治愈913例(94.8%),死亡50例(5.2%)。结论(1)车祸、建筑施工伤为胸伤的主要原因。(2)良好的院前急救及由各外科联合、高年资医生为主的急救小组,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因素。(3)急、危重多发伤患者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决定抢救程序至关重要。(4)对救治过程中的漏诊及诊断延误应高度警惕,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在临床救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阐述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体会。方法随机抽取东丽区东丽医院在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导致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高死亡率的原因,分析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救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救治重点。结果经过合理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患者中有63例患者成功救治,救治的成功率为63%。结论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中需要抓住救治的机会,及早进行相应的救治,这样可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对患者的救治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节约救治时间从而全面提高患者成功救治的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急救中心一体化救治的意义及重要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2006年2月收治的148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26例,植物生存状态7例,重残17例,轻残26例,痊愈72例。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往往伤情严重,变化快。此类患者必须由急救中心医师组织实施救治,边抢救边诊断。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及时纠正休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手术时机的选择,尤其是行多发伤一期手术,脏器功能的监测和保护,注意营养支持,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而且急诊ICU在多发伤救治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百蕊片治疗多发性寻常疣的疗效。方法105例多发性寻常疣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百蕊片和左旋咪唑,对照组只口服左旋咪唑,6周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驯为86.0%、62.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百蕊片治疗多发性寻常疣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外伤的效果。方法 对36例肝外伤病人施行手术,结合文献对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进行阐述。结果 全组死亡3例,死亡率8.33%,治愈率91.7%。结论:肝部份切除是治疗肝外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妇科创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2例骨科创伤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换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最新的VSD敷料治疗。结果:治疗组32例患者。22例(68.75%)治愈,10例(31.25%)显效,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16.89±9.57)d,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30例患者中,12例(40%)治愈,11例(37%)显效,7例(23%)无效,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22.13±15.32)d,总有效率为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临床对于骨科创伤患者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不仅清创良好,而且对创面的修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脑外伤伴有脑积水患者采取早期颅骨钛网修补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7月-2019年5月收治的88例脑外伤伴有脑积水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44例):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早期颅骨钛网修补术展开合并症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展开合并症治疗;就组间恢复良好率、轻度残疾率以及重度残疾率展开对比。结果治疗组脑外伤伴有脑积水患者恢复良好率(93.18%)高于对照组(61.36%)明显,轻度残疾率(4.55%)以及重度残疾率(2.27%)均低于对照组[(22.73%)、(15.91%)](P<0.05)。结论早期颅骨钛网修补术的有效实施,使得脑外伤伴有脑积水患者病症恢复效果显著提升,可实现脑外伤伴有脑积水患者预后转归效果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严重胸部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有效救治方法.方法:通过对53例多发伤患者的损伤情况及抢救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治愈33例(占62.27%),伤残9例(占16.98%),死亡11例,病死率为20.75%.结论:及时准确诊断是降低严重胸伤病死率的首要条件.掌握优先处理的顺序是抢救成功防止漏诊的重要方法.及时的手术抢救,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例初治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方案化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2例初治MM患者总有效率为83.3%,其中非常好的部分缓解4例(33.3%),部分缓解6例(50%)。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乏力、感染、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等,通过对症治疗或停药后均可恢复。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对初治MM患者是一种疗效确切、可以耐受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急救与护理措施,以降低死亡率,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某院三个院区的急诊科共72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20例患者中,656例经积极有效的抢救与护理,病情稳定后收住院,好转率达91.1%,64例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8.9%。结论:严重多发伤特别是累及多个解剖部位的多发伤死亡率高达100%,抢救必须争分夺秒,重视伤后“黄金一小时”,以VIPCO为抢救原则,先“救命”后“治伤”,熟练、有序、高效、专业的救治护理措施,对降低伤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帆 《中国卫生产业》2014,(23):127-128
目的分析探讨整体护理对颅外伤后早期癫痫的临床护理效果,并总结有效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开颅手术术后并发早期癫痫的颅外伤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30例,显效者24例,有效者5例,治疗有效率达96.7%,对照组显效者19例,有效者5例,治疗有效率为80.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整体护理模式,从术前、术后、心理、药物、并发症等方面对颅外伤后早期癫痫患者进行有效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混合痔合并非功能性排便梗阻综合征(OD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采用PPH治疗的混合痔合并非功能性ODS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基本痊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0%(35/50),无效患者主要为合并直肠前突者。所有患者无一例发生死亡、吻合口感染、盆腔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PH操作简便,创伤小,对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套叠者安全有效,而对混合痔合并单纯直肠前突者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胸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80例重症胸部闭合性损伤的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诊断胸部闭合性损伤吻合率100%,治愈151例(84%),死亡29例(16%)。结论:大部分重症胸部闭合性损伤可以诊断并经非手术治疗及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治愈;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及早剖胸探查预后好,有效治疗多脏器复合伤等并发症,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