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毒邪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重要致病因素。毒邪在本病的致病过程中经历了伏毒留恋、潜伏肝络,担毒肝体、气滞血瘀,病变丛生、步入损途这三个阶段的变化。了解毒邪在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致病过程,可以加深对病情的了解,并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医学角度探讨了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这一世界性难治病在中医病证中的归属,指出饮食不洁,疫邪外袭为本病发生的重要条件,邪伏肠间,肠之泌别失司为本病病机关键,以及该病的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认为本病应分为疫毒炽盛、疫毒脾虚两型,当选用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及葛根芩连汤合理中汤进行治疗,作了理论上的阐发且有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腹水的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晚期,也就是失代偿期的表现,现代医学检查可见有门静脉高压及肝脏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的鼓胀病范畴。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慢性肝炎长期反复不愈,本身调养失宜及治疗延误所致,其中湿热病邪是本病重要的致病因素,本病既有瘀血、腹水等邪实的一面,又有脾肾虚损、气血两虚的一面,虚实挟杂,其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在治疗上以扶正为本,逐水为标。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为西医病名,中医根据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把慢性乙型肝炎归属于中医的黄疸、胁痛、臌胀、积聚等病证范畴,认为本病与“湿”、“热”之邪有关。湿热毒邪是慢乙肝的主要致病因素,湿热毒邪内侵,留滞不去,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上多以清热解毒利湿法为主,大多方剂的药物也以苦寒类居多,以此治疗慢乙肝,常可收到改善肝功能、明显减轻或消失患者临床症状的良好效果,但大多无法使有关的病毒指标转阴,无法使之痊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湿热”并非是慢乙肝的全部病因病机。湿热毒邪是外因,是病之标;正气亏虚是内因,是病之本。…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心肌炎属中医学的“温病”范畴。根据临床表现的特点又属“心悸”“心痛”“虚劳”等内科疾病的范畴。本病因风热或湿热邪毒经口鼻或胃肠侵入机体,繁衍病毒、渗入营血,直犯心体而发。病机关键是邪毒犯心。中医药治疗确有较大优势,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系妇科常见多发病,该病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症状重、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特点,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易修珍教授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正气不足、邪毒内侵或脏腑虚惫、湿痰瘀久积成癥的病机特点,提出扶正祛邪并举以治疗虚实夹杂之证,强调注重肝脾肾功能的恢复,辅以祛湿化痰逐瘀,达到正胜邪退之目的,为中医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以血细胞病态造血,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为特征的异质性髓系肿瘤性疾病,预后具有明显异质性。原发者病因尚不明确,继发者多见于烷化剂、放射线、有机毒物等密切接触者。中医历代古籍中无本病病名记载,2008年10月在杭州召开的"常见血液病中医病名专题讨论会"上正式命名为"髓毒劳",中医治疗本病时注重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病机以"正虚""邪实"为主,故治疗多以"补虚"及"祛邪"为原则,以"补气生血""阴阳双补""健脾补肾""祛淤化痰""清热解毒"等为治法。因中医证型、疾病异质性及治疗时机等的差异,中医药疗效差异较大,故今后需探寻中医证型与西医分型之间的关联性,为中医药早期干预提供依据,通过大数据病例分析,建立中医药辨治本病的规范体系,提高中医药疗效。  相似文献   

8.
周芳  蔡威  李旭成  张栋  周勇  张彩蝶 《中医学报》2020,35(7):1362-136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应归为肺系疫病中"湿毒疫"范畴。疫戾毒邪是COVID-19发病的主要原因,"湿邪"为发病的外在条件,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疫戾毒邪与六淫邪气挟杂形成湿毒邪气以致病,湿毒之邪致病初起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但尚无明显气血阴阳、寒热虚实之分。初期,湿毒困表,营卫失调,病位在表在卫气分;病至中后期,邪毒壅肺,肺失宣降,肾不纳气,湿毒困脾,脾失健运,病位在肺、脾、肾三脏。若遇素有伏邪,正气本虚,则易邪毒内陷,变生厥脱,并容易导致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蓄积,病入营血分。对于COVID-19的防治,始终强调早期中医药干预,防止病情向危重症转化。宣清和化方主要用于COVID-19医学观察期和临床治疗期中的轻型、普通型发热患者,临床疗效评价主要从患者体温降低、咳嗽症状缓解、乏力症状减轻、胃肠道症状改善、病程缩短等几个方面综合评价。全方采用"宣透达表法""清热解毒法""表里和解法""辟秽化浊法"四法联用,扶正与祛邪相结合,使表里双解,患者病程缩短、发热及胃肠道症状明显改善,可有效预防患者向重型及危重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辅助治疗乳腺癌对于减轻手术及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明显,展示了中医药参与治疗的优势。本文从对症治疗、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三方面总结。指出了正虚邪实是本病主要病机。正虚以肾阳虚为主;邪实以痰、瘀、毒为著。辨病论治是统观全局、指明方向,是主线;辨证论治是抓住了发病不同阶段的本质,是核心;对症治疗是灵活辅佐。三者有机结合,始终不离辨病论治这个纲,着眼专病专方,并不断完善,是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动一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临床上以多发运动性抽动伴不自主发声为主要特征。本病多在学龄儿童时期发病,病程较长,部分患儿还伴有秽语,可逐渐加重,也可自行缓解,男孩多于女孩。本病病因较复杂,但多与心肝受累有关。根据临床表现及病因分析,可归纳为:情志不遂,肝气郁滞;劳神太过,心神受损;邪毒伤正,或毒邪阻络等型。  相似文献   

11.
葛健文运用清热解毒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老师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特点,认为湿热毒邪在其发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贯穿病程始终,治疗早期、发作期、缓解期、晚期等各期患者均注重应用清热解毒法。  相似文献   

12.
首届全国名中医王行宽认为风热毒邪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致病之因,早期主因风热夹毒,潜伏于营血,湿热蕴结致瘀,久之脏真虚衰,内犯肾脏,肾失封藏,营精暗泄,发为"溺毒",其病机与"风、热、湿、毒、瘀、虚"密切相关.治疗上早期以疏风清热,凉血泄毒为...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肾病其病机为虚实夹杂,本虚为肝、脾、肾气血阴阳失调;标实多为燥热、湿浊、瘀血、水毒。根据疾病所处的病理阶段及临床表现,可分为阴虚燥热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及肾阳衰微证等6型,治疗上强调早期治疗,辨证施治,兼顾标本虚实,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使病情长期稳定,延缓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在急性高热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外感高热以卒感实邪为致病因素;卫气失固为发病之内因;正邪交争为发热的根本病因。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客于肌腠,正气与邪毒交争,阳郁而发热。古方麻黄汤即是通过发汗之法,解决正邪交争的问题,使邪毒由肌腠而出,达到人体阴阳气血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阴虚型肝硬化证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虚型肝硬化临床较多见,究其病因病机,多因湿热毒邪久恋失治,或苦寒清热,香燥理气,利水过用误治。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肝肾阴虚,阴虚瘀热,阴虚脾困型。治疗以养阴活血为原则。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小球肾炎长期是我国慢性肾衰竭的第一位病因,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仍有诸多局限,较多的临床经验和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此方面有一定的效果。"脏器虚损、邪气内停"被普遍认为是其中医病机。詹华奎教授认为,慢性肾炎早期,以湿热之邪胶固、瘀血阻滞、风邪内伏为主,结合早期致病特点及临床表现,提出运用伏邪理论论治,治宜采用透法(祛瘀透邪、祛湿透邪、祛风透邪),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透邪,使气血通透,邪气消散流转;慢性肾炎后期,进入肾衰竭后,脾肾亏虚甚,标实以浊毒内停为要,强调泄浊,治以补脾肾的同时配合泄法为主,加强浊毒排出。验之临床,有利于减轻血尿、蛋白尿,降低肌酐,延缓肾脏病进展。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疾病,本病当属于祖国医学"胁痛"、"黄疸"、"积聚"、"肝着"等范畴。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尚未统一定论。导师吕蕾主任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认为本病早期临床上多见因外来毒邪侵袭,正邪抗争,日久化火,侵袭肝经,肝火旺盛,火郁成毒,热毒互结成瘀,则发为本病。导师吕蕾主任指出中医治疗本病肝火旺盛、热毒瘀结型有优势,用自拟方五草保肝方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解毒一词 ,在中医药理论中 ,人们所熟悉的总是与清热相提并论 ,称为“清热解毒”。究其原因 ,是因为药物的清热解毒功效 ,是针对热毒而言 ,所谓毒者 ,从古至今 ,人们一直将热与毒合而视之 ,这是因为热毒之邪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致病毒邪 ,其治疗多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与其他邪气一样 ,笔者认为毒邪除热毒之外 ,也有阴毒、寒毒、湿毒等不同 ,因此 ,在用药上也就应有诸如辛温解毒、甘温解毒、温阳解毒等治疗方法 ,由于此类药药性均属温性或热性 ,又可统称为散寒解毒。本文就上法粗略作一探讨 ,以供同仁参考。1 病因病机散寒解毒 ,…  相似文献   

19.
干燥综合征(SS)是以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在唾液腺和泪腺浸润后导致腺体分泌不足为特征,眼、口腔干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还可累及肾、肺、甲状腺和肝等多种器官。SS在我国发病率为0.29%~0.77%,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居自身免疫性疾病第3位,该病发生以40岁以上人群居多,且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8。SS的致病机理至今尚不明确。本病被全国中医痹病委员会明显命名为燥痹。目前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疗效欠佳且副作用多,中医药治疗本病能有效缓解病情且副作用少,有较大优势。现就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目前西医对干燥综合征的病理因素、发病机制尚不明显,中医认为该病病因病机主要由燥、瘀、虚所致,如孙氏等[1]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是燥毒为害,并按来源不同分为外来之燥毒与内生之燥毒,且外来之燥毒与内生之燥毒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使病情更加顽恶固结。马氏[2]认为该病由正虚感邪致燥,阴虚津亏致燥,瘀血致燥,燥盛成毒,瘀毒相互为患是病理关键。张氏[3]认为热毒灼伤胃阴,痰瘀互结是为病机。钱氏等[4]以肺为本,提出肺的宣发和肃降作用失常引起津液的输布障碍而致诸症...  相似文献   

20.
刘瓦利主任医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辨证用药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瓦利主任医师认为,银屑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包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等,均可导致血热内蕴,郁久化毒,毒热之邪燔灼阴津,以至血热毒邪外壅肌肤而发病。本病临床表现往往是虚实并见,错综复杂,但在疾病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毒和瘀始终贯穿其中,故“血分蕴毒,瘀阻脉络”可视为其本。因此,治疗在坚持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强调解毒凉血活血,重视虚实兼症,同时注意生活调理和情志调节,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