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刀耕火种,炎帝获嘉禾,阳光雨露伴随着人类走过漫漫的历史长河。人体61%为水,33%为热能。水火平衡成为生命的基本代谢过程。缺氧和酸性体质形成人体疾病的根本病因,“阳虚阴盛”构成人类疾病的基础。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在日常生活中,“吃出营养,走出健康,活出幸福,休闲娱乐,辨证施膳,散步健体。”君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命在于运动。把握“水属阴,火属阳,阳主阴从,水火平衡”的辨证施膳治未病原则。“天人相应,物竞天择”的进化论和辨证医学理论,必将推动新的医学保健模式的诞生和普及。人体微生物同人体细胞共同组成人体微生态,尤其是肠微生态,同人体免疫功能和营养供给密切相关,肠道益生菌群同胃肠功能及脾胃状态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饮食有节,散步娱乐是养生保健的基本要求,辨证施膳治未病的医疗保健模式,更使“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以胃气为本”的治则得到普及和推广。“脾胃-气-人体微生态圈”是精气神和气血神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也是消化吸收利用从理化过程到生物利用的过程。生物利用过程由人体微生态圈到细胞膜是一个重要的新陈代谢过程,人体微生态的肠微生态益生菌群效应,尤如中医的“中焦”功能。疾病的侵袭通过肠微生态到人体微生态圈直至细胞膜是一个重要的病理过程。“治未病”同样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膳食营养是生命的基础。饮食有节和辨证施膳及散步和自由运动即有限度的随意锻炼,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的重要措施。治未病不但造福于当代,同样从遗传学层次讲,更重要的是造福后代。医疗保健治未病,“修身养性,性命双修”,个人修为在自己。严格的自律精神,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休闲娱乐三位一体,是辨证施膳治未病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刀耕火种,炎帝获嘉禾,阳光雨露伴随着人类走过漫漫的历史长河。人体61%为水,33%为热能。水火平衡成为生命的基本代谢过程。缺氧和酸性体质形成人体疾病的根本病因,“阳虚阴盛”构成人类疾病的基础。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在日常生活中,“吃出营养,走出健康,活出幸福,休闲娱乐,辨证施膳,散步健体。”君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命在于运动。把握“水属阴,火属阳,阳主阴从,水火平衡”的辨证施膳治未病原则。“天人相应,物竞天择”的进化论和辨证医学理论,必将推动新的医学保健模式的诞生和普及。人体微生物同人体细胞共同组成人体微生态,尤其是肠微生态,同人体免疫功能和营养供给密切相关,肠道益生菌群同胃肠功能及脾胃状态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饮食有节,散步娱乐是养生保健的基本要求,辨证施膳治未病的医疗保健模式,更使“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以胃气为本”的治则得到普及和推广。“脾胃一气一人体微生态圈”是精气神和气血神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也是消化吸收利用从理化过程到生物利用的过程。生物利用过程由人体微生态圈到细胞膜是一个重要的新陈代谢过程,人体微生态的肠微生态益生菌群效应,尤如中医的“中焦”功能。疾病的侵袭通过肠微生态到人体微生态圈直至细胞膜是一个重要的病理过程。“治未病”同样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膳食营养是生命的基础。饮食有节和辨证施膳及散步和自由运动即有限度的随意锻炼,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的重要措施。治未病不但造福于当代,同样从遗传学层次讲,更重要的是造福后代。医疗保健治未病,“修身养性,性命双修”,个人修为在自己。严格的自律精神,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休闲娱乐三位一体,是辨证施膳治未病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待者数,流行者气,主宰者理。“物质不灭”定律告诉我们,万千世界,各异人生,最终都是物质。物质构成万物,万物归于物质。营养食品在体内耗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热能,富营养者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更多热量,耗更多的氧,关键是产生更多的代谢性垃圾。人体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在炎热和阳光下,.二氧化碳生成臭氧,从而抑制植物的生长。人体吸进新鲜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氧、二氧化碳、臭氧生态链维持着自然界和人体的基本气体生态环境。“水火平衡失调”,可以通过自洽调控和饮食有节及休闲运动,从而实现养生保健。对待者数,流行者气,主宰者理,在有限范围的辨证施治,还必须有治未病和“天变不足畏”及“天人合一”的自信心以及对人生的最高境界的执著追求,才能有养生保健治未病的良好氛围。北京奥运推动中国健身热。天行健,生命在于运动。是一个人类谈论了几千年的古老话题。粟用非药物疗法,体育健身,性命双修是重视体育和精神心理保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高碳”既是高热量又是人体酸性体质的主要病因,低氧和氧化应激增加是其并发症,葡萄糖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人体气血平衡失调及湿证和“气血湿炎虚”五证形成的关键。碳平衡失调直接引发了气化和人体新陈代谢平衡紊乱的链锁反应。气血水火平衡失调既是阴阳平衡失调,也是人体气化失调。“碳氢氧”既是构成“基因”即DNA的化学元素,又是人体气化和新陈代谢的辨证要点。营养,理念,生活方式以及生物,心理,社会的内因和外因是影响人体健康及中医治未病的不二法则。以人为本就是以气为本,是从“精气神”层次及“形神合一”层次的整体医疗保健理念。人体气化和新陈代谢同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一样,尤其是代谢性综合征,“天人合一”理念贯穿疾病的发生和康复及辨证施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未病”,始见于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历经长期的实践,中医药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覆”的理论体系,并形成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养生方法。其中根据不同的体质制定不同的养生方案是治疗未病的一个符合辨证论治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6.
辨证施治(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辨证施治和辨证论治是同一概念,整体平衡是辨证施治的特点,辨证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在辨证中正确运用辨证求因,明确“主证、兼证、证中证、综合证”诊断,在“治病求本,治未病”辨证中,有效甄别验证,因果倒置,标本倒置的正确性。积极采取前期辨证早期治疗,将疾病控制在早期阶段,亚健康亚临床状态的回顾性前瞻辨证,将有助于隐性病因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辨证是早期诊断,施治是早期治疗,病程中强调和重视“早期辨证施治”求证反证验证辨证贯穿始终。求因求证求是求本是实现疾病早期诊断的关键。古典中医核心理论同现代诊疗技术及生物识别技术的积极采用,必将提高辨证施治的整体水平及促进中医药现代化。预则立,体质辨证、保健辨证、病因辨证、有效的疾病及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早期辨证,将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以防患于未然。理法方药,使辨证施治更趋完善。试错及纠错辨证,诊断性用药是减少误诊误治的有效途径。冲击疗法,鸡尾酒疗法,长期疗法必须严格剂量,疗程并合理用药。治病必求于求本,生命在于保健。祛病健身,保健是本,祛病是标,在整个病程中有效的辨证施治,正确预见疾病各阶段尤其是并发症的恶化及转归康复是提高中西医诊断和治疗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中医体质学在养生治未病方面,强调不同的体质特性和类型具有不同的饮食宜忌,如五味“偏嗜与宜忌”理论,注重养生保健的个体体质的差异性。提出辨体施养、辨体施护的理念,如现在广州、浙江等地已经成立了“治未病”中心,就是将中医体质辨识纳人体检范畴,运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在普通体检和住院体检内进行体质辨识及心理评估、亚健康状态评估等,  相似文献   

8.
五证十二型     
五证十二型,是从五行学说,八纲辨证以及四气五味中,本着可操作性,体现中医特色的原则,总结近百年来的中医实践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吸取当代医学精华,提出“五证十二型”辨证概念,五证十二型是对中医辨证理论的提高和创新。十二型是五证加“水火,寒热,酸硷糖”,硷是中药“咸”和西医“硷”的综合称谓,而糖是指糖尿病体质。辨证施治辨五证,还要辨体质十二型。才能达到药证相合,中西医并重的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9.
气虚体质是八种偏颇体质中常见之一,我们在中医"治未病"、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非药物调治方法:饮食、情志、睡眠、运动调护,结合艾灸综合调治,使气虚体质明显改善,充分发挥了中医非药物治未病的特色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因和新陈代谢的关系,遗传和获得和遗传的进化过程,中医“天人相应”理论,指导着“四诊八纲”,“君臣佐使”,“辨证施治”和临床医疗保健工作,用整体观点,辨证观点,进化论观点,指导临床医疗保健实践,是克服数百年来指导西方科学“机械思维范式”的有效理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和天人合一”,将使现代医疗保健模式获得更大的发展和完善。“八纲”为本,证为本,病为标,标本兼治。“治病必求于本…标本治则”的选择,就是辨证施治。证病的因果关系,同样应引起临床的重视。“证病辨证,是“标本”的辨证,急则治其标和“治未病”,是辨本施治和辨证施治的完美体现,互为因果就是“标本转换”,健康管理,医疗保健,同样是一种干预,干预的“矫枉过正,过之不及”的辨证思维和“中病量勿过”的辨证观点,是顺应自然“适者生存”和完善医疗保健服务的关健,医疗干预和人体自洽及以人为本,将体现辨证施治者的人文水平和名医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对待者数,流行者气,主宰者理。数者,一也。《素问·阴阳离合论》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一,阴阳也,理也,气也。“阳主阴从”是生命科学的纲,“八纲五证”,孝本也。“阴阳”既是“神”,又是神明之府。治病必求于本,阳主阴从也。“扶阳”是其根本;气为阳,血为阴,气行则血行,阳主阴从也。温室气体,热也;营养过剩,二氧化碳过剩,酸性体质,“氧化应激”之源也。一方面阳盛,一方面阳虚,“虚实相兼”;辨本施治,阳主阴从也。治病必求于本。神出于气,而胜于气。气有余,便是火;火,热之极也。气属阳,血属阴,阳主阴从。辨证医学本身就是建立在对多个证据的分析和评估之上,进化论、相对论。辨证论是其核心技术;四诊八纲五证十二型和证病辨证。标本辨证,尤以阳主阴从辨证为要;一分为二,天人合一,是辨证施治的核心评估指标,“气基因合一”理论,是中医理论创新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药膳养生是人们维持生命健康与延续的手段,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根据不同证型来辨证施膳,不同时令因时施膳,不同体质因材施膳,通过不断地调整和适应才能真正达到养生,以食补达到使人们身体康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饮食,活动,意识既是治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临床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一的临床生物医疗模式必将为全方位和较为完善有效的医疗保健模式所取代。治未病的辨证施治,必将推动临床辨证施治水平的提高。临床营养,意识医学作为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的早期并表现在整个病情的恶化和康复过程。治未病中的辨证施治同样是临床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在于运动,一“勤”天下无难事,生活方式中的勤和俭,是克服“奢侈贪懒”的一剂良药,也是养生保健的必备良方。这就是力崇勤俭之德。克勤克俭,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也是修身养性。勤俭合一,言行一体,勤俭是生命的基础,勤俭是亚健治未病的必要措施,也是健康长寿的必由之路。勤行俭食必将成为修身养心的自律和辨证养生的不二法则。  相似文献   

14.
基因和新陈代谢的关系,遗传和获得和遗传的进化过程,中医“天人相应”理论,指导着“四诊八纲”,“君臣佐使”,“辨证施治”和临床医疗保健工作,用整体观点,辨证观点,进化论观点,指导临床医疗保健实践,是克服数百年来指导西方科学“机械思维范式”的有效理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和天人合一”,将使现代医疗保健模式获得更大的发展和完善。“八纲”为本,证为本,病为标,标本兼治。“治病必求于本”“标本治则”的选择,就是辨证施治。证病的因果关系,同样应引起临床的重视。“证病辨证,是“标本”的辨证,急则治其标和“治未病”,是辨本施治和辨证施治的完美体现,互为因果就是“标本转换”,健康管理,医疗保健,同样是一种干预,干预的“矫枉过正,过之不及”的辨证思维和“中病量勿过”的辨证观点,是顺应自然“适者生存”和完善医疗保健服务的关健,医疗干预和人体自洽及以人为本,将体现辨证施治者的人文水平和名医水平。  相似文献   

15.
气,风水,意识流。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气化和质能转换,体现在整个八纲辨证中,气分阴阳,阴阳和五行之气的转化,无不是在“对待者数,流行者气,主宰者理”中辨证。“数、气、理”,“精气神”和形神合一,构成中医气化理论的基础。气化,风水,意识流。中医在动态中把握生命的健康和辨证施治。气的流动状态为风,水火的自然博弈和宜居环境为风水;不同的地理和天气变化构成风光各异的自然风景观,房前屋后,窗里窗外具有明显的自然差异和人居环境,正确认识和把握气化,风水,意识流对健康的作用,对理解中医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把握气化,风水,意识流的辨证施治对人类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冥想”,只是雕虫小技,如今在西方医学成为主流思维。中医博大精深的“精气神一体”和治未病理论,必将为新医疗模式的形成作出贡献。辨证施治中的中药治疗,尤如“组合拳”,一招一式,拳到意到,真所谓“得意不忘形”,形神合一。遣方用药,既有战略层面,又有战术层面,君臣佐使方药兼备。中医用科学发展的整体理念及辨证施治方略,更有“管理”的高位治未病理论,无论在医疗保健模式中,还是医疗保健事业中,中医理论将是至高无上的。以气为本,形神合一,是中医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治未病是医疗保健的基础和必然趋势。医者,易也。医则调身,易则调神。精气神一体,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和根本。  相似文献   

16.
孙晓生 《新中医》2011,(2):130-132
《内经》是首次记载食养食疗理论的经典著作。笔者从养生的角度,全面收集其中食养食疗的内容进行筛选与归纳,阐述其分类方法、性味阴阳以及作用趋势等,探讨通过平衡饮食、改善饮食结构的方法,辨证施膳以改善机体的体质,以此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对待者数,流行者气,主宰者理。数者,一也。《素问·阴阳离合论》岐伯对日: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一,阴阳也,理也,气也。“阳主阴从”是生命科学的纲,“八纲五证”皆本也。“阴阳”既是“神”,又是神明之府。治病必求于本,阳主阴从也。“扶阳”是其根本;气为阳,血为阴,气行则血行,阳主阴从也。温室气体,热也;营养过剩,二氧化碳过剩,酸性体质,“氧化应激”之源也。一方面阳盛,一方面阳虚,“虚实相兼”;辨本施治,阳主阴从也。治病必求于本。神出于气,而胜于气。气有余,便是火;火,热之极也。气属阳,血属阴,阳主阴从。辨证医学本身就是建立在对多个证据的分析和评估之上,进化论、相对论。辨证论是其核心技术;四诊八纲五证十二型和证病辨证。标本辨证,尤以阳主阴从辨证为要;一分为二,天人合一,是辨证施治的核心评估指标,“气基因合一”理论,是中医理论创新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正> 四、温病的体质与证治温病体质学说认为,体质结构在未病之先具有潜在的倾向性,在即病之后直接影响其发病趋势,可以说,辨证施治实际上是按照温病病邪的性质和体质施治的,温病辨证时惯用的“阴虚”、“湿热”、“阳虚”等各类证型名称,包括了病理因素在内,不能视为单纯的体质变化,但与平素体质(生理体质)差异的密  相似文献   

19.
整体一元论,始终困扰着对辨证施治的正确认知,其实“天人合一,阴阳一体,五行一体、五脏一体、阴阳五行一体以及气一元论”,包括辨证施治都是整体一元论。“气一元论”认为,气本为一,分为阴阳,气是阴阳二气的矛盾统一体。中医用“气一元论”和“九九归一”来强调辨证施治的整体性,分而辨证,合而整体。“九九”指多系统,多层次,分级辨证,“九九归一”指整体辨证和按需合理用药。“形神一体”和“精气神一体”以及“四诊八纲一体”,是对“整体一元论”的高层次认识。中医强调整体辨证,整体和阴阳一体是纲,辨证施治一体是目,深刻理解整体一元论的内在辨证关系是提高辨证医学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新发传染病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隔离,重视潜伏期即亚健康状态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改善病情转归及预后的重要因素,正确运用中医“热病理论”辨证施治是临床治疗的关键。辨证和君臣佐使,五证八纲辨证,药证相对应,对整个病情的全程预测及贯彻中医“治未病”原则,是新发传染病的重要治则。国内首次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病例无疑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但首次发现病例,不等于首次发生病例,但禽流感病毒对于人类的巨大威胁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