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UL16结合蛋白(ULBP)3的表达及与自然杀伤(NK)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48例,取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及外周血,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标本中ULBP3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NK细胞的含量,分析ULBP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NK细胞的相关性。结果 ULBP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ULBP3的表达与外周血NK细胞含量呈正相关(r=0.596,P0.05);ULBP3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ULBP3高表达,且可能和NK细胞的免疫调节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浸润与淋巴转移及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中收集53例手术切除并病理确诊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新鲜组织,25例距癌灶>5 cm的正常食管黏膜新鲜组织,并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级别、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等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标记蛋白α-SMA以及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蛋白D2-40。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数量与微淋巴管密度均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数量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数量与微淋巴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可能通过促进淋巴管生成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和转移,这可能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早期预防和靶向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Kiss-1蛋白及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原位杂交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联合检测了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及62例正常食管组织中Kiss-1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食管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67.7%、90.3%(P<0.05);用原位杂交检测Kiss-1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74.2%、95.2%(P<0.05);用RT-PCR技术检测Kiss-1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8%、71.0%、88.7%(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蛋白及mRNA的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Kiss-1蛋白的低表达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蛋白及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用原位杂交及RT-PCR技术对Kiss-1 mRNA表达情况的检测结果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Kiss-1基因的表达降低或缺失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有望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是非常少见的食管恶性肿瘤,近年来食管小细胞癌的发病率似有上升趋势. 食管小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治疗模式及预后均不同于鳞状细胞癌,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规范. 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食管小细胞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我国90%以上的食管癌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肿瘤的快速生长导致肿瘤微环境缺血缺氧,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作为细胞对缺氧环境适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血管生成、增殖、侵袭、转移及放化疗敏感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讨HIF-1α对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评估HIF-1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作用,为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机制、治疗及预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mi-1和S100A4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6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45例癌旁异型增生及36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Bmi-1及S100A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mi-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异型增生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4%、48.9%、25.0%;S100A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6%、26.7%、13.9%,两者在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管鳞癌组织中Bmi-1和S100A4的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密切有关(P<0.05),而S100A4的蛋白表达还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两者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02,P<0.05).结论:Bmi-1及S100A4的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Bmi-1及S100A4两蛋白指标对食管鳞癌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中乳头状瘤病毒DNA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它的发生与遗传、环境、饮食和某些微生物的感染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通过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相应正常食管组织中HPV-11型和HPV-16型的DNA,阐明HPV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用PCR的方法检测22位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食管粘膜(共44例标本)中的HPV-11型和HPV-16型DNA的存在情况,并对其中一例HPV阳性肿瘤标本的HPV序列进行测定. 结果在本组所涉及的22位患者共计44例标本中,对于HPV-11型,12例癌组织为阳性;有7例癌旁组织为阳性;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为阳性的有6例.对于HPV-16型,6例癌组织为阳性;6例癌旁组织为阳性;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为阳性的有3例.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定的序列与GeneBank登录的NC001525.1(HPV-11)、M14119.1(HPV-11)和AF217526.1(HPV-11)的同源性极高,均为99%.结论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我们认为食管鳞状细胞癌与HPV-11型和HPV-16型主要衣壳蛋白L1基因密切相关,HPV可能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马群风,男,1961-01-04生,贵州省贵阳市人,汉族.1983年遵义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1993年第四军医大学普胸外科专业硕士毕业.主要从事普胸外科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发表论文4篇项目负责人马群风,710038,陕西省西安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指原发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尽管近几十年来北美和欧洲食管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但食管鳞状细胞癌尤其是在中国仍是EC的主要亚型[1];根据2018年的一份调查显示:EC新发病例处于36种主要癌症的第7位,约有57.2万,并且约有50万人因此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肿瘤耐药相关基因P-gp和ABCG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76例及正常食管黏膜30例,观察肿瘤耐药相关基因P-gp和ABCG2的表达,同时回顾性研究了这些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浸润及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urvivin和Smac蛋白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存档标本,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和Smac蛋白在癌细胞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比较Survivin和Smac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Survivin和Smac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70.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3.3%(P<0.05);而Smac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6.7%,低于周围正常组织88.3%(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浸润程度呈明显相关性,在Ⅲ期及深层浸润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期及浅层浸润组织(P<0.05);Smac蛋白表达与患者TNM分期呈明显相关性,其在Ⅲ期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Ⅰ期(P<0.0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urvivin的表达明显高于Smac蛋白表达,两者呈明显负相关性(r=-0.397,P=0.009)。结论 Survivin和Smac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治疗及预后预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陈新  李月牛  朱辉  何明 《山东医药》2009,49(38):9-10
目的 总结食管非鳞状细胞恶性肿瘤的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食管非鳞状细胞恶性肿瘤的病理资料.结果 联合应用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食管腺癌56例(单纯腺癌42,腺棘癌14例),小细胞未分化癌38例,间叶组织肉瘤6例(恶性间质瘤4例,平滑肌肉瘤2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癌肉瘤2例,食管不典型类癌2例.各类型临床、病理表现均无特异性.结论 食管非鳞状细胞恶性肿瘤病理特点不典型.应当根据术后病理、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综合考虑,以确定组织类型,有条件的行电镜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疆食管鳞状细胞癌和食管正常上皮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运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分别获取食管鳞状癌细胞和食管正常上皮细胞,应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2-DE)分离纯化细胞,Imagemaster 2D软件比较分析两者电泳图谱的差异,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分析两者表达的差异蛋白.结果:建立了食管鳞状癌细胞和食管正常上皮细胞的2-DE图谱,获得43个差异蛋白点,通过质谱鉴定出17种蛋白,其中15种蛋白如Trangelin2、HSP27、S100A11、GSTP等在食管鳞状癌细胞中表达明显增高,2种蛋白如SCCA1,在食管鳞状癌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结论:提示17种差异蛋白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为筛选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D2-40、VEGF-C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霞  孟冬月  李节 《山东医药》2008,48(1):118-120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D2-40的表达.发现食管鳞状细胞癌中VEGF-C的阳性率及172-40阳性淋巴管密度(LVD)高于正常组织(P<0.05),VEGF-C和LVD值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认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VEGF-C的高表达与其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和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MLH1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相应40例正常组织及26例不典型增生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hMLHI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组织、小典跫增生组织、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57.6%和45%,不典型增生组织及肿瘤组织均低于正常组织(P〈0.05)。肿瘤组织中hMLH1蛋白表达阳性者年龄较阴性者大(P〈0.05)。结论 错配修复缺陷早期参与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过程;hMLH1蛋白可能抑制和延缓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浸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Th1 、Th2 类细胞因子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3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 (IL 2、INF γ)、Th2 (IL 4、IL 6、IL 1 0 )类细胞因子的含量水平 ,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因素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PBMC中Th1 类细胞因子IL 2、INF γ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Th2 类细胞因子IL 6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存在Th1 /Th2 漂移现象 ;且发现TNM分期越晚 ,Th1 类细胞因子IL 2的表达越弱 ,而IL 6表达越强 ,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Th1 /Th2 漂移现象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PBMC存在某些Th2 类细胞因子表达优势 ,而Th1 类细胞因子表达减弱 ;Th1 /Th2 漂移现象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癌-睾丸抗原GAGE-7的自身抗体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表达的差异,评价GAGE家族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在原核细菌中表达并纯化重组GAGE-7蛋白.采用ELISA检测GAGE-7自身抗体在105份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和86份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各血清中总IgG的表达量,计算GAGE-7自身抗体在总IgG中所占比例的差异.结果:血清中GAGE-7抗体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而GAGE-7抗体与总IgG比例,患者组明显高于正常组,逻辑回归模型分析c值为0.71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0.72和0.62,且差异显著(P<0.0001).结论:癌-睾丸抗原GAGE-7的自身抗体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血清中有较高表达,且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其表达特性可被看做是较为理想的癌症检测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icroRNA(miR)-133b、B细胞淋巴瘤(Bcl)-w在老年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30例老年患者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miR-133b及Bcl-w mRNA表达。将miR-133b mimics及阴性对照转染至食管鳞状细胞癌ECA109细胞株,检测转染效率。检测转染后ECA109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使用TargetScan和miRDB软件预测miR-133b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方法验证,Western印迹检测靶基因Bcl-w蛋白表达。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miR-133b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01),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Bcl-w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miR-133b与Bcl-w表达呈负相关(r=-0.792,P<0.01)。miR-133b mimics转染能明显上调ECA109细胞中的miR-133b水平,并明显降低其增殖能力,明显促进其凋亡(P<0.001)。miR-133b与B...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多药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LR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检测LRP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LR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1),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RP阳性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结论 LR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状细胞癌多药耐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UL16结合蛋白3(ULBP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及与NK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以及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40份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ULBP3的相对表达,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同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的百分比,Pearson法分析NK细胞百分比与ULBP3之间的关系.结果 40份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ULB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4.96±6.11)×10-3比(1.64±2.96)×10-3,t=3.656,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ULBP3蛋白在60%(24/40)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阳性而在癌旁组织中仅有32.5%(13/40)阳性(t=3.921,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ULBP3蛋白表达量较相应癌旁组织丰富;淋巴结有转移者和TNMⅢ期患者肿瘤组织的ULBP3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无转移及Ⅰ和Ⅱ期组织(t=4.839,4.192,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肿瘤的早中期,ULBP3 mRNA的表达量与外周血NK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r=0.5233,P<0.05),但在晚期肿瘤中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ULBP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并可能参与了NK细胞的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narrow band imaging?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下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并探索预测过度及不足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4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内镜中心完成NBI?ME评估食管肿瘤浸润深度,NBI?ME下发现B2型血管,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的86例病例合计86处癌灶纳入病例对照研究。按术后病理结果分成预测正确组(n=25)和预测错误组(n=61),计算预测的准确率。进一步将预测错误组分成预测过度组(n=49)和预测不足组(n=12),分别与预测正确组进行对比分析,以分别发现预测过度和预测不足的影响因素,再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各自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ME?NBI下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仅为29.07%(25/86),其中预测过度率和不足率分别为56.98%(49/86)和13.95%(12/86)。单因素分析发现:B2区域分类构成(χ2=36.25,P<0.001)、有无内镜下显著特征(即结节、增厚、明显凹陷,χ2=22.90,P<0.001)、B2血管周围是否伴有炎症侵蚀(χ2=9.54,P=0.004)与B2型血管过度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有关,内镜下有无显著特征与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不足有关(P=0.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区域B2(P<0.001,OR=241.988,95%CI:15.229~3 845.252)和B2血管周围伴有炎症侵蚀(P=0.033,OR=12.801,95%CI:1.226~133.713)均是B2型血管过度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内镜下有显著特征是B2型血管过度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OR=0.012,95%CI:0.001~0.150);内镜下有显著特征是B2型血管预测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7,OR=7.899,95%CI:1.259~49.565)。结论 仅依据NBI?ME下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较低,较易发生预测过度的情况。虽然小区域B2、B2血管周围伴有炎症侵蚀和内镜下无结节、增厚、明显凹陷与NBI?ME下B2型血管过度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且内镜下有结节、增厚、明显凹陷还与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不足密切相关,但NBI?ME下B2型血管联合评估B2型区域大小及内镜下表现能否提高对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预测准确率还需要后续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