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林沛 《中医研究》2011,24(5):46-4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和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5.83%,对照组有效率占71.88%,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燥湿祛痰、健脾和胃中药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0%,观察组总有效率91.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96例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自拟方祛风化痰通络煎剂,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经颅多普勒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与双侧椎动脉的Vm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优于单独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程度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1.6%,观察组总有效率94.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残障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增加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及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治疗,2组均治疗14 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8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60例运用按摩、针刺、口服心脑清软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运用葛根素静脉点滴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为65%,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40%和80%,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按摩、针刺、口服心脑清软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60例运用按摩、针刺、口服心脑清软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运用葛根素静脉点滴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为65%,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40%和80%,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按摩、针刺、口服心脑清软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4例,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天/口服,川芎嗪120mg天/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给予中药治疗。观察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1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优于单独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刺五加60mL、维脑路通0.6g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天。治疗组33例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减小柴胡汤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可改善眩晕等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芦凤琴  李莉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9):573-573,6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者.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培他司汀20mg加液体静滴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活血定眩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天。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推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郭文彩 《河北中医》2009,31(5):714-715
2006—06—2007—06,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6例,并与常规治疗5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香丹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参数及椎—基底动脉Vs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及椎—基底动脉Vs变化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韩桂华 《四川中医》2005,23(8):54-5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均治疗20天后做疗效统计。结果:治疗组96例,痊愈58例。显效25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9%;对照组40例,痊愈20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患者11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21%,高于对照组的85.45%(P0.05),观察组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及右侧椎动脉最大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79%)低于对照组(16.36%)(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更有效地恢复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部血供,消除症状体征,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赵阳  李丹萍  徐杰  陈强 《陕西中医》2006,27(4):417-418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采用灯盏花素配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8例。结果:总有效率94.1%。提示:灯盏花素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朱婷 《陕西中医》2012,33(5):554-556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采用疏血通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8例。结果:总有效率79.17%。结论:疏血通具有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口服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服杞菊地黄丸方加减。两组均连用2周后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祛痰活血汤”治疗,2组均以lOd为1个疗程,1疗程后休息7d,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李峰 《亚太传统医药》2012,8(5):116-117
目的:探讨桂哌齐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治疗药物为桂哌齐特32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静脉滴注;对照组治疗药物为长春西汀20mg加入5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8.00%(P<0.05);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得到显著改善,其中,治疗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增加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显著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桂哌齐特能有效扩张椎-基底动脉,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脑血供,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