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LC两种术式治疗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合并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8例合并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轻症AB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LCBDE+LC(LCBDE组),56例行ERCP+LC(ERCP组),比较两组术前情况、术前准备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评分、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LCBDE组胆总管直径大于ER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BP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长于ERCP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优于ER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BDE+LC与ERCP+LC两种方案治疗轻症ABP合并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均是安全、有效、可行的,需结合患者病情、医院设备条件、技术因素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微创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3年5月胆囊结石伴ABP122例的临床资料。先保守治疗,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明确胆总管有无结石梗阻,104例未发现结石者急性胰腺炎恢复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18例MRCP发现胆总管下段结石,行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成功,再行LC。结果轻型106例,手术时间为发病后7~14天;重型16例,手术时间为发病后15~30天。无中转开腹、胆管损伤及死亡。其中107例随访5~8个月,无胰腺炎复发。结论对胆囊结石伴ABP应常规MRCP检查。未发现胆总管结石者待胰腺炎恢复后行LC;有胆总管结石伴梗阻者72小时内用十二指肠镜取出胆管下端嵌顿结石并ENBD,待胰腺炎恢复后再行LC;无梗阻者保守治疗胰腺炎恢复后,先行ERcP并取石,再行LC。手术时机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一般轻型胰腺炎可在发病1~2周内手术。采用上述方法治疗胆囊结石伴ABP安全、有效、微创、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由胆囊结石诱发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起病急,进展迅速,严重时危及生命。然而目前对于胆囊结石诱发ABP的机制及危险因素并非十分明确,且缺乏预测手段。因此,本研究探讨胆囊结石患者并发AB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ABP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503例因腹痛入院并确诊为胆囊结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ABP发生的情况。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筛选ABP发生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分析各因素预测ABP的曲线下面积(AUC)与最佳截断值,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量化患者风险,并用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其临床预测效能。结果 503例胆囊结石患者中,119例(23.66%)并发ABP。与无ABP的患者比较,发生ABP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胆囊大小异常比例、多发胆囊结石比例、胆总管结石比例、血清淀粉酶(AMS)、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以及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均升高,而胆囊壁厚度减低(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Ⅱ评分、胆囊壁厚度、AMS、CRP、PCT、NLR的AUC分别为0.681、0.769、0.886、0.734、0.869、0.82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89、1.89 mm、382.10 U/L、18.69 mg/L、5.76 μg/L、3.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囊壁厚度(<1.89 mm)、多发胆囊结石、AMS(≥382.10 U/L)、CRP(≥18.69 mg/L)、PCT(≥3.68 g/dL)及NLR(≥3.05)是胆囊结石患者并发AB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上述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的C指数为0.691(95% CI=0.661~0.735),风险阈值0.14,并且列线图模型的临床净收益显著高于任何单个指标预测结果。结论 胆囊壁厚度、多发胆囊结石、AMS、CRP、PCT以及NLR为胆囊结石患者并发ABP密切相关,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胆囊结石患者ABP发生的早期识别与预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仍没有完全解决问题,尤对胆囊结石合并无扩张胆总管内结石(胆总管直径4~8mm)的处理非常棘手,即使在开腹手术时也有一定的难度。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对胆囊结石合并无扩张胆总管结石患者36例开展LC术中同时在十二指肠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后网篮取石和(或)球囊取石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HT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效果及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3 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LC联合LCHTD治疗。根据是否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分为结石复发组(24例)和结石未复发组(69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随访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情况,分析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93例患者LC联合LCHTD治疗手术成功90 例,中转开腹3 例。手术时间(109.4±10.6)min,术中出血量(80.2±19.1)mL,总住院时间(9.2±1.2)d,住院费用(1.9±0.4)万元。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18个月,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24例(25.81%),平均复发时间为(10.3±2.1)个月。结石未复发组剔除中转开腹3 例,单因素分析表明,结石复发组和结石未复发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结石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结石类型、结石数量、胆总管直径、碎石术、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合并炎症与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结石数量、胆总管直径、碎石术、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合并炎症是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中应用LC联合LCHTD疗效显著,术后结石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积极干预可有效降低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入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置入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0.01)。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11.237,P <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确切,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镜(ERCP)早期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14年12月152例ABP患者,所有患者先行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102例合并胆囊结石病例序贯行LC。结果检查发现胆总管结石140例,12例胆总管下端狭窄放置支架(其中7例怀疑恶性占位)。术后未出现十二指肠穿孔及胰腺炎加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140例胆总管结石术后未出现并发症,102例LC患者治愈出院。腹腔镜联合ERCP早期治疗ABP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检查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16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非MRCP组(n=662)和MRCP组(n=554),比较两组术中胆管损伤、胆总管结石遗漏率、中转开腹情况。结果非MRCP组患者术中胆管损伤9例,遗漏的胆总管结石32例,中转开腹23例;MRCP组术中胆管损伤3例,遗漏的胆总管结石2例,中转开腹9例(包括炎症较重、术前提示解剖变异的)。2组患者在术中胆管损伤、遗漏的胆总管结石及中转开腹方面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47、P=-0.038)。结论胆囊结石患者术前选择性行MRCP检查有利于减少术中胆管损伤,防止治疗时遗漏对胆总管结石的处理,从而降低术中中转开腹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2005年 1月至 2009年 7月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5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150例中,男62例,女 88例;年龄24~79岁,平均 45.5岁.术前经B超、MRCP证实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00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36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扩张(直径>10 mm),或胆囊结石合并近期黄疸史或曾并发胆源性胰腺炎,经术中胆道造影证实为胆总管结石14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残余胆囊结石行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7例LC术后残余胆囊结石病例资料,总结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 14例残余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下残余胆囊切除术,3例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腹腔镜下残余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整体手术时间(105.9±23.1)min,术中出血量(21.8±11.0)mL,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4.9±1.5)d,术后住院时间(9.3±1.7)d。2例患者术后出现低热,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对症支持治疗后明显好转。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随访1年,均无明显症状,恢复良好。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残余胆囊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对于残余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联合内镜和胆道镜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1年5月~2005年12月对87例ABP行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胆总管结石和(或)胆总管增宽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并置T管引流。结果手术成功75例,其中单纯LC 20例,LC联合LCBDE 55例(49例同时行胰腺被膜切开、腹腔置管灌洗引流术);中转开腹手术12例。87例随访3~58个月,平均28.2月,无手术并发症和(或)胰腺炎及胆总管结石复发。结论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ABP安全可行,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沭阳县人民医院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7例,均行ERCP联合LC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结石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者经验、胆道情况、结石情况。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87例患者术后随访32~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未复发组66例,复发组21例,中位复发时间15.0(95% CI=12.5~20.0)个月,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8.0%、23.0%、24.1%,复发主要集中于术后2年内。单因素分析显示,胆道感染、胆道狭窄、胆总管夹角、结石数量、结石大小、乳头旁憩室情况影响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复发(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胆总管夹角(OR=0.196,95% CI=0.044~0.877)、胆道感染(OR=6.894,95% CI=1.698~27.984)、乳头旁憩室(OR=10.554,95% CI=2.134~52.197)、胆道口括约肌切开(OR=17.803,95% CI=3.342~94.845)是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合并胆总管夹角过小、胆道感染、乳头旁憩室及术中括约肌切开的患者,ERCP联合LC术后结石更容易复发,对临床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与LC联合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老年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3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60例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LCBDE组31例,EST组29例。 结果 LCBDE组和EST组的住院时间、手术中转率及轻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CBDE组重型并发症发生率(0 vs. 6.9%,P<0.05)和住院费用(30 063.9±9127.9)元vs.(43 858.3±10 142.6)元,P= 0.001)显著低于EST组。结论 在老年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治疗中,LC联合LCBDE较联合EST同样安全有效,且有重型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低的优势,条件允许时,推荐首选LC联合LCBDE术式。  相似文献   

14.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方法1999年1月~2007年8月,行LC治疗72例胆囊结石伴ABP。56例经非手术治疗胰腺炎缓解后早期(≤2周)行LC,8例延期(1~3个月)行LC,8例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而急诊行LC。结果72例LC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135min,平均63min。术中出血量20~230ml,平均50ml。术中胆道造影5例,均成功。造影发现4例胆总管下段结石,术后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成功。中转开腹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术后出血及胆漏并发症。2例术后4d急性胰腺炎复发,保守治愈。72例随访2个月~8年,平均19个月,无胰腺炎、胆总管结石复发。结论对胆囊结石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如能慎重选择病例,做好必要的围手术处理,早期实...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应用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间对94例ABP患者进行微创治疗的临床资料。ABP合并胆囊结石的59例行行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总管结石14例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同时置入鼻胆管引流(ENBD),其中3例联合LC;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1例行ERCP EST,联合LC治疗。结果全组术后再次发作胰腺炎1例,胆道出血1例,均为ERCP EST患者;另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5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全组有效率100%。结论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联合应用于治疗ABP效果好。微创技术是目前ABP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比较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传统胆总管结石开放手术两种术式的近期疗效。2017年6月—2019年10月,10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LC+LCBDE术)56例、对照组(胆总管开放术)52例,对比两组手术近期相关指标、结石清除效果、手术前后应激指标、肝功能、术后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手术费用、住院费用较对照组短/少(P<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活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取石次数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中转开腹率、结石完全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血清NE、Cor、AC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GGT、AKP、TBIL水平均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与胆总管开放术相比,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3年期间收治的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192例,分为微创组(ERCP+EST,联合LC)109例和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83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但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及住院费用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合理的术前评估下,ERCP+EST联合LC的微创手术方案可安全应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胆总管结石是我国常见胆道疾病,12% ~ 21%的胆石症患者为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1].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已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微创术式.结合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实施的34例LCBDE患者一期缝合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探讨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道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治疗101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25例,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23例,53例行LC+EST+LCBDE,并对比分析3组患者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等。结果:"三镜"联合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亦不延长。结论:"三镜"联合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较好选择,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微创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的危险指标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危险指标,以便进一步检查,防止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 方法 分析2003年1月至6月13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12个临床相关指标回归分析. 结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为16.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按其对合并症发生影响强弱程度,胆总管直径、AKP为主要危险指标. 结论 胆囊结石患者胆总管直径、AKP异常时应提高警惕,进一步检查及术中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