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早在1852年,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现了血管钙化。20世纪40年代,研究者发现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与心血管疾病息息相关。过去认为CAC是一种被动、退行性过程,最近几年研究发现,CAC是一种主动、有序及可调控的过程[1]。我们可以对CAC过程进行干预,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2]。流行病学数据显示,CAC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49岁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50%,在60~69岁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80%。CAC的检出率随检查手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冠状动脉CTA显示狭窄程度>75%的血管节段中,54%存在CAC;冠状动脉造影在约1/3冠状动脉病变中可见中重度钙化病变。在包括ACUITY和HORIZONS-AMI研究的6 855例患者中,中重度钙化病变的检出率为32%,其中5.9%为重度钙化病变[3]。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各类无创血管分子影像学检查和有创血管内高敏感光学成像可用于检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该文就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阶段的影像学检查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骨肉瘤术前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较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为常规x线平片、体层、放大摄影、核素扫描、血管造影、CT和MRI(磁共振成像)等,其中x线平片为首选方法。一、x线平片优质的x线平片可清楚地显示骨质结构和周围 相似文献
4.
如何尽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一直是临床心脑血管病预防的重点和难点.早发现、早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对目前易损斑块的检测方法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动脉硬化早期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逐年增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临床医生过多地把精力投入到患者的治疗上,对于无临床症状的动脉硬化人群关注不够。因此识别出无症状但有风险的高危人群,予以早期治疗,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致死率,减少医疗费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就目前存在的动脉硬化的早期检测方法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早期、有效地识别易损斑块是目前研究热点,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而斑块组份及分布与斑块易损性及其破裂后导致的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易损斑块的组份特征入手,对其影像学检测手段的进展进行简单归纳.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出脑囊尾蚴病免疫学抗体检测阳性新的诊断标准,以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160例脑囊尾蚴病住院病例血清抗体检测结果,结合其CT(1160例)、磁共振(MRI)(538例)影像学表现综合分析。按囊尾蚴寄生部位将其分为脑实质型(1087例占93.7%)、脑室型(42例占3.6%)、脑膜型(22例占1.9%)、混合型(9例占0.8%)等4型。脑实质型根据CT或MRI显示囊尾蚴数又分为轻(1~2个)、中(3~9个)、重度感染(10个以上)等3个亚型。轻度脑实质型(552例,占50.8%)中表现为脑脓肿型441例(40.6%),中度脑实质型433例(39.8%),重度脑实质型102例(9.4%)。所有病例均进行血清抗体检测(IHA,ELISA)。结果IHA检测血清抗体最高凝集效价1:8及以上635例(54.7%),1:8以下525例。ELISA检测阳性700例(60.3%),弱阳性460例(39.7%)。CT或MRI显示轻度脑实质型的552例中,IHA效价1:8以下523例(94.7%),1:8及以上29例(5.3%)。ELISA检测,阳性94例(17%),弱阳性458例(83%)。中度脑实质型433例及重度脑实质型102例,IHA效价均在1:8以上,ELISA检测均为阳性或强阳性。结论血清免疫学检测囊尾蚴抗体效价高低与影像学显示囊尾蚴数量多少呈正相关关系。根据目前使用标准,上述轻度脑实质型的523例(IHA效价1:8以下,占94.7%)以及ELISA检测弱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易损斑块,是指易于破裂导致急性血栓形成的斑块,或称不稳定斑块(unstable plaque)。有研究显示,由于正性重构作用的存在,冠状动脉造影常难以发现导致管腔狭窄程度<50%的斑块,而这种斑块可能为易损斑块。另有研究表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卒中的主要病理基础,在于易损斑块表面溃疡形成、破裂与糜烂而继发血栓形成和动脉管腔闭塞,与动脉粥样硬化(As)导致的管腔狭窄程度并无显著相关性[3-4]。因此,评价As斑块的稳定性对于预测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疾病影像学筛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5,32(4):238-240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患,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该病能得到早期诊断。近年来开展了无症状人群的CAD影像学筛查,以预防冠心病事件的发生。本文概述了目前可用于CAD筛查的影像学方法及有关筛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正>动脉粥样硬化是危及人类健康的病理状态,因其肉眼不能看到,且早期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而不易被发现,但是在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作用下,一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为易损斑块,斑块破裂或出血,可能会造成局部动脉狭窄,继而出现缺血,甚至梗死,这种病理改变发生在冠状动脉,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在脑血管,导致脑梗死[1],即常见的危险性极大的突发性心脑血管事件。他汀做为临床常用的降脂药物,其在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稳定斑块及抗血小板活性等方面发挥重 相似文献
11.
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在头颈部血管检查中的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已有多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方法,如超声多普勒、磁共振血管造影以及CT血管造影等用于头颈部动脉狭窄、闭塞的检测,文章对这些无创性影宋体晨头部血管检查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评价 。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患,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该病能得到早期诊断.近年来开展了无症状人群的CAD影像学筛查,以预防冠心病事件的发生.本文概述了目前可用于CAD筛查的影像学方法及有关筛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血管内皮被认为不过是血液和组织之同的一个物理屏障。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Furchgott等阐明了内皮依赖的血管反应,相继发现的内皮源性一氧化氮(NO),说明内皮细胞是有生理功能的,彻底改变了血管内皮仅仅是一层简单的分隔血液和组织的血管内层组织及半透膜性屏障的认识。血管内皮是一个具有高度活性的代谢和分泌器官。它既是感应细胞又是效应细胞,能感知血液中的炎性信号、激素水平、切应力、压力等信息。同时通过释放活性物质对这些信息作出反应。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和收缩因子之间存在平衡,任何偏离这种平衡状态的现象都被认为内皮功能障碍。近年来血管内皮功能不全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早期特征,很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危险因素也损害内皮功能,而一些干预措施可以改善内皮功能,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各种原因致使肝脏脂肪代谢发生障碍 ,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 ,脂肪在肝组织细胞内贮积 ,若其贮积量超过肝重量的5 %以上 ,或在组织学上有 5 0 %以上肝细胞脂肪化时 ,即称之为脂肪肝或脂肪浸润。按肝细胞脂肪贮积量的大小 ,可分为轻度脂肪肝 ,其脂肪量超过肝重的 5 %~ 10 % ;中度脂肪肝 ( 10 %~2 5 %之间 ) ;重度脂肪肝 ( 2 5 %~ 5 0 %以上 )。脂肪肝是一可逆过程 ,其特点是三酰甘油在肝细胞内堆积。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很多 ,主要原因有肥胖、酗酒、营养不良、糖尿病、高脂血症、化疗、服用过量类固醇激素、全肠道外营养和糖原非浸润病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脑囊尾蚴病血清囊虫抗体检测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的符合情况,探讨脑囊尾蚴病血清囊虫抗体检测与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确诊的1 104例脑囊尾蚴病患者作血清囊虫抗体检测,将检测结果与影像学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53例急性期患者中阳性481例,阳性率63.88%;351例慢性期患者中阳性141例,阳性率40.17%;急性期的115例多发病灶患者阳性85例,阳性率73.91%,638例单发病灶患者阳性342例,阳性率53.61%;慢性期的28例多发病灶患者阳性12例,阳性率42.86%,323例单发病灶患者阳性129例,阳性率39.94%.结论 急性期脑囊尾蚴病抗体阳性率高于慢性期;急性期多发病灶者阳性率高于急性期单发病灶者,慢性期多发病灶者阳性率与单发病灶者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关于心肌内注射促血管新生物质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的研究早已开展,由于其属于介入性治疗手段,所以需要影像学技术支持引导导管进入心腔,并监控注射过程。目前使用的各种影像学方法都具有其优点,但又存在不足。现将就当前主要的影像学引导方法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在头颈部血管检查中的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已有多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方法 ,如超声多普勒、磁共振血管造影以及CT血管造影等用于头颈部动脉狭窄、闭塞的检测。文章对这些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在头颈部血管检查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表现。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严重的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会导致冠状动脉支架的膨胀不全和贴壁不良,将显著增加血管夹层或破裂的风险,增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早期、准确地检出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对于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指导PCI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阐述临床上常用的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影像学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以期帮助读者了解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识别胰岛β细胞的特异性成像标记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通过回顾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