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经心脏X线造影证实的10例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病病人的临床、超声、心内膜心肌活检的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心肌活检确诊9例,超声诊断4例,普通X线诊断2例,临床诊断仅1例,表明常规检查及临床诊断心内膜心肌纤维化有一定的局限性,心肌活检则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心内膜心肌活检对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的诊断朱继金,夏树楹,尹瑞兴等广西医料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中华内科杂志1994,33(10):678对经右心造影确诊的10例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病人进行右室心内膜心肌活检,结果9例发现不同程度的心内膜增厚及纤维化而获病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心内膜心肌活检在心脏移植手术后远期监测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在同一时期对7列心脏移植术后远期存活患者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心内膜心肌活检,将两种方法的结果对比研究。结果 7例受体中,有4例患者的心内膜心肌活检为轻度慢性排斥反应,相应地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为心肌血流灌注尚均匀,特异度为66.7%,1例漏诊,2例误诊。结论 心内膜心肌活检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都是监测慢性排斥反应的方法,前者仍然是诊断慢性排斥反应的金标准,后者对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21例心脏病人进行左室心内膜心肌活检,经光、电镜检查明确了诊断。出现了主动脉瓣轻度损伤及术后发热并发症各1例。对心肌活检的价值、并发症、术中注意事项及本后活检钳处理等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李少波  姚震 《海南医学》1991,2(2):21-23
本文报告导官法心内膜心肌活检术(心肌活检)诊断的原发性心肌病2例,并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价值、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等。心肌活检能通过活体心肌组织学改变而对心肌病的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文中2例分别误诊为缩窄性心包炎、风温性心脏病,最后经心肌活检分别确诊为心内膜心肌纤维化、扩张型心肌病。由此可见,心肌活检有诊断心肌病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心内膜心肌活检对心肌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心内膜心肌活检(EMB)对心肌疾病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1984年5月~1995年10月176例右室EMB的组织病理资料。结果诊断心肌炎64例(36.36%),扩张型心肌病48例(27.27%),肥厚型心肌病2例(1.14%),心内膜心肌纤维化13例(7.39%),正常或非特异性改变49例(27.84%)。诊断阳性率为72.16%(127/176)。其中在92例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患者中,活检显示心肌炎(42.39%)和扩张型心肌病(28.26%)发生率较高。发生急性心包积血1例(0.57%)。说明EMB对心肌疾病尤其是心内膜心肌纤维和心肌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41例各种心脏疾病心内膜心肌活检的结果.活检成功率为93.0%,共获118块标本.标本经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有87.5%获得有助于诊断的资料.特别是对鉴别心内膜心肌纤维化与缩窄性心包炎,早期扩张型心肌病与心肌炎,病理性或功能性心律失常等,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提示该项检查安全、简便、成功率高、易于推广,有助于各种心内膜及心肌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8.
经静脉心内膜心肌活体组织检查(心肌活检)是心血管疾病领域内的一项新诊断技术,其目的是通过活体心肌组织学改变为心内膜心肌疾病的诊断提供病理学的依据。1982年11月至83年12月,我院为57例心脏病患者作了心肌活检,其方法已作过报道,在此不再赘述。现根据我们的临床实践,就心肌活检的几个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90例心脏病患者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EMB)95例次,成功率96.8%,临床诊断原因不明心律失常44例,各型心肌病24例,疑诊心肌炎10例,先心并心律失常4例,缩窄性心包炎5例,二尖瓣脱垂3例,经光、电镜检查确定诊断72例(80%)。其中心肌炎44例,扩张型心肌病19例、肥厚型1例,限制型4例,炎性心肌病4例。排除诊断3例(3.4%),无助于诊断15例(16.6%)。全组均无严重并发症,作者认为EMB对心肌疾病(尤其对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病)及心肌炎有较大诊断价值的新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1 目的通过对不停跳和停跳下心脏手术临床资料的研究 ,分析低温心肌保护下心内膜下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 ,从而评价低温心肌保护对心脏手术的临床意义。2 方法对 10例心脏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 5例为房间隔缺损 ,在不停跳下行房缺修补术 ,并进行心内膜下心肌活检。另 5例为室间隔缺损 ,在心脏停跳下给予间断冷血灌注及心包腔内冰盐水心肌保护 ,行室缺修补术 ,30min后取心内膜下心肌活检。 10例组织标本均用 2 %戊二醛固定 ,组织块经电镜常规技术制片 ,观察心肌超微机构。3 结果电镜下可见未灌注心肌心内膜下心肌纤维肌膜完整 ,…  相似文献   

11.
心内膜心肌导管活检是心血管疾病诊断上的重大进展和新技术。本文作者将十二指肠活检器稍加改进,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于1982年底为10名患者顺利地进行了心肌活检,取出21块心内膜心肌组织。所有患者术后安全,其中9例病理组织学改变,给诊断提出了明确的病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心内膜心肌活检对心律失常病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77例心律失常病人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结合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从组织学上对心律失常病因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无心脏增大组心律失常以心肌炎为主,占55.8%,心脏增大组心律失常以心肌病为主,占73.5%。心律失常类型与心肌病变有关,对症状明显的心律失常病人进行心肌活检有助于心律失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经典的心内膜心肌活检术在 X 线透视引导下进行,至今国内外仍沿用此法。由于 X 线透视只能显示心脏的平面图像,在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时,不能清晰显现瓣膜、瓣口及心腔的动态变化,加之 X 线对患者及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的放射性损害,使心肌活检术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4.
心内膜心肌活检是提供心肌病理学等项研究的新方法。活体心肌检查可观察到疾病各阶段心肌的改变。自1962年Konnon第一次介绍经静脉活检方法以来,这项技术已在临床应用~[5,8],二十多年,并被证明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均有实用价值。近几年来国内也先后在西安,重庆,哈尔滨开展了心内膜心肌活检。 心内膜心肌活检虽尚安全可靠,但它是一种有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并非毫无危险。方法的完善和操作、技术的娴熟是作好此项检查的先决条件,本文就我们所作的狗心内膜心肌活检实验,并与此有关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63例心内膜心肌活检中发现11例小冠状动脉病,其中5例伴心肌病病变,2例伴心肌炎病变。小冠状动脉病的病理表现为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经形态定量测定,11例44个小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率均在85%以上,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病理形态学提示小冠状动脉病形成与病毒感染后或脂类沉着后内膜增生有关。心内膜心肌活检具有诊断此类疾病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1962年心内膜心肌活检(EMB)临床应用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EMB已成为一种较为安全的技术,目前已公认EMB是心脏活检的可行性方法。近20多年来EMB的组织学检查方面从光镜、电镜、组织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原学分离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本文仅就EMB形态学的研究作一综述。 心内膜心肌活检的形态学发现 EMB获得的心内膜心肌标本,一般都要常规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在不同的临床诊断中,EMB有以下一些组织形态学发现,  相似文献   

17.
经血管心内膜心肌活检(EMB)经多年实践和改进,已成为一种较安全和简便的适用技术,是心内膜心肌疾病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由于该方法易获得心内膜心肌标本,除可以随时取得疾病发展中各个不同时期的心内膜心肌组织,进行形态学、超微结构动态观察,为心内膜心肌疾病提供病理学诊断依据外,还可充分利用标本进行其他方面的同步研究,故目前已公认为心脏活检的常规  相似文献   

18.
<正> Sutton(1956)首次经局部开胸术对人心脏行针刺活检,此后不少作者改进为经皮针刺活检。1962年Sakakibara等通过心导管行心脏活检。与其他活检方法相比,这种经血管的心内膜心肌活检方法的优点是:(1)较安全;(2)较便利,操作时间短;(3)可选择右室或左室活检。心内膜心肌活检(以下简称EMB)已取代针刺活检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报告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病。3例行心内膜剥离和心瓣膜替换或成形术,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1例未剥离纤维化心内膜,仅行三尖瓣成形术并清除右房血栓,术后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了本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着重介绍了手术体会。  相似文献   

20.
经血管心内膜心肌活检(EMB)是目前已公认的心脏活检的有效方法,故临床应用日益增多。本文就EMB的临床意义、局限性及展望作一介绍。一、心内胰心肌疾病的形态学发现 EMB获得的心内膜心肌标本,一般都要常规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在不同的临床诊断中,EMB有以下一些组织形态学发现,结果见表。从表1可见,不同的心肌疾病在形态学上可有相同的表现,彼此互有重叠,故相当一部分病理改变是非异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