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护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3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行前路开槽减压和取髂骨植骨术,作者针对本组病人及手术的特点,对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认为术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心理护理,指导气管推移训练,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颈部制动,加强基础护理,防护并发症,指导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7例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均于一期后路单开门颈椎椎管成形术后3个月,行二期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5a,术前JOA评分4~10分,平均7.2分;术后3个月为10~16分,平均14.2分,改善率71.4%;术后1aJOA评分为13~16分,平均14.8分,改善率为75.5%;无植骨不融合、内固定失败病例,1例并发脑脊液渗漏,3例出现暂时性神经功能麻痹经脱水、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后-前路分期联合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安全性高,可彻底解除后纵韧带骨化导致的脊髓压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后一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7例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均于一期后路单开门颈椎椎管成形术后3个月,行二期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5a,术前JOA评分4~10分,平均7.2分;术后3个月为10~16分,平均14.2分,改善率71.4%;术后1aJOA评分为13~16分,平均14.8分,改善率为75.5%;无植骨不融合、内固定失败病例,1例并发脑脊液渗漏,3例出现暂时性神经功能麻痹经脱水、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后一前路分期联合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安全性高,可彻底解除后纵韧带骨化导致的脊髓压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选择确诊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68例,随进分为A组(颈后路手术组)、B组(颈前路手术组)、C组(前后路联合手术组)进行临床研究。研究三组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后颈椎神经功能评分及改善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的总体并发症为15.0%,显著低于B组(18.3%)和C组(45.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在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过程中均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并发症,但是其中以颈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较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5.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中磨钻应用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临床较常见,一般需前路手术切除骨化,常用器械有环锯、刮匙、冲击式咬骨钳等,近年来微型磨钻的应用,使颈椎前路手术操作更为方便、安全,国内报道很少.我院1995-04~2004-01在颈椎前路手术中采用微型磨钻治疗OPLL 28例,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病理现象,表现为颈椎后纵韧带内异位骨的形成,骨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造成严重脊髓损害,并且短时间内会出现四肢瘫痪。我科自2008年9月~2010年9月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30例,效果良好,通过对这些病人的护理,我们认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充分术前评估,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加之及时康复指导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人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下颈椎不稳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早期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下颈椎不稳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早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对76例OPLL患及30例正常人行颈椎X线摄片、CT及MRI检查。在颈椎屈面/伸展侧位片上测量全颈椎活动范围、椎体水平移位及成角程度,根据MRI T2加权像观察脊髓内高信号变化,并与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OPLL患颈椎屈伸范围比正常人明显减小(P<0.01),下颈椎不稳发生率比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OPLL合并下颈椎不稳的患,神经系统受损程度和脊髓受压程度不平行,产生重于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症状。结论:下颈椎不稳加速OPLL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手术和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2020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行显微镜辅助下与传统的开放颈椎前路手术治疗OPLL患者。将2016年1月—2018年8月行传统的开放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为常规组,2018年9月—2020年8月行显微镜辅助下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为显微镜组。收集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手术并发症,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 共纳入患者46例。其中,常规组24例,显微镜组22例。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组间VSA评分、JOA评分比较,...  相似文献   

10.
袁红 《护理研究》2006,20(11):3041-304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TT)又称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症,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或钙化),从而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手足及躯干的感觉异常、运动麻痹、膀胱等神经症状的疾患。我院2000年3月-2006年3月收治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人,行经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最早由Tsukimoto(1960)根据尸体标本解剖结果进行描述[1],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颈椎后纵韧带组织中新生异位骨结构形成并逐渐发生骨化,导致椎管、椎间孔狭窄,压迫脊髓和神经根[2],往往需手术治疗,且预后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颈椎病专科门诊应用鹿丹汤 [1]加味治疗2例确诊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病例1:金某,女,40岁。主诉:颈肩二手指麻木疼痛反复1年,以夜间为甚,发作严重时因疼痛麻木彻夜不能入眠。 X线颈椎侧位片椎体后缘呈间断型片状骨化阴影,在椎间盘节段水平有中断现象。查体:颈部活动障碍,前屈 0~ 40°,左、右旋 0~ 52°,肌力 3级,掌指关节屈伸不利,握力差,面色少华,神疲肢冷脉细弦,舌有瘀点,余无特殊体征。拟用鹿丹汤加黄芪、党参、川续断、杜仲,1剂 /d,连服 2月,诸症消失。经2个月治疗后、颈、肩、手指麻…  相似文献   

13.
马维虎  徐荣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4):170-172,F0003
背景:后纵韧带骨化症所致脊髓压迫采用何种手术入路或方法进行减压为宜?20世纪90年代未期国外有人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此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的:评价一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和可行性。设计:内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对象:选择1999-09/2002-12宁波市第八医院骨科收治的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2例。其中连续型6例,节段型2例,混合型4例。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10例,后纵韧带骨化症累及节段为2~5节,平均3~5节。方法: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2例,前路采用Orion带锁钢板6例,Zephir带锁钢板6例,前路减压后采用了体骨移植5例,采用钛网加自体骨移值7例,后路均采用Axis钛板螺钉,其中采用侧块螺钉4例,颈椎椎弓根螺钉8例。术后不用颈围固定,两三天后即可活动。术后1周及3个月按照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标准(JOA17分法,包括上肢功能、下肢功能、感觉和膀胱功能,共17分,0分为严重障碍,分值越高表示功能越好)评价神经功能。术后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215;100%。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评价结果。②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③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评价结果:12例患者中,10例患者术后第2天诉双上肢痛感明显好转,手握力增加,术后1周四肢肌力和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膝踝阵挛明显减轻,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平均提高3~6分。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55.6%,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75.6%。②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部分患者术后做了MRI检查,显示颈椎管截面积显著扩大,脊髓或硬膜前、后方均得到充分减压。③不良事件及副反应:1例术后出现双上肢肌力减弱,3周后肌力增强并超过手术前水平;1例术后出现右上肢C。神经不全瘫,随访2年恢复;2例术后伤口感染,经2次清创换药愈合。经椎弓根螺钉固定者术后经斜位及CT检查发现有1例C2椎弓根螺钉位置稍差,但无神经血管并发症。12例患者无钢板松动、植骨块脱出并发症。结论: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可提供坚强的固定和充分的减压,可有效的防止前路内固定的失败,术后不需外固定,稳定性好,可明显提高和改善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张伟 《新医学》1997,28(5):235-235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山东省立医院骨科(250021)张伟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是源于颈椎的慢性脊髓-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一种。1960年由日本人首先发现并报道。1964年正式定名OPLL。由于其临床表现与颈椎病几乎完全相同,显然,在...  相似文献   

15.
下颈椎不稳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早期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下颈椎不稳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早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对76例OPLL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行颈椎X线摄片、CT及MRI检查。在颈椎屈曲/伸展侧位片上测量全颈椎活动范围、椎体水平移位及成角程度,根据MRIT2加权像观察脊髓内高信号变化,并与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OPLL患者颈椎屈伸范围比正常人明显减小(P<0.01),下颈椎不稳发生率比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OPLL合并下颈椎不稳的患者,神经系统受损程度和脊髓受压程度不平行,产生重于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症状。结论下颈椎不稳加速OPLL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骨刀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颈前路骨化灶切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3例颈椎OPLL患者均行超声骨刀辅助下颈前路骨化灶切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4~46个月,记录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末次随访时计算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手术疗效优良率;术后3、6、9、12个月及之后每年1次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或颈椎CT检查评估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4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后纵韧带骨化灶完全切除,脊髓及神经根压迫完全解除;手术时间80~160(118.1±19.3)min,术中出血量45~185(98.1±35.6)mL,术后住院时间2~3(2.2±0.4)d。43例患者随访(42.0±6.6)个月,术后6个月时均植骨融合良...  相似文献   

17.
我们根据病情轻、重制定不同的临床路径,应用针刺绝骨穴和半导体激光颈部照射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0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采用扩大后壁减压术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收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病例36例,对其采用扩大后壁减压术进行治疗,在手术前后对患者展开神经功能、颈肩疼痛程度、颈椎曲率指数、脊髓扩大与后移程度评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各项观察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术后优于术前的现象,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扩大后壁减压术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进行治疗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前路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收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融合术,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融合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为(3.11±0.35)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为(14.52±1.63)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06、10.440,P<0.05)。术前,两组C2-7角、C2-7矢状面垂直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2-7角、C2-7矢状面垂直距离均有显著改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相似文献   

20.
徐凯 《华西医学》2010,(9):1664-1666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6480例颈椎患者的CT图像资料,观察后纵韧带骨化块的形态、位置及与椎管的关系,计算椎管狭窄率。结果 6480例颈椎CT图像中,37例发现OPLL,占0.57%(37/6480)。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表现为点状、条状、线状、平板状、山丘状、蕈伞状及花边状,呈现局限型、节段型、连续型、混合型特点。C4、C5及C6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常见位置。骨化块平均厚度为4.12mm,骨化块致椎管矢状径狭窄率为10.20%~49.18%,多位于椎管前方中间位置。椎管狭窄率〉34.10%,临床症状明显。结论 CT检查能较好地显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的特征及椎管的狭窄程度,是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案和术后评估预后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