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分析其在IgA肾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检测102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依据是否合并高尿酸血症分为高尿酸血症组21例和非高尿酸血症组81例,比较2组临床及病理指标差异。结果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患病率、24h尿蛋白、收缩压及血清肌酐水平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P〈0.05),肾小球滤过率低于非高尿酸血症组(P〈0.05),肾小管间质积分、血管病变积分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其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53例诊断为 ACS 且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 PCI 术的患者,测定血清尿酸水平。根据尿酸是否正常分成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 PCI术中的冠脉血流情况,并随访 PCI 术后心功能变化以及一个月和半年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高尿酸组 Gensini 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P <0.01)。血清尿酸水平与 Gensini 积分呈正相关(r =0.301,P <0.05)。高尿酸组 PCI 术中慢血流的发生率为28.3%,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血尿酸是 PCI 术中出现慢血流的独立预测因素(OR =5.579,95%CI 2.163~14.389,P <0.01)。术后心功能及随访期间 MACE 事件的发生率高尿酸和正常尿酸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ACS 患者血尿酸水平越高,冠脉狭窄程度越重;合并高尿酸血症的 ACS 患者接受 PCI 治疗时,发生冠脉慢血流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对冠状动脉病变风险的联合评估价值。方法 对195例冠心病患者和69例非冠心病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尿酸和甘油三酯(TG)水平的差异。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尿酸及TG水平高于对照组。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纤维蛋白原和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有意义的回归关系。联合评估发现高尿酸水平(≥416μmoL/L)及高TG水平(≥2.33mmol/L)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风险较单一指标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OR值为3.13。糖尿病患者在相应的尿酸和TG水平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明显升高。结论 联合应用尿酸和TG评估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可能有一定意义。综合考虑患者体内的嘌呤代谢和脂质代谢,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更为重要.也更有利于临床医师合理评价冠状动脉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人群中高尿酸血症(HUA)的分布,探讨其与体质量指数(BMI)及脂代谢紊乱间的关系。方法对健康体检资料完整的10 000名体检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按照血清尿酸水平(SUA)将人群分组,比较不同血清尿酸水平人群间脂代谢及BMI的差异,并按照体质量数分组,比较不同体质量指数人群间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1)10 000名人群中,高尿酸血症(HUA)者2619例,占26.2%。按年龄分层,各年龄组间男性HUA检出率无明显差异(χ~2=7.637,P=0.177);女性50岁后HUA检出率较50岁前各年龄组显著增加(χ~2=48.190,P=0.000;χ~2=14.567,P=0.002;χ~2=1.874,P=0.599);(2)HUA组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BMI)水平均显著高于非高尿酸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HUA组(P0.05);(3)HUA组高脂血症及超重、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非HUA组(P0.05);(4)超重及肥胖人群HUA检出率显著高于BMI正常人群,且随BMI升高HUA检出率增高(P0.05)。(5)Logistic回归显示:BMI、TC和TG是高尿酸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肥胖和高脂血症是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72例(58.5±8.0岁)和血清尿酸正常对照组195例(57.3±9.9岁)。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和血清肌酐水平增加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尿酸血症与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和血清肌酐呈正相关。结论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高尿酸血症与合并糖尿病、高体重指数、高甘油三酯和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清尿酸(serum unne acid,SUA)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为冠心病的预防、治疗探索新思路.方法 选择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心内科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期间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例205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等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 、冠脉病变程度等临床指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冠心病组(CHD)154例和非冠心病组51例,比较两组间上述临床指标的差别.在CHD组中按血尿酸水平将冠心病组分为高尿酸组(96例)和正常尿酸组(58例)两个亚组,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根据冠心病病变血管支数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三个亚组,分别比较三亚组同血尿酸水平.结果 ①CHD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486.94±162.96 μmol/L)明显高于非CHD组(305.69±99.58 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54.1%(111/205),其中CHD组的尿酸异常率为62.34%(96/154),非CHD组的尿酸异常率为29.41%(15/51).CHD组尿酸异常率明显高于非C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尿酸水平与性别、收缩压、TG成正相关,与HDL成负相关,r分别为0.339,0.244,0.156,-0.102,(P<0.05).④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三个亚组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387.07±100.14,474.43±133.62,581.30±180.21 μmol/L.血尿酸水平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高,且均高于非CHD组(305.69±99.58 μmol/L),三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亚组的冠脉狭窄积分分别为6.93±4.48,16.54±11.13,33.67±17.85,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高,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对冠心痛进行Logistic曰归分析,年龄、血尿酸、低HDL为CHD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02,1.012,0.397.结论 ①血尿酸水平与性别有关联,与牧缩压和TG成正相关,与HDL成负相关.②血尿酸水平随着冠心痛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加,是反映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一种重要生化指标.③在冠心痛的防治中,除控制传统危险因素外,对高尿酸血症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成功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0-01 ~2012-06 AMI急诊行PPCI术患者882例,根据入院时血清尿酸水平分为两组,Ⅰ组正常尿酸(n=615),Ⅱ组高尿酸(n =267),血清尿酸浓度>428.4 μmol/L为高尿酸,观察两组临床特点和死亡率.结果 Ⅱ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I)、B型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Ⅰ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Ⅱ组低于Ⅰ组(P<0.05);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院内和30 d死亡率Ⅱ组均高于Ⅰ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尿酸水平是住院期间(HR=1.147,95% CI 1.056~1.162,P=0.026)和30 d死亡率(HR=1.103,95% CI 1.022~1.193,P=0.011)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PPCI术后患者临床预后相关,高尿酸血症是急性心肌梗死PPCI术后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将152例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狭窄≥50%)及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比较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血脂水平,并对胆红素与血脂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痛组血清TBIL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冠心病组中单支病变和中度狭窄患者血清TBIL和D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和重度狭窄患者血清TBIL、DBIL和IBIL水平低于单支病变和中度狭窄患者以及对照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胆红素与Tc、TG和LDL—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胆红素影响血脂代谢。低胆红素血症患者易患冠心病,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血尿酸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502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119例)和正常血尿酸组(38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和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同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x2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 血尿酸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r=0.11,P=0.018),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高尿酸血症组高脂血症多见(43.7% vs.33.7%,P=0.047),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尿酸组[(2.11±1.24)mmol/L vs.(1.78±1.38)mmol/L,P=0.014].血尿酸水平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高尿酸血症组左室舒张末径显著大于正常血尿酸组[(53.52 ±6.19)mmvs.(52.18±4.89)mm,P=0.041],左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减低的发生率显著增加(36.4% vs.15.1%,P<0.01; 68.2% vs.55.8%,P=0.023).搞尿酸血症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血尿酸组(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密切正相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高尿酸血症组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低的发生率增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肌钙蛋白I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TnⅠ)与冠脉病变稳定性,程度及范围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表现,将256例患者分别进行分组,并比较他们的血清TnI水平。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TnI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1):(2)冠状动脉梗阻组患者血清TnI较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高(P<0.01);(3)支病变组患者的血清TnI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患者(P<0.01)。结论 血清TnI水平与冠状病变稳定性,程度及范围相关,对冠心病的预后判断可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CHD患者100例和CAG结果正常者40例的血清hs-CRP浓度,同时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CHD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分,并分析hsCRP与Gensini评分间的关系.结果 血清hs-CRP浓度在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及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依次增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HD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316,P<0.01).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有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为冠心病(CHD)的预防、治疗探索新思路。方法将116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HD组)和非冠心病组(非CHD组),检测血清胆红素及冠心病一些重要传统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对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双因素及多网素分析,对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CHD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低于非CHD组(P〈0.01)。(2)双变量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积分(LNCCS)与TBIL和DBIL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50(P〈0.01)和r=-0.774(P〈0.01)。(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DBIL进入回归方程,LNCCS和DBIL呈负相关。DBIL与LDL、性别、年龄相关,间接胆红素(IBIL)与HDL和LDL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独立负相关,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王娜  刘华玲  李萍  张燕  赵洛沙 《临床荟萃》2013,28(10):1095-1097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水平、血清N末端B型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收集166例心内科门诊患者,根据冠状动脉64排CT的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42例、双支血管病变组43例、三支血管病变组41例、冠状动脉正常对照组40例,分析血清ApoB、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ApoB均低于冠状动脉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9±0.21)g/L、(2.00±0.08)g/L、(2.22±1.14)g/L vs(0.75±0.17)g/L(P〈0.01);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和三支血管病变组NT-proBNP均高于冠状动脉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8.70±38.07)ng/L、(233.69±78.53)ng/L、(305.04±131.65)ng/L vs(23.00±8.54)ng/L(P〈0.01)、双支血管病变组和三支血管病变组又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血管病变组又高于双支血管病变组(P〈0.01),ApoB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s=0.130,P〈0.05),NT-proBN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s=0.118,P〈0.05)。结论随着血清ApoB和NT-proBNP升高,冠状动脉病变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4.
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孝玄  黄怡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628-1630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方法】将112例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比较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血脂水平,并对胆红素与血脂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TBIL、DBIL和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血清TBIL、DBIL和IBIL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胆红素与TC、TG和LDL-C呈负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与血脂相关,可能参与血脂代谢。低胆红素血症易患冠心病,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怀祯  刘迎午  王禹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4):2789-2790
目的:总结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分析68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和68例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血脂、血尿酸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痛患者在性别、年龄构成比、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总胆田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回醇(LAL-C)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高血压发生率、血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冠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糖尿病组明显少于非糖尿病组,为13.24%,三支病变发生率为57.35%,而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11.27%,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双支病变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多支病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其血脂异常为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多见,且病变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80例ACS病人(病例组)和64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尿酸含量。结果病例组血清尿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2.99,P〈0.05)。女性血清尿酸浓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5,P〈0.05),男性血清尿酸浓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2.82,P〈0.01)。结论高尿酸浓度与ACS之间有相关性,男性更加显著。血清尿酸可作为临床早期发现ACS病人的一个有用指标,其测定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时的相关因素,探讨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289例,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82例)及正常尿酸组(207例),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尿酸与血肌酐、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等有关(P〈0.05);T2DM并高尿酸者的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冠心病及肾脏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T2DM患者尿酸水平与多种因素相关,提示高尿酸血症是T2DM多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清中纤维介素(Fgl2)的水平,分析它与ACS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探讨Fgl2在A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46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1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15例和非冠心病者(NCHD组)1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Fgl2水平,比较各组血清Fgl2水平变化。按照Gensini评分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评价血清Fgl2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CS组Fgl2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NCHD组(P〈0.05),SAP组与NCH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支数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评分显示,AMI组与UAP组、SAP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急性期血清Fgl2水平明显增加,可能是冠心病特别是ACS冠状动脉微血栓形成有预测价值的急性时相性蛋白之一。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Fgl2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2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24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监测,根据ABPM有无MBPS现象分为晨峰组71例和非晨峰组132例,比较2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Gensini总积分,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晨峰组24h、白昼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3支病变发生率以及Gensini总积分均高于非晨峰组(P〈0.01),而单支病变发生率低于非晨峰组(P〈0.0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4h收缩压及MBPS为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BPS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晨峰血压对减少靶器官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痛合并高尿酸血症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关系。方法:124例高血压痛患者按血尿酸水平分为两组,高尿酸血症组59例,血尿酸正常组65例,对两组患者的血CRP、尿酸(UA)、肌酐(Cr)和总胆固醇(TC)浓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的血CRP、UA、Cr和TC浓度均高于尿酸正常组(P〈O.05),两组的血CRP浓度均高于正常值范围,血压越高CRP浓度随之增高。血CRP浓度与血UA浓度成正相关(r=0.52,P〈O.01),血Cr浓度与血UA浓度成正相关(r=0.28,P〈0.05)。结论:血CRP浓度可作为评价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高血压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