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左卡尼汀和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和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以及对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应用红细胞生成素的同时口服补充左卡尼汀,对照组单用红细胞生成索。治疗8周,两组红细胞生成寨初始用量均为每周150U/Kg,当血红蛋白≥100g/L,红细胞压积≥30%时,EPO逐渐减量至维持量。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5),治疗组提高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且治疗组红细胞生成素的维持用量更少(P〈0.01)。结论:左卡尼汀能显著提高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减少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2.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2组同时于血透后予以r-HuEPO 100~150U/(kg·周)皮下注射,待血红蛋白Hb≥110g/L,红细胞压积(Hct)≥30%后减量,维持Hct在30%~35%;治疗组另于每次血透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g,共12周。结果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红细胞生成素的每周平均用量较对照组少,2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显著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3.
邵诗颖  邹萍  王红祥  李宾公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7):95-97,i0006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迁移功能以及增殖功能的影响,并比较其作用效应。 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10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研所实验室完成。采集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体检的正常人自愿者外周血标本36份,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1周后,将贴壁细胞随机分成4组:①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为0.02的胎牛血清M199培养基。②阿托伐他汀组:用1mmol/L阿托伐他汀处理培养基。③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组:用100IU/L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处理培养基。④联合组:用1mmol/L阿托伐他汀与100IU/L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处理培养基。培养24h后,检测并比较各组15个随机选择的&;#215;200视野的内皮祖细胞的数量,迁移能力以及增殖能力。 结果:①内皮祖细胞数量:他汀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联合用药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他汀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间并无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与前三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内皮祖细胞迁移能力:他汀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联合用药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他汀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间并无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与前三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他汀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联合用药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他汀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间并无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与前三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和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均能在体外提高内皮祖细胞的数量,迁移能力以及增殖能力,且联合用药该效应更加明显。由于内皮祖细胞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两类药的联合应用将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60例,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氟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20mg/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比较其差异。结果:氟伐他汀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5.44±1.21)mg/L降至(4.02±1.08)mg/L,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常规治疗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5.12±1.34)mg/L降至(5.20±1.14)mg/L,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口服铁剂改为静脉铁剂前后贫血、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变化。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72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服速立菲0.6g/d、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0)(9000-12000)IU/w2年半以上,血红蛋白(Hb)仍低于100g/L,改为静脉点滴科莫非或森铁能100mg(每次透析时)至预计总缺铁量,然后每2~3周静脉点滴100mg维持24个月以上,如果Hb大于130g/L减1/4 rHuEP0用量,回顾分析口服治疗和静脉治疗初、12个月和24个月连续3个月患者Hb、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铁蛋白(SF)、rHuEP0用量,以及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口服治疗2年中,患者平均rHuEP0用量(9863±655)IU/w,Hb(95.60±9.74)g/L,TSAT(15.30±2.45)%,治疗初、12个月、24个月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改用静脉铁剂后2年中,患者平均rHuEP0用量减少至(7416±437)IU/w,Hb上升至(122.60±11.60)g/L,TSAT上升至(31.30±3.35)%,与口服铁剂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治疗12个月和24个月较治疗初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24个月较12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IL-6、TNFα在口服或静脉补铁期间、改用静脉铁剂前后变化均无显著性(P〉0.05),MDA在口服铁剂期间变化无显著性,平均值(7.83±4.85)ng/ml,改为静脉铁剂后上升至(13.42±7.15)ng/ml(P〈0.05),其中治疗12个月较治疗初显著升高(P〈0.05),24个月较12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SF在改用静脉铁剂前后变化无显著性(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口服铁改为静脉铁2年后贫血纠正,铁缺乏改善,炎症反应无明显变化,氧化应激反应加重。  相似文献   

6.
甲状旁腺激素与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与贫血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疗效的关系。方法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日空腹采血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血清铁蛋白(SF)、C反应蛋白(CRP)、血清钙(Ca)、磷(P)、钙磷乘积(Ca×P)以及血浆白蛋白(Alb)、肌酐(Scr)和iPTH,记录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以r-HuEPO用量/Hct比值(EPO/Hct)作为EPO低反应指标。结果46例患者中20例(占43.5%)iPTH升高(iPTH增高组),26例(占56.5%)正常(iPTH正常组),iPTH增高组EPO/Hct比值、磷(P)、钙磷乘积(Ca×P)和iPTH水平均高于iPTH正常组,Hct、Hb低于PTH正常组;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影响EPO/Hct比值的因素有iPTH、年龄和透析疗程(R2=0.388,P=0.039)。结论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甲状旁腺激素升高是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罗立  黄怡  翦林昊  杨礼 《医学临床研究》2014,(11):2203-2205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并慢性心衰(CHF)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冠心病并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均检测hsCRP、hs‐cTnT。治疗后1年随访,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心衰再住院率。结果 ①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hsCRP、hs‐cTnT 下降更明显[(3.02±0.53) mg/L与(3.88±0.64) mg/L ,P<0.05;(0.018±0.009) ng/mL与(0.029 ± 0.008) ng/mL ,P<0.05)];②随访1年内,观察组较对照组MACE率及心衰再住院率均更低(15.6%与21.7%,P <0.05;26.7%与37.0%,P <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冠心病并CHF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心肌损伤程度,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自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入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120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划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治疗组采用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蔗糖铁联合生理盐水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为40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红蛋白、红细胞、RI指数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95%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比容、血清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红蛋白(112.56±6.34)g/L、红细胞(5.68±0.42)×1012/L、红细胞比容(26.54±3.84)%、血清铁(9.51±2.01)μmol/L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血红蛋白(90.14±6.11)g/L、红细胞(3.24±0.59)×1012/L、红细胞比容(27.13±2.26)%、血清铁(6.51±1.41)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RI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的不良反应都比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不良反应情况少,同时对患者的化疗有利,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文荣  李秋芬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3963-3964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0-2010年间在我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45例患者,其中12例1年以上未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针。结果:12例患者中平均(3.89±1.76)年未用促红素针(1~7年)。Hb平均水平(13.8±1.84)g/dL,铁蛋白(86.2±84.1)ng/mL,甲状旁腺素(479±476)pg/mL,血清白蛋白水平、Kt/V正常。超敏C反应蛋白(8.6±7.15)mg/L。血清促红素水平正常。肿廇标记物检查示3例患者CA125、1例患者TPSA、1例患者CEA轻度上升。9例非多囊肾患者仅4例超声检查见肾脏多发囊肿,1例子宫肌瘤。1例患者停用促红素5年后诊断肾癌。1例患者停用促红素1年后诊断肝癌。结论:极少数血液透析患者不需促红细胞生成素针也可维持Hb>11g/dL,其病因以肾囊肿性病变和肿瘤多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组(30例)和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组(30例),分别在入院24h内及服药后3、7d测定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比较两组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7d后20mg/d及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有降低(P〈0.05),而且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与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治疗前后两组间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更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且阿托伐他汀的抗炎治疗独立于降脂之外。  相似文献   

11.
黄俊  张虹  傅君舟  雷鸣 《新医学》2012,43(4):223-22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合并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α-珠贫)对其使用促红素纠正贫血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2例合并α-珠贫的MHD患者(α-珠贫组),观察其贫血纠正过程及对促红素的反应,并与无合并α-珠贫的12例MHD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α-珠贫组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时的初始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2例α-珠贫患者在透析治疗的前3个月每周促红素用量虽由137 IU/kg上升至190 IU/kg,血红蛋白仅上升了22 g/L,在此期间α-珠贫组有7例(58%)患者发生心力衰竭,而对照组仅1例(8%)发生心力衰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后3个月中,α-珠贫组患者每周促红素用量升至(234±34)IU/kg,血红蛋白升至(114±3)g/L,贫血得以纠正。α-珠贫组在贫血纠正时及维持期每周促红素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α-珠贫组12例患者透析期间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合并α-珠贫可能加重MHD患者的贫血程度,且使其对常规剂量促红素治疗反应不足,需大剂量促红素才可纠正其贫血,但这并不能改变其小细胞低色素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肾性贫血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分别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EPO治疗和低通量血液透析联合EPO治疗,疗程1年,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小于对照组(6.4%vs 66.7%,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尿素氮(BUN)、血细胞比容(Hct)明显下降,分别为(2.1±0.5)mmol/L vs(1.1±0.2)mmol/L(P0.01)及(152.6±119.1)%vs(38.8±17.2)%(P0.01),而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多效蛋白(PTN)和血红蛋白(Hb)明显升高,分别为(100.6±3.8)mg/L vs(57.0±1.5)mg/L(P0.05)及(31.1±0.5)g/L vs(18.7±0.5)g/L(P0.01)。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EPO治疗维持性肾性贫血临床效果好、安全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epcidin在判定慢性肾脏病(CKD)不同分期患者机体铁贮存和功能性缺铁方面的价值以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反应的影响。【方法】检测70例CKD不同分期患者血清Hepcidin水平以及血液铁代谢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相关生化指标。【结果】患者血清Hepcidin水平随着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逐渐升高,CKD5期血透组Hepcidin水平最高(120.81±6.65μg/L)(P〈0.001)。血透组Hepcidin水平与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呈正相关。在不考虑cKD分期的情况下,血清hepcidin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外周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呈负相关。在血透组A、B亚组中,EPO≥9000IU的A组血清hepcidin水平高于EPO〈9000IU的B组(P〈0.001)。【结论】慢性肾脏病时随着GFR的下降,血清hepcidin水平增加,这可能与肾脏清除hepcidin减少和CKD时存在微炎症状态有关。血清hepcidin升高引起功能性铁缺乏,贮存铁利用障碍和EPO低反应,最终使贫血难以纠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充分性与肾性贫血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肾性贫血的纠正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肾脏内科MHD患者97例,以尿素氮清除指数(Kt/V)评估患者透析充分性,并监测血红蛋白(HGB)、铁蛋白,以及人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每周用量.结果 经充分透析后,患者贫血状况能得到有效改善[(87.12±26.78) g/L比(103.92±21.16) g/L,F=12.635,P<0.05].随着透析充分性的提高,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剂量可明显减少[(10351.9±6413.9)IU/周比(6178.8±3693.7) IU/周,F=14.285,P<0.05].透析充分性好的患者对缺铁治疗效果更加明显[(270.5±148.0)ng/ml比(168.3±92.2) ng/ml,t=-2.844,F=3.738,P<0.05].结论 充分透析是纠正贫血的有效手段,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EP0以及铁剂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5.
微炎症状态对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微炎症状态下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 hemodialysis,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影响r-HuEPO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数值,将54例MHD患者分为2组:微炎症组(hs-CRP5mg/L)和非微炎症组(hs-CRP≤5mg/L),测定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的水平,计算各指标均值,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以r-HuEPO的用量[IU/(kg·周)]与Hct的比值(EPO/Hct)作为EPO反应性的指标,对影响EPO反应性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54例MHD患者中,29例(53.7%)hs-CRP升高(微炎症组),25例(46.3%)正常(非微炎症组),微炎症组的hs-CRP、IL-6和EPO/Hct比值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微炎症组(P0.01),Hb和Hct显著低于非微炎症组(P0.05);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EPO反应性(EPO/Hct)与hs-CRP、IL-6和iPTH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s-CRP升高是影响EPO反应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微炎症状态是影响MHD患者r-HuEPO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MHD患者97例,病情稳定,已排除急性感染及其他活动性疾病。根据hsCRP检测的水平分为hsCRP升高组(hsCRP≥3 mg/L)和hsCRP正常组(hsCRP〈3 mg/L),分别观察患者的炎症因子TNF-α、IL-6和hsCRP,并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EDs)、左心室舒张期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前向血流E峰与A峰比值(E/A)、心排出量(CO)等。结果 MHD患者hsCRP升高组与hsCRP正常组的血清hsCRP分别为(8.09±3.58)mg/L vs(2.06±0.56)mg/L,IL-6分别为(112.2±43.47)ng/L vs(83.3±26.79)ng/L,TNF-α分别为(5.09±2.21)μg/L vs(4.16±1.64)μg/L(P〈0.05或〈0.01)。hsCRP升高组LAD、LVEDd、LVEDs、LVPWT、IVST、LVMI均高于hsCRP正常组(P〈0.01),hsCRP升高组LVEF,E/A,CO低于hsCRP正常组(均P〈0.01)。hsCRP升高组hsCRP、IL-6、TNF-α分别与LAD、LVEDd、LVEDsI、VST、LVPWT、LVMI呈正相关(P〈0.05或〈0.01),与LVEF、E/A、CO呈负相关(P〈0.05)。hsCRP与TNF-αI、L-6相互之间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MH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并且参与了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周凡力  卢岚  许力  龙凯  潘旻  吴春霞 《临床荟萃》2012,27(22):1940-1942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脂质紊乱与胰岛素抵抗、瘦素、微炎症状态的相关关系.方法 测定102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组)及26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体质量指数(BMI)、血脂、D二聚体(D-dimer)、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瘦素、血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脂代谢指标与HOMA-IR及CRP的相关性.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BMI、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瘦素、D-dimer、HOMA-IR、CRP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减低(P<0.05或<0.01),血液透析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BMI 24.20±12.20 vs 22.52±2.77,TG(2.76±0.65) mmol/L vs (2.33±0.72) mmol/L,LDL-C(3.01±0.71) mmol/L vs (2.51±0.75) mmol/L,瘦素(3.51±1.02)μg/L vs (2.96±0.89)μg/L,D-dimer(8.97±1.39) mg/L vs (4.99±1.61) mg/L,HOMA-IR 2.49±1.15 vs 1.89±0.85,CRP(45. 10±0.61) mg/L vs (17.60±0.54) mg/L,HDL-C( 1.09±0.41) mmol/L vs (1.32±0.36) mmol/L,血液透析患者BMI、TG、LDI-C、D-dimer和CRP与HOMA-IR呈正相关(r=0.601、0.313、0.324、0.306、0.301,P<0.05或<0.01),HDL-C与HOMA-IR呈负相关(r=-0.283,P<0.05);其BM1与TG、LDL-C、D-dimer、FINS、HOMA-IR与CRP呈正相关(0.221,0.310,0.273,0.281,0.282,0.304,P<0.05或<0.01),HDL-C与CRP呈负相关(r=-0.342,P<0.01).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紊乱发生率高,与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反应相关,纠正脂代谢紊乱有助于降低此类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郝晓萍  邬碧波  唐琦  张黎明  俞华  贾洁爽 《临床荟萃》2010,25(18):1589-1592
目的 观察口服羟苯磺酸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相关营养、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超过6个月的MHD患者62例,排除急性感染及其他活动性疾病,口服羟苯磺酸钙(2片,每日3次)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主要人体学指标、改良主观总体评价(SGA)评分、血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丙二醛(MDA)、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浆总半胱氨酸(tHcy)、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透析充分性(Kt/V>和蛋白分解代谢率(PCR).结果 ①治疗1个月后,MHD患者的干体质量、上臂肌围(MAMC)即有上升;治疗6个月后,患者平均干体质量、MAMC平均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改良SG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②治疗6个月后,MHD患者的血Alb治疗后(40±5)g/L较治疗前(37±5)g/L升高(P<0.05),PA(292±33)mg/L和血红蛋白(Hb)(95±14)g/L治疗后较治疗前(247±23)mg/L和(88±12)g/L明显升高(P<0.01).③CRP、IL-6、TNF-a、MDA、tHcy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④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Lp(a)]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PCR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两组Kt/V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时微炎症状态及氧化应激状态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9.
辛伐他汀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清Prohepcidin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观察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Prohepcidin浓度的影响。方法将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分为实验组(13例)和对照组(13例),测定基线血清Prohepcidin,血浆IL-6,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实验组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mg共8周,对照组不使用辛伐他汀类或其它调脂药物。观察两组实验前后上述指标变化。结果26例MHD患者实验前血清Prohepcidin浓度为(173.6±52.7)ng/mL。实验组实验前血清Prohepcidin浓度为(156.7±51.9)ng/ml,8周后为(180.5±33.7)ng/mL,与基线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127。对照组实验前血清Prohepcidin浓度为(190.6±49.6)ng/ml,8周后为(193.5±36.0)ng/ml,与基线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728。实验组8周后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浓度分别降低18.6%(P=0.004)和55.1%(P=0.007);实验及对照组实验前后血浆IL-6,血清CRP、铁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无显著变化。结论本实验初步显示,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mg8周未能对MHD患者血清Prohepcidin浓度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骨桥蛋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常规给予吸氧、卧床休息、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扩血管药、利尿剂等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d,共治疗2个月.在治疗2个月后评价心功能(NHYA),心脏彩超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检测血浆骨桥蛋白、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及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 治疗组血浆骨桥蛋白[(1 062.68 ±130.63)ng/L]、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609.00 ±62.39) ng/L]及C反应蛋白[(5.84±0.70) mg/L]浓度低于对照组[(1 609.94 ±201.87) ng/L、(922.33±108.68) ng/L、(8.90±0.86)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1,t=2.766,Z=-2.092,P均<0.05).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8.7±1.2)%高于对照组(52.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02,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浆骨桥蛋白浓度,减轻炎症反应,抑制心脏重构,从而对心力衰竭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