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冠状动脉病变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9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同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结果合并高血压组冠状动脉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组(P<0.001);与脉压<60 mm Hg的患者相比,脉压≥60 mm Hg的患者冠状动脉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增高(P<0.001).结论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最高收缩压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与否的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可疑冠心病患者25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187例与冠状动脉正常组71例,术后1周内监测24h动态血压,分析观察动态血压及动态AAS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双支及3支病变组动态AASI数、24h收缩压变异、白昼收缩压变异、夜间收缩压变异、夜间舒张压变异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BPV及动态AASI数随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动态AASI与24h收缩压变异、白昼收缩压变异呈正相关;年龄、合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24h收缩压变异、白昼收缩压变异、夜间收缩压变异、夜间舒张压变异及动态AASI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h收缩压变异、夜间收缩压变异及动态AASI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收缩压变异性和动态AASI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脉压(PP)、脉压指数(PPJ)与代谢综合征(M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评价各指标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4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计算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和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同时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为非CHD和CHD组,按PPI≤0.40、0.41-0.50、0.51—0.60、〉0.60分为4组,按PP≤40mmHg、41-60mmHg、61—80mmHg、〉80mmHg分为4组,比较各组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非CHD和CHD组在年龄、血脂、体重指数、SBP、PP、PPI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和PPI组在冠心病发生率、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数、评分和冠脉狭窄程度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or P〈0.01);MS患者的CHD发生率及病变程度与SBP、PP、PPI显著相关(P〈0.01),与PPI相关性最为最著。结论在动态血压各指标中,PP、PPI、SBP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可作为代谢综合征患者二级预防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2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24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监测,根据ABPM有无MBPS现象分为晨峰组71例和非晨峰组132例,比较2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Gensini总积分,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晨峰组24h、白昼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3支病变发生率以及Gensini总积分均高于非晨峰组(P〈0.01),而单支病变发生率低于非晨峰组(P〈0.0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4h收缩压及MBPS为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BPS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晨峰血压对减少靶器官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AS)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72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者(包括高血压病患者和血压正常者)。其中男472例,女252例,年龄34~82(60.28±9.44)岁。以标准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QCA)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计算CAS。所有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年龄、性别、体重指数、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TDs)、24h最大平均动脉压、升主动脉内径(Ao)、高血压病史、Ⅱ型糖尿病病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与CAS有显著相关关系。经多因素I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SIDs和Ao与CA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24hSTDs、Ao与CAS密切相关,是高血压病患者和血压正常者冠心病发生发展的良好的预测指标,并可应用于临床指导冠心病危险人群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7.
吸烟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吸烟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以加强吸烟的控制,深化冠心病一级预防理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导管室的冠脉造影病例1302例,将其冠脉病变进行狭窄程度、病变范围及Gensini积分统计,分为病变组与无病变组,与其相应的15项危险因素组间行t检验、logistic多因素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两组之间男性、年龄、吸烟量、吸烟年限、高血压和糖尿病病程(t=2.6276~6.0983,P=0.0089~0.0001),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t=2.3146~5.5781,P=0.0212~0.0001)、高密度脂蛋白(t=-5.224,P=0.001)11项危险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吸烟量(OR=1.04,P=0.0001)、吸烟年限(OR=1.02,P=0.0001)、男性(OR=1.06,P=0.0001)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量及吸烟年限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范围及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吸烟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是独立相关的。因此,应将控制吸烟作为冠心病的主要防治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波动与ST-T改变及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4例高血压和(或)冠心病患者分组研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36例,高血压患者40例,冠心病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同步监测动态血压(ABPM)和动态心电图(DCG),观察各组血压波动、ST-T改变及心律失常的情况,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升高时心律失常、ST-T改变发生率为38.9%、64.5%,不伴高血压的冠心病组发生率为28.6%、37.0%;表明高血压合并冠心痛患者血压与其心电图ST-T改变及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ABPM与DCG同步检测有助于鉴别血压变化与心电活动的关系,对指导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其致病机制。方法 测定 98冠心病患者和 6 7例对照组血浆Hcy、VitB1 2 、叶酸、内皮素和血清NO。计算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的Gensini积分。结果 (1)血浆Hcy与VitB1 2 、叶酸均呈负相关 (r=- 0 4 0 7,r =- 0 338,P <0 0 1) ;(2 )冠心病组患者血浆Hcy高于对照组 [(14 12± 4 78) μmol/L ,和 (9 6 2± 2 4 5 ) μmol/L ,P<0 0 1],Hcy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r=0 4 11,P <0 0 1)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cy对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 1 2 8(95 %可信区间1 12~ 1 4 7,P <0 0 1) ;(2 )Hcy分别与内皮素和NO呈正相关和负相关 (r=0 4 2 2 ,r=- 0 36 5 ,respective ly,bothP <0 0 1) ,高Hcy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受损 [(8 86± 4 33) %和 (15 72± 5 2 8) % ,P<0 0 1]。结论 VitB1 2 和叶酸缺乏可引起Hcy蓄积 ,高Hcy可能损伤血管内皮 ,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动态监测参数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 15 8例原发高血压 、 期患者 ,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左室舒张末径 ( L VDd)、左室收缩末径 ( LVSd)、室间隔厚度 ( IVS)及左室后壁厚度 ( PWT) ,根据 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重量 ( LVM)和左室重量指数 ( L VMI)。并于清除降压药物干预后 ,进行无创性血压动态监测 ( ABPM)。应用 SPSS软件对所得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L VMI与 2 4h sbp和 N sbp的水平具有显著性相关 ( r=0 .164 8,P=0 .0 3 9和 r=0 .2 464 ,P=0 .0 0 2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全天和夜间平均收缩压的水平在左室肥厚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脉压、收缩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脉压(PP)、收缩压(SB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选择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4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n=135)与非冠状动脉狭窄组(n=106)。比较冠状动脉狭窄组与非冠状动脉狭窄组以及不同病变支数患者的血压参数。分析各血压参数与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的关系,各血压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①冠状动脉狭窄组冠状动脉狭窄评分、年龄、收缩压、脉压显著高于非冠状动脉狭窄组(P〈0.05~0.01),且年龄、冠状动脉狭窄评分、SBP、PP随着狭窄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高,尤其以3支病变患者更为显著(P〈0.05)。而DBP低于非冠状动脉狭窄组(P〈0.05)。且随着狭窄支数的增加有逐渐降低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年龄、糖尿病史、吸烟、SBP、PP、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记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5,0.241,0.227,0.385,0.517,0.087,0.053,P〈0.05~0.01)。③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SBP、PP、年龄、糖尿病史、吸烟与冠状动脉3支病变的发生有相关性(OR分别为:1、283,1.787,1.535,1、950,1.779,P〈0.05)。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BP、PP、吸烟、与冠状动脉狭窄记分呈正相关(β=0.301,1.955,0.107,0.240,P〈0.05~0.01)。结论 PP、SBP增高,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发生率增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PP、SBP呈正相关,PP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97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累及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等情况将ACS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根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进行Gensini记分,将ACS患者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病变组3组,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150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IMA水平.结果 ACS患者血清IM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支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IMA水平水平显著升高;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IMA水平均高于单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IMA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IMA水平.不同Gensini积分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IMA水平显著升高;中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IMA水平均高于轻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IMA水平略高于中度病变组IMA水平.结论 IMA水平升高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监测血清中IMA水平对ACS严重程度的判定及风险程度的预警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100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冠心病组)、5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阴性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空腹血脂、血糖、胰岛素浓度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分别以冠状动脉狭窄分数和病变冠状动脉支数为因变量,血脂、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单元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除总胆固醇、血糖外,血脂、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仅有高密度脂蛋白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低于阴性纽(P〈0.05)。冠心病纽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分数显著相关(r=0.25,P〈0.05;r=-0.32,P〈0.01),病变冠状动脉支数与任何自变量无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结论:冠心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血脂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异常,均为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4.
脉压、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比较两者用以评价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对优越性。方法547例行冠脉造影患者的冠心病(CHD)病变的严重程度分别用冠脉病变的血管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和冠脉病变评分表示。测定外周肱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计算PP及PPI。结果冠脉病变程度随增龄而逐渐加重,冠脉狭窄积分3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冠脉正常组为89.1±38.6vs57.1±32.2vs26.0±22.1vs3.7±2.7(H=239.963,P〈0.01);PP和PPI冠脉病变组〉冠脉正常组;3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PP为(53±11)mmHg vs(48±11)mmHg,PPI为0.413±0.06vs0.375±0.06(均P〈0.0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P、PPI均与CHD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7,0.632;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PI与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最为密切,(坎值为1.012,95%可信区间为(1.261,1.447)。结论脉压及脉压指数是较为简便的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与冠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且脉压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较脉压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及其模拟家庭自测血压评价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的方法学简化。方法连续入选81例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患者。AASI的计算:首先根据血压监测所得舒张压与收缩压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回归斜率,AASI定义为1减去该斜率。AASI2的计算:把动态血压监测数值按收缩压排序,从中选取收缩压的25%及75%分位数,计算出该两个收缩压对应的血压间关系的回归斜率。AASI2定义为1减去该斜率。家庭自测血压的模拟简化(AASI4):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期间7:00、12:00、18:00、22:00 4个时间点的血压模拟家庭自测的4次血压。AASI4定义为1减去该4点舒张压与收缩压关系的斜率。Sym-AASI的计算:1-(1-AASI)/r,其中r为动态血压直线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结果 AASI为0.51±0.16,AASI2为0.50(0.24,0.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96,P〉0.05),两者无相关性(r=0.186,P〉0.05);AASI4为0.52(0.29,0.71),与标准AA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80,P〉0.05),两者无相关性(r=0.123,P〉0.05);标准的sym-AASI为0.26±0.16,4点sym-AASI4为0.29(0.08,0.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05,P〉0.05),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307,P〈0.01)。Bland-Altman及Mountain plot分析显示标准AASI与AASI2、AASI4不能替换使用,sym-AASI与sym-AASI4不能够替换使用。结论简化AASI2不能替代标准AASI,不能利用1日内家庭自测血压值来简化AASI的计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