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卒中后抑郁障碍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8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障碍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判标准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对确诊为卒中后抑郁患者给于氟西汀20mg.d-1.Qd.Po,观察4w。于治疗前及治疗4w末应用汉密顿抑郁分级量表评定疗效。结果卒中后抑郁发生率35.2%。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患者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正常者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97,4.02,P<0.05),不同性别、不同卒中部位抑郁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抗抑郁治疗有效率62.2%。结论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患者抑郁发生率高,抗抑郁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收治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中抽取8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研究组(早期抗抑郁治疗)各40例,观察比较治疗状况,如神经功能、抑郁状况等。结果治疗前组间HAMD评分、CSS评分、B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HAMD评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早期接受抗抑郁治疗,可显著改善其抑郁症状,利于神经功能康复,进而改善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抑郁脑梗死患者卒中后疲劳(PSF)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21年4月-2022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老年医学科的199例非抑郁脑梗死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疲劳严重度量表(FF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进行调查。将非抑郁脑梗死患者分为PSF组和非PSF组,比较2组患者的人口学因素、疾病病史、实验室检查、临床因素等。结果 纳入的199例非抑郁脑梗死患者中,PSF组71例(35.68%),非PSF组128例(64.3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额叶病变(OR=5.026, 95%CI:1.926~13.115;P=0.001)、肌少症(OR=9.031,95%CI:3.586~22.743;P<0.001)、睡眠质量(OR=1.245,95%CI:1.111~1.395;P<0.001)是PSF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额叶病变、肌少症、睡眠质量是影响PSF的主要危险因素。这提示对于非抑郁脑梗死患者,需要注重额叶梗死、肌少症及睡眠质量的评估,以便予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PSF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选取75例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药物组)和针药治疗组(治疗组)。药物组给予氟西汀(百优解)20mg/d,治疗组在应用氟西汀的同时,还给予电针刺激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4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卒中量表(CSS)及Barthel指数量表(BI指数)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经2周治疗后,其抑郁症状明显改善,HAMD评分降低;治疗4周后,2组患者抑郁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的时间均早于药物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具有起效时间快、疗效佳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老年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康复组及联合组,每组40例。每组予常规治疗,药物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抗抑郁药物文拉法辛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行早期康复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早期康复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1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结果:治疗后4、12周,3组HAMD及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I评分高于治疗前(均P0.05或0.01)。治疗后4周,药物组HAMD评分高于联合组(P0.05),BI评分显著低于联合组(P0.01);康复组HAMD及NIHSS评分显著高于联合组(P0.01),BI评分低于联合组(P0.05)。治疗后12周,药物组HAMD及NIHSS评分高于联合组(P0.05),BI评分显著低于联合组(P0.01);康复组HAMD评分显著高于联合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能显著改善老年性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后除脑卒中各种躯体症状外,出现以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功能迟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情感障碍,是一种继发性抑郁。作为脑卒中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并发症。至少1/3脑卒中幸存者在卒中后或早或晚地都有抑郁的表现[1],且对患者的认知功能[2]和神经功能恢复[3]和生活均有不利影响并增加病死率。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PSD药物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多项临床试验肯定了此 相似文献
7.
8.
9.
抗抑郁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老年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治疗作用,为改善心肌梗死的预后及提高心肌梗死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14例老年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肌梗死治疗,Ⅰ组患者加服抗抑郁药物,Ⅱ组患者加服安慰剂。对两组患者随访5年,观察抗抑郁治疗效果。结果:Ⅰ组患者5年中死亡率、再次心肌梗死率较Ⅱ组患者下降,生存质量提高。结论:抗抑郁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抑郁可增加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MRS),分析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脑代谢物变化的特点。方法:对1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PSD组)和10例梗死后无抑郁患者(非PSD组)行头颅1H-MRS检查,测量感兴趣区(ROI)双侧颞叶、丘脑、脑卒中部位及对侧正常区域的氮-乙酰天冬氨酸(NAA)、含胆碱化合物(Cho)、肌醇(mI)、肌酸(Cr)的含量,计算NAA/Cr、Cho/Cr以及mI/Cr比值。结果:PSD组双侧颞叶NAA、NAA/Cr,右侧丘脑NAA的值非PSD组,而双侧颞叶Cho、Cho/Cr,右侧丘脑mI/Cr的值非PSD组(均P0.05)。结论:MRS可以反映PSD患者脑内各代谢物水平的改变,可能为PSD早期发现及发病机制等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脑卒中患者除偏瘫外,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语言功能障碍,产生一系列的情感行为变化,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心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后抑郁的调查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宛玲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7(4):F003-F003
脑梗死后的抑郁障碍 (简称PSD) ,是脑梗死后常见并发症 ,其发生率为 2 3 %~ 65 %,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 ,越来越被临床重视 ,我科对 2 0 0 2年住院 10 5例脑梗死患者中 5 2例并发抑郁患者进行了系统护理 ,对减轻消除抑郁情绪 ,加快疾病康复 ,收到一定成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本组调查对象为我院 2 0 0 2年脑梗死住院病人 ,共 10 5例 ,其中男 62例 ,女 43例 ;年龄 3 4~ 70岁 ;均已婚 ,其中 5例丧偶独居 ,以往无器质性脑病及精神病 ,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证实。神志清楚。职业 :农民 2 2例 ,工人 5 4例 ,干部 18例 …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抑郁状态的治疗与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症状,同时探讨抗抑郁治疗和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患者118例,采用贝克抑郁调查表对每位患者进行调查,将评分>10的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抗抑郁药物黛立新,并进行心理干预护理.1个月后再次进行问卷和病情转归调查.结果 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28%有轻~中度抑郁症状.抗抑郁治疗1个月后,再次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再次心肌梗死人数对照组比治疗组多,但由于例数少,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抑郁症状在因急性心肌梗死而住院的患者中常见,抗抑郁治疗和心理护理干预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1个月内再次心血管事件和再住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症状,同时探讨抗抑郁治疗和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患者118例,采用贝克抑郁调查表对每位患者进行调查,将评分>10的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抗抑郁药物黛立新,并进行心理干预护理。1个月后再次进行问卷和病情转归调查。结果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28%有轻~中度抑郁症状。抗抑郁治疗1个月后,再次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再次心肌梗死人数对照组比治疗组多,但由于例数少,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郁症状在因急性心肌梗死而住院的患者中常见,抗抑郁治疗和心理护理干预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1个月内再次心血管事件和再住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正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发生在脑卒中后的一组较为复杂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和性格变化、睡眠不好、兴趣减退、身体不适、能力下降、悲观无价值感等,常在患病1年出现,持续2周以上,约有20%~50%的脑卒中患者病后会发生PSD[1]。PSD可增高患者病死率,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的患者病死率较未出现抑郁患者高出2.4倍[2];心境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康复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引发自杀等严重后果[3]。PS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脑血管病变造成调节情感 相似文献
17.
就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进行临床对照研究 ,对溶栓治疗的疗效、药物剂量、影响因素及溶栓治疗后脑出血并发症进行探讨。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996~ 1998年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76例分为溶栓组 46例 ,男 2 9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 5 9.48岁 ;对照组 30例 ,男 2 0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5 2 .0 0岁。全部患者均符合溶栓标准 ,发病 6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溶栓组发病后平均 4.96小时开始用药 ,对照组发病后平均 5 .2 0小时开始用药。表 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 )组别基本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死亡溶栓组 第 1日 5 (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与脑梗死部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水平的关系。方法对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的15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PSD组和对照组,对脑梗死部位分类,并检测血浆Hcy、H2S浓度,分析其与PSD的关系。结果 PSD组患者平均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2S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PSD与额颞叶梗死密切相关,Hcy升高、H2S浓度降低可能导致P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能力评及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选取脑梗死患者82例,40例发病24h后治疗患者为对照组,42例发病6h内治疗患者为超早期治疗组,其中22例发病3h内治疗患者为超早期甲组,20例发病3h后治疗患者为超早期乙组,对比三组临床疗效。超早期甲组与乙组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间治疗有效率差异不显著;对照组与超早期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超早期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尽量在发病后6h内展开超早期治疗,从而实现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