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判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334例AMI住院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其临床特征、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死亡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RDW是影响住院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1,95%CI:1.28~3.72,P<0.05)。AMI患者RDW持续升高,发生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事件增加(χ2=6.71、4.19、5.31,P<0.05)。 结论:RDW是影响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DW升高提示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血清NT-proBNP检测对冠心病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树芝  鲁晓红  谭逵  陈健  易斌 《检验医学》2011,26(5):312-316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浓度变化对冠心病(CHD)患者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132例CHD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无症状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和30名健康对照者及3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后第7天、第15天、第30天血清NT-proBNP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CHD患者同步作心电图检查。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0 d,观察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CHD不同病变程度各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逐渐升高,并与患者心功能分级[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Ⅰ~Ⅳ]呈正相关(r=0.81,P〈0.01)。NT-proBNP〉1 596.63 ng/L的CHD患者NYHAⅢ~Ⅳ级、心电图ST-T改变、随访期内出现MACE的例数明显高于NT-proBNP≤1 596.63 ng/L者(P〈0.01)。ACS患者好转出院组治疗后第7天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继续下降。死亡组治疗过程中血清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治疗后第15天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心力衰竭(HF)恶化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I阴性死亡组与cTnI阳性死亡组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与CH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CHD患者早期诊断、预后及死亡风险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CHD患者危险分层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90天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血清NT-proBNP水平与溶栓后90天预后情况的相关性,同时引入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入组患者106例,其中男性79例,女性27例,血清NT-proBNP水平与入院时NIHSS基线评分(rs=0.352,P=0.003)、年龄(rs=0.377,P=0.002)呈正相关;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在心源性脑卒中患者最为常见,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Z=40.38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T-proBNP水平[OR95%CI=(1.021,35.717)]、空腹血糖升高[OR 95%CI=(1.127,1.926)]和入院时NIHSS评分高[OR 95%CI=(1.018,1.231)]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9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可能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发病90天内死亡率增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脓毒症患者发生高钠血症的危险因素,及合并高钠血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使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明确脓毒症患者10个危险因素与合并高钠血症的关系,包括年龄、性别、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 CRP)水平等;同时,比较高钠血症组与非高钠血症组28 d死亡率、住院时间等预后指标。结果 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发生高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1.15;95%C I 1.022-1.294);高钠血症的脓毒症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 APACHEⅡ评分是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高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与未发生高钠血症的患者比较,合并高钠血症的患者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发病24 h内初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316例,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其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 176例与对照组(Hcy 10μmol/L) 140例,收集患者病史、化验检查、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住院资料,分析2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心脏破裂和联合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型高血压是初发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不良危险因素。结论 H型高血压是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人房颤与血尿酸水平、左房大小的关系,并分析这一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住院的房颤患者89例作为房颤研究组,同期住院窦性心律患者85例作为非房颤对照组。记录各组一般资料及超声心动图、血生化水平。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房颤研究组与非房颤对照组相比,年龄较大(P〈0.017),超声心动测量左房内径偏大(P〈0.001),左室射血分数较低(P〈0.001),血肌酐(P=0.003)、尿酸(P=0.001)、尿素氮(P〈0.001)均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水平和左心房内径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房颤的发生存在显著的关系。结论血尿酸水平和左心房大小与老年患者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评估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100例心衰住院患者,在入院d2常规行心脏彩超及血液生化检查,并测定患者血浆中N T-proBN P水平。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彩超、NT-proBNP水平及18个月随访期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按随访期内是否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分为事件组与非事件组,根据 NT-proBNP水平高低分为高 NT-proBNP组(NT-proBNP>3200 pg/mL)和低NT-proBNP组(NT-proBNP≤3200 pg/mL),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事件组NT-proBNP水平较非事件组明显增高( 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NT-proBNP是预测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NT-proBNP水平预测心衰患者18个月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以随访患者平均NT-proBNP水平均数3200 pg/mL作为分组的界值,通过Kaplan-Meier法作NT-proBNP不同水平患者在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曲线,计算Log-rank为29.563( P =0.000)。【结论】 NT-proBNP水平是心衰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不同 N T-proBN P水平对心衰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超过3200 pg/mL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类相关剩余风险与再发心肌梗死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38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相关资料,其中51例为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肌梗死组),187例为初发心肌梗死(初发心肌梗死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并分析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再发心肌梗死的关系。结果再发心肌梗死组发病年龄、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初发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3.708~4.34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三酰甘油及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是再发心肌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OR=1.717、1.035,P〈0.05)。结论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再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简称急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衰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常规治疗,出院后行30d随访,将发生心源性再住院及死亡情况的患者纳入事件组,将其余患者纳入无事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与体征方面的差异,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30d后,122例患者中40例发生了终点事件。40例患者纳入事件组,82例患者纳入无事件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肌梗死史、冠心病史、房颤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事件组患者心脏功能NYHA分级Ⅲ级占81.71%,明显高于事件组的40.00%;Ⅳ级占18.29%,明显低于事件组的60.00%(P0.05)。两组患者在夜间呼吸困难、主动脉瓣反流、舒张压、心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组下肢水肿、肺部啰音、二尖瓣反流百分比明显高于无事件组(P0.05)。事件组LVEDD、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事件组,LVEF、收缩压明显低于无事件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NT-proBNP水平过高是急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OR=3.522,P=0.021,95%CI为1.080~4.361)。结论较高的NT-proBNP水平是急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显著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发生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9年某三甲医院心内科急性心梗患者便秘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等对便秘发生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梗患者便秘的发生率为27.4%,单因素分析中年龄、住院时间、糖尿病、吗啡使用情况、利尿剂使用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吗啡使用情况、利尿剂使用情况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住院时间、吗啡、利尿剂的使用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独立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根据影响因素,识别急性心肌梗死便秘风险高危患者,提高警惕,并给予针对性治疗与护理,减少患者突发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检测610例急性心梗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并按结果的四分位间距将其分为低水平组、较低水平组、较高水平组和高水平组,比较各组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再按随访期(6个月)是否发生MACE分为有事件组(108例)和无事件组(502例),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血清铁蛋白水平对急性心梗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血清铁蛋白高水平组(≥348 ng/m L)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高,达33.1%,显著高于低水平组、较低水平组及较高水平组(P均<0.05)。与无事件组比较,有事件组患者的年龄较大,血清铁蛋白、峰值肌钙蛋白和血肌酐水平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概率升高(P65岁)、合并糖尿病是首次发生急性心梗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检测对首次发生急性心梗患者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预后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与梗死后短期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将80例AMI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测定入院时及入院后24 h、7 d的血浆NT-proBNP浓度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出院随访30 d。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浆24 h、7 d NT-proBNP水平持续增高,两组在入院即刻及入院24 h、7 d时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与LVEDD呈显著正相关(r=0.452,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是心肌梗死后早期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因子,并有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N末端脑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测定AMI患者入院后24、48 h内NT-proBNP的血清水平。结果 AMI患者入院后24、48 h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水平的NT-proBNP AMI患者[(1 720.5±650.7)pg/mL]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危险性高于低水平[(350.6±78.5)pg/mL]的AMI患者(P<0.05)。结论 AMI患者血清具有较高的NT-proBNP水平,其浓度的高低对AMI的治疗、危险分层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确诊为ICU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影响预后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疾病评分、GCS评分、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尿素氮水平(BUN)水平、总胆红素水平(TBIL)水平、血浆白蛋白水平(ALB)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住院史、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血糖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c多元回归分析示ICU住院病史、需要循环支持是影响ICU获得性肺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入ICU时疾病严重性评分值高、高血糖可能是影响ICU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因素,但既往有ICU住院病史及并发休克是ICU获得性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莫广平 《临床医学》2010,30(1):18-20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将362例CKD患者按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A组(112例)和B组(250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既往病史、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红蛋白(Hb)、空腹血糖、血脂、血压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发生心血管事件者(A组)的年龄升高,有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史及吸烟饮酒均比未发生心血管事件者(B组)明显增多(P均(0.05);A组Hcy、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舒张压(DBP)均比B组明显升高(P均(0.01),而H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则比B组明显降低(P均(0.01);A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P(0.01);患者年龄升高、既往有冠心病史、Hcy水平、Hb水平、空腹血糖水平是CK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KD患者存在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多种危险因素,针对性地干预这些危险因素,有可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心血管事件的病死率,改善CK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许琦  杨文东 《临床医学》2013,33(8):16-1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心功能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观察组)和39例AMI非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血清NT-proBNP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空腹血糖和NT-proBNP水平[(10.08±0.73)mmol/L、(1597.6±508.9)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4.91±0.85)mmol/L、(601.4±175.3)pg/ml],P<0.01,住院期间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4.4%)也显著高于对照组(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心功能损害严重,且易发生心血管事件,血清NT-proBNP水平检测可判断心功能损害程度及观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入院时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因AMI收住的35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病死组(45例)与存活组(311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化验指标、心血管并发症(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室速/室颤),以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老年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陈旧性MI病史、脑卒中病史、肾功能不全、贫血、首发症状呼吸困难、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室速/室颤,入院时血清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血红蛋白减低、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峰值水平与老年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陈旧性MI病史,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室速/室颤,入院时eGFR水平是影响老年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及陈旧性MI病史、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入院时eGFR水平是影响老年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测定174例ACS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P)组96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78例及60名健康对照者的NT-pro BNP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及GRACE评分.结果 UP组和AMI组患者NT-pro BNP水平[87.00(38.25,245.75) ng/L、686.00(169.00,1 852.75) ng/L]、GRACE评分[(87.51±17.69)分、(134.74±23.56)分]高于对照组[31.50(13.00,54.75) ng/L、(81.10±15.75)分];LVEF[AMI组(57.72±9.04)%]低于对照组[(64.45±6.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44.111,P<0.001;F值为172.366、18.176,P均<0.01).血清NT-pro BNP水平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r=0.451,P<0.001),与LVEF呈负相关(r=-0.294,P<0.001).结论 ACS患者NT-pro BNP水平升高,LVEF下降,二者与GRACE评分显著相关,与ACS患者危险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LVEF〉50%)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学院心内科连续住院资料完整、有心力衰竭症状或者体征、LVEF正常、有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证据的患者133例[男76例,女57例,年龄(71.7±11.5)岁],并且与同期LVEF下降(〈50%)的心力衰竭患者78例[男54例,女24例,年龄(65.1±16.2)岁]进行比较,以NYHA分级方法评估心脏功能,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Simpson法测定LVEF;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中位数为240d(60~420d)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失代偿再入院和心源性死亡)再发情况。结果(1)与LVEF下降的心力衰竭相比,HFPEF组年龄大[(71.7±11.5)岁vs.(65.1±16.2)岁]、高血压比例高(78.20%vs.53.85%)、NYHA分级轻、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不大[(4.69±0.72)cmvs.(5.68±0.80)cm]、NT-proBNP中位数升高程度轻(2016.0pg/mlvs.4787.0pg/ml),P均〈0.01;冠心病(66.92%vs.51.28%)、2型糖尿病(24.81%vs.12.82%)比例也较高,P均〈0.05;但心血管事件再发情况无统计学意义(26/78vs.30/133,P〉0.05)。(2)Cox模型回归分析显示lg(NT-proBNP)是HFPEF患者独立的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的预后因素,OR=4.865(95%CI:1.607~14.726,P=0.005)。(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NT-proBNP〉2016.0pg/ml组的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是NT-proBNP≤2016.0pg/ml组的3.688倍(95%CI:1.502~9.056,P=0.003)。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对HFPEF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NT-proBNP〉2016.0pg/ml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