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方法:78例初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式为电解剖标测系统加单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测量术前体表心电图各导联的P波时限,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术后随访32.9±4.8个月,有效组64例,复发组14例。复发组术前的P波离散度(46.2±11.8ms)较有效组(37.4±14.2ms)大(P〈0.05)。若以40ms为界值,术前P波离散度预测术后房颤复发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59%。其他的临床及心电图指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肯定,复发组患者术前的P波离散度明显大于非复发组,术前P渡离散度对术后房颤的复发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岩  刘福强  谢勇  萧钟波  赵冬华  彭健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217-1219,1222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145例行环肺静脉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记录术前及术后心电图,测量最大、最小P波时限,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1±0.2)个月,根据是否复发房颤分为复发组51例和未复发组94例。复发组较未复发组的术前最大P渡时限增大[(120.2±11.0)ms比(105.6±7.8)ms,P〈0.001];P波离散度明显增大[(53.6±6.2)ms比(39.9±4.7)ms,P〈0.001];两组P波最小时限及其他临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示术前P波离散度≥46ms(P=0.04)和发作频率≥5次/月(P=0.01)是房颤复发的预测因素,二者预测复发的灵敏度分别是87%和86%;特异度92%和85%。【结论】术前P波离散度及房颤发作频率一定程度上可预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基于斑点追踪技术的应变及应变率来评价房颤患者左房机械功能,并探讨其与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对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4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测量收缩期左房应变及应变率,追踪观察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分析收缩期左房应变及应变率与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42患者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治疗,在3个月追踪期内13例患者出现房颤复发(33.3%),余29例维持窦性心率。复发组年龄、性别比、左房内径、左房客积、左室射血分数与无复发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组左房收缩期总体应变及应变率均低于无复发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收缩期左房应变及应变率与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成功率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出现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等规律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RATs)的预测因素。方法:首次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497例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333例,持续性和(或)永久性房颤164例)在三维标测系统及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下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包括环肺静脉电隔离、线性消融和(或)碎裂电位消融)。术中记录RAT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RATs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术中共有163例患者[32.8%;阵发性房颤92例,持续性和(或)永久性房颤71例]出现195种RATs,持续性和(或)永久性房颤术中RAT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43.3%比27.6%,P〈0.001)。单因素分析发现心脏外科术后(P〈0.001)、术前有RATs(P=0.010)、持续性和(或)永久性房颤(P〈0.001)、左房内径增大(P〈0.001)、左室射血分数降低(P=0.018)是房颤术中出现RATs的影响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心脏外科术后[优势比(0R)=8.14,95%可信区间(CI):I.69~39.1,P=0.0093、术前有RATsEOR=2.15,95%CI:1.35~3.42,P=0.001]、持续性和(或)永久性房颤[0R=1.71,95%CI:1.06~2.76,P=0.029]、左房内径[0R=1.04,95%CI:1.01~1.08,P=0.025]是术中出现RAT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常出现RATs,心脏外科术后、术前有RATs、持续性和(或)永久性房颤、左房内径是术中出现RATs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P波离散度和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与房颤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间的关系。方法:记录182例首次成功接受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和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窦性心律时的12导联心电图,计算P波离散度,同步测定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随访术后6个月内患者有无房颤发作,同时分析其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和消融手术资料。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的房颤复发率为21.4%。无房颤复发组患者的年龄小[(47.6±6.1)岁比(60.2±9.5)岁]、孤立性房颤百分比高(69.5%比47.3%),且其P波离散度无论在术前还是在术后1 d及1、3、6个月均显著小于房颤复发组(P0.05);无房颤复发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6个月的P波离散度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而房颤复发组患者术后的P波离散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房颤复发组患者的NT-proBNP,无论术前还是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其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的房颤复发组(P0.05),且无房颤复发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5);而房颤复发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NT-proBNP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无房颤复发组患者术前的左心房内径较房颤复发组小[(41.3±2.7) mm比(46.6±4.4) mm)],并在术后6个月[(38.0±2.0) mm比(41.3±2.7) mm]较术前显著缩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OR=1.3, 95%CI为0.9~1.0, P0.01)、术前P波离散度(OR=1.2, 95%CI为1.0~1.1, P=0.04)和术前NT-proBNP水平(OR=2.3, 95%CI为1.3~1.7, P=0.03)是房颤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6个月内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术前P波离散度和NT-proBNP水平可为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患者选择及术后预测房颤复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导管冷冻消融治疗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94年Haissaguerre和Swartz等首次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以来,房颤的消融治疗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并逐渐成为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无论是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目前几种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成功率都可以达到90%以上。导管射频消融术因其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常规方法,并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是,房颤消融治疗的疗效仍有待于提高。针对房颤发生不同机制的许多新的消融方法和消融能源不断涌现,并正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射频消融术仍然存在某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杨华  许臣洪  李欣 《医学临床研究》2016,(10):1979-1981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颠)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导管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给予秋水仙碱;对照组40例为安慰剂对照.观察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消融术前、术后两组间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消融术后,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s-CRP及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术后hs-CRP及IL-6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hs-CRP及IL-6水平较前增高(P<0.05).将治疗组进一步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未复发组hs-CRP及IL-6的术后下降幅度大于复发组(P<0.05).[结论]秋水仙碱有助于预防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其早期复发率的减少可能与减轻消融术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心房颤动(AF)患者常合并MR,但二尖瓣反流程度与导管消融(CA)结果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二尖瓣反流程度与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房颤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首次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阵发性房颤患者274例,收集包括临床特征、术前超声心动图参数、二尖瓣功能参数等,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术前二尖瓣反流程度与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1) 274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中,射频术前二尖瓣无反流患者172例(62.77%),轻度反流72例(26.28%),中度反流21例(7.66%),重度反流9例(3.28%);(2)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反流患者在脑卒中史、吸烟史、LAD、LAV、LVESD、EF、消融术后复发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尖瓣反流、LAD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独立因素(P<0.05或P<0.01),在未调整、初步调整以及充分调整协变量后显示,二尖瓣反流程度的加重增加了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风险。结论术前二尖瓣反流程度是房颤射频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且术后复发风险随着二尖瓣反流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提示可能是预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特发性右心室室性早搏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j症状严重、药物治疗疗效欠佳的顽固性特发性右心室室性早搏患者57例给予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远期随访。结果: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9G.5%,术后3d复查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明显减少(P〈0.01);术后1个月内复发2例,再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室性早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随访期间心悸等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对治疗顽固性特发性右心室室性早搏近、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0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治疗和护理资料。结果 通过医护合作,提高了消融成功率,心理护理消除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减少了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结论 护理是保证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8年9月~2012年1月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60岁患者35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60岁患者33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穿刺部位血肿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为20.41%,对照组复发率为15.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阵发性房颤老年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安全有效,不因年龄而影响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导管射频消融组,各29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导管射频消融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于治疗前,平均心率(MEHR)、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且导管射频消融组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最长RR间期(MRRI)短于治疗前,左房中侧径小于治疗前,且导管射频消融组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导管射频消融组症状控制优良率为93.1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8.97%(P<0.05)。治疗12个月后,导管射频消融组房颤复发率为3.45%,明显低于参照组的34.48%(P<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综合征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控制症状,降低房颤复发率,部分患者可避免起搏器植入。  相似文献   

13.
探究冷盐水灌注导管射频消融对于老年人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就诊的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83例,其中左侧抵抗旁道17例(指从心内膜面应用4 mm电极消融≥10次不能成功的房室旁道),Ⅱ型心房扑动18例,房性心动过速1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19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4例。随机分为对观察组51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进行冷盐水灌注导管射频消融,对照组进行常规导管射频消融。比较两组最高温度、功率、最高阻抗等射频消融参数和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最高阻抗和温度比对照组低,但功率比对照组高(P均〈0.05),手术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5%(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也比对照组低(P均〈0.05)。结论冷盐水灌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手术成功率高,复发率小。  相似文献   

14.
辜桃  郑明霞  李丽 《华西医学》2014,(10):1949-1950
目的讨论系统性心理护理干预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4月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干预组患者同时强化心理干预。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SAS、SD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方面,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房颤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射频消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消融指数( AI )指导下持续性房颤左房 BOX 射频消融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2021 年 5 月至2022 年 5 月于漳州市医院治疗的 60 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 AI 组,各 30 例。 对照组行常规导管射频消融, AI 组行 AI 指导下持续性房颤左房 BOX 射频消融,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近期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 3 个月生活质量。 结果: AI 组总放电时长、每点消融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 P<0.05 );两组消融放电次数、需要补点消融数相当( P>0.05 );两组术后 3 个月、 6 个月时复发率相当( P>0.05 );两组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 P>0.05 );术后 3 个月 AI 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 P<0.05 )。结论:与常规导管射频消融相比, AI 指导下持续性房颤左房 BOX 射频消融可有效缩短放电时长,避免过度消融,同时不增加术后复发率与相关并发症,有助于确保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房颤有着较高的发病率,重者可致残致死,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导管消融术已经成为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房颤的复发仍是一个困扰术者及患者的主要问题。多数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是由于肺静脉-左房电位传导恢复。但肺静脉外异位病灶也在阵发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中起着一定作用,甚至在部分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次研究旨在分析肺静脉电位传导未恢复的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患者基线特征、异位灶分布特点、消融情况等,以期进一步减少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复发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另选择正常对照组82例,所有观察对象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二尖瓣血流频谱E波和A波速度、E波与A波的速度比值(E/A),对两组观察对象RT-3DE左房容积参数及左房功能参数进行对比,其中包含左房最大及最小容积以及左房功能参数。结果导管射频消融术前,房颤组心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快(P0.05);术后3个月心率较术前明显减慢(P0.05),心率接近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术前阵发性房颤组E峰、E/A显著增高(P0.05),A峰显著降低(P0.05),术前PVa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差异(P0.05);阵发性房颤组术后3天与术前相比A峰明显降低(P0.05),E峰无明显变化(P0.05),心室收缩期S波峰值流速(PVs)、舒张期D波流速(PVd)、舒张期逆向A波峰值流速(PVa)也无明显变化(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患者A峰明显升高,E/A减小(P0.05),PVs、PVd、PVa仍没有明显变化(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阵发性房颤组的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显著较高(P0.05),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及被动射血分数(LAPEF)均显著较低(P0.05)。阵发性房颤组术后3天与术前相比,各容积指标没有明显变化;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LAVmax、LAVp和LAVmin减小(P0.05),LAPEF、LAAEF增高(P0.05)。结论 RT-3D技术可以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容积参数和功能参数的测定,以此来对射频消融术前后患者的左房功能进行评价,并且研究结果显示射频消融术后房颤患者左房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的围手术期护理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中的应用价值,为患者的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接受房颤射频手术治疗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CARTO指导下完成房颤射频消融术,分析其相关的护理干预工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14.84±55.79) min,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护理满意度为98.57%。其中5例持续性房颤术后仍出现房颤现象,经即刻电转复后恢复窦律。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3个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12月,阵发性房颤出现1例复发,手术成功率为97.91%,持续性房颤中2例复发,手术成功率为90.91%。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在基于CARTO三维标测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通过对术前、术中、术后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术前术后心理压力,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复发情况,更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使肺静脉电解剖隔离和消除左房碎裂电位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效果,进一步探讨与心房扑动(简称房扑)的关系。方法63例房颤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32例,持续性房颤31例。在Ensite NavX三维标测系统下,建立左心房一肺静脉电解剖模型,分别对左、右肺静脉前庭大环状消融达完全左心房.肺静脉电解剖隔离,若房颤未终止或被诱发,再标测左心房内碎裂电位,消融碎裂电位;对22例合并典型房扑者行三尖瓣峡部消融。随访9个月观察影响手术复发的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左心房一肺静脉电解剖隔离。3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中23例(71.9%)和3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8例(25.8%)经单纯肺静脉电隔离后房颤终止,不被诱发,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7例(21.8%)阵发性房颤和19例(61.3%)持续性房颤患者经联合消融左心房碎裂电位转复窦律,2例阵发性房颤和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住院期间转复,术中总房颤即刻终止率两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消融成功率分别为84.4%和80.6%(P=0.697),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典型房扑是房颤术后复发的一个危险因素(P=0.007)。结论肺静脉电解剖隔离结合消除左心房碎裂电位是治疗房颤的一种有效策略,房颤和房扑的启动与维持可能存在一些共同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手术成功率与海拔、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就诊的93例心房颤动患者,所有患者均来自青海省,均接受导管消融术治疗,患者均随访6个月后,根据手术情况分为手术复发组13例和手术成功组80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对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成功率与年龄和海拔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后,手术复发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7例,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再次导消融术后均成功。手术成功组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出现消融后复发。两组患者在性别、左心房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等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年龄和海拔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成功率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r=-0.894,P<0.05);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成功率与患者海拔呈负相关(r=-0.787,P<0.05)。结论高原地区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手术成功率与患者海拔和年龄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