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紧急介入治疗结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对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紧急介入治疗结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介入治疗结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紧急介入治疗结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是治疗AMI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的较好方法,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由气囊导管和主动脉反搏泵两部分组成。1968年,Kantrowitz首先将IABP应用于临床治疗心源性休克。IABP作为暂时性心室辅助方式是治疗因心肌缺血缺氧引起药物治疗无效的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顽固性心绞痛的有效方法[1]。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ic baiioon pump,IABP)是机械辅助循环方法之一,系通过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到降主动脉内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在心脏舒张期,气囊充气,主动脉舒张压增高,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肌供血增加,心脏收缩前气囊放气,主动脉压力下降,心脏后负荷下降。射血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麻朴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0):182-183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0例行主动内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50例患者行PCI术,术后给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由于观察及时,护理到位,其中49例均未出现并发症,康复出院,一例死亡。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可大大降低心脏病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率,提高治愈率。IABP术后严密监测和全方位护理不仅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患者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IABP辅助下行冠脉介入治疗23例,应用IABP 3~10 d,其中21例病情稳定出院,2例因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护理人员应熟知有关IABP的工作原理,加强术后监护,提高心血管术后急危重症患者的存活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IABP)用于支持和稳定心脏功能,能将患者从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带来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方法为2010年6月-2013年10月PCI治疗521例中的49例患者行IABP术的临床资料进行护理回顾与总结。结果47例临床无并发症康复出院,2例术后死亡,临床救治成功率95.9%。结论IABP患者在经历诸如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就需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以支持和稳定患者的心脏状态。IABP术后护理是IABP术后患者成功获益地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危重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危重心脏病并发心源性休克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应用IABP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25例患者中,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23例;存活18例,抢救成功率为72%;死亡7例。结论IABP治疗危重心脏病患者疗效显著,早期使用IABP治疗较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是将一根球囊导管插入降主动脉,与反搏泵连接,于心室舒张期气囊充气,收缩期气囊放气,减少心脏后负荷及做功。其目的是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液灌注,减少心脏的后负荷及心肌耗氧量。我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介入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作者自身的体会,总结IABP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这一特殊人群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 应用IABP治疗过程中,56例患者出现IABP相关并发症.由于监测密切,诊断及时,治疗恰当,所有患者均未因IABP相关并发症而死亡.结论 做好插管前后的护理,尤其要重视IABP并发症的护理诊断和预防,包括主动脉并发症、下肢血管缺血和感染等;同时需做好血流动力学监测、体位的保持、球囊的护理以及患者的心理护理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合并有低血压状态或心源性休克或泵衰竭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过程中,辅助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合并有低血压状态或心源性休克或泵衰竭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应用IABP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安全性。结果:73例患者应用IABP后血流动力学情况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减少血管再闭塞率,缓解泵衰竭,降低了死亡率,增加冠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研究心脏直视术后低心排征在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治疗中患者病情的变化。方法记录并保存所有患者在安排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治疗前和整个过程结柬之后的变化、调节肌张力的药物剂量以及此时的血流动力学记录的数据。结果使用主动脉内气裳反搏后,心房内压、HR、脉压差均明显趋于正常,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含量均下降,多巴胺下降时间较迟。结论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应用可以使心脏直视术后低心排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得到明显的好转,尽早使用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护理体会。方法经股动脉穿刺送入IABP球囊导管至降主动脉起始下方1~2cm处,确定位置后缝合固定IABP球囊导管,连接压力控制机,设定反搏比率开始与心电图同步反搏。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临床护理,并对并发症进行密切观察与处理。结果 12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术后恢复较好,患者比较满意。结论临床护理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IABP)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以保证IABP的有效实施。方法通过对29例CABG患者使用IABP辅助循环的患者进行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掌握触发方式、观察反搏波形、预防并发症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29例患者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心排血量上升,尿量增加,反博图形正常,并发症得到了很好的预防及护理,持续40~72h后拔管。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辅助循环疗效是肯定的,总结出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对策是可行的,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心脏外科患者手术前后临床各阶段常发生低心输出量综合症,临床常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辅助循环,其方法是将气囊导管由患者股动脉逆行插入到降主动脉,气囊导管尾端与体外的气囊反搏泵相接,以心电图信号或动脉压力曲线触发,控制气囊的充气和放气,既可增加心肌灌注又可减少氧耗[1],是心力衰竭患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的最主要的支持装置之一[2].但下肢动脉缺血是应用IABP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于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患者[3],文献报道中的发生率为8% ~ 18%[4-7].从置人IABP导管的方法上降低此类患者的下肢动脉缺血的发生率研究国内尚无报道.本研究的目是对比两种插入方法(有外鞘介导并保留和无外鞘介导)对下肢动脉缺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及冠心病心脏直视低心输出量的泵衰竭患者,在单纯药物治疗下其住院期间的病死率高达80%~100%。近年来不断有临床试验证实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等辅助循环手段的应用,对提高这类疾病的疗效,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收集了2003年12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内外科应用IABP者21例,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为左心室辅助装置,1967年,Kantrowitz首次在临床应用并获得成功。其原理为:心脏舒张期开始主动脉瓣关闭后球囊迅速充盈,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使心肌的供血量增加,并改善脑和外周血管的灌注;舒张末期主动脉瓣开放之前球囊快速回缩,主动脉压力急剧下降,使收缩期左心室射血阻力明显下降,降低左心室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增加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共26例危重患者采用IABP治疗。现将术后监测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治疗成人急性心脏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回顾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因急性心脏功能衰竭接受ECMO联合IABP治疗的成年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单纯CABG 28例,CABG加瓣膜手术6例,CABG加室壁瘤成型6例,CABG加房颤射频消融术2例,CABG加室间隔穿孔修补2例,瓣膜手术8例,心脏移植1例,暴发性心肌炎1例.先行置入IABP后循环仍然不能维持,后放置ECMO辅助的患者39例,先行置入ECMO后因左心室后负荷增加、主动脉瓣开放受限放置IABP辅助的患者15例.52例患者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ECMO,2例经股静脉-升主动脉插管建立ECMO,并经另一侧股动脉插管建立IABP.辅助期间应用肝素全身抗凝.结果 34例(63%)患者成功脱离机械辅助,21例(38.9%)存活出院.主要并发症为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32例、感染23例、氧合器血浆渗漏19例、出血18例、肢体缺血8例、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结论 体外膜式氧合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可相互协同、作用互补,及时放置并积极预防、治疗并发症可以提高急性心脏功能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评价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联合IABP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IABP后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衰指标,平均动脉压升高,多巴胺用量减少,平均心率下降,尿量增加,脑钠钛水平降低。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有效,显著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王小敏 《江西医药》2004,39(5):349-350
IABC即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机械辅助循环方法之一,系通过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到降主动脉内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在舒张期气囊冲气,在心脏收缩前气囊排气,起到辅助心脏的作用。我院2003年引进了IABC装置。在抢救重症心脏衰竭的病人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下面介绍的4例IABC安装术后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是治疗心脏外科围手术期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的重要措施。借助IABP的支持,已使许多患有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能顺利地经受复杂的心内直视手术。我们对1998年1月-2001年8月收治的42例应用I-A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2例应用IABP治疗的患者中,男24例,女 18例,平均年龄(58.5±9.92)岁。二尖瓣替换+冠脉搭桥术2例;二尖瓣替换+三尖瓣成形术6例;二尖瓣替换+主动脉瓣替换+三尖瓣成形术11例;主动脉瓣替换术3例;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