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可注射硫酸钙植入治疗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临床预后,探讨该手术适应证及其优点。方法:选取2001-06/2006-0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骨科收治的29例累及距下关节的严重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切口采用跟骨外侧“L”切口,分别切开皮肤、深筋膜,注意防止损伤腓肠外侧皮神经。采取跟骨外侧手术入路,对跟骨骨折移位行撬拨复位后植入可注射硫酸钙骨替代物,再予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29例累及距下关节的严重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①术后患者足部疼痛、足行走功能、足跟部畸形矫正评估结果:29例患者中,优15例,良11例,差3例,优良率达89.7%。②手术前后相关指标测量结果的比较:与术前比较,术后Bihler角、Gissane角、跟骨轴长、丘部跟骨高度、跟骨水平长度及结节部高度均明显增加(P<0.05),跟骨宽度明显减小(P<0.05)。③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手术前后X线片对比:术前跟骨粉碎性骨折,骨折累及距下关节面,跟骨短缩、增宽畸形;术中对距下关节面进行撬拨复位,关节面近似平整,采用可注射硫酸钙骨替代物植入充填,随后采用可塑性跟骨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术后3个月跟骨长度、宽度以及丘部高度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可注射硫酸钙植入 内固定术是治疗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恢复后足外形及功能,缓解后足疼痛,促进跟骨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行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患者20例(23足),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10足,Ⅲ型11足,Ⅳ型2足。跟骨异型钢板固定15足,重建钢板固定8足,其中行自体髂骨植骨4足。结果本组优12例,良8例,差3例,优良率占87%。结论对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周军杰  俞光荣  曹成福  纪斌  王臻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50-52,I0003
目的:通过观察可注射硫酸钙植入治疗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临床预后,探讨该手术适应证及其优点。 方法:选取2001-06/2006-0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骨科收治。的29例累及距下关节的严重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切口采用跟骨外侧“L”切口。分别切开皮肤、深筋膜,注意防止损伤腓肠外侧皮神经。采取跟骨外侧手术入路,对跟骨骨折移位行撬拨复位后植入可注射硫酸钙骨替代物,再予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 结果:29例累及距下关节的严重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①术后患者足部疼痛、足行走功能、足跟部畸形矫正评估结果:29例患者中,优15例。良11例,差3例,优良率达89.7%。②手术前后相关指标测量结果的比较:与术前比较,术后Boehler角、Gissane角、跟骨轴长、丘部跟骨高度、跟骨水平长度及结节部高度均明显增加(P〈0.05),跟骨宽度明显减小(P〈0.05)。③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手术前后X线片对比:术前跟骨粉碎性骨折,骨折累及距下关节面,跟骨短缩、增宽畸形;术中对距下关节面进行撬拨复位,关节面近似平整,采用可注射硫酸钙骨替代物植入充填,随后采用可塑性跟骨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术后3个月跟骨长度、宽度以及丘部高度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可注射硫酸钙植入+内固定术是治疗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恢复后足外形及功能,缓解后足疼痛,促进跟骨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4例(79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前进行跟骨侧、轴位X线片及跟骨冠状面和水平CT检查,其中Bohler角为10.98°±6.15°,Gissane角为78.71°±13.72°,跟骨高度为(32.8±7.1)mm。并在骨折后8~17 d采用跟骨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对全部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比较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结果 79足中优41足,良30足,可8足,优良率为89.9%。64例患者术后Bohler角为29.45°±9.67°,Gissane角为133.46°±21.02°,跟骨高度为(41.3±4.1)mm,显著高于术前的以上各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予以经跟骨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能有效恢复跟骨的整体外形及长、宽、高等参数,重建距下关节面及跟骰关节面,使其稳定性得到保证,能够早期进行活动,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跟骨骨折CT及3D重建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跟骨骨折CT检查及3D重建的价值。方法 CT检查101侧跟骨,3D重建61侧。结果 ①关节外跟骨骨折7侧,关节内骨折44侧。伴后跟距下关节面骨折43侧,按Sanders氏分型为:Ⅰ型14侧,Ⅱ型19侧,Ⅲ型7侧,Ⅳ型3侧。②3D重建跟距下关节面骨折呈斜线形、“Y”字形、倒“Y”字形、不规则形及塌陷或移位形改变。跟骰关节面骨折呈线形、凹陷或粉碎性改变。③采用1mm准直SCT扫描3D重建效果明显优于3mm及5mm者。④SCT及3D重建能较好地显示可塑型跟骨钢板与跟骨间的关系。结论 CT检查及3D重建对判断跟骨骨折的严重程度及术后随访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跟距骨桥形成机制、解剖特点和临床表现。材料和方法:观察28足跟距骨桥正侧位X线片、4例CT横断扫描、10例行足部斜位X线点片。其中男10例,女14例,单侧20例,双侧4例。结果:不完全性跟距骨桥共18足,X线片上可见跟、距关节内侧的骨性突起,跟距两骨间有一间隙,跟、距骨的异常骨块表面光滑,距骨内结节增大,呈帽状扣在异常增大的载距突上面。CT见跟、距关节间隙变窄,边缘变尖、硬化、翘起,尤以跟、距后关节为著。完全性跟距骨桥10足,在X片及CT上可见跟、距关节间隙消失,骨桥影呈骨性连换,CT见跟、距两骨间有骨小梁沟通。结论:认识跟距骨桥的X线征象,有助于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杂跟骨骨折的方法,评价临床效果。方法按照Sander分型标准,筛选符合Ⅲ型和Ⅳ型跟骨骨折的患者,共计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跟骨骨折27例30足,其中陈旧性骨折4例5足,均使用国产跟骨钛钢板固定,其中10足辅以钢板外螺丝钉、克氏针固定,1例Ⅳ型骨折早期行距下关节融合术。结果按照Maryland foot Scone足部功能评分系统指标评价,以每一只足为分析基数,优18足,良5足,优良率76.7%;可3足,差4足,其中有2足Ⅳ型骨折和1足陈旧性骨折,差的4足均为陈旧性骨折。结论手术内固定是复杂跟骨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骨折复位和固定的质量影响着手术效果。恢复距下关节及跟骰关节面,维持正常的足弓形态,调整好Bohlers角和Gissans角,恢复跟骨的长度、宽度和高度,选择良好的内固定,是手术复位固定重点。早期手术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方法:2003-12~2005-12收治11例共16足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手术治疗。平均35岁(18~62岁);左足4例,右足2例,双足5例。使用小切口直视下手法整复和克氏针撬拨恢复关节面完整,保留克氏针在位,结合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术后早期功能训练。比较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结果:术后8例共10足获得随访。Maryland足部评分评价手术效果:优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5.4%。术后X线片检查Bohler角改善明显,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改善不明显。结论: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容易、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Bohler角明显和康复快等优点,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的改善有待于手术器械的改进来完善。  相似文献   

9.
张静波  魏东 《临床医学》2009,29(12):112-113
目的探讨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2003年至2009年4月采用撬拔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中药熏洗治疗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的24例患者26足。按Sanders标准分型:Ⅱ型19例21足,Ⅱ型5例5足。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诊,随诊时间10—36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3足皮肤切口皮缘坏死,经换药、频谱照射、抗炎治疗后愈合,无骨感染及骨外露发生.按Marylangfootscore评分:优良16足,良5足,中4足,差1足,优良率80.7%.结论对于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Ⅱ、Ⅲ型骨折,采用撬拨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伤残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轴位双斯氏针复位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采用轴位双斯氏针复位固定术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X光电视监视下在跟骨结节处,钻入斯氏针1枚复位,当跟距结节角恢复到30度后,将斯氏针打入穿越骨折线到骨前端近皮质处,取另1枚斯氏针于跟骨结节下1cm平行钻入跟骨固定,术毕石膏固定患足于背伸90度。结果40例跟骨骨折行该术式治疗,经3~6个月随诊,根据患者自觉症状,足外观,距下关节复位情况,能否恢复伤前工作及跟距结节角评定关节功能,优29例;良8例;差3例。结论轴位双斯氏针复位固定治疗跟骨骨折,选材方便,操作简单易学,手术时间短、复位容易、固定牢靠、适应证广、疗效满意,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钛板及人工骨移植在重建跟骨关节面塌陷骨折的完整和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跟骨钛板及人工骨移植治疗跟骨塌陷性骨折24例27足,临床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2个月。结果:24例跟骨关节面塌陷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按Kerr百分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15足,良10足,一般1足,差1足,优良率为92.6%。结论:应用跟骨钛板及人工骨移植重建跟骨塌陷骨折距下关节面完整和稳定性,固定坚强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重建跟骨体高度及Bobhler角,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笔者2000-01/2006-10共收治的跟骨骨折42例,对其中29例跟骨骨折进行了手术治疗,并进行随访,患足功能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8例,年龄18~65(平均38.3)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2例,交通事故伤7例。其中合并骨盆骨折6例,股骨骨折3例,腰椎压缩性骨折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3 d,平均4.8 d,29例按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19足,Ⅲ型7足,Ⅳ型3足。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摄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Bo lher角0~20°G issane角89~°100,°有条件者可进行CT扫描检查。1.2治疗方法取侧卧位,在硬膜外麻醉下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显露跟骨外板及跟距关节,切皮时不用电刀,不行皮下分离,皮肤与皮下组织一次切开,直接行骨膜下剥离以保护皮肤的血运,显露距下关节及跟骰关节,充分暴露跟骨外侧壁,用骨膜剥离子撬拨复位挺起向下塌陷、旋转的后关节面,同时跟骨结节处予以牵引帮助复位,侧方挤压增宽的跟骨以恢复其宽度,骨缺损部取髂骨或磷酸钙人工骨植入,跟骨外形恢复后选用合适的跟骨钢板、可塑形跟骨钛钢板固定,术后未用外固定,术后应用抗生素7~10 d,患肢...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MPR)在跟骨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8例30个跟骨骨折的轴位CT、MPR及表面重建(SSD)CT的表现,对骨折进行分型。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 30个跟骨骨折中,骨折涉及距下关节6个跟骨,涉及距下关节24个跟骨。22例骨折涉及距下关节进行手术治疗,16例术中给予植骨,手术结果证实了MPR和SSD显示的骨折情况,并取得良好疗效。MPR能准确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严重性、移位的程度及相应的软组织损伤;SSD有助于骨折块的立本定位,术前正确评估骨关节损伤和塌陷的程度。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和MPR对术前骨折的分类,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5例跟骨骨折患者的螺旋CT三维重建表现、CT分型,根据分型指导临床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结果多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各型跟骨骨折,明确骨折线的走行、骨折片的数目,可发现X线平片不能看到的关节腔内骨折片,关节囊和软组织显示清晰。结论跟骨骨折的多层螺旋CT检查能准确地对跟骨骨折进行分型,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估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lI-IV型跟骨骨折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共38例46足,男性36例44足,女性2例2足,其中包括双侧跟骨骨折8例。年龄24~60岁,平均36岁。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18足,Ⅲ型18足,Ⅳ型10足。手术方法:采取硬膜外麻醉、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单足取侧卧位,患足在上;双足取俯卧位,患肢上气囊止血带。作跟骨外侧“L”形切口,远端稍往上倾斜而不是平行于足底。切开软组织,直达跟骨外侧壁骨膜,注意保护排肠神经和排骨长短肌键,向前上做骨膜下锐性剥离,皮瓣边缘缝合固定,小心牵拉皮瓣,显露整个跟骨外侧壁,必要时远侧可延长到跟骸关节。先用1枚3.smm斯氏针横穿跟骨并向远端牵引,以复位跟骨的高度、Bohler角及矫正内外翻畸形。在维持牵引的情况下,取1枚约2.5 mm克氏针从足跟斜穿距下关节达距骨中部,以维持跟骨位置,再用骨膜剥离器以距骨下关节面为模板撬拔复位关节内骨折。根据跟骨骨缺损情况,取骼骨(或人工骨)植骨,填充骨缺损。再用夹挤手法复位外侧壁及纠正跟骨宽度。用适当大小的Y形跟骨钢板维持跟骨位置,注意通过钢...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在跟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及三维重组技术在跟骨骨折的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X线平片或临床检查怀疑或确诊跟骨骨折的106例病人,对其中97例患者118足跟骨关节行16层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组观察,由4组放射科医师分别对不同重建层厚及三维重组图像进行分析,在Sanders分型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外科治疗的需要,对跟骨骨折进行CT三维分型。结果:(1)4组医师应用0.625mm层厚共显示骨折线221条;1.25、2.5、 5.0mm层厚图像骨折线显示率分别为98.6%(218/221)、70.1%(155/221)、53.8%(119/221)。(2)轴位薄层(层厚1.25mm)骨折线检出率98.6%(218/221),MPR骨折线检出率100%(221/221),MIP骨折线检出率84.2% (186/221),VR骨折线检出率88.2%(195/221)。(3)118足跟骨关节外骨折21足;关节内骨折97足,SandersⅠ型17 足,Ⅱ型29足,Ⅲ型36足,Ⅳ型15足。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对跟骨骨折的诊断、分型具有重要价值,三维重组对手术治疗计划的制定和预后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7.
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3例(35足)Sanders II型、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在C形臂X线机下经皮斯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固定。35足术后12个月侧位X线,距下关节面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移位≤2mm)。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疗效进行评分:优25足,良6足,可4足,优良率为88.57%。术后无伤口感染,无斯氏针及外固定针断裂、松动、滑脱。3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经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经皮撬拨复位加石膏固定对距下关节内骨折不失为简单易行、损伤小、并发症少、经济实用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8.
可塑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对波及距下关节面的粉碎骨折,手术治疗已逐步代替保守治疗。作从2001年1月至2004年9月采用可塑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波及距下关节面跟骨骨折58例70足,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CT、X线测量跟骨骨折手术复位质量及与术后跟痛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6年4月我院接诊的62例跟骨骨折行手术复位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CT和X线对患者手术的复位质量进行检查,CT检查的指标有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及距下关节面,X线检查B9hler角、Gissane角的情况,并采用超声检测患者手术前后跟下的脂肪垫厚度,分析跟骨骨折手术复位质量及与术后跟痛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CT显示跟骨长度、宽度恢复患者取内固定前患侧跟垫厚度均明显低于未恢复患者(P0.05),末次随访AOFAS评分及优良率明显高于未恢复患者(P0.05);CT显示跟骨高度、距下关节面恢复患者取内固定前患侧跟垫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AOFAS评分及优良率明显高于未恢复患者(P0.05)。X线显示B9hler角、Gissane角恢复患者的伤后1d患侧、取内固定前患侧跟垫厚度与未恢复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AOFAS评分及优良率明显高于未恢复患者(P0.05)。术后2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骨外露,螺钉后退出现的刺激性反应1例。结论:跟骨骨折复位质量中的跟骨长度和宽度决定了患者脂肪垫的厚度,跟骨高度、B9hler角及Gissane角对脂肪垫的厚度影响较小,而脂肪垫厚度与跟痛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术中对于跟骨长度和宽度的恢复可显著降低术后跟痛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经跗骨窦入路有限切开联合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排钉技术"固定距下关节面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6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Sanders分型:Ⅱ型35足,Ⅲ型28足),经跗骨窦切口置入微型锁定钢板以及螺钉的内固定方法,距下关节面采用"排钉技术"固定来治疗跟骨关节内的骨折,通过对比手术前后跟骨的高度、宽度以及B?hler角的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来确定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0~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8.7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末次随访时跟骨的宽度由术前(39.75±5.58)mm恢复至(37.04±5.83)mm,跟骨高度由术前(38.75±5.38)mm恢复至(41.46±5.68)mm,跟骨B?hler角由术前平均11.07°±13.39°,恢复至末次随访时30.6°±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优23足,良32足,可8足,优良率为87.3%;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9.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联合微型钢板,结合"排钉技术"固定距下关节面用以治疗跟骨关节内的骨折复位效果较满意,可以有效维持骨折复位,并且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软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