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以出现交界性心律与心房起搏显示慢径前传导阻滞作为有效消融指标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速(AVNRT)慢径消融中应用,比较这两种有效消融指标判断方法在慢径消融达到消融终点时的放电时间与消融靶点数的差异性。方法:153例AVNRT病人接受慢径射频消融术,根据X影像部位和局部电图特点确定消融靶点,放电功率10~40 W。按不同的有效消融判断指标分为传统方法消融(出现交界性心律)组(I组)和以心房起搏显示慢径前传导阻滞作为有效消融指标消融组(II组)。I组86例在放电后15 s内以出现交界心律或早搏后继续放电60~90 s;II组67例放电15 s内出现交界心律或早搏后延迟放电至20 s停止放电,以术前AV1:1最短间期心房刺激(S1S1)显示慢径前传阻滞后停止起搏继续放电至60 s。未达到消融终点者再继续选点消融,直至达到消融终点。结果:两组病人均达到消融终点,消融终点及终点类型两组间无差异性。I组86例,共有效消融靶点306个。人均消融(3.59±1.21)个靶点,放电时间(208.94±89.76)s;II组67例,共有效消融靶点150个,人均消融靶点(2.24±0.94)个,放电时间(114.83±38.97)s。人均各项参数Ⅰ组高于Ⅱ组,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15 s内无效消融不计靶点数。结论:显示慢径前传导阻滞作为有效消融指标可客观判放电消融的有效性,减少无效消融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慢径消融时心内电生理改变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94例慢-快型AVNRT病人采用射频消融慢径治疗,分析消融前后电生理特征、消融时心内电生理改变和消融终点.[结果]94例均消融成功,其中75例(80%)慢径阻断,19例(20%)慢径未阻断,其中2例(2%)慢径未阻断者并有1~2个心房回波术后随访(28±17)月,4例术后1~5月复发,经再次消融成功.术中5例消融时呈持续交界心律,经消融后仍然有心动过速发作,调整靶点后消融成功;4例放电时有房室传导阻滞先兆,用时间滴定法消融成功.[结论]慢径路消融的理想终点应该是电刺激诱发的心动过速消失;消融时出现持续交界心律是安全的,部分患者需调整消融靶点提高消融成功率;有房室传导阻滞先兆者采用时间滴定法,可避免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oi-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rchycardia,AVNRT)慢径时出现中等频率交界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2例2010年1月~2012年3月本院成功消融AVNR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2例,女性40例,年龄16~68岁。按消融过程中出现的结区反应特点分为A组[消融中出现持续中等频率交界性心动过速(100~140 bpm)]和B组(消融中出现间断性交界区心律即窦性心律与交界心律交替出现)。并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AV逆传阻滞现象、放电次数、放电部位数、累积放电时间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手术成功,24例(39%)术中出现中等频率的交界性心动过速,其中2例一过性室房逆传阻止(VAB),术中平均放电时间(112.1±21.2)s、放电次数2.6±2.4、放电部位2.4±2.0,术后无1例复发。38例(61%)手术中出现间断性交界区心律,其中1例一过性VAB,术中平均放电时间(149.2±26.7)s、放电次数5.2±3.4、放电部位3.0±.2.2,1例首次消融后复发。与B组比较,A组患者累积放电时间、次数均少于后者;手术成功率、放电部位、AVB、VAB发生率两组间无差异。结论:在AVNRT慢径消融过程中出现中等频率交界性心动过速为安全且有效的靶点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施放射频能量后出现连续性交界性逸搏心律时行间歇右心房起搏下放电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3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患者接受慢径消融治疗 ,其中 2 6例在放电后出现连续性交界性逸搏心律 (频率 65~ 97bpm ,持续时间 >10s) ;射频消融 (RFCA)在间歇性右心房起搏 (频率较交界性心率快 2 0bpm )下进行 ,出现AV延长或AV分离则立即停止放电。另 10 6例RFCA时出现交界性早搏或短阵性交界节律 (<10s) ,故采用“滴定法”放电。结果 ① 132例AVNRT均消融成功 ;②右房起搏组放电次数及手术时间较滴定法放电组减少 (P <0 .0 1) ;③起搏下放电组无Ⅲ°房室传导阻滞 (Ⅲ°AVB)等并发症 ,滴定放电组 3例出现一过性Ⅱ°Ⅱ型伴Ⅲ°AVB。结论 对放电后出现持续交界性逸搏心律者在间歇性右心房起搏下放电较安全可靠 ,并不增加房室传导系统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NRT)与典型AVNRT在消融时交界性心律伴有室房传导阻滞发生率、消融成功率和复发率等方面有无差异,探讨不典型AVNRT射频消融的疗效.方法 21例AVNRT患者电生理检查结果为不典型AVNRT组(慢慢型14例,快慢型7例),选择同期检查年龄和性别与不典型AVNRT组相匹配的典型AVNRT 21例作为对照.2组患者均采用消融慢径的方法,以消融过程中出现交界性心律,消融后室上速不再被诱发作为消融成功终点.比较2组患者交界性心律伴有室房传导阻滞发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次数、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有无差异.结果 2组患者术中诱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周长无差异(P>0.05);与典型AVNRT组相比,不典型AVNRT组室上速时H-A间期延长[(155.90±40.86)ms vs (32.62±18.25)ms, P=0.01],A-H间期缩短[(142.76±78.46) ms vs (265.29±43.67) ms, P=0.034].所有患者达消融成功终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典型和非典型AVNRT患者慢径消融过程中均出现交界性心率反应,不典型AVNRT组交界性心律伴有室房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高于典型AVNRT组(66.7% vs 9.5%, P=0.02),但无继发的房室传导阻滞发生.2组患者消融术后均无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生.随访(25.3±11.6)个月,不典型AVNRT组阵发性室上速的复发率高于典型AVNRT组(23.81% vs 4.76%, P<0.05).结论 不典型AVNRT慢径消融安全有效.与典型AVNRT慢径消融相比,不典型AVNRT有效消融时,常出现交界性心律伴室房传导阻滞发生,但不提示房室传导阻滞.不典型AVNRT消融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心房下起搏消融房室结慢径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有7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入院接受射频消融术,其中62例慢快型AVNRT和1例慢慢型AVNRT患者(对照组)在窦性心律下进行慢径消融,6例快慢型AVNRT及另4例慢慢型AVNRT患者在持续心房起搏(心房起搏组)并保证快径1:1前传的情况下进行慢径消融.结果对照组和心房起搏组在放电次数、操作时间、急性期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3±1.1)次vs(3.2±1.0)次、(63±21)minvs(59±19)min和100%vs100%,P〉0.05,两种消融方法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心房下起搏消融房室结慢径有效且可行,可作为治疗AVNRT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被公认为安全、有效的根治此类心律失常的方法,但在某些临床情况或心脏解剖位置变异时,房室结慢径不是位于通常的解剖位置,因此慢径消融相对盲目,有时反复放电不出现预示消融成功的指标-交界性心律,或尽管在消融过程中反复出现交界  相似文献   

8.
目的减少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并减少放电、手术时间。方法选择2002年2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患者。男27例,女33例,年龄14-64岁,中位年龄为37岁。全部患者均有明确SVT发作史,并经心电图或食管电生理证实。常规检查均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A组32例为常规技术组,B组28例为使用慢性改良消融技术组。慢径改良消融时消融靶点的确定:自希氏束至冠状静脉窦口依次分为上、中、下3个区,首先在中1/3段与下1/3段交界处附近标得碎、宽、小A波和大V波、无希氏束电位的心内膜电图、电极稳定贴靠于间隔。然后以AVNRT频率相近的周期(S1S1刺激)起搏心房显示慢径前传,放电后15 S内观察到慢径前传被阻断,则此点为消融靶点,继续消融60s以上。结果60例患者消融成功率为100%,常规组3例患者有一过性II度房室传导阻滞,本技术组房室结传导阻滞发生率为零。A组放电次数为(8.1±2.1)次,显著高于B组的(4.2±1.4)次(P<0.05),A组手术时间为(2.1±0.7) h,显著长于B组的(1.5±0.5)h(P<0.05)。结论经典消融慢径方法学和疗效肯定,但缺乏及时判断放电阻断慢径并以此指导连续放电达有效消融的方法和标准,易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刺激显示慢径传导作为消融时判断慢径阻断指导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慢径前传是否被阻断及阻断的时间标准明确,可减少损伤放电的次数,避免过多的损伤房室交界区。新方法能明显减少放电次数,避免过多地损伤房室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终点与临床疗效关系。方法 :慢 -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30例 ,行慢径消融治疗 ,观察A型终点 (阻断慢径且不再诱发AVNRT) ,B型终点 (保留慢径且不能诱发AVNRT和心房回波 )和C型终点 (保留慢径且能诱发 1~ 3个心房回波 )对房室传导功能的影响及与AVNRT复发的关系。结果 :(1 )消融后A型终点 76 % (2 3例 ) ,B型终点 1 6 % (5例 ) ,C型终点 8% (2例 )。 (2 )消融后A型终点病人的房室传导功能明显改善 ,B ,C型变化不明显。 (3)A ,B ,C三型 ,平均随访 1 2± 8.9个月 ,复发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A型终点病人阻断慢径后房室结传导功能明显改善 ,B ,C型无明显改善 ,A ,B ,C型近 ,远期复发率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电生理特性 ,探讨AVNRT的消融方法学及疗效判断终点。方法 对 42例AVNRT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测量术前快经路前传有效不应期 (FERP -B)、术后快经路前传有效不应期 (FERP -A)、术前和术后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 (Wen -AVN)、心房程序刺激最长A2 H2 间期 (AHmax)、心动过速时A2 H2 间期 (AHsvT)及心动过速周长 (CL)。结果  42例AVNRT患者中 ,慢—快型 40例 ,慢—慢型 1例 ,快—慢型 1例。所有患者消融慢径路后均未诱发AVNRT ,成功率为 10 0 %。消融前后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分别为3 2 9.14± 5 2 .3 4ms和 3 18.47± 46.2 5ms,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消融FERP -B和FERP -A分别为 :3 12 .14± 5 1.3 6ms和 2 67.62± 48.80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彻底阻断慢径传导 ,可改善房室结传导功能 ,是RF CA治疗AVNRT安全、有效、理想的消融终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房室结慢径路消融有效放电过程心电监测的意义。【方法】58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在有效靶点以低射频能量(15~25W)放电,监测心电变化,出现①交界区心律>150mi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经常规方法消融后残存慢径采取Koch三角基底部补充线性消融后电生理特性变化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AVNRT经常规方法消融成功后残存慢径患者49例,随机分为线性消融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电生理检查分别记录线性消融前两组残存慢径路有效不应期(ERP)以及最大AH间期(A-Hmax),线性消融组残存慢径阻断率(如经线性消融残存慢径未能阻断则记录慢径路的ERP和A-Hmax的改变情况)以及两组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残存慢径路平均ERP为(288.6±56.0)ms,平均A-Hmax为(306.9±52.0)ms。线性消融组补充消融前慢径路平均ERP为(279.0±45.0)ms,平均A-Hmax为(312.9±66.8)ms,两组术前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消融组补充消融后15例慢径路阻断,未能阻断的10例慢径路平均ERP增加至(310.6±67.0)ms,平均A-Hmax缩短为(280.9±52.0)m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消融组术中1例出现一过性Ⅲ度AVB,停止放电后恢复正常。随访1年,对照组有4例复发,线性消融组无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改良房室结双径路是提高射频消融治疗AVNRT成功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作为常规消融法的补充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选择性慢径消融时出现的结区反应的类型与消融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将200例AVNRT病人按选择性慢径消融后心动过速的复发与否分为消融成功组(共189例)及心动过速复发组(11例)。将在慢径消融过程中出现的结区反应按其特点分为I型(放电后出现持续的结区反应,停止放电后即刻或间隔数秒恢复窦性心律)和Ⅱ型(放电后出现间歇性结区反应即窦性心律与结区心律交替出现,停止放电后可迅速恢复窦性心律)。结果:结区反应的类型成功组多为Ⅱ型,复发组多为I型,结区反应出现的时间成功组较早,复发组较晚,两者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09s±0.54s和7.82s±1.08s,t=-7.1,P〈0.001)。结论:在AVN—RT病人的慢径消融过程中,结区反应的类型对靶点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Ⅱ型结区反应可作为选择性慢径消融的有效靶点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及射频消融的方法对旁路消融的影响。方法:100 例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经常规电生理检查,双旁路5 例,单旁路95 例,共105 条旁路。用动脉鞘Webster 消融导管标测和Swartz 鞘Daig 消融导管标测二尖瓣环或三尖瓣环,以旁路顺传的最早心室激动或逆传的最早心房激动处为消融靶点。结果: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94例,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 例,房颤7 例,房扑1 例。97(97/105,92%) 条旁路消融成功,其中动脉鞘Webster 消融导管标测成功85 条,12 条未成功的改用Swartz 鞘Daig 消融导管标测成功。结论:两种消融方法的运用可提高旁路消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多旁道及旁道伴房室结双径的射频消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多旁道及旁道伴双径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方法:多旁道11例,其中体表心电图呈显性预激3例,正常8例;治疗采用先消融显性旁道,后消融阻断所有旁道顺序.旁道伴双径21例,电生理检查中观察PSVT发作时前传及逆传途经,然后对AP或SP进行消融治疗.结果:多旁道11例,共22条AP,成功率100%.旁道伴双径21例,其中慢径前传-旁道逆传10例,快径前传-旁道逆传4例,慢径-旁道折返伴快径-旁道折返2例,慢-快径交替前传折返2例,慢径前传-快径逆传(旁道旁观)3例.21例患者均作AP消融,诱发AVNRT者作SP消融.术后随访半年均无复发及并发癌.结论:多旁道及旁道合并双径多需经腔内电生理检查才能被确诊,体表心电图可提供某些诊断线索.逐条消融是可避免多旁道的漏诊漏治;AP合并双径者,无论旁道是否作为旁观者,治疗关键是阻断旁道,旁道消融后应常规再次做房室结电生理检查,如仅有AH跳跃,不必接受房室结改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方法:对23例住院病人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房室结双径路的病进行选择性慢径消融的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23例病人心内电生理检查心房刺激均有跳跃现象,A2H2延长均超过50ms。经选择性消融慢径后,术中均成功,但有2例复发,均无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房室结折返性心电过速经选择性慢径消融是安全、可靠、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