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黏附分子P-选择素与树突状细胞(DC)在人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P-选择素和DC与肾小管间质病变以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经肾活检和临床资料确诊的不同类型肾炎患者133例,根据小管间质病变分为三组:轻度组63例,中度组44例,重度组26例;10例正常人肾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炎患者肾组织中P-选择素的表达;利用免疫双染与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CD1a+CD80+DC在肾组织中的分布和改变,并探讨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肾炎患者肾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增强,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显著高于肾小球、肾间质和肾血管;而在肾小管间质表达于重度组又明显高于轻、中度组,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显著相关.CD1a+CD80+DC在肾组织中分布面积、数量和密度均显著增多,且以肾小管间质为主,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其在肾小管间质分布于重度组也明显高于轻、中度组,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以及肾功能明显相关.此外,CD1a+CD80+DC肾小管间质分布状况亦与P-选择素表达显著相关.结论黏附分子;P-选择素可能介导DC肾炎肾组织中迁移聚集,参与了肾脏免疫病理机制,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P-选择素与树突状细胞(DC)在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后肾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以及抗P-选择素单抗的抗粘附调抑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手术组和抗P-选择素单抗治疗组各18只,按不同梗阻时间(1、3、7d)再分为3组,另设假手术组(n=6)作为对照。分别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免疫双染与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P-选择素及DC在肾组织中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 大鼠UUO第1d起即见P-选择素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在肾小管间质中表达上凋.伴随CD1a^ CD80^ DC在以肾间质为主部位的浸润;第3dP-选择素明显表达.且CD1a^ CD80^ DC显著增多:至第7dP-选择素表达遂下凋.而CD1a^ CD80^ DC在肾间质分布聚集达峰,出现了明显的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经抗P-选择素单抗处理后,大鼠肾组织P-选择素表达受到抑制,CD1a^ CD80^ DC分布聚集减少,且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减轻。结论 提示树突状细胞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早期病理损伤过程,其肾组织迁移聚集可能与P-选择素早期介导有关,抗P-选择素单抗对此具有抗粘附凋抑和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肾切除大鼠肾小管间质中的分布与作用及缬沙坦对DC作用的影响。方法 建立慢性肾衰5/6肾切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n=18)、假手术组(n=18)、模型组(n=18)和缬沙坦治疗组(n=18)。分别于建模1、4、12周,采用免疫双染和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CD1a^ CD80^ DC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的分布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P-选择素和各纤维化相关指标在肾组织中的表达;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程度。结果 模型组CD1a^ CD80^ DC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以肾间质最为明显;其分布数量于12周较1周、4周明显增多,且与慢性肾功能减退呈正相关;12周时,P-选择素和各纤维化相关指标以肾小管间质为主表达和TIF程度明显增加,并与CD1a^ CD80^ DC分布数量呈正相关;经缬沙坦治疗后,CD1a^ CD80^ DC分布减少,P-选择素和各纤维化相关指标表达下降,TIF程度减轻及肾功能改善。结论 DC可能启动或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形成,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缬沙坦对此具有明显的抑制和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P-选择素与树突状细胞(DC)在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后肾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以及抗P-选择素单抗的抗粘附凋抑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手术组和抗P-选择素单抗治疗组各18只,按不同梗阻时间(1、3、7 d)再分为3组,另设假手术组(n=6)作为对照.分别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免疫双染与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P-选择素及DC在肾组织中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大鼠UUO第l d起即见P-选择素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在肾小管间质中表达上调,伴随CDl a+CD80+DC在以肾间质为主部位的浸润;第3dP-选择素明显表达,且CDla+CD80+DC显著增多;至第7 d P-选择素表达遂下调,而CDla+CD80+DC在肾间质分布聚集达峰,出现了明显的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经抗P-选择素单抗处理后,大鼠肾组织P-选择素表达受到抑制,CDla+CD80+DC分布聚集减少,且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减轻.结论提示树突状细胞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早期病理损伤过程,其肾组织迁移聚集可能与P-选择素早期介导有关,抗P-选择素单抗对此具有抗粘附调抑和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肾切除大鼠肾小管间质中的分布与作用及缬沙坦对DC作用的影响.方法建立慢性肾衰5/6肾切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n=18)、假手术组(n=18)、模型组(n=18)和缬沙坦治疗组(n=18).分别于建模1、4、12周,采用免疫双染和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CD1a+CD80+DC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的分布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P-选择素和各纤维化相关指标在肾组织中的表达;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程度.结果模型组CD1a+CD80+DC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以肾间质最为明显;其分布数量于12周较1周、4周明显增多,且与慢性肾功能减退呈正相关;12周时,P-选择素和各纤维化相关指标以肾小管间质为主表达和TIF程度明显增加,并与CD1a+CD80+DC分布数量呈正相关;经缬沙坦治疗后,CD1a+CD80+DC分布减少,P-选择素和各纤维化相关指标表达下降,TIF程度减轻及肾功能改善.结论DC可能启动或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形成,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缬沙坦对此具有明显的抑制和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P选择素在肾小球肾炎,肾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同  王瑞年 《上海医学》1998,21(6):320-322
探讨肾小球肾炎和肾癌患者肾组织中P选择素的表达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133例肾小球肾炎,20例肾癌患者肾组织中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P选择素在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小管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肾小球和肾间质;在肾小球表达;Ⅱ组显著高于I组和Ⅲ组;肾站管间质病变程度与肾小管,肾间质P选择素表达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5/6肾切除大鼠肾小管间质中分布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54只SD大鼠均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切除5/6肾,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分别于建模第1、4和12周,采用免疫双标记染色及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CD1a CD80 DC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的分布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分析,观察黏附分子P-选择素以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Ⅲ型胶原(Col Ⅲ)、纤维连接蛋白(FN)在上述肾组织中的表达改变;此外采用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程度。结果①模型组CD1a CD80 DC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以肾间质最为明显;其分布数量于建模后第12周较第1、4周明显增多(P<0.01),且与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明显相关(r值分别为0.254、0.263、-0.367,P值<0.05~0.001);②12周时,P-选择素、TGF-β1、CTGF、α-SMA、Col Ⅲ、FN以肾小管间质为主表达以及TIF程度均明显增加,并与CD1a CD80 DC分布数量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6、0.477、0.425、0.288、0.408、0.495、0.823,P值<0.05~0.001)。结论 DC可能也启动或参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形成,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粘附分子P选择素在狼疮性肾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35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浆和肾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LN患者血浆中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其中肾病综合征组和肾功能不全组水平显著高于轻型组和慢性病炎组;P选择素在肾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在Ⅳ型和Ⅴ型LN肾小于不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Ⅱ型和Ⅲ型,而它们在肾小管,肾间 表达水平与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提示血浆和肾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水平可成为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P选择素(CD62P)在IgA肾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35例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P选择素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正常肾组织中CD62P基本不表达,而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5.71%,主要分布在肾小球的系膜区、毛细血管及小管间质等部位,并且CD62P的表达水平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P选择素可能在IgA肾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与IgA肾病肾间质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P选择素(CD62P)和细胞表面糖蛋白(CD44)在儿童IgA肾病(IgAN)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方法】46例IgAN患儿按临床表现分为3组:孤立性血尿组14例,血尿蛋白尿组17例,肾病综合征组15例;按病理分级分为3组:病理Ⅰ+Ⅱ级组23例,Ⅲ级组14例,Ⅳ级组9例。设肾活检正常对照组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肾组织CD62P和CD4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正常肾组织仅有少量CD62P和CD44表达。IgAN患儿肾组织中,CD62P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显著表达,CD44在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均有表达。②IgAN患儿肾组织中CD62P和CD44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不同临床表现组中,肾病综合征组最高,孤立性血尿组最低,且与IgAN患儿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③IgAN患儿肾组织CD62P和CD44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D62P和CD44参与了儿童IgAN的发病和肾小管间质损害,与IgAN的进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R68umeobjectifInvestigationdur6ledeP-selectinedanslamaladiedeBuerger.MdthodesNiveaudeP-selectineplasmatiqueetaitmesureparELISAetl,exPressiondeP-selectineauniveaudutissurdnalitaitd4tectieparl'immunohistochimieethybridizationinsituchez45maladesatteintsdemaladiedeBuePger.RdsuItatsNveaudeP-8electinepla8matiqueche2lesmaladesatteintsdemaladiedeBuergerestplus4levequeceuxdecontr6le.Leniveauche2lesmaladesavecsyndromen4Phrotiqueouinsullsancede/Onctionrdnaleestbeaueoopplushautqueceluide8maladesav…  相似文献   

12.
慢性间质性肾炎中NGAL的表达及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间质性肾炎(chron ic in terstitia l nephritis,C IN)患者肾组织中NGAL的表达及NGAL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观察正常肾组织和C IN患者肾组织NGAL的表达,以及NGAL阳性强度与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C IN患者肾组织表达NGAL较正常组增强;其小管NGAL阳性强度与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呈负相关。结论NGAL在C IN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NGAL在急性药物相关性间质性肾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急性药物相关性间质性肾炎(acutedruginducedinterstitialnephritis,AIN)患者肾组织中NGAL的表达及NGAL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观察正常肾组织和AIN患者肾组织NGAL的表达,以及NGAL阳性强度与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AIN患者肾组织表达NGAL较正常组增多、增强;其小管NGAL阳性强度与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呈负相关。结论NGAL在AIN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iRNA let-7i对脂多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及亚群功能的影响。方法在LPS诱导DC成熟过程中,用miRNA let-7i抑制剂进行干预,然后用RT-PCR检测miRNA let-7i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DC的表型;用免疫磁珠将let-7i抑制剂处理的DCs分成两组:CD86+DC和CD86-DC,分别与T细胞共培养,观察CD86+DC和CD86-DC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ELISA检测CD86+DC和CD86-DC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IL-12和TNF-α的水平。结果转染miRNA let-7i抑制剂明显降低了LPS刺激的DC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LPS刺激的DCs伴随let-7i下调可分为两个亚群:CD86+DC和CD86-DC,且CD86-DC能更有效地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增多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的增多,并使促炎症细胞因子减少。结论抑制miRNA let-7i可以诱导DCs中CD86-DCs的表达,进而导致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47( heat shock protein 47,HSP47)在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45例2型DN患者分为DN组25例和轻微病变性肾病(MCD)组20例.使用常规病理组织学方法观察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的病变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各实验组肾组织内HSP47、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及Ⅳ型胶原(Col Ⅳ)的表达,并进行免疫双染共定位分析.结果:与MCD组比较,DN组肾小球内HSP47、α-SMA、Vimentin及Col Ⅳ表达明显增加(P<0.05);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区域内HSP47、α-SMA及Col Ⅳ表达亦明显增加(P<0.05),Vimentin则在肾小管间质内表达显著性增加(P<0.01).免疫双染结果显示,DN组在增生硬化的肾小球系膜区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处,HSP47表达阳性细胞内同时有α-SMA阳性表达,并且HSP47表达阳性细胞同时具有Vimentin阳性表达.结论:HSP47过度表达或许通过帮助前胶原分子细胞内处理及加工,参与2型DN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调节蛋白Bax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肾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LN肾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及意义。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4例活动期LN患者肾组织中Bax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观察它们与LN肾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1.增殖型LN肾小球Bax阳性细胞数增高,且与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呈正相关:2.LN肾小管Bax表达增高,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呈正相关。结论增殖型LN肾组织存在Bax异常表达,Bax在肾小管高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新月体肾炎患者肾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肾组织浸润炎细胞的增殖和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正常肾组织和新月体肾炎患者肾组织IDO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表达与肾间质浸润PCNA阳性炎细胞数及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正常肾组织未检测到IDO表达,而在新月体肾炎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IDO的表达显著上调,并且新月体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IDO的表达强度与肾小管-间质PCNA阳性浸润细胞数及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显著负相关.结论 IDO在新月体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中高表达并与肾小管-间质炎细胞增殖及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相关,提示IDO可能通过抑制炎细胞增殖活性参与新月体肾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肾组织中肥大细胞(MC)、巨噬细胞、T细胞(CD4+,CD8+)的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与LN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51例LN患者的肾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C、巨噬细胞、T细胞(CD4+,CD8+)的及TGF-β1在L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LN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结果肾小管间质中浸润的CD4+细胞、CD8+细胞和CD68+细胞数量与对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的表达与LN肾组织间质纤维化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TGF-β1的表达及T细胞(CD4+,CD8+)、CD68+的巨噬细胞浸润与LN肾组织间质炎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MC可能是LN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参与者;TGF-β1可能是MC、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重要趋化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新型诱导剂钙离子载体A23187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生成树突状细胞(DCs)。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黏附法分离出PBMC,按不同培养方法分成:传统方法组,rhGM-CSF+重组人白介素-4(rhIL-4)+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新型诱导剂组,加入rhGM—CSF4+A23187。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细胞的表面标志,MTT比色法检测各组DCs刺激同种异体外周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A23187联合rhGM—CSF诱导培养的DCs更具有典型的树突形态;DC表面分子CD83D1a、CD86、CIM0表达(45.2%、31.5%、40.1%、36.4%)较传统方法组(16.9%、20.4%、26.5%、22.3%)明显上调(P〈0.05),而CD14表达(5.7%vs19.0%)明显下降(P〈0.05),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更强。结论:新型诱导剂钙离子载体A23187联合GM-CSF能更有效地诱导PBMC生成强效成熟的D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