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蚓激酶胶囊联合血塞通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蚓激酶胶囊并静滴血塞通粉针,对照组静滴复方丹参粉针,均以14d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纤溶、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则部分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两组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蚓激酶胶囊联合血塞通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剑勇  李伟 《首都医药》2004,11(12):38-39
目的观察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综合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蚓激酶胶囊。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百奥蚓激酶胶囊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博  彭旭  唐璐 《首都医药》2007,(24):28-29
目的 观察百奥蚓激酶胶囊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90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奥扎格雷钠80毫克加入生理盐水250毫升静脉点滴,连用14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口服百奥蚓激酶胶囊60万单位,每日三次,餐前30分钟口服,疗程14天.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病残程度Barthel分级评分.结果 治疗14天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部分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残程度Barthel分级评分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恢复更加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蚓激酶胶囊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奥扎格雷钠,蚓激酶冶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潘晓峰  邵卫 《医药导报》2011,30(7):901-902
目的 观察蚓激酶肠溶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方法 将10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抗高血压、降糖、降脂、减轻脑水肿等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100 mg,po,每晚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蚓激酶肠溶胶囊,每次60万U,tid,饭前30 min口服.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病残程度Barthel分级评分. 结果 治疗14 d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部分改善;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残程度Barthel分级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恢复更加明显;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液黏稠度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蚓激酶肠溶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未增加出血风险,蚓激酶肠溶胶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2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蚓激酶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3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蚓激酶胶囊(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周测定凝血功能、血流变学及神经功能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均有改善,但是治疗组恢复明显,治疗组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71.05%(P〈0.05)。结论蚓激酶胶囊能有效降低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7.
段红利  刘骅 《首都医药》2011,(16):43-44
目的观察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睡前顿服)和蚓激酶肠溶胶囊(60万单位,一天3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只加阿司匹林(75mg,睡前顿服)。随访1年,观察脑梗死复发率和病死率及其不良反应,比较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7.1%;对照组复发11例,复发率19.0%,效果优于对照组,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未增加出血风险;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在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中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独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8.
熊向东 《中国医药》2012,7(2):146-147
目的 观察头颅亚低温联合奥扎格雷和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头颅亚低温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 mg、2次/d静脉滴注和血塞通注射液400 mg、1次/d,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400 mg,1次/d静脉滴注,均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2% (40/42)比80.9%(34/42),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10.9±4.1)分比(33.0±4.8)分,对照组(20.0±5.1)分比(32.9±5.0)分,均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头颅亚低温联合奥扎格雷和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在脑梗死治疗上的疗效,并探讨该药主要成分三七总皂的药理作用。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治疗,两组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以及不良反应统计。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塞通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方便、价廉的优势,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注射液10ml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2次/d,两组均连续给药14 d.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ND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疗效,对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塞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 mg,静脉滴注,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400 mg稀释后静脉滴注,均每日1次,疗程10~14 d;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1.0稀释后静脉滴注,均每日1次,连用10~ 14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3% (55/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1% (50/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塞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提高治愈好转率、改善生活质量,且具有疗效显著、见效快、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分别给予血塞通注射液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为46.7%,而对照组的显效率为24.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4%,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2.2%(P<0.05),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A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m1(加入血塞通0.4g)和5%的葡萄糖盐水250ml(加入胞二磷胆碱0.75g)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血塞通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吴菁  张静 《中国药房》2011,(11):1037-1038
目的:比较血塞通和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成本-效果。方法: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塞通组和疏血通组,2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血塞通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疏血通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均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后,比较2组的成本-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成本-效果分析中,与疏血通组比较,血塞通组获得单位效果成本较低。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出发,在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基础上,采用血塞通注射液,可获得较好疗效且医疗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与对照组47例。对于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病史者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给予脉络宁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14d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7%,两组治疗后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微栓子(MES)、炎性因子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和血塞通注射液,均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 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 59%(P <0. 05);治疗后,治疗组存在MES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及内-中膜厚度(IMT)和不稳定性斑块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6. 90%比8. 62%,P> 0. 05)。结论丹参多酚酸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减少MES和颈动脉硬化斑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3月在潍坊市中医院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首先1 min内静脉推注总量的10%,然后60 min静脉泵入剩余90%,最大剂量9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次,2次/d,连续治疗14 d,然后改为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d,连续治疗9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90 d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期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MMP-9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期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神经功能损伤,降低血清MMP-9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对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评分),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有效率、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血塞通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胞二磷胆碱静滴,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都可喜、维生素等)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主要组分为三七总皂苷)400 mg,每天1次,共治疗14 d.结果 治疗组神...  相似文献   

20.
季玮  江艳芬  陈春叶 《中国药房》2011,(32):3021-3023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g)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血塞通0.4g·d-1,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d-1,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14d。治疗前及治疗第14天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浆CRP和Fg浓度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第14天,2组血浆CRP和Fg浓度及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血浆CRP和Fg浓度及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也明显降低(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能使急性脑梗死患者升高的血浆CRP和Fg浓度降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