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镧醛灌注固定血脑屏障通透性的电镜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学荣  王振宇 《医学争鸣》1992,13(5):386-387
  相似文献   

2.
王爽  李学荣  王晓峰 《医学争鸣》1999,20(2):171-172
0引言用硝酸澜作为示踪剂,以探测某些生物屏障通透性改变的电镜技术,近年来应用广泛,不断出现用其对血脑、血睾、血气等屏障的示踪研究的报道’”.本实验是用李学荣等卜‘的硝酸澜示踪技术.对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进行测定,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l材料和方法l.1动物及模型选用wistar成年大鼠22只.雌仍不拘.随机分为5组,实验组分别在弥漫性脑损伤后5n。in.3()。nin.12h,24h四个时间点取材,每个时间点5只.正常对照组2只.运用贺氏自制动物头颅瞬间旋转致伤装置制备弥漫性脑损伤模型.1.2灌注固定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急性寒冷暴露对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通过-15℃低温暴露1、2、3h建立大鼠急性寒冷暴露模型,用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含量,结合干-湿比重法检测脑组织中含水量变化,探讨急性寒冷暴露对大鼠BBB通透性的影响。结果:寒冷暴露3h后大鼠脑组织水分含量和伊文思蓝含量明显增高,BBB通透性明显增加。结论:脑组织在寒冷暴露下BBB通透性增高,可能是寒冷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检测脑脊液/血浆总蛋白比值(PR),探讨脑脊液中蛋白质与脑损伤程度及血脑屏障通透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观察了大剂量地塞米松对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重型颅脑伤患者137例,男85例,女52例,年龄(36.91±17.56)岁,...  相似文献   

5.
血脑屏障主要是由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与周细胞形成的防护性生理屏障,可保护大脑免受有害物质伤害。作为一个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动态平衡界面,血脑屏障通过调控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来维持脑内微环境的稳定性。病理状态下,血脑屏障组成细胞的功能紊乱会导致血脑屏障功能障碍,从而引发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因此,保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关键的一环。基础和临床研究已证实,镁离子作为神经保护剂,可保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及减少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本文将通过介绍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简述血脑屏障在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下的作用,并以缺血性脑卒中及阿尔茨海默病为例,探讨镁离子在维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机制,为今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扩充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伽玛刀照射正常大鼠后急性期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伽玛刀照射正常大鼠后急性期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改变。方法:选择正常大鼠右侧尾状核头部为照射靶点,动物按伽玛刀最大照射剂量分为20、50、75、160Gy4组,准直器直径为4mm。于伽玛刀照射后12h至14d内应用兔多抗清蛋白行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分析;并以硝酸镧作为示踪剂,应用透射电镜观察BBB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免疫组化法显示160Gy和75Gy剂量组于照射后12h,50Gy和20Gy剂量组于照射后1d靶区内出现血浆蛋白外渗;硝酸镧示踪电镜显示160Gy、75Gy和50Gy组于照射后12h、20Gy组于照射后1dBBB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开放。75Gy、50Gy、20Gy组变化高峰期出现在照射后3d,而7d后开始消散,160Gy组靶区阳性反应持续至照射后14d。结论:大鼠在伽玛刀照射后急性期存在BBB通透性改变,这种改变在20-75Gy范围内具有自限性。  相似文献   

7.
涂真真  陈萍 《医学综述》2008,14(11):1671-1673
血脑屏障(BBB)是脑组织与外界进行营养物质交流的系统,它保证了中枢神经组织内环境的稳定。感染引起BBB损伤在脑水肿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多种机制参与了BBB结构功能的改变,这些变化是脑水肿病理改变的重要环节。阐明BBB结构功能改变的机制,对脑水肿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喜庆  张立藩 《医学争鸣》1996,17(6):473-474
反复短暂脑缺血后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水含量的改变孙喜庆1张立藩1李学荣2吴兴裕1姜世忠1姚永杰1(第四军医大学:1航空生物动力学教研室,2电镜室西安710033)关键词脑缺血血脑屏障大鼠中图号R852.21血脑屏障(BBB)对维持脑内环境的稳定起着...  相似文献   

9.
尼莫地平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尼莫地平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离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1h后再灌注,分别于血前及再灌注后静脉注射尼莫地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再灌注12h时,内生免疫球收G(IgG)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比较缺血前注射尼莫地平组,未注射尼莫地平组及再灌注后注射尼莫地平组三组大鼠脑组织中IgG的表达水平,结果 未注射尼莫地平组大鼠,  相似文献   

10.
山莨菪碱对脑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脑损伤后高血糖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脑损伤后高血糖对大鼠血 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 4组 :正常对照组 (Ⅰ组 ) ,高血糖组 (Ⅱ组 ) ,脑损伤后正常血糖组 (Ⅲ组 ) ,脑损伤后高血糖组 (Ⅳ组 )。应用流体冲击装置制作大鼠脑损伤模型 ,然后分别对高血糖及正常血糖组的血 脑屏障结构的损伤的标记物伊文蓝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在相同脑损伤的情况下 ,高血糖组的伊文蓝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 (P <0 .0 1) ;同时以上 2组的伊文蓝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高血糖组 (无脑损伤组 ,P <0 .0 0 1) ;而正常对照组与高血糖组的伊文蓝含量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损伤后高血糖使大鼠血 脑屏障通透性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水蛭素对脑出血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和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伊文思蓝法检测BBB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claudin-5的表达。结果:脑出血模型组及水蛭素组BBB通透性于出血后明显增加(P〈0.01),同时水蛭素组BBB通透性低于脑出血模型组(P〈0.01);claudin-5的表达在脑出血模型组和水蛭素组于出血后明显减少(P〈0.01),水蛭素组的表达明显高于脑出血模型组(P〈0.01)。结论:调节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的表达,进而调节BBB的通透性可能是水蛭素抑制脑水肿形成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急性寒冷暴露动物模型,探讨茶多酚对急性寒冷暴露所诱导的大鼠血脑屏障开放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冷暴露组以及低、中、高剂量茶多酚防护组,通过-15℃低温暴露3h建立大鼠急性冷暴露模型,用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结合干-湿比重法检测脑组织中含水量变化,探讨不同剂量茶多酚对急性寒冷暴露所诱导的大鼠血脑屏障开放的影响。结果:冷暴露3h后大鼠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以及脑组织水分含量显著增高,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明显增加,添加不同剂量的茶多酚能够不同程度地抑制寒冷暴露所导致的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加。结论:茶多酚能够对急性寒冷暴露所诱导的血脑屏障开放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寒冷所诱导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与水通道蛋白4(AQP4)的关系及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扭奉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尾状核法制成大鼠脑出血模型,Westernblot法观察AQP4的表达,伊文思兰法测量BBB通透性,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表示脑水肿。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及依达拉奉组BBB通透性均在出血后6h开始升高,l-3d最高,依达拉奉组低于脑出血组(P〈0.05);两组AQP4表达也于6h即开始升高,3d时达到高峰,依达拉奉组低于脑出血组(P〈0.05);BBB通透性与AQP4表达呈正相关(r=0.585,P〈0.05),与脑水肿变化趋势一致。结论脑出血后可能通过上调APQ4表达,增加BBB通透性,参与脑水肿形成,依达拉奉可抑制此过程。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大鼠尾状核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血管性痴呆大鼠尾状核血脑屏障结构特点,探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痴果动物模型(假手术对照组和痴果组各5只),以Morris水迷宫和Y型电迷宫检验林鼠学习能力,应用秀射电镜观察尾状核血脑屏障的特点。结果 痴果组尾状核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局基膜增厚,轮廓不清,并形成一些致密度不均匀的物质。基膜外突起肿胀,内容物减少甚至消失,基膜外见髓样物,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细胞质线粒体数量减少,大部分线粒体嵴模糊、断裂甚至消失。结论 血管性痴呆大鼠由于尾状核内皮细胞基膜受损,星形胶质细胞终足突起改变,使血脑屏障通诱性增加,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纳洛酮对急性高原性脑水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 0例急性高原性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纳酪酮组和对照组 ,疗程 5天 ,每 1天、3天、5天予两组患者行脑脊液压力测定 ,并用TCD测量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量及进行GCS评分 ,比较两组的变化。结果 :纳洛酮组治疗后颅内压明显降低 ,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量明显增加 ,GCS评分明显升高。以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纳洛酮治疗急性高原性脑水肿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麝香与冰片配伍对急性脑缺血模型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造急性脑缺血模型,通过测定渗出脑血管外的伊文思蓝含量分析药物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与吐温对照组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及吐温对照组比较,伊文思蓝含量明显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8.
高原急性缺氧对大鼠心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早期高原实地缺氧对大鼠心肌结构的影响 ,对携至不同海拔高原地区大鼠心肌组织的光、电镜标本进行了观察。结果 :光镜下大鼠各室壁心肌细胞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浊肿、空泡变性、溶解坏死及间质水肿等 ;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 ,肌浆网扩张 ,肌原纤维溶解 ,细胞内外水肿等 ,上述改变右室壁较左室壁明显 (P <0 .0 1 )。结果提示 :高原急性缺氧造成大鼠以右心室为主的全心性损伤 ,应重视高原缺氧早期的全心性防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海拔5374 m高原实地环境下,急性缺氧对家兔小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作用,为临床急性高原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C)、高原缺氧1天组(GQ1)、高原缺氧3天组(GQ3)和高原缺氧5天组(GQ5),每组10只.高原缺氧各组动物在海拔5374 m的高原实地环境分别生存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时新生鼠脑不同源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一日龄新生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3个缺氧和复氧时间不同的实验组(n=4);体外培养鼠脑 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缺氧组;取鼠脑组织和培养液测t-PA活性。结果:在动物组中以缺氧缺血组的t-PA活性最高,随着复氧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1);缺氧时鼠脑微内皮细胞t-PA活性增高,而星形胶质细胞t-PA活性无变化。结论:缺氧导致新生鼠脑内t-PA活性增高;随着缺氧改善,t-PA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下降;缺氧时新生鼠脑内可能主要是微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t-PA活性增高,降解微血管基膜,破坏微血管的完整性,最终导致脑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