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类疗效和安全性好、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但由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故有学者认为须在注射给药前进行皮肤敏感试验(以下简称为“皮试”)。但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否必须进行皮试、如何进行皮试和皮试的临床意义等问题,目前国内、外均还无定论。本文介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归纳国外对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前进行皮试的必要性的研究结果,发现虽观点不一,但认为进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意义不大的依据较强。  相似文献   

2.
刘伟浩  钟永基 《今日药学》2012,22(4):250-252
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皮肤过敏试验的临床现状、存在问题,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的药物的选择、浓度、皮肤过敏试验的方法、皮试液贮存的条件、时间等方面的探讨,减少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的发生,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李桂荣  熊代琴  迪丽拜尔 《中国药房》2006,17(22):1724-1725
目的探讨有关头孢菌素皮试的问题,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头孢菌素皮试液浓度及其过敏反应的机制进行探讨。结果提出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试液配制和皮试方法以及判断标准。结论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用拟用药物本身进行皮试,可防止药物过敏反应,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效果。方法从抗菌谱、药物浓度、给药方式、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组织体液浓度高、不良反应相对较轻、过敏反应少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广泛,导致该类抗生素耐药率增高,不良反应增多,因此必须合理的应用头孢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斑丘疹、麻疹样皮疹、药物热、抗球蛋白阳性或库姆斯试验阳性 ,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寻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样疾病、过敏反应。急性间质性肾炎和药物诱导型血细胞减少症很少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发生率很低 (0 .0 0 1%~ 0 .1%) ,但已有死亡病例的报道。 15 987名病人接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 ,有青霉素过敏史的头孢菌素过敏反应发生率 (8.1%)是无青霉素过敏史的 (1.9%) 4倍 ,最高可达 8倍 ,但若皮试阴性的患者 ,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不会增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  相似文献   

6.
基层单位做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皮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蓓  张正和 《首都医药》2003,10(6):40-4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前是否应进行皮试在医药界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随着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上日益广泛的使用,包括过敏反应在内的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为确保用药安全,必须正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目前在皮试方面的无序状态,使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规范的可操作的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7.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与此同时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例也屡有报道,通常认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约为青霉素类的10%。某些头孢菌素如头孢噻吩,其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可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68例采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具体类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应用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制定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措施。结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药物类型包括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地嗪,占比分别为14.71%、13.24%、11.76%、7.35%、13.24%、20.59%、19.12%。常见不良反应类型包括血液系统反应、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肾肝毒性反应,占比分别为11.76%、26.47%、57.35%和7.35%;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超剂量用药、未进行药敏试验、无指征用药、重复用药,占比分别为32.35%、4.41%、23.53%和39.71%。结论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程中,应保证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利用合理用药方法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卢岩 《中国药房》2008,19(2):157-159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问题。方法:阐述临床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的现状、法规及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皮肤过敏试验方法及判断标准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青霉素类抗生素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原药皮肤过敏试验。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相关药品说明书,借助药物化学知识和专家共识,从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过敏反应发生机理进行分析,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皮试问题进行探讨,为临床合理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青  张涛  孙静波  曹守冬  李维 《中国药房》2011,(16):1490-1491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注射剂致家族性过敏反应的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9月-2010年9月急诊发生的14例头孢菌素类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对其中2例家族性过敏反应进行分析,并检索分析1994-2010期刊全文数据库(CHKD)相关文献。结果:头孢菌素类致ADR主要为过敏反应,严重程度不一。2例家族性过敏反应可能与药物剂量、剂型、年龄、肾功能状态、免疫反应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医师在用药前应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临床应坚持合理用药,做好预防突发药物过敏抢救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精制蛇毒酶乳膏进行大鼠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实验,为其临床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将精制蛇毒酶乳膏用于大鼠背部正常或破损脱毛区皮肤,观察皮肤刺激性反应和动物的过敏情况。结果精制蛇毒酶乳膏反复致敏后使用,无皮肤与全身过敏反应;一次或多次给药对大鼠正常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但给药后48 h或72 h,这种刺激性消失。结论精制蛇毒酶乳膏未产生过敏反应,也无明显刺激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2001~2003年我院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曾莹  韩召敏  张江兰 《中国药师》2004,7(11):888-889
目的: 对抗感染药的药物不良反应(ADRs)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对2001~2003年我院发生的由抗感染药引起的ADRs 511例进行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引起的ADRs涉及范围较广品种多,其中以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引起的ADRs最多(249例),ADRs以变态反应最常见(340例),静脉用药最多(491例),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结论: 抗感染药较高的ADRs发生率与抗感染药的滥用密切相关,应引起对抗感染药滥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药物,头孢菌素是最符合上述条件的。在头孢菌素中,一代、二代头孢最适合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而三代头孢、尤其四代头孢仅用于严重感染,故不建议作为预防性用药。在有厌氧菌感染、过敏反应和其他情况下也可考虑使用硝基咪唑类、氨曲南等抗菌药物。除上述情况外,本文首次从药物PK/PD参数的角度出发,进一步阐明如何更合理地选择预防性抗菌药物,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文献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规律、相关因素和预后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内1990年以来有关头孢菌素类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道210篇244例进行分析整理。结果:244例过敏性休克涉及12种药物,居前6位的是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氨苄、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占93.8%。有过敏史者24.6%,无过敏史者30.3%,过敏史不清者45.1%。86.1%的过敏性休克发生于用药的20min内,首次用药占78.7%,死亡占8.2%。结论:头孢菌素类致过敏性休克应引起医药人员高度重视,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有过敏史者做皮肤过敏试验及用药后密切观察是防治严重过敏事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维生素K1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3月-2011年4月院内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出现的过敏反应,并结合在中国期刊网上搜索到的维生素K1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文献报道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60岁出现过敏反应的比例较高,女性的发生率高于男性,中度过敏和轻度过敏反应发生频率较高。结论:维生素K1或吐温80可能是导致维生素K1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主要因素,临床应给予重视,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的安全性。方法对182名过敏性鼻炎和/或过敏性哮喘患者,采用舌下特异性免疫疗法和对症用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免疫治疗;跟踪并统计在免疫治疗过程中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其严重程度。结果没有患者出现全身性的不良反应,轻中度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8.24%;14岁以下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高于14岁以上的患者。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都只是轻中度的,它是一种高安全性的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头孢菌素皮试和变态反应发生率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的皮试及变态反应情况,为是否需做皮试提供客观资料。方法:采用分层系统抽样方法,对住院期间使用头孢菌素的1084例病人进行皮试和变态反应情况的调查。结果:用青霉素皮试的有203例,用头孢菌素原液皮试的有9例,未做皮试872例。皮试人数占19.56%。196例青霉素皮试阴性者使用头孢菌素有5例发生变态反应,872例未做皮试者发生7例,两者之间变态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和无青霉素过敏史之间变态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菌素变态反应发生率1.11%。结论:头孢菌素用药前皮试可不列为常规,用青霉素皮试代替头孢菌素试敏不敏感,必须做皮试时应采用头孢菌素原液。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药复方和欧盟草药复方临床前安全性评价要求的介绍、分析,比较中欧双方在临床前安全性评价资料提交以及内容方法上的差异,为中药复方更好地适应欧盟草药复方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法律性规范起到指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变应原滴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后对照,比较125例粉尘螨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在接受1年免疫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药物评分,评价舌下免疫治疗的疗效;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免疫治疗1年后,125例患儿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有效率81.6%;其中6例(4.8%)出现局部不良反应,未出现严重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变应原滴剂是治疗尘螨引起的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