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全面掌握某地区布病的现状,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详实可靠的科学数据,制定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疫情及早发现及早解决,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为制定布鲁菌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某市疾控中心与区地办室组成布病流行病学联合调查组,于2011年对某地区2个行政村、某镇的重点职业人群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2011年,某市报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病例790例,该区报告病例94例,占全市发病总数的12.28%,与去年同期(150)相比下降了33.33%。结论布病的监测不仅是为了掌握疫情动向,确定传染源和流行特征,更重要的是预测未来疫情的发展,预报疫情发展趋势,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福建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监测结果,掌握疫情动态,查明重点职业人群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福建省2018-2019年布病疫情信息和监测数据,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布病流行特征、突发疫情特点和监测点布病血清学监测结果.结果 福建省2018-2019年报告布病238例,年发病率0.30/10...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锡林郭勒盟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布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17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锡林郭勒盟的布病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 - 2017年锡林郭勒盟共报告布病25 287例,平均发病率为206.47/10万; 2006 - 2009年逐年上升,2009年为发病高峰,从2010年开始逐年下降,年均下降约24%;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报告病例数较多,分别占14.59%、12.40%和11.07%;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5~54岁年龄组(78.16%),男女性别比为1.71∶1,牧民报告病例数最多,占70.26%,其次为农民,占15.45%;布病发病高峰期在4 - 8月(占61.18%),11月 - 次年2月份病例所占比例有增加趋势。结论 锡林郭勒盟布病综合性防控措施取得成效,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各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强布病防控,根据疫情特点,采取适宜的布病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浙江省人畜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提出防制对策。方法收集浙江省1955—2014年人畜布病监测及防控工作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浙江省历史畜间布病阳性率最高达22.28%,证实有犬种、牛种布病疫源地存在;1996年达到国家布病控制区标准后,畜间布病阳性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但近年多地从外来肉山羊及本地湖羊中检出布病阳性,存在输入性疫源扩散的风险。人间布病疫情首次于1967年有确诊病例,当时仅在职业人群中确诊有散发慢性稳定型病例或隐性感染者;2003—2014年共报告布病506例,新增感染者767人,年报告发病率呈递增趋势(P=0.002);在此期间共发生9起人间布病局部暴发疫情,分布在绍兴、杭州、宁波、金华、嘉兴及衢州等地。全省在人和动物中已先后检出犬种、牛种、羊种5个生物型82株布氏菌,优势菌为羊种3型布氏菌。结论浙江省现阶段畜间布病以省外输入性疫情为主,人间疫情大多与经畜输入的疫源有关,随着省外肉羊输入逐年增多,疫情呈扩大趋势并存在扩散的风险,应加强布病联防联控,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做好人畜布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鹤壁市布鲁氏菌病(布病)的疫情状况,为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整理鹤壁市1957-2017年的布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57-2017年鹤壁市共报告728例布病,其中男性病例587例,女性病例141例,男女之比为4.16∶1;20~70岁病例占病例总数的93.68%(682/728);种植业人员病例占病例总数的81.87%(596/728);3~8月为病例高发月份。结论鹤壁市的相关部门应搞好联防联控,加大布病感染源的控制和消除,在强化布病防控知识宣传和教育的同时,搞好布病高危人群的个人防护,从而阻止该病疫情的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邹城市人、畜问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特征与流行趋势,为指导布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邹城市2011年疫情报告的12例布病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人、畜间感染情况调查等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邹城市1977—2005年布病连续29年无病例报告;2006—2010年布病发病疫情呈散发状态;2011年累计报告12例病人,年均发病率为1.037/10万,分布在全市5个镇(社区)7个村庄,其中凫山社区6例,北宿2例,钢山、千泉、峄山、香城各1例。重点人群监测54人,阳性4例,阳性率为7.4%;监测重点人群家庭羊只16只,未监测到阳性家畜,可疑暴露因素可能是暴露的皮肤黏膜与病畜接触感染。结论:邹城市1962年首发布病,之后疫情蔓延,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形成流行高峰,之后逐年下降,到1977年仅确诊2例;1977—2005年连续29年无病例报告,之后布病发病疫情呈散发状态;2011年布病疫情明显上升,疫情报告布病12例,疫区范围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鄂托克旗2018—2022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规律和特征及原因,为布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鄂托克旗2018—2022年人间布病报告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三间分布情况规律。结果 2018—2022年鄂托克旗共报告人间布病661例,年均发病率为81.22/10万,无死亡病例。2018—2022年人间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2021年开始人间布病发病率显著上升。全旗6个苏木镇均有人间布病病例报告,累计报告病例数由多到少依次为棋盘井镇、阿尔巴斯苏木、蒙西镇、木凯淖尔镇、乌兰镇、苏米图苏木。病例以男性为主。发病以青壮年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40~<70岁(577例、占78.21%)。职业以农牧民为主,占82.00%(542例)。结论 鄂托克旗人间布病发病率呈上升态势,以中青年男性农牧民发病为主,各部门应加强联防联控、人间布病监测、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以及高危作业时的个人防护,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龙岩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布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龙岩市2011—2018年布病患者病例资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监测及实验室检测等数据,对病例分布、聚集性疫情、血清病原学及转归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龙岩市2011—2018年共报告布病38例,其中2017年及2018年共占65.8%(25/38),无死亡病例;除长汀县外,其他县(市、区)均有分布,主要在新罗区、上杭县和永定区;发病时间集中在5~7月,发病年龄7月龄至77岁,青壮年居多,性别比1.9:1;职业以农民为主(52.6%,20/38),其次为养羊户及散居儿童;永定区、新罗区和上杭县分别出现家庭聚集性疫情;布鲁氏菌血清病原学检测结果,马耳他布鲁氏菌阳性占36.8%(14/38);大部分患者有可疑染疫羊接触史;除2例患者仍存在关节、肌肉疼痛外,其余均治愈。结论龙岩市近年布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应加大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9.
王敏  姚伟  万强 《职业与健康》2010,26(17):1969-1970
近年来,我国及我省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呈持续快速上升趋势,2008年,我国人间布病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均创历史新高,布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为掌握大连市布病流行特征,近年来,我们一直对重点职业人群开展监测工作,现将大连市2009年布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4年济源市人间布鲁杆菌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控布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济源市2014年布鲁杆菌病的数据及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人间布鲁杆菌病病例105例,所有地区均有病例报告,但病例仍主要集中在传统农牧区,职业以农民为主,发病年龄集中在35-69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每个月份均有发病,2-8月份发病数居多。结论济源市人间布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范围进一步扩大;应采取强化政府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宣传教育、严格依法管理等措施控制畜间疫情,同时应加强人间疫情主动监测、流行病学调查、规范病人诊治等措施,有效降低布病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山西省天镇县2001-2010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控制特点,探索布病高发区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01-2010年全县布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Excel软件绘制图表。结果 2001-2010年天镇县报告新发布病病例1958例,年平均发病率100.53/10万。病例以农民为主。布病发病呈明显的季节周期性;疫情逐年由部分乡镇向全县11个乡镇蔓延。结论 2001-2005年,牲畜交易频繁,传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人间新发病例增加显著;2006-2010年加强监测,免费、规范及时治疗患者,档案化管理;强化宣传布病防治知识;政府主持下部门协作,加强检疫、淘汰病畜,遏制了疫情上升。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我国布病疫情由北方扩散至南方,防控形势严峻。江西省历史上少有布病病例报告,动物防疫部门鲜有发现家畜布病疫情。自2011 年报告首例血清学阳性布病患者以来,2012 年主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液检测,首次从当地人群分离到布鲁氏菌,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冷水滩区首例人间布鲁氏菌病例的调查分析,为防控工作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对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血培养MINI VITAL系统对病例进行血培养,采用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对血标本培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患者发病前有屠宰、喂养山羊和出售羊肉,并曾划伤手指等流行病学史;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关节痛、乏力和针刺样头痛等;血培养菌株鉴定结果: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A因子血清阳性、M因子血清阴性。结论该病例为冷水滩区报告的首例人间布鲁氏菌确诊病例,本例病例的传染源为来自布病流行区的染病羊只;冷水滩区目前为布病非流行区,但存在疫情传入和转变为流行区的危险,必须加强卫生与畜牧部门的协作,加强临床医师布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和防控体系,严防疫情的传入与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惠州市博罗县2011年人间布鲁菌氏病(布病)病例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布病病例报告卡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博罗县共报告布病5例(男4例,女1例),发病率为0.5/10万;年龄34~56岁;病例发生在6~9月;职业以牲畜养殖、贩运、销售和屠宰加工为主。5例病例的血清中均分离培养出布氏菌,其中2例病例的菌株为羊种1型布氏菌。结论 2011年博罗县人间布病疫情的发生主要与羊只等牲畜的养殖、贩卖、屠宰加工有关,需加强动物间及人间布病监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综合防治,严防人间布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焦作市2011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人间布病)流行因素,掌握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焦作市2011年常规疫情监测人间布病157例,分布在10个县(市、区),以3~6月份发病较高,发病多为男性青壮年,职业主要为农民,占发病总数的76.43%;感染途径呈多样性,感染与日常生活接触有关;发病到确诊平均间隔20天,57.32%的病例通过疾控中心门诊发现;发生聚集性病例的村庄有2个,重点人群血检1578人,琥红平板试验阳性率为6.52%。结论焦作市人间布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男性青壮年发病较高与牲畜接触的频率相对较高有关。应进一步提高基层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广泛开展人间布病健康知识宣传;聚集性病例发生在贩卖、屠宰、养殖、皮毛加工比较集中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的村庄,重点人群监测对控制疫情发现病例非常必要;探索人间布病有效防控机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制定驻马店市布病防控措施和加强布病防控工作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驻马店市布病防控现状调查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数据。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5年发病814例,平均发病率为3.05/10万,发病率平均增长速度为135.18%。病例分布从2012年的5个县区扩大到2015年的全部县区,以成年男性和农民为主,春夏季较多。各县区防控组织管理健全,建立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疫情及时报告和处置,病例得到治疗,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结论驻马店市布病发病快速上升,综合防措施基本落实到位,防控能力明显提升,但仍存在未能主动搜索病例、大部分县疾控中心未开展病例治疗、病例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陕西省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分布特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5年陕西省人间布病监测及国家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结合专题调查资料分析布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5-2015年陕西省累计报告布病病例9 646例,发病率为2.34/10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调查重点人群824 931人,采集血清121 649份,血清学阳性5 755份,阳性率4.73%,感染率0.70%。病例分布在除杨凌区以外的10个设区市共计84个县(区),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榆林、渭南、延安市,三市占全省总发病数的94.81%;年龄主要集中在30~60岁之间,男女性别比为3.58:1,农民、牧民占总发病数的90.26%,报告病例多集中在4~9月份。结论 陕西省人间布病疫情形势严峻,控制传染源、加强布病监测、加大高危人群筛查及职业人群干预力度、加强布病宣传是预防布病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了解东营市布病疫情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的方法发现病例,采用血清试管凝集试验方法确诊病例,对高发区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2006-2013年东营市报告布病病例300例,年均发病率为1.81/10万;疫区从2006年的1个乡镇扩大到2013年5个县区25个乡镇;2006-2009年病例以家畜屠宰及畜产品加工职业人群为主,无明显季节性;2010-2013年病例以饲养职业人群为主,在3-6月份呈现明显季节高峰;采取综合干预措施的地区病例“发病-诊断”时间较其他地区明显缩短。结论 东营市布病发病职业由屠宰加工转为饲养,疫情呈上升趋势,疫区扩大的原因与动物检疫、淘汰措施不到位有关,实施人群综合干预措施可使病人在发病早期及时得到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岛市城阳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变化趋势及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防控布病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现住址为青岛市城阳区的布病确诊病例及临床诊断病例资料,对人间布病疫情变化趋势、三间分布、临床特征、病例就诊及疾病转归情况、流行病学史进行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布病疫情,探讨布病发生的原因,提出控制措施。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下载对鹤壁市2008-2013年报告布病病例数据疫情数据和个案调查信息,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通过时间、地区、人群分布,流行特征揭示布病高发的可能原因。结果 2008-2013年鹤壁市共报告布病294例,主要发生在3~8月(69.05%),鹤山区、淇滨区、淇县发病较多,病例男女比为4.4∶1,以青壮年农民为主,羊只放养是主要感染途径(82.20%)。鹤壁市布病疫情存在持续升高趋势,农村养羊青壮年为主要发病人群,养殖、接羔为感染的主要途径,防护意识不强、病畜无害化未落实是持续主要原因,及时发现病例,减少慢性化是今后工作目标。结论鹤壁市布病疫情存在持续升高趋势,农村养羊青壮年为主要发病人群。应采取综合措施做好布病防控工作布病联防联控机制已经建立,但短期内畜间布病控制措施落实难度大,疫情不能有效控制,人间布病防控的主要措施为健康教育、及时发现病人、规范治疗、减少慢性化。这样,即使布病病例数不能大幅度减少,但仍然可以减轻患者负担,减少疾病造成的身体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