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边境地区≤5岁健康儿童肠道病毒携带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吉林省边境地区≤5岁健康儿童肠道病毒(EV)携带状况。方法对采集的健康儿童粪便标本分离病毒,用微量板法中和试验进行鉴定。结果125份粪便标本中共检出EV 27株,阳性率为21.6%。其中埃柯病毒25株,柯萨奇病毒1株,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1株。结论吉林省边境地区≤5岁健康儿童EV携带率较高,未发现脊灰野病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缅甸入境健康儿童和云南省口岸地区健康儿童肠道病毒(EV)携带情况及病毒型别特征.方法 在10个边境口岸<15岁的健康儿童中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型别鉴定.共采集到319份粪便标本.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用抗体中和试验鉴定,并送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用基因测序方法进行鉴定;腺病毒用血清学方法鉴定.结果 共检测到EV 53株(带病毒率为16.6%),其中PV23株(阳性率7.2%)经国家脊灰实验室证实均为疫苗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NPEV 30株(阳性率9.4%),经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除1株未被所有EV通用引物扩增外,其余29株分别属于HEV-A组(1株,1个血清型,占3.3%)、HEV-B组(20株,11个血清型,占66.7%),HEV-C组(8株,4个血清型,占26.7%),未检测HEV-D组病毒.同时还检测到腺病毒4株,阳性率为1.25%.分别做B组和C组病毒基因树,相同型别的分离株都与对应的标准株聚集在一起.同源性计算表明,分离株与对应标准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75%和85%以上,符合国际测序定型标准.结论 在中国云南省与缅甸接壤地区,EV携带率较高,特别是PV阳性率高于急性弛缓性麻痹常规监测.EV中以HEV-B组病毒为主,病毒血清型的分布具有多样性,并发现EV73(2株)、EV75(1株)、EV80(1株)和Ev96(4株)等新型EV.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2年云南省和缅甸籍入境健康儿童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带毒情况及病毒型别。方法采集6个边境设区的市(州、地区,下同)10个县和7个非边境市10个县〈15岁健康儿童粪便标本600份(单份粪便标本,其中缅甸籍入境儿童100份),进行病毒分离和基因测序定型。结果600份粪便标本共检测到EV53株,带毒率为8.83%。其中脊髓灰质炎病毒5株,阳性率0.83%,均为疫苗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检测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EV,NPEV)48株,阳性率8.00%,其中人类肠道病毒(HumanEV,HEV)A组5株(3个血清型,占10.42%),HEVB组(GroupB)(HEV.B)42株(14个血清型,占87.50%),HEVC组6株(4个血清型,占11.32%),未分离到HEVD组。结论2012年600份健康儿童粪便标本中,从中国籍儿童分离到EV48株,分离率8.00%,缅甸籍儿童中分离到EV5株,分离率0.83%,中国籍儿童EV携带率较高,并以HEV.B组为主。  相似文献   

4.
日喀则地区2005年健康儿童肠道病毒病毒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做为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和中国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的一部分,对日喀则地区2005年健康儿童肠道病毒(EV)的携带情况进行监测分析,为西藏自治区维持无脊灰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2005年3月在日喀则地区3个县的0~5岁健康儿童中共采集粪便标本70份,进行EV分离和血清型鉴定。对分离到的脊灰病毒(PV)同时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型内鉴定,对分离到的所有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进行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以鉴定血清型。结果从70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16株PV,阳性率为22.86%。型内鉴定及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2005年日喀则地区无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存在;共分离到9株NPEV,阳性率为12.86%。结论日喀则地区2005年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EV监测为后续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也为EV监测逐渐整合到AFP病例监测系统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2010年云南省与缅甸接壤地区15岁以下健康儿童肠道病毒带毒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采集边境地区15岁以下健康儿童的粪便标本(每个儿童1份),对共400份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基因测序定型.结果 400份便标本中检测到非脊灰病毒( non - polio virus,NPV)21株,NPV分离率5.3%.21株病毒全为HEV - B组病毒,未分离到HEV - A、HEV - C、HEV - D组病毒和脊灰病毒.结论 2010年云南省边境地区健康儿童中肠道病毒以B组病毒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肠道病毒携带状况,探讨健康人群肠道病毒携带率与手足口病传播的关系及危害。方法 2011—2012年采集健康人群粪便标本500份。粪便提取核酸后应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人肠道病毒(H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按照年龄、职业、季节分别进行带毒情况分析。结果 500份标本中,HEV通用引物阳性57份(11.40%),其中EV71、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标本分别为9份(1.80%)、7份(1.40%)和41份(8.20%)。各个年龄段肠道病毒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幼儿园工作人员和其他人群的EV71、CA16及其他肠道病毒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月份分布来看,检出EV71和CA16的标本75.00%分布在5—9月份,检出其他肠道病毒的标本48.78%分布在11月—次年1月份。结论健康人群中肠道病毒携毒率相对较高,EV71和CA16的检出季节分布与手足口病发病的季节分布吻合;医生和幼儿园工作人员等人群病毒携带率较普通人群高,其在手足口病的传播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市赞皇县健康儿童肠道病毒携带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赞皇县健康儿童在手足口病(HFMD)不同流行时期肠道病毒的携带情况,为当地手足口病发病强度和病原学特征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赞皇县11个乡共161名5岁以下健康儿童采集其粪便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对其中发病严重的张楞乡59名健康儿童进行了3次跟踪调查和病原检测。结果:161份健康儿童便标本中,肠道病毒(EV71、CoxA16、其他肠道病毒)阳性44份,肠道病毒携带率为27.33%;其中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各22份,其携带率均为13.66%。不同乡携带率有差异,手足口病流行不同时期携带率和优势毒株均不同。结论:赞皇县健康儿童肠道病毒携带率与其手足口病发病强度变化趋势一致,开展健康儿童肠道病毒携带情况调查可作为当地手足口病发病强度预测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湖南省2001~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病毒学监测情况,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收集<15岁AFP病例粪便标本,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方法进行肠道病毒(EV)分离与鉴定,脊灰病毒阳性株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结果5年共检测1 103例AFP病例粪便标本(2 185份),EV分离阳性276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分离到疫苗相关脊灰病毒112例,疫苗变异脊灰病毒6例,疫苗相关脊灰病毒与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混合4例,NPEV 154例。结论湖南省2001~2005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维持了无脊灰状态。但监测发现疫苗变异脊灰病毒6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可能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循环和爆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云南省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非脊灰病毒(non-polio,NPV)的带毒情况及埃柯病毒13型(echovirus 13,E13)的基因特征进行描述。方法按Obster等介绍的方法,对2002年云南省脊灰实验室分离到的21株NPV进行基因测序定型。结果 2002年云南省共报告267例AFP病例,共采集到<15岁AFP病例的合格粪便标本257份,257份便标本中共检测到NPV43株(带毒率为16.7%),其中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22株(阳性率8.6%),均为疫苗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检测到非脊灰病毒(NPV)21株(阳性率8.2%)。21株EV中,12株为人类肠道病毒B组(HEV-B,11个血清型,其中3株为E13),3株为人类肠道病毒C组(HEV-C,1个血清型),未分离到HEV-A和HEV-D组病毒。结论 2002年云南省AFP病例中非脊灰病毒携带率不高。对3株常见的E13进行基因进化分析,表明E13病毒存在基因多样性特点(即存在不同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15 - 2016年15岁以下健康儿童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的携带情况及病毒型别的特征分布。方法 采集江苏省3个县(市)15岁以下健康儿童粪便标本445份,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脊灰病毒(PV)采用荧光定量RT - PCR方法进行鉴定;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采用RT - PCR扩增结合VP1区基因测序定型。结果 共检测到EV31株,阳性率6.97%(31/445)。其中PV18株,阳性率4.04%(18/445),包含Ⅰ型8株、Ⅱ型7株、Ⅲ型3株,未分离到混合型PV。所有的PV毒株经鉴定均为疫苗株,无脊灰野病毒株与疫苗衍生株。NPEV13株,阳性率2.92%(13/445),以HEV - B群(84.62%(11/13))为主。所有NPEV分离株与对应标准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2.01%~97.42%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2.91%~99.19%之间。构建进化树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所有的NPEV分离株与对应的标准株聚集在一起,符合测序定型标准。结论 在2015 - 2016年度江苏省健康儿童中,PV阳性率与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监测相当,但NPEV阳性率远低于AFP监测。检测到的NPEV以HEV - B群为主,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江苏省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脊灰疫苗衍生株(VDPV)或输入脊灰野病毒,以防止其扩散.方法 按世界卫生组织<脊髓灰质炎病毒检验手册>对河北省2003-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血清定型,所有标本用L20B、RD和Hep-2等3种细胞同时进行脊灰病毒(PV)和肠道病毒分离,用PCR-RFLP法和ELISA法做型内鉴定.结果 2003-2005年共采集了1 199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分离到脊灰病毒(PV)86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115株.从AFP病例及其高危病例的5份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PV 100株,用血清型中和试验和PCR-RFLP法进行型内鉴定,结果为Ⅰ型12株,Ⅱ型29株,Ⅲ型23株,混合型23株,PV NPEV 8株,疫苗变异株5株.将PV混合株进行单型分离后,所有单型毒株共138株,经ELISA试验鉴定,其中疫苗类似株(SL)132株(95.7%),双反应株(DRV)5株(3.8%),非疫苗类似株(NSL)1株(0.7%).结论 河北省2003-2005年未发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或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维持河北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为消灭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培养,对培养出的阳性毒株进行病毒鉴定,确定为脊灰病毒(PV)后再做型内分析.结果 2006年河北省脊灰实验室检测474例AFP粪便标本948份,分离出脊灰病毒31株,全部为疫苗株,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64株.26例AFP病例采集了接触者粪便标本共计130份,分离到PV 1株,NPEV 5株.结论 河北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全部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要求,没有发现脊灰野病毒或疫苗衍生株病毒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栗县0~15岁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及肠道病毒携带状况,为制定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上栗县按东南西北中调查5个乡镇健康儿童180名,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测定血清脊灰中和抗体,调查其中2个乡镇健康儿童100名,分别于7月、11月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脊灰中和抗体Ⅰ、Ⅱ、Ⅲ型阳性率分别为96.67%,98.89%,92.22%;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65.28、1∶89.92、1∶27.91。粪便标本肠道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5.00%、26.00%。结论:上栗县健康儿童已形成有效的脊灰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开展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健康人群粪便标本病原学监测结果,为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病毒分离及鉴定,脊灰病毒株型内鉴别,确定疫苗株或野病毒株。[结果]青海省2000~2009年AFP病例、健康人群粪便标本1613份,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22株,分离率为1.36%,其中脊灰I型疫苗株3株,脊灰II型疫苗株2株,脊灰III型疫苗株9株,脊灰混合型疫苗株8株,无脊灰野病毒株。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187株,分离率为11.59%。[结论]该省2000~2009年无本地脊灰野毒株病例流行,阻断了脊灰本地野病毒的传播,保持了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2012年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学监测情况。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第4版《脊灰实验室手册》操作规程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对新疆2012年报告的儿童和成人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及非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及环境污水标本进行脊灰病毒学监测和结果分析,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National Polio Laboratory,NPL)对脊灰病毒(Poliovirus,PV)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VP1编码区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对分离到的PV株做型内鉴定(Intratypic Differentiation,ITD)。结果 2012年,新疆CDC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WHO的要求,共收到儿童和成人AFP病例及非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1227份,环境污水标本12份。从儿童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PV 14株,分离率为5.6%;非脊灰肠道病毒28株,分离率为11.3%;从环境污水标本中分离到PV 104株。所有PV经NPL进行ITD,均为疫苗相关株。结论 2012年新疆CDC脊灰实验室运转正常,在成人和儿童AFP病例及环境污水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恢复了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1991~2000年AFP病例及接触者病毒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在全省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 ( AFP)病例监测系统并开展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学监测工作 ,证实湖南省实现无脊灰目标。 方法 收集全省 15岁以下 AFP病例及其接触者粪便标本 ,采用 WHO规定方法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 ,脊灰阳性毒株送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 结果  10年共检测 AFP病例粪便标本 14 0 4例 ( 2 760份 ) ,接触者粪便标本 2 16例 ,病毒分离阳性的 4 5 9例 ,其中脊灰 I型野病毒 7例 ,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 92例 ,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与肠道病毒混合 10例 ,非脊灰肠道病毒 3 5 0例 ,自 1993年 7月以后未再检出脊灰野病毒。 结论 监测结果表明我省实施的消灭脊灰策略效果显著 ,已成功地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按期实现了区域无脊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DPV)病例发病原因并探索控制对策。方法对发生的VD-PV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检测脊灰、麻疹及艾滋病抗体,测定免疫功能,并定期采集粪便标本分离病毒;对病例所在地及医院进行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主动搜索;对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进行儿童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接种率调查;对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进行粪便标本带毒率调查和脊灰、麻疹抗体检测以及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病例临床诊断为X-连锁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最终分类诊断为免疫缺陷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属中国首例。病例自麻痹后在1年时间里定期采集26份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目前仍在持续排毒,已进行型内鉴定的第1~20份粪便标本均分离到Ⅱ型和/或Ⅲ型VDPV,且变异度较高(最高为3.5%)。丙种球蛋白治疗已持续9个月,但并未阻断VDPV在肠道内的复制。当地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较高,并具有较高的脊灰和麻疹抗体,粪便标本除分离到6株非脊灰肠道病毒外,未检出脊灰病毒。病例发生后,在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区开展OPV强化免疫。结论该病毒未在当地造成循环。当前应维持高水平的OPV免疫接种率,但随着全球消灭脊灰的进展,应适时修订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8.
高危人群中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监测脊髓灰质炎 (以下简称脊灰) 高危人群健康儿童中, 是否还有脊灰野病毒株循环。方法: 在曾是脊灰流行区的乡镇, 于1997~1998 年定点采集0~4 岁健康儿童粪便计538 人份, 用Hep-2C细胞分离病毒; 鉴定为脊灰病毒, 采用温度特征试验作毒力测定和RT-PCR试验型内分析。结果: 在2 年的监测中, 计分离到脊灰Ⅰ型病毒10 株, Ⅲ型病毒3株, 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12 株。分离的脊灰病毒温度特征试验, 两种温度滴度差均> 5, 判为弱毒(疫苗) 株; RT-PCR型内分析亦为疫苗(Sabin) 相关株, 两试验结果吻合。结论: 在具有高免疫屏障的健康儿童中, 仍有脊灰病毒循环, 但均为疫苗相关株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了解健康人群肠道病毒动态变化及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型别,探讨健康人群肠道病毒在手足口病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于手足口病流行前期(3-4月)、流行高峰期(6-7月)、流行后期(10-11月)采集健康人群及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3次共采集健康人群粪便标本1235份,肠道病毒通用引物阳性177份,阳性率为14.33%,检出COAX16型肠道病毒1株,非EV71非CoxA16其它型肠道病毒176株;手足口病病原学以EV71和CoxA16型为主,非EV71非CoxA16其他肠道病毒仅占26.98%。不同时期、不同年龄组带毒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组健康人群肠道病毒阳性率最高,而发病率最低,呈相反趋势;1~组发病率最高,从1~组呈相同趋势。健康人群肠道病毒阳性率与发病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健康人群以携带非EV71非CoxA16肠道病毒为主,健康人群肠道病毒带毒在手足口病传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提高脊灰实验室监测质量。方法脊灰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河南省2002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610例,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2.31/10万。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8.95%,采集合格粪便标本496例,占86.41%;574例粪便标本共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PV)62例(68株),阳性率为10.8%;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9例(33株),阳性率为5.0%;AFP病例接触者28例,分离出PV5例(5株);分离出的脊灰病毒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相关株或疫苗变异株。结论AFP病例实验室监测指标达到了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