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及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间82 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主要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方法: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82 例中阴道分娩54 例,剖宫产28 例,发生产后出血10 例(12.2%),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PAT为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产时对母儿无明显危害,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PT的有效手段,分娩方式应由产科指征决定. 相似文献
2.
张云晓 《中国现代医药科技》2005,5(1):28-28
血小板减少症是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女性多于男性,故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并不罕见。如血小板极度减少可以引起严重的出血危及母婴生命,本病一经诊断需严密监护治疗。近年来诊断和治疗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严重出血及婴儿死亡明显地减少。现将我院1994年至2003年收治的20例患者临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8年5月13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5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68例(50.3%),子痫前期(PIH)23例(17.0%),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16例(11.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10例(7%),其他病因4例(2%).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需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阴道分娩31例,剖宫产104例,产后出血6例.PAT、PIH和ICP组患者产后42d血小板较产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TP组患者产后42d血小板较产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有多种病因,以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对血小板<50 ×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预防产时或产后出血.血小板<50×109/L,应在术前输注浓缩血小板后行剖宫产,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如无产科指征,应阴道分娩为主,PAT一般不作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处理原则.方法 总结1996~2006年本院12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有:①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③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原则:①针对病因治疗;②用药时尽可能减少对胎儿的不利影响;③GT组一般不需特殊处理;④血小板<50×109/L,有明显出血倾向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⑤血小板<20×109/L,或血小板在(20~50)×109/L之间,伴有明显出血倾向且在分娩及紧急手术前,建议输注血小板;⑥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及有无产科手术指征而决定.结论 治疗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视不同病因及病情轻重的程度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重度血小板减 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最佳处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26例,对其处理方法及愈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剖宫产术,9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5例,产后出血率19.23%。结论血小板超过50×10^9/L时,不需治疗;血小板低于50×10^9但无症状的孕妇,可行常规产科检查。如无剖宫产指征,分娩方式应尽量选择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2000-2007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6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30例.妊娠期高血压所致血小板减少1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10例;其他原因7例.阴道分娩15例;剖宫产50例产后出血4例,3例为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所至,经处理后效果良好.1例为胎盘植入,行全子宫切除术.4例HELLP综合征,3例胎死宫内,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1例新生儿早产重度窒息经抢救痊愈.结论 该病是由多种内科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引起的一种围生期常见病,处理不当,将危及母胎生命,应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处理.分娩方式视血小板情况及有无产科手术指征而定.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可由多种内科合并症或妊娠并发症引起,一旦发生出血对孕妇和胎儿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妊娠结局,因此正确认识血小板减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加强围生期处理,是获得良好妊娠结局的关键。我们回顾性分析了9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0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分析1995年至2005年间10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结果106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40例(37·74%),子痫前期25例(23·5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3例(12·26%)。血小板减少出现最早孕周为20+3周,<28周出现25例(23·58%),>28周出现81例(76·42%)。阴道分娩25例,剖宫产81例。产后出血13例(12·26%)。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有多种病因,以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对血小板<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预防产时或产后出血。PAT一般不作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0.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4例报告平潭县医院妇产科刘榕华陈秀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王良义杨林芝**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修生血小板减少症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可导致围产期母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近年来许多作者对其进行广泛的临床研究,并... 相似文献
11.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及围生期处理。方法对157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孕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12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5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PIH)12例,肝病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病毒感染3例,剖宫产93例,占59.2%,阴道分娩64例,占(40.8)%,PAT和PIH患者产后42d血小板较产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1例血小板为96×109/L,2例出现头皮血肿,其余血小板均正常。产后42d共有136例患者血小板恢复正常,8例ITP、1例SLE、1例肝病患者3个月后血小板仍未恢复正常。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一般发生在妊娠晚期,以PAT最常见,孕期注意观察及给予相应治疗,产前适当提高血小板水平,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组妊娠期及产前、产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T组和ITP组在产前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输注血小板治疗后第2天,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是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小板输注是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处理经验.结果 76例血小板减少症孕妇中,按血小板计数分组,Ⅰ组不超过30×109/L,共14例,Ⅱ组为(30~50)×109/L,共30例;Ⅲ组为(51~100)×109/L共32例.Ⅰ组产前全部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Ⅱ组产前激素治疗262例,产后治疗4例;Ⅲ组产前、产后均无接受激素治疗.Ⅰ组14例均于分娩前1h给予输注血小板10~20U,2例分娩前输注新鲜血浆;Ⅱ组12例分娩前1h给予输注血小板10~20U,分娩后2例产后出血输注血小板10U,Ⅲ组分娩后2例产后出血输注血小板10u.有剖宫产指征的34例行剖宫产术结束妊娠,余42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18例,产后出血率24%,产褥感染6例,产褥感染率8%.产妇死亡2例,病死率3%.68例新生儿中血小板减少8例,发生率11%.新生儿头皮血肿2例.胎儿宫内死亡4例,中期引产4例.结论 孕妇无症状,血小板超过50×109/L时,不需治疗;血小板低于50×109/L但无症状的孕妇,可行常规产科检查,补充铁刑、叶酸、维生素,孕妇孕晚期每两周1次监测血小板;若伴有黏膜出血或出血高危因素时应予激素治疗.如无产科指征,分娩方式应以阴道分娩为宜,血小板低于30×109/L,应榆注血小板后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4.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产科常见的疾病。其原因有:妊娠生理引起血小板减少、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HELLP)综合征、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这些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可以导致妊娠流产、胎死宫内及产后出血和新生儿颅内出血、手术切口血肿等,对母婴存在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5.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妊娠期处理方法。方法 我院1995—2001年间5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孕妇中,阴道分娩19例,剖宫产31例。7例出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14%;出血量与血小板减少程度呈负相关;无孕产妇死亡。结论 妊娠中晚期以保守治疗为主,不主张过分依赖血小板制剂。分娩方式由产科指征决定,血小板校低的情况下,为防止母儿并发症可选择性剖宫产,产后大剂量宫缩剂可有效控制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6.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对母婴危害较大,可导致产后大出血、产褥感染、胎死宫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如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后果。本文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血小板减少8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临床资料8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孕妇年龄为20~43岁,平均(2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方法:将98例患者分为两组,血小板(50~100)×10^9/L者91例,(30~50)×10^9/L者7例。两组均未予特殊治疗。(30~50)×10^9/L组均行剖宫产术,在术前2h、术中、术后分别输注血小板悬液。结果:98例患者分娩中无大出血,在妊娠终止后1周~2个月内血小板均恢复正常。结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是一种良性的自限性临床表现,无需特殊治疗。对于血小板〈50×10^9/L患者为避免大出血可在分娩前后输注血小板悬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4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或输注血小板等治疗,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及有无产科指征而定。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视不同病因、血小板减少的轻重及产科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原因及临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其中生理性26例,占65.0%;妊高征7例,占17.5%;妊娠合并ITP 5例,占12.5%;其他2例,占5%。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剖宫产27例,阴道分娩13例。产后出血4例。结论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应依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治疗方法,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血小板制剂等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20.
李京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5,24(3):158-160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临床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4医院(030001)李京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1医院张燕荷指导血小板减少症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对母婴存在着潜在危险。本文对我院1972年1月至1994年5月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40例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