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及对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首次诊断的轻中度的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静息心率>80次/分,随机分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组(n=81)和氯沙坦对照组(n=79),共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超声测量治疗前后左房内径(LA)、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收缩未期内径 (LVDs)、左室舒张未期内径 (LVDd),左室舒张未期容量(LVEDV)、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PFVE)、房缩期最大流速 (PFVA ),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E/A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IVST、LVPWT、LVMI 比治疗前均减小,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左室肥厚改善。EF治疗前后比较无变化 (P>0.05),左室收缩功能未受影响。两组患者治疗后PFVE及E/A增高、PFVA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左室舒张功能改善。结论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有效降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心率,逆转左室心肌重构,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降压治疗及护理干预(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或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与适当调脂(小剂量辛伐他汀)综合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内皮功能、左心室重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入选50~79岁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A组、B组、C组及D组,A组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2.5 mg/d)+替米沙坦(40 mg/d);B组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半片/d1);C组在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基础上加小剂量辛伐他汀;D组在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基础上加小剂量辛伐他汀。A组及B组患者治疗12个月前后各检查1次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组内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C组及D组患者在联合降压治疗(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或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基础上适当调脂(小剂量辛伐他汀10 mg),测定治疗12个月前后血浆ACE活性、AngⅡ浓度、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经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检查的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所有患者均给予精细的护理干预。结果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治疗组(A组)的左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在治疗12个月后显著下降(P<0.05),而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显著(P<0.01);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治疗组(B组)治疗12个月后的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显著(P<0.05)。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组(C组)及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治疗组+小剂量辛伐他汀(D组)患者用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LDL胆固醇、ACE活性、AngⅡ浓度、LN显著下降(P值均<0.01)。C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或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治疗12个月后,可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显著逆转;对左室肥厚、动脉内皮功能的作用,替米沙坦优于复方阿米洛利。小剂量辛伐他汀对防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精细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起着促进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洛汀新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探讨缬沙坦逆转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方法: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为对照组、缬沙坦组和洛汀新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缬沙坦组加缬沙坦80mg/d,顿服,洛汀新组加洛汀新10mg/d,顿服,治疗16周,观察缬沙坦和洛汀新对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应用心脏彩色超声仪分别测定基线值、治疗后4周、16周左室结构及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经过16周治疗后,对照组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心室收缩功能及心室重塑指标略有改善,而缬沙坦组和洛汀新组均明显改善。结论:Ang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逆转心室重塑。长期应用可改善衰竭心脏心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这种有益的作用与ACEI类药物洛汀新相似。  相似文献   

4.
苯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盐酸苯那普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将6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洋地黄、利尿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苯那普利首剂2.5mg,以后10mg/d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 苯那普利可使心纺减慢,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以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下降,可降低高胰岛素血证,改善胰岛素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益心解毒方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与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影响及在改善相关证候指标方面的优势。方法:利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复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术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心解毒方组以及阳性药(福辛普利钠片)组,另外设假手术组对照。术后第2天,益心解毒方组给予益心解毒方中药水溶液(9.33g/kg),阳性药对照组给予福辛普利钠片剂水溶液(1.2mg/kg),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灌胃途径连续给药28d。观察各组动物的宏观表征变化,并记录呼吸频率,评价各组动物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的BNP含量。结果:术后28d,益心解毒方组大鼠毛发及活动状态均优于模型组,尤其表现在大鼠足底皮肤紫暗和呼吸频率得到改善。在动脉血流动力学方面,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以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明显下降(P〈0.05),而益心解毒方和阳性药福辛普利钠均能很好地改善SBP和DBP,并有效地提升MAP(P〈0.05)。在心室血流动力学方面,模型组大鼠的左心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室收缩压最大上升速率(maximal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dP/dtmax)和左室舒张压最大上升速率(maximal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pressure,LV-dP/dtmax)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益心解毒方和福辛普利钠均能上调心力衰竭大鼠的LVSP、LV+dP/dtmax和LV-dP/dtmax,进而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室血流动力学指标(P〈0.05)。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益心解毒方和福辛普利钠使得心力衰竭大鼠血浆BNP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益心解毒方能通过增加心力衰竭大鼠左室心肌的收缩力而上调LVSP、LV+dP/dtmax和LV-dP/dtmax,提高主动脉的SBP、DBP以及MAP,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降低心力衰竭大鼠血浆中BNP水平,说明其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时心肌室壁压力的变化。同时,该药能够缓解心力衰竭大鼠足底皮肤的血瘀情况,提高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等,改善气虚血瘀证的相关表征。  相似文献   

6.
魏少民  张建中  安欣  景丽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5):456-458,469,548
目的对比研究肾上腺髓质素(ADM)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脏重构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4周龄32只雄性SHR随机分为SHR组和SHR-T组,同周龄16只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每组4、8、16、24周龄各4只。SHR-T组皮下注射ADM(每周5d,1.0nmol.(kg.d)-1),SHR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WKY组不作处理。每周测量1次尾动脉收缩压(SBP)。4、8、16、24周龄时间点提取心脏,切片HE染色,显微测微尺观测心脏结构变化。结果 8周龄开始,SHR组和SHR-T组大鼠血压显著高于WKY组(P<0.01),ADM治疗至24周龄时,SHR-T组血压明显低于SHR组(P<0.05)。组织学显示24周龄SHR-T组大鼠高血压所致的心肌细胞肥大和排列紧密现象较SHR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8周龄始,SHR逐渐出现左心室肥厚。ADM治疗至24周龄时,SHR-T组动脉血压、心脏/体重比值、相对左心室壁厚度低于SHR组(P<0.05)。结论 ADM有效降低了SHR血压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血压时心脏重构。  相似文献   

7.
朱珉  刘伏元  严激  严光 《安徽医学》2010,31(10):1144-1146
目的以氨氯地平和阿米洛利作对照,观察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的降压疗效。方法 50例高血压患者,停用降血压药2周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25例,口服氨氯地平2.5mg/d和替米沙坦40mg/d;对照组(B组)25例,口服氨氯地平2.5mg/d和复方阿米洛利半片/d(含阿米洛利1.25mg,氢氯噻嗪12.5mg)。治疗8周,观察血压、心率、电解质、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组及氨氯地平+阿米洛利组治疗前收缩压分别为:(176.4±12.8)mmHg和(173.7±14.2)mmHg,舒张压分别为:(105.7±8.2)mmHg和(103.5±9.3)mmHg,在治疗8周后收缩压分别为:(123.2±15.3)mmHg和(132.5±12.8)mmHg,舒张压分别为:(81.8±6.7)mmHg、(84.0±7.9)mmHg,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周治疗后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2%,而阿米洛利和氨氯地平组为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及各项实验室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变化,不良反应小,均能耐受。结论两组均能有效控制血压,但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应用短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会为卡维他洛组,安慰剂组。于治疗前后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腔径的变化,15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结果显示:经卡维地洛治疗后LVEF升高(P>0.01),左室舒张末径(LVDED)、左室收缩末径(LVSED)均缩短(P<0.01),左室收缩末容量(LVSEV)减少(P<0.01)。结论:提示卡维地洛能改善左心功能,可使扩大的左心室腔径缩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氟伐他汀对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心房肌重构的干预作用。方法将86例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接受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9 g,每天3次)联合氟伐他汀(40 mg/d)口服,治疗随访1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分别记录2组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左房直径(LAD)、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和A峰峰值流速(V_A)、左房射血力(LAEF),并观察房颤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房颤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23.3%vs 48.8%,P〈0.05);治疗12个月后,窦性心律时,对照组除LAEF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外(P〈0.05),其余各指标均无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除LAD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外(P〉0.05),其余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氟伐他汀可改善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房肌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塑和功能的影响.方法61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服倍他乐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观察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基础上应用倍他乐克可显著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塑和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螺内酯联合福辛普利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例)和治疗组(n=46例),常规使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加用福辛普利和螺内酯,观察时间1年。对比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2组治疗后超声指标均得到改善,治疗组LVDd缩小、LVEF提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螺内酯联合福辛普利能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重构,提高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男性初诊高血压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左心室重构与血压变异进行分析,了解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36例男性初诊高血压并OSAS患者为研究组,60例男性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行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舒张压(24hDBP),血压变异性(BPV)及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的差异及二者联系。结果 (1)OSAS组的24hDBP、收缩压变异性(SBPV)、舒张压变异性(DBPV)、收缩压变异系数(SCV)、舒张压变异系数(DCV)均高于对照组(P<0.05)。(2)OSAS组的LVIDd、LVISd、IVST及LVPWT均高于对照组(P<0.05)。(3)OSAS组患者IVST与24hSPB、24hDBP、DBPV、SBPV及DCV呈正相关(r=0.596、0.654、0.631、0.627、0.405,P均<0.05)。结论男性高血压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血压变异性较原发性高血压增加,心室重构较原发性高血压明显,心室重构与血压变异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脑利钠肽(BNP)水平与不同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高血压病患者206例,根据心功能情况分为心功能正常、舒张功能不全和收缩功能不全三组,并以87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血浆BNP水平.结果: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心功能情况分组后,各组间血压水平无差异,与正常对照组间年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功能正常组和舒张功能不全组之间EF值、左室舒张末内径无差异;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心功能正常组、舒张功能不全组和收缩功能不全组呈逐步升高,以收缩功能不全组最显著(P<0.001);收缩功能不全组BNP水平明显高于舒张功能不全组(P<0.01).结论:BNP可较好地反映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情况,在舒张功能出现时已有明显升高,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时,升高最显著.对BNP水平的检测,可准确地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脏功能状况进行判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高肺血流并野百合碱注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造瘘联合野百合碱注射制作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4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安慰剂组、辛伐他汀A组[1 mg/(kg·d)]、辛伐他汀B组[2 mg/(kg·d)]和正常对照组.造瘘术后第37d各组分别测量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和右心室肥厚程度[RV/(LV S)],观察肺小动脉血管厚度,比较无肌性动脉肌化程度,比较血清总胆固醇(CHOL)浓度.结果 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安慰剂组大鼠的mPAP[(24.6±3.2) vs (13.9±1.4) mmHg,1 mmHg=0.133 kPa]、RV/(LV S)[(0.456±0.071) vs (0.245±0.026)]升高(P<0.05),肺小动脉血管厚度增加[(28.64±5.95)% vs (9.36±2.24)%,P<0.05],无肌性血管肌化百分比增加[(66.25±9.32)% vs (17.67±3.62)%,P<0.05)].辛伐他汀治疗减轻了安慰剂组各项指标的增加(P<0.05).各组间血清CHOL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辛伐他汀通过抑制大鼠肺小血管重构,减轻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提示辛伐他汀可能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具有一定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5.
陈传靖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2):1537-1538
目的 对比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钙离子拮抗剂(CCB)对高血压病并左室肥厚(LVH)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床LVH患者76例,随机分为ARB治疗组(38例)和CCB治疗组(38例),分别给予ARB厄贝沙坦片(150 mg/d)和CCB非洛地平缓释片(5mg/d)口服6个月.所有入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测定血压(BP)、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抵抗素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p、IVST、LVPWT、LVMI和抵抗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RB治疗组与CCB治疗组的Bp均明显下降(P<0.05),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B治疗组IVST、LVPWT、LVM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CCB治疗组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但是ARB治疗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 与CCB比较,ARB除了降低血压外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抵抗素水平,改善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6.
潘文晶 《广西医学》1999,21(5):841-843
目的:了解依那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吲达帕胺对高血压左心室构型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上述药物治疗前后左心室的构型变化,结果,依那普利并硝苯地平组对高血压左心室构型的逆转效果较好,结论,各种左心室构型在该疾病治疗中可能相互转化,而向心性重构是防止心脏损害加重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高龄(>80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5例高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n=53)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d;Ⅱ组(n=52)给予吲达帕胺2.5 mg/d,观察8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的降压幅度略优于Ⅱ组,但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不良反应少于吲达帕胺片。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高龄患者安全有效,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高龄患者的降压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8.
王金福  陈山  张黎美 《当代医学》2010,16(18):70-71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者,均服用缬沙坦80mg/d,1次/d,降压不明显者加至160mg/d,疗程6个月。监测服药前、后血压、心率和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结果在治疗6个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显著,P〈0.05,超声心动图指标IVSd、LVPWTd、LVDd、LVMI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有下肢轻度水肿,有2例患者有失眠症状。结论缬沙坦不仅具良好的降压功效,而且对左室肥厚有明显逆转作用,患者的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朱秀兰 《西部医学》2012,24(7):1334-1336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心室及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伴左心室肥厚(LVH)及颈动脉内中膜(IMT)增厚患者106例,在经两周药物洗脱期后,平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倒)。观察组给予硝笨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mg/d,螺内酯10-20mg/d,倍他乐克12.5-25mg/d;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mg/d,氢氯噻嗪12.5-25mg/d,倍他乐克12.5-25mg/d;所有对象治疗前后均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射血分数(EF),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内径,颈动脉内中膜/血管内径(IMT/R),使用EpiData(中文版)进行数据管理并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IMT、IMT/R的变化值与LVMI呈正相关,与EF的变化值呈负相关。结论IMT、颈动脉内径、IMT/R的变化值水平可反映左室重构和左心功能。螺内酯对血管重构抑制和逆转一心室,改善心功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前后左室功能及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行PCI术患者38例(冠心病组)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28例健康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二维及RT-3DE检查,通过脱机软件分析得出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射血率(PER)、峰值充盈率(PFR)、左室16节段达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值和最大差值被标准化为心动周期的百分比(Tmsvl6-SD%、Tmsvl6-Dif%)。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术前LVEDV、LVESV、Tmsvl6-SD%、Tmsvl6-Dif%显著增加(P<0.01),LVEF、PER/EDV、PFR/EDV显著减小(P<0.01);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LVEDV、LVESV、Tmsvl6-SD%、Tmsvl6-Dif%显著减小(P<0.05,P<0.01),LVEF、PER/EDV、PFR/EDV显著增加(P<0.05,P<0.01)。牛眼图可直观的显示冠心病组术后收缩延迟和活动减弱节段明显减少。结论冠心病患者可发生左心室重构,PCI治疗能够逆转其重构。RT-3DE能够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左室功能及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