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问必答     
江苏省射阳县中医院陈建林问:《刘涓子鬼遗方》的作者是何人?内容是什么? [答]《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外科专著,原书10卷,现存5卷。晋末刘涓子传,南齐·龚庆宣整理。本书分述痈疽病因及鉴别,金疮外伤治法,痈疽、发背、妇人妒乳、乳结肿等病的治疗。反映了古代外科成就和医疗经验,但内容编排较凌乱。现已有本书影印本。  相似文献   

2.
《刘涓子鬼遗方》作为存世最早的中医外科学著作,书中发挥并扩展了《内经.灵枢》的痈疽分类法,备述诊候、治法等,使其理论与临床实现更好地衔接。另外还首创经络分类和三焦分类,对外科发展可谓贡献颇大。从部位分类法等三方面来探究全书的分类方法以及特点。  相似文献   

3.
《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专著,传为晋末刘涓子遗著,南北朝·齐·龚庆宣撰于公元499年。原著10卷,现仅存5卷,已佚去二分之一左右。由于此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外科的一部代表著作,至今实用价值较高,故笔者不揣浅陋,对现存《刘涓子鬼遗方》5卷中的外科外治法作一初探,并以此就教于同道。一、外治法的用药《刘涓子鬼遗方》一书共收151方,其外用方占56%强,计89方,是外治方多于内治方的一本书。在外治方中使用的多为常见药物。如白芷、鹿茸、芎(艹穷)、干地黄、续断、  相似文献   

4.
对《刘涓子鬼遗方》、《卫济宝书》、《集验背疽方》、《外科精要》4种早期外科专著进行研究,发现其内容均以痈疽病症方药为主,外科的清热解毒、消散、灸法、托里排脓、祛腐生肌等治疗方法,从脾论治的思想于此期形成,外科祛腐生新法为较早的重要记载,并系统论述了多种外科刀具及切开排脓的原则和适应症,切开部位和所用刀针选择,成为宋以后外科治疗原则和方法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钮铭 《吉林中医药》2013,33(2):203-204
《刘涓子鬼遗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外科学的一部重要的医学文献。由于当时战乱频繁,外科之伤残与感染性疾病大为增加,客观上促进了外科学的发展。其中有很多关于膏摩法的论述,是膏摩法在外科学的具体运用,为后世医家治疗外科疾病提供了广阔的思路,有很多膏摩方至今仍然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为膏摩在外科及其他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刘涓子鬼遗方》治疗痈疽相关内容的整理,从病名病机、辨证治法、遣方用药等方面剖析了刘涓子治疗痈疽的治疗思想和用药经验。刘涓子根据痈疽的发病特点、症状特征及病势过程分期论治,认为痈疽发病之病理因素为火热,主要发病机理为热毒郁滞、血壅肉腐,故以清热解毒为基本治疗大法,时刻不忘祛火有路,使火散热消;组方以"托"为主重用黄芪,营卫、气血同调,内外兼治,以多种剂型配合灵活的用药思路,为当代外科临床与学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整理古代文献的记载来浅析"灸治痈疽"之说,达到借鉴前人经验来指导现代临床应用的目的。以"灸"或"灸法"、"痈疽"等作为查询词,翻阅《内经》、《刘涓子鬼遗方》、《外科精要》、《外科正宗》、《采艾编》等十几部古籍,从中整理出用灸法治疗痈疽的相关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内补黄耆汤为中医外科治疗疮疡溃后,脓泄正虚,津伤液亏的内服要方。源出南北朝·龚庆宣撰《刘涓子鬼遗方》,近代方书作《外科正宗》方,殊属非是。本文就内补黄耆汤的源流及其发展,作了初步考证。考证结果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内补黄耆汤非《外科正宗》方。(2)内补黄耆汤源出《刘涓子鬼遗方》。(3)《刘涓子鬼遗方》一书中,内补黄耆汤有3首同名类方,有2首异名类方。(4)内补黄耆汤为后世局方十全大补汤和局方人参养荣汤的祖方。《外科理例》内托黄耆汤,《外科准绳》麦门冬汤均为内补黄耆汤的衍生方。  相似文献   

9.
早在晋代《华佗神方》中就有用自然铜治疗骨伤的记载(FeS2,含铜、镍、砷、锌等杂质),晋末外科专家龚庆宣在《刘涓子鬼遗方》中也用磁石(Fe3O4)、滑石(Mg2Si4010H)、无名异(MnO2,含铁、钴、镍)作过治疗骨伤科的方剂。这说明我们的前人早就有了用矿物质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 刘涓子鬼遗方、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传信方、传信适用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普济本事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济生方等共收集一百部原著,依年代先后,尽量按书名、作者、成书年代、主要内容、作用影响、版本讨论等顺序介绍。刘涓子鬼遗方晋·刘涓子著,南北朝时齐·龚庆宣编次,约成书于齐永元元年(499年) 本书为我国外科方书最早的文献。主要内容介绍外伤、痈疽、疮疖、疥(疒先)及其它皮肤病的论述与治疗。  相似文献   

11.
《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学专著,其中记载了痈疽、金疮、疥癣等各种外科疾病。对痈疽病的描述尤为详细,包括痈疽的命名、病因病机、类型、分期及治法方药。其中针灸治疗极具特色,指导思想强调分期而治,具体治疗方法有隔蒜灸、铍针刺法、砭石刺、火针烙刺等。其学术思想值得深入研究,治疗手段具有临床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为现代临床治疗痈疽等外科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附骨疽”理论的源流“附骨疽”属于《灵枢·痈疽篇》范围。此为“结毒”一类,亦谓之“贴骨痈”。古书说五脏蕴毒,附骨而生,方觉大如伏瓜者为疽,似指附骨疽而言。汉代名医华佗、刘涓子传有痈疽方称“鬼遗方”,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王焘著的《外台秘要》、北宋的《圣济总录》及《外科正宗》、《疡医大全》、《医宗金鉴》等又称附骨疽为无头疽。隋代《诸病源候论》把本病分为附  相似文献   

13.
<正> 补托法是治疗外科疾病的基本法则之一,临床应用相当广泛。它是应用益气活血托毒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达到愈病的目的。祖国医学对补托法早有认识,如我国第一部中医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中:“治痈疽内虚,黄芪汤方。”“治痈疽发背已溃,大脓汁虚惙少气力,内补黄芪汤方。”明·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对补托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虽然《周礼》上已有疡医 ,《内经》里也有《灵枢·痈疽篇》,但真正外科鼻祖华佗 ( 1 41— 2 0 8) ,却是在江苏创业与成就的。华佗虽然祖籍安徽亳县 ,但从小就在江苏徐州读书。他的一生 ,生活、活动、行医都在江苏度过。现在读到的最早一部外科专书是《刘涓子鬼遗方》。刘涓子为江苏丹阳人 ,系南宋·刘裕 ( 363- 42 2 )军队里的军医官。现在不谈历史 ,谈谈技术质量。江苏中医外科的质量之所以能跑在全国的前面 ,因为有着三个各异的学派来支撑。正宗派创业人明·陈实功 ( 1 555- 1 636) ,字毓仁 ,号若虚。江苏南通人。少时遇异人 ,授以医术 ,…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我国最早的古代外科学专书《刘涓子鬼遗方》中的膏剂作了考查。全书共收载内服、 外用膏剂 79种,本文就79种膏剂的方名异同、剂型、组成药物、基质、制备工艺、用法、主治功能、 继承与发展诸方面作了探讨。《鬼遗》一书,不仅具有祖国外科学的研究价值,而且在祖国药剂学中也具 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龚庆宣南北朝时期宋齐间外科学家和药学家,生平籍贯不详。编纂《刘涓子鬼遗方》一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学专著。汇集和总结了公元5世纪前中医诊治外科疾患的丰富经验。对外伤、痈疽、疮疖等外科疾患的证治都有可贵的记述,如记述多种具有杀菌和消毒作用的药物,对中药外用剂型记述甚详,特别是对软膏的应用有重要的发展和贡献。  相似文献   

17.
疥疮在我国商周时代的甲骨文里有关于它的卜辞,南齐·龚庆宜《刘涓子鬼遗方》首用“疥疮”作病名。  相似文献   

18.
一、单选题1.内服麻醉药最早的发明者是()A、扁鹊B、淳于意C、刘涓子D、华佗E、张仲景2.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是()A、《五十二病方》B、《金匮要略》C、《金创瘈疭方》D、《刘涓子鬼遗方》E、《肘后备急方》3.外科发病原因与发病部位有关,发于人体中部者,多责之于()A、风温、风热  相似文献   

19.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titis obliterans,TAO)作为一种以血管节段性阻塞病变及炎性损伤为特点的外周血管疾病,主要累及中小动静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发生在青年男性吸烟者,并且具有严重的侵害性,可引起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坏疽甚至导致患者截肢。中医理论《灵枢、痈疽》称其为"脱痈"。《刘涓子鬼遗方》称"脱疽"。病因有:"男性激  相似文献   

20.
秦汉到隋唐时期是江苏中医外科的草创阶段,出现了历史上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宋元时期以《卫济宝书》、《外科精义》为代表的外科著作,注重对外科疾病的阐发与论述;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同的中医外科流派,理论已趋完善和成熟,特别注重内外并治;民国时期中医外科仍然在临床发挥作用,理论也有发展,而现代中医外科则趋衰弱,但仍在一定范围内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