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急腹症之一,其早期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轻重不等,发病早期对AP严重程度的准确评估以及确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对预后具有决定性意义。影像检查已成为判断AP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功能成像技术的进展使得评估进一步深入,也成为近年来判断AP严重程度的研究热点。就影像检查用于AP严重程度评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评估系统侧重于对胰腺实质的描述,缺少对胰腺和胰周液体聚集改变的临床病理学分析,影响AP严重程度分级和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来认识AP不同阶段积液的产生和转归,在此基础上,采用超声、CT和MRI等影像技术对胰周积液的性质和变化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比较,有助于临床从全新的影像视角对AP严重程度进行精确的分级和对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AP)早期是诊断与治疗的关键时期,早期影像诊断可对预后进行推测并判断一些重要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目前,CT检查为早期AP最重要的影像检查技术,已建立多种评分系统进行AP严重度的评估,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CT严重度指数(CTSI)及修订的CTSI(MCTSI)。CT评分可较好地预测预后,甚至判断是否出现器官衰竭。CECT所见的低强化及CTP显示的灌注减低是预示胰腺梗死的较好指标,但CT难以预测AP是否出现血管并发症及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AP)的病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AP严重程度的评价系统包括临床评分系统及影像评分系统,可以不同程度地评价间质水肿性胰腺炎和坏死性胰腺炎的病程变化。正确认识AP动态病程的变化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改善病人预后以及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就AP不同时期病程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胰酶激活,导致胰腺及全身的炎症反应。AP 起病急,病情轻重不一,预后差异较大,多数患者病程呈自限性,预后良好,20%~30%患者病情凶险,总体病死率达5%~10%[1]。早期确诊 AP 及动态评估其严重程度有利于及早对重症 AP 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AP 诊断与严重程度预测的主要标准为症状体征、生化检查、影像学表现,其中影像学检查简便快速、直观无创,在 AP 的诊断与评估中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本文介绍了2012年修订的亚特兰大 AP 指南中影像学相关内容,并简述了近年来影像学检查在 AP 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方面的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6.
急性肺栓塞(APE)是一类以骤然起病、进展迅速且死亡率高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早期定性诊断和预后评估对于改善APE流行病学现状尤为重要。CT肺动脉血管成像、肺通气灌注显像、MR肺血管成像以及超声成像等影像检查方法在APE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上述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在APE定性检测及定量评估中的应用进展及限度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王健  丁庆国  韩复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2):2064-2066
目的 比较在急性胰腺炎(AP)早期CT和临床评分对疾病严重程度预测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在发病24h内经CT检查并有完善临床记录的AP患者资料,比较CTSI评分、Balthazar CT分级评分、EPIC评分、APACHE-Ⅱ评分和BISAP评分对AP严重程度预测评估的差异,并考察各CT评分与临床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各评分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中以EPIC评分AUC最大.各CT评分和临床评分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 在AP早期CT评分和临床评分均可以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预测评估,以EPIC评分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8.
对急性胰腺炎(AP)的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及时的判断,并根据其潜在的病理机制给予及时、个性化的治疗和干预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影像组学和基因组学结合来提高对AP的诊断能力并提供预测其发展的生物标志物是当今临床研究的新方向。影像组学可以挖掘医学影像中肉眼不能识别的数据,从而预测AP的严重程度、并发症、复发及胰周坏死;基因组学则能用于分析AP的基因背景,有助于研究AP的分子机制。就影像组学和基因组学在AP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踝关节过度运动损伤是常见的下肢损伤,包括骨损伤、骨软骨损伤、关节撞击综合征及肌腱、韧带损伤。上述损伤早期症状不明显,正确选择影像检查方法是早期发现损伤、评估损伤程度及指导治疗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典型影像图片对常见踝关节过度运动损伤的影像特点及损伤分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磁共振设备及其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进展,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已成为显示冠状动脉形态的可靠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式。其可以精确显示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并评价其血流储备情况,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逐渐成为冠心病影像检查的重要方法。随着超高场磁共振设备的临床应用,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呼吸及心脏运动伪影抑制、快速数据采集等方面,以期获取高信噪比与高空间分辨力影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磁共振设备及其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进展,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已成为显示冠状动脉形态的可靠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式。其可以精确显示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并评价其血流储备情况,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逐渐成为冠心病影像检查的重要方法。随着超高场磁共振设备的临床应用,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呼吸及心脏运动伪影抑制、快速数据采集等方面,以期获取高信噪比与高空间分辨力影像。  相似文献   

12.
脑的侧支循环是指脑血管局部发生严重狭窄或闭塞时,机体形成的吻合血管以维持狭窄或闭塞血管所供血区域基本的血供。目前基于CT的无创性神经影像学方法能够评估侧支范围和程度,而基于MRI的一些新方法,如磁敏感动态增强MR灌注成像、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成像、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TOF-MRA)正在被研究应用于侧支的评估。就大脑侧支循环的重要临床作用,以及当前应用于侧支循环评估的影像检查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心肌灌注检查是近期兴起的一种新的影像检查技术。目的是通过磁共振专用造影剂GP-DFPA,以团注方式检测造影剂首过期及延迟期的心肌强化表现。以影像学方法评价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检查需要影像医生、技师及临床医护人员的配合才能取得圆满结果。  相似文献   

14.
脂肪肝是乳腺癌病人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最常见的肝脏并发症,通常是轻中度的脂肪变性,但严重者可进一步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甚至肝功能衰竭。脂肪变性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对肝脏脂肪变性的定量动态评估可以早期诊断并干预,为其临床评估及治疗提供参考。目前,多种影像方法可检出及定量评估轻中度脂肪肝,就影像检查在乳腺癌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相关性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及定量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双源CT灌注成像诊断胃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源CT最大斜率法、Patlak肿瘤灌注成像诊断胃癌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经胃镜活检证实的胃腺癌患者行双源CT灌注扫描,获得灌注参数,比较胃癌和正常胃壁灌注参数的差异,评估胃癌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再分别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胃壁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分成若干组,比较各组患者灌注参数的差异,探索其在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结果:MIP、AP、BV、BF、PC、CT增强值诸参数胃癌组织均高于正常胃壁组织(P<0.05).不同细胞分化程度、胃壁浸润不同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各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AP值与胃壁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能反应胃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胃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意义,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评估作用尚有限,AP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胃癌的胃壁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前瞻性收集57例AP患者为研究组(AP组),同期收集健康志愿者24例作为对照组(NP组),两组均行上腹部常规MRI和多b值DKI检查(b值取0、1000、2000s/mm2)。根据改良MR严重指数(MRSI)评分标准将AP组分为轻症、中重症及重症三个亚组。测量所有对象的DKI参数平均峰度(MK)、轴向峰度(Ka)、径向峰度(Kr)及其衍生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MD)、轴向扩散(Da)、径向扩散(Dr),比较各参数在AP组与NP组间,轻症、中重症及重症AP组间的差异。绘制各参数的ROC曲线,评价各参数评估AP严重程度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57例AP中,轻症24例,中重症27例,重症6例。AP组与NP组间,MK、Ka、MD、Da、Dr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3、0.000、0.000、0.000、0.000),而FA、Kr均无统计学差异(Z=1.798,P=0.072;Z=0.186,P=0.852)。MK仅在轻症与中重症AP间存在统计学差异(Z=2.442,P=0.015),其余参数在轻症与中重症AP间,轻症与重症AP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各参数在中重症与重症AP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MK、Ka、Kr随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加,而FA、MD、Da、Dr随严重程度加重而减小。Ka评估AP严重程度分级的诊断效能最大,其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743),敏感度为78.310%,特异度为75.000%。结论:DKI技术有助于AP的诊断,且对AP严重程度分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中Ka的诊断效能较大。  相似文献   

17.
肾细胞癌(RCC)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近年来逐渐上升。影像检查对RCC的定性诊断、分级与治疗反应评价具有重要价值。CT灌注成像(CTPI)是一种功能成像技术,能无创性反映整个肿瘤的微循环血流灌注情况,RCC的CTPI评估成为研究热点。CTPI灌注参数不仅有助于判断RCC部分亚型,还可以与肾盂癌及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鉴别,并且能够预测RCC病理分级、评估非切除治疗及RCC转移灶的疗效,以及判断预后。就CTPI对RCC以上几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MR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顺磁性对比剂的应用,基本平面回波技术的顺磁性对比剂动态增强MR脑灌注成像已应用于颅脑检查的许多方面,并且在急性脑卒中、脑肿瘤等部分疾病检查中已成为常规,并逐渐延伸至脑变性疾病、烟雾病及吸毒者及功能评估等更为广泛的领域。对疾病除早期显示病变外,还可指导疾病的治疗及判断预后。就其成像原理、计算参数、检查方法入临床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评价的价值。方法:搜集我院经临床诊断为AP并行MRI检查的患者资料,利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临床严重程度评分,通过Balthazar分级标准评价MRSI,并分析A-PACHEⅡ评分与MRS 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完全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AP患者共68例。APACHEⅡ评分与MRSI之间的相关系数r=0.286(P〈0.05),呈弱相关。按照APACHEⅡ评分以8分为标准对AP患者严重程度分组,轻、重两型两组之间的MRSI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利用MRSI≤3、4~6、≥7将AP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中度、重症三种类型,重症AP组的APACHE评分与轻型AP、中度AP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型AP与中型AP组间APACHE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相对APACHEⅡ评分系统而言,MRSI更适宜于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严重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肌肉损伤的早期确诊有助于临床治疗与预后评估。常规MRI作为评估肌肉损伤的最佳影像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近年发展起来的T2 mapping、扩散加权成像(DW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等功能MRI技术能够反映肌肉损伤后病理、生理微观变化,可以无创、定量、客观地评估肌肉损伤的严重程度与再生修复情况,甚至可以早期发现肌肉损伤。就功能MRI在肌肉损伤评估方面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