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尹 《吉林医学》2009,30(9):788-789
目的:观察优泌林70/30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方法: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优泌林70/30联合口服吡格列酮12周,为治疗组,同时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继续用优泌林70/30,控制血糖达标,治疗12周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TC、TC、HDL-C、LDL-C、FPG、HbAle、FINS、UAE。结果:两组治疗的结果,除外TG、LDL-C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项目两组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泌林70/30联合盐酸毗格列酮可迅速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胰岛素用量,使血糖长期稳定在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2.
耿坡  李琦   《中国医学工程》2014,(4):167-167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优泌乐25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3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优泌乐25加用吡格列酮,对照组单用优泌乐25不加用吡格列酮,随访8周,观察治疗前后变化。结果优泌乐25加用吡格列酮治疗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优泌乐25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降低血糖,血脂及HbA1C。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盐酸吡格列酮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方法: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瑞彤)15mg/d,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糖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将各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12周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三酰甘油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能改善血脂代谢。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着良好的防治功能。  相似文献   

4.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136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实验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30mg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每日1次,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实验组盐酸吡格列酮降低空腹血糖的显效率、有效率为35-3%、79-4%,降低餐后2h血糖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8.2%和85.3%,安慰剂和吡格列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吡格列酮是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一种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国产盐酸吡格列酮片单药治疗老年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试验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30mg,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每日1次,观察时间为12周。结果试验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比基础值分别下降27.1%和55.7%,对照组分别下降10.6%和19.8%,安慰剂和吡格列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单药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一种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盐酸吡格列酮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方法: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瑞彤)15mg/d,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糖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将各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12周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三酰甘油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能改善血脂代谢,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着良好的防治功能。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诺和灵R30是普通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的混合制剂,既能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高峰,又能长时间平稳控制血糖,且使用方便,是可供选择的理想外源性胰岛素.盐酸吡格列酮为新一代的胰岛素增敏剂,能有效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1].作者观察了诺和灵R30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亚 《吉林医学》2014,(15):52-3249
目的:对采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单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5例行2型糖尿病治疗且单用胰岛素未取得理想血糖控制效果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应用诺和灵30R以及盐酸吡格列酮,观察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获得明显控制,治疗前后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采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降糖效果,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盐酸吡格列酮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和影响。方法采用平行对照法,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吡格列酮后分别测定空腹和餐后血糖、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指标。结果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吡格列酮,结果血糖、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都出现明显下降,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都有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有所上升。结论联合应用盐酸吡格列酮,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并能改善糖代谢、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分散片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两组均予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二甲双胍片口服、胰岛素控制血糖及降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盐酸吡格列酮分散片治疗,观察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空腹免疫活性胰岛素、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盐酸吡格列酮分散片具有降糖调脂作用,能改善胰岛功能。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分散片临床降糖调脂作用显著,依从性好,可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对单纯口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6月收治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注射治疗,患者均每周进行随访,持续观察3个月.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和体重.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空腹血糖[(5.31±1.12)mmol/L vs.(6.48±1.09)mmol/L]、餐后2h血糖[(7.46±1.08) mmol/Lvs.(8.21± 1.4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5.39±0.98)%vs.(6.03±1.04)%]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指标、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实验组轻微低血糖事件3例,对照组轻微低血糖时间8件,夜间低血糖时间5例,2组均无低血糖昏迷发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13,P=0.005).结论 对于单纯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对控制血糖具有明显的效果,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唐平  李红辉  覃国珍 《实用全科医学》2009,7(3):257-257,312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阿卡波糖及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停用原治疗方案,随机分为A组(阿卡波糖组)、B组(瑞格列奈组),两组每天早上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A组口服阿卡波糖150—300mg/a,B组口服瑞格列奈3~6mg/d,并根据空腹血糖情况调整药物用量,共治疗12周。对比分析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情况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FPG、P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或瑞格列奈能较好的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脆性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18例老年脆性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根据血糖调整药物剂量,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同时观察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复查患者尿糖、尿酮全部阴性,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降低,仅有2例发生低血糖事件共3次,未有低血糖昏迷。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是一种有效治疗老年脆性2型糖尿病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应用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选取71例新诊断肥胖他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吡格列酮30mg、1次/d联合治疗;对照组包括二甲双胍组(M组)和吡格列酮组(P组),M组24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治疗;P组22例给予吡格列酮30mg、1次/d治疗患者。所有治疗疗程12周,观察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胰岛素(P2h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P2hINS均明显下降。M组和P组疗效相似;治疗组在减低患者胰岛素水平、改善糖代谢紊乱方面均优于M组和P组。结论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可作为经过单一使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血糖控制仍然不良的肥胖T2DM患者选用的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王红梅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65-66,68
目的评价地特胰岛素(Det)、甘精胰岛素联合亚莫利治疗24周对2型糖尿病肥胖及非肥胖患者血糖及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诊断2型糖尿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肥胖30例,非肥胖30例,分别应用地特胰岛素(n=30)、甘精胰岛素(n=30)联合亚莫利治疗,肥胖30例随机分在地特胰岛素组和甘精胰岛素组各15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计算BMI、胰岛素用量。结果两组血糖均下降,但地特胰岛素组降糖效果更明显,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对BMI的控制优于甘精胰岛素组。结论与甘精胰岛素组相比,地特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疗效更好,低血糖发生率低,体重控制优于甘精胰岛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114-116+123
目的观察津力达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HbA1c9.0%)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月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A组,30例)与对照组(B组,30例),A组患者给予津力达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B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分别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胰岛素抵抗的变化及甘精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治疗前,而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胰岛功能高于治疗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甘精胰岛素的使用剂量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津力达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HbA1c9.0%)的血糖控制、体重指数、胰岛素功能及敏感性,与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的治疗具有相似的疗效及安全性,可以作为临床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7.
林仿  姚亚强  褚建平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8):849-850,873
目的观察早晚餐前预混胰岛素联合睡前长效胰岛素的注射方案(两预混一长)与三餐前速效胰岛素联合睡前长效胰岛素的注射方案(三速一长)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初诊伴有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I、Ⅱ两组,每组30例。I组三餐前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联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Ⅱ组早晚餐前皮下注射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联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比较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用量、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人次。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每日胰岛素用量Ⅱ组较I组明显减少(<0.05)。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长效胰岛素与三速一长方案治疗治疗效果、安全性相当,胰岛素用量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Glargine)联合阿卡波糖与预混胰岛素(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将65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A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每日2次皮下注射。以空腹血糖(mFBG)〈7mmol/L为目标,并监测早餐后2h血糖(mFP1G),午餐后2h血糖(mFP2G)和晚餐后2h血糖(mFP3G)计算1d4次血糖样本的标准差(SD),以及最高和最低血糖之差(△)。观察两组的血糖波动、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A组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血糖波动小。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比预混胰岛素更利于血糖的平稳,低血糖的发生率低,波动影响更小,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9.
肖霞  杨国林  陆茵 《四川医学》2011,32(4):565-566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诺和锐30治疗口服降糖药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血糖控制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30例)与诺和锐30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HbA1c变化,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各监测点血糖及HbA1c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诺和锐30都能有效控制血糖,两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且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