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亮 《西南军医》2007,9(1):76-76
双眼结膜囊和外界相通,经常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刺激,痒、梗症状较为常见,对患者的生活影响较大,其一部份病因明确,一部分病因不清,临床上多数使用含皮质激素类抗菌眼液滴眼,疗效一般。我科2003年~2005年用沙眼治疗仪对门诊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组65例98只眼,其中男28例46只眼,女37例52只眼,年龄为18~72岁,平均37岁,病史3~7年,平均3·5年。对照组65例90只眼,其中男25例37只眼,女40例53只眼,年龄为17~70岁,平均36岁,病史3~6年,平均3·5年。两组病人为门诊随机分组,均以眼部痒、梗症状明显为主诉,…  相似文献   

2.
1一般资料:选择1996年9月~1998年6月间由我院眼科及鲁谷眼科医院介绍到我室作B超检查的患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15-70岁.平均41岁,共12只患眼。  相似文献   

3.
自1994年3月,我科采用泪道探通术和素高捷疗眼膏灌注,对21例泪道阻塞患者进行治疗,经过3—6月的随访观察,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21例30只眼,女性28例,男性2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5岁,其中单眼16只眼,双眼14只眼,病程最长13年,最短6个月,下泪小管阻塞2只眼,泪总管阻塞5只眼,鼻泪管阻塞13只眼,泪总管合并鼻泪管  相似文献   

4.
本组采用自制近视康冲剂治疗近视202例(计404只眼)。男81例,女121例,最大年龄24岁,最小年龄7岁。视力0.9~0.8,8只眼,0.7~0.5—121只眼,0.4~0.2,153只眼,0.1以下62只眼。对照组采用贴穴点穴综合疗法治疗60例(计120只眼),男26例,女34例。视力0.9~0.8,16只眼,0.7~0.5,36只眼.0.4~0.2,46眼,0.1以下22只眼。  相似文献   

5.
尹照华  屈波 《武警医学》1999,10(7):391-392
自1995年1月~1997年12月,我们应用眶膈筋膜悬吊术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病人80例98只眼,获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80例98只眼,男42例46只眼,女38例52只眼。年龄3~26岁。80例中,外伤性上睑下垂4例4只眼,先天性上睑下垂74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半导体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风险及规范。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2例32只眼;年龄19~81岁。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9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7只眼,闭角型青光眼绝对期3只眼,硅油取出术后2只眼,Coats病1只眼。因睫状体二极管激光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可能出现:眼压控制不良、可能需要再次治疗及药物治疗、前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具有组织损伤小 ,切口愈合快 ,术后散光小及视力恢复快等优点[1,2 ] ,但在不具备超声乳化设备的医院 ,采用巩膜隧道切口 ,也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我院 1997年 5月起开展这项手术治疗白内障 ,现将其手术方法与优点及并发症讨论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研究组 43例 5 0只眼 ,男性 15例 ,女性2 8例。年龄 7~ 74岁 ,平均年龄 5 5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 37只眼 ,并发性白内障 6只眼 ,先天性白内障 5只眼 ,外伤性白内障 2只眼。术前视力 :光感~指数 2 8只眼 ,0 .0 2~ 0 .12 2只眼 ,研究组病人均采用巩膜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VEGF治疗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治疗中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传统眼底激光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病例28例56只眼,男性18例36只眼,女性10例20只眼。按照完成治疗方式分为三组:(1)单纯抗VEGF治疗组13例26只眼,治疗前为阈值病变的8例16只眼,阈值前病变Ⅰ型4例8只眼,AP-ROP1例2只眼,共4例8只眼接受2次球内注射治疗,其中1例为AP-ROP病例。(2)抗VEGF联合眼底激光治疗组8例16只眼,其中阈值病变4例8只眼,AP-ROP4例8只眼,有5例10只眼接受过2次球内注射治疗,其中3例6只眼为AP-ROP病例。(3)单纯眼底激光治疗组7例14只眼,其中阈值病变的5例10只眼,阈值前病变Ⅰ型2例4只眼,激光均在全麻下1次完成。结果:单纯眼底激光治疗组,未见出血等并发症。选择单纯眼底激光治疗的病例中,3例为家庭经济条件原因不能接受抗VEGF治疗,4例为家长对抗VEGF治疗存在的风险以及可能需要的重复治疗存在顾虑。所有病例中仅1例AP-ROP病例,为抗VEGF联合眼底激光治疗组病例,其右眼经2次抗VEGF球内注射和1次全麻下眼底激光治疗后病变仍进展到4 b期而行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治疗并硅油填充才保住眼球,其余病例均达到稳定或治愈效果。结论:抗VEGF药物球内注射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方面已经逐渐成为趋势和主流,但并不能认为其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眼底激光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案选择应从患儿病情出发,在尊重医学根据,尊重家长意见的前提下多方法联合的综合治疗体系。传统眼底激光治疗在其中仍然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六十年代以来,激光逐渐应用于眼科临床。我科自1976年起,开始使用福州军区总医院和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共同研制的“眼科三用红宝石激光治疗机”治疗一些眼病,从1979年8月至1980年4月,共治疗38例42只眼,其中虹膜打孔11例12只眼;封闭视网膜裂洞22例22只眼(包括黄斑裂洞19例19只眼;视网膜周边裂洞合并视网膜脱离1例1只眼;视网膜脱离术后加固2  相似文献   

10.
本院自1967年5月至1989年6月收治角膜穿通伤149例158只眼,现统计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性别与年龄:男132例141只眼,女17例17只眼,年龄20个月~64岁,18~30岁77只眼,占48.74%为最多。 二、眼别:单眼140只,其中右眼71只,左眼69只,双眼9例18只眼。 三、职业:军人:43只,学生:38只,工人:34只,儿童:24只,农民:14只,干部:5只。 四、致伤原因:机械性119只,炸伤30例39只。 五、致伤物:玻璃27只,雷管18例26只,铁屑25只,竹木签24只,钉锥21只,石块17例18只,剪  相似文献   

11.
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新的抗青光眼手术,国内外相继有文献报道,我院近年来对18例23只眼的青光眼患者进行了小梁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资料:男12例,16只眼。女6例,7只眼。年龄6~64岁,平均44岁。其中开角型青光眼6例8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2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0例11只眼,先天性青光眼1例2只眼。近期总有效率95.6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MR成像方法观察眼运动神经和眼外肌及周围结构的影像表现,评价复杂性斜视的形态学改变,探讨复杂性斜视的力学机理,为病因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方法 26例复杂性斜视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3~52岁,中位年龄16岁;均行MR检查,分析各眼运动神经及眼外肌MRI表现.结果 (1)眼球后退综合征:15例共19只患眼,患侧外展神经腩池段及海绵窦段不显示,眶内动眼神经下干可见异常分支至外直肌,而眼外肌形态及信号正常,其他眼运动神经未见异常.(2)纤维化综合征:9例共16只患眼,均表现为动眼神经、外展神经的眶内段和腩池段不同程度异常改变,动眼神经下干有神经分支至外直肌.所有眼外肌均表现不同程度变细、变薄,以上直肌和提上睑肌最为严重.(3)先天性眼-面麻痹综合征:1例2只患眼,表现为多条颅神经异常,双侧眶内段动眼神经下干可见异常神经分支至外直肌,双侧外直肌纤细.(4)上斜肌腱鞘综合征:1例2只患眼,双侧上斜肌肌腱形态异常.结论 MRI能够清晰显示复杂性斜视眼运动神经和眼外肌的异常改变,提示斜视的产生机制可能为神经异常支配或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疗效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依据患儿全身情况和临床分期,对59例(75只患眼)RB患儿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对其疗效和存在问题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RB患儿常见的首发症状为白瞳症35例(60%),斜视12例(20%),结膜充血6例(10%),视力下降3例(5%),眼突3例(5%)。59例RB患儿眼内期3年生存率为90%(43/48),眼外期3年生存率为45%(5/11),总3年生存率为81%(48/59)。75只患眼总的保眼率为41.3%(31/75),其中A~C期的保眼率为100%,D期的保眼率为68%(17/25),E期的保眼率为13.8%(4/29);2例眼外期RB患儿因肿瘤巨大无法行手术治疗,9例眼外期手术成功切除肿瘤,手术切除率为82%。结论 RB 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患儿的3年生存率及保眼率,但E期患儿的眼球摘除率仍然很高,眼外期RB患儿的管理是今后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从1990年10月至1991年6月使用国产Nd:YAG激光眼科治疗机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9只眼施行虹膜打孔,经1~18个月的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12例共19只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7只眼,前驱期3只眼,缓解期6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3只眼。男8只眼(5例),女11只眼(7例)。年龄47~78岁,平均65岁。 2.仪器使用LHY-Ⅱ型Nd:YAG激光眼科治疗机,波长1.06μm,脉宽≤6ns,单脉冲能量5mJ,多脉冲能量45mJ,以氦氖激光为瞄准光。  相似文献   

15.
拉萨地处海拔 3 65 0m高原 ,紫外线强 ,氧气含量为平原地区的 5 0 %~ 60 % ,致使白内障发病率明显高于低海拔地区 ,而缺氧又使白内障患者术后愈合较慢 ,视力恢复慢 ,加大了护理工作难度。我科自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3月治疗护理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 2 0例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临 床 资 料  本组 2 0例 ( 2 5眼 ) ,其中男 1 5例 ( 1 8眼 ) ,女 5例 ( 7眼 ) ,年龄 35岁~ 70岁 ,平均 5 1岁± 1 5岁。 2 0例中老年性白内障 1 8例 ( 2 3眼 ) ,并发性白内障 2例 ( 2眼 ) ,全组病人术前患眼视力光感至 0 .0 5者 1 8例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经眼动脉灌注化疗(IAC)与静脉化疗联合眼动脉灌注化疗(IV-IAC)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眼内晚期(D/E期)初诊RB患者80例。42例进行经眼动脉灌注化疗,为IAC组;38例行2次静脉化疗后联合经眼动脉灌注化疗,为IV-IAC组;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结果:(1)保眼与复发转移情况:IAC组42人46只眼球,平均随访20.2个月,39只眼成功保留,总体保眼率为84.7%。1例患者转移并死亡,转移率和死亡率为2.2%;IV-IAC组38人44只眼,平均随访21.4个月,34只眼成功保留,总体保眼率为77.3%,1例转移并死亡,转移率和死亡率为2.3%;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3.0%(6/46)及15.9%(7/44)。两组保眼率、复发率、转移率、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并发症:IAC组眼球内陷发生率为41.3%(19/46),4例患眼并发白内障,17只患眼眼睑水肿,12只眼睑下垂,1患眼斜视,1患眼玻璃体出血;IV-IAC组眼球内陷发生率为22.7%(10/44),15例眼睑水肿,12例眼睑下垂。IAC组眼球内陷发生率高于IV-IAC组(P=0.007)。 结论:两次静脉化疗联合动脉化疗治疗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对比单纯动脉化疗可能不会降低患者的总体转移率,但会降低患者眼球内陷和白内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TTT联合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联合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15例24只眼,平均年龄59岁.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14只眼,病理性近视合并脉络膜新牛血管10只眼.在TTT治疗3个月复查后,针对仍存在的CNV行PDT治疗.其中19只眼接受2次PDT治疗,5只眼接受3次PDT.结果 8只眼(33.3%)视力提高>2行,12只眼(50.0%)视力波动在1行,4只眼(16.7%)视力下降>2行.眼底荧光素造影检查联合眼底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渗漏停止7只眼(29.2%),渗漏减少14只眼(58.3%),渗漏无明显变化2只眼(8.3%),1只眼(4.2%)出现新的新生血管出血.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出血水肿吸收13只眼,无明显变化10只眼,加重1只眼.结论 TTT联合PDT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维持视力稳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儿童白瞳症类眼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眼病中出现瞳孔白色反光者称白瞳症。这类眼病种类繁多 ,性质各异 ,治疗方法不同。仅依靠临床表现 ,有时难以鉴别 ,甚至可引起误诊。用现代影像学手段检查这类疾病较易确诊。笔者对我院近 8年所遇到的 10例白瞳症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并结合临床 ,提出鉴别讨论 ,旨在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认识 ,减少误诊。材料与方法  男性 7例 ,女性 3例 ,年龄 2~ 12岁。临床表现均有患眼视力下降或失明 ,2例有眼球突出。所有患眼的瞳孔均有白色或黄白色反光 ,2例患眼瞳孔散大。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 7例 ,Coat’s病 2例 ,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殖症…  相似文献   

19.
正目的:研究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light,IPL)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ain gland dysfunction,MGD)的疗效和维持时间。方法:MGD1级成年患者20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19~66岁。睑板腺功能较差者或唯1只患眼入组。记录基本信息、排除相关禁忌症并取得知情同意后,进行双侧眶周IPL治疗,治疗参数根据患者Fitzpatrick皮肤分型选择,共治疗3次,每月1次。主要疗效指标:睑板腺分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光动力疗法(PDT)或局部激光光凝(FPC)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对视网膜毛细血管瘤(RCH)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1月至2016年12月,行激光治疗并接受随访的RCH患者8例10只眼。其中,5只眼接受以PDT为主的治疗(联合或不联合激光光凝和其他治疗),被归为基于PDT治疗组;5只眼接受以激光光凝为主(联合或不联合非PDT的其他治疗),被归为基于FPC治疗组。所有患眼共接受11次PDT和25次光凝治疗。其他治疗包括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或曲安奈德,以及手术治疗。结果:本研究共发现39个RCH瘤体。在末次随访时,35个瘤体表现安静或消退,4个瘤体复发。视力检查显示,视力提高者4只眼,稳定1只眼,下降5只眼。两组比较,激光光凝组比PDT组更容易诱导肿瘤出血及视网膜下液。结论:基于PDT及激光光凝的疗法对大多数RCH瘤体是有效的。与激光光凝术相比,PDT较少导致视网膜出血及视网膜下积液形成,相对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