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定量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FQ-PCR)对39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进行检测,分析检出率及相关性。结果391例HBsAg阳性血清共检出7种模式,以HBV DNA含量大于5×10^2copy/mL为阳性。HBsAg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模式的阳性检出率较高,为96.9%,HBV DNA含量也较高,其中大于10^7copy/mL的血清为53.8%。HBsAg(+)、抗-HBe(+)、抗-HBc(+)模式中阳性检出率为25.3%,171例(74.7%)HBV DNA含量小于5×10^2copy/mL。HBsAg(+)、抗-HBc(+)模式中阳性检出率为65.4%。结论HBsAg和HBV DNA联合检测,更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HBV感染、传染性及体内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阳性与HBV前S1抗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白洋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5):1250-125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携带者与乙肝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563例HBV携带者乙肝5项血清标志物和PreS1抗原水平。结果在563例HBV携带者中,大三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281例,其中PreS1抗原阳性63例,阳性率为22.4%;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阳性192例,其中PreS1抗原阳性33例,阳性率为17.2%;HBsAg、抗-HBc阳性90例,其中PreS1抗原阳性8例,阳性率为8.9%,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P〈0.05)。结论PreS1抗原是HBV感染和复制的标志,为HBV存在和复制较为直接的一种标志物,对临床上判断HBV复制和疾病的预后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株洲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六项指标检测的相互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HBV感染者进行HBV标志物测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 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71.2%;HBeAg阴性组中HBV DNA阳性率为37.0%.结论 HBV DNA能较好地反映HBV感染及复制情况,是评价抗病毒疗效的相关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与丙氨酸转氨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8例HBeAg阴性HBVDNA阳性(10^3~10^8copies/mL)HBV感染者血清进行ALT测定。结果乙型肝炎“小三阳”(HBsAg+/HBeAb+/HBcAb+)患者血清ALT增高率:10^3~10^4copies/mL组为56.7%,10^5~10^6copies/mL组为80.5%,10^7~10^8copies/mL组为94.7%;HBsAg+/抗-HBc+患者血清ALT增高率:10^3~10^4 copies/mL组为64.3%,10^5~10^6copies/mL组为83.0%,10^7~10^8 copies/mL组为100.0%。结论HBeAg阴性HBVDNA阳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与ALT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因此HBVDNA可以作为HBeAg阴性HBV感染者肝细胞损害程度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5.
邵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8):2369-2370
目的探讨单纯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与HBV 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并对376份单纯抗HBc阳性的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结果单纯抗-HBc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HBV DNA的阳性率为5.58%。结论对于单纯-HBC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应定期检测体内的HBV DNA,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DNA(HBV DNA)载量乙肝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血小板参数变化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确诊乙肝或HBV携带患者,在检测其血清HBV DNA载量的同时检测血小板5项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容(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以HBV DNA载量数量级不同分为三组:<103、103~105、>105 copy/mL,分析三组之间血小板参数的差异性.结果 三组HBV DNA不同载量血小板参数有明显差异,并且随着载量的增高,PLT和PCT减低,P-LCR、MPV和PDW则增高.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初步判断HBV复制的严重性有一定临床意义,乙肝患者血小板参数严重异常者应判断是否病毒复制严重,并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减轻HBV对骨髓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与肝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门诊及住院患者标本,收集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检测结果,分析其模式.结果 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患者中肝癌患者所占比例较高(33.33%).结论肝癌患者中HBsAg和抗-...  相似文献   

8.
HBsAg阳性血清HBV DNA与HBV标志物定量测定的相关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HBsAg阳性血清HBV DNA与HBV标志物(HBV M)含量之间的量化关系,揭示两种HBVM血清学模式HBV DNA与HBV M含量的相关性特征。方法对225例血清标本采用PE7000型FQ-PCR仪和AXSYM免疫分析仪分别进行HBV DNA和HBVM的定量测定,以HBV M血清学模式进行HBV DNA分组并分析比较各组的相关性及特点。结果HBsAg/HBeAg/抗-HBc阳性模式的HBV DNA含量54.5%分布在107拷贝/ml以上,HBV DNA的C~G组及抗-HBs、HBeAg、抗-HBe的F~G组含量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BV DNA含量与抗-HBs呈负相关(r=-0.670)、与HBeAg和抗-HBe则呈正相关(r=0.524、r=0.814);而HB-s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的HBV DNA含量82.2%分布在105拷贝/ml以下,HBV DNA的B~G组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仅与抗-HBs呈负相关(r=-0.569)。结论不同HBV M血清学模式HBV DNA与HBV M含量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与HBV DNA载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442例HBsAg阳性(ELISA检测)患者及45例HBV-M各指标均为阴性的健康者(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根据HBV-M不同模式进行分组统计.结果 不同HBV-M模式组HBV DNA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存在差异;HBeAg与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结论 HBV-M与HBV DNA都能反映HBV感染与传染性;HBeAg、HBV DNA联合检测对HBV感染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BV DNA复制水平与HBV YMDD突变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技术,检测15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未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前血清HBV DNA水平以及服用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血清中YMDD突变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较低者YMDD突变率较低,治疗前病毒载量较高者YMDD突变率也较高(P<0.05)。结论 HBVYMDD突变与治疗前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治疗前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水平检测可作为发生YMDD突变的早期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BV感染血清标志物模式(HBV M)与HBV DNA定量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分别对1463份HBV感染者血清进行HBV M和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模式HBV DNA检出率高,且多数病毒载量大;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及其他模式HBVDNA检出率低,且多数病毒载量小。结论:HBV M与HBV DNA定量虽强相关,但各有所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乙型肝炎病人及其配偶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采用ELISA法和荧光PCR法对316例乙型肝炎病人及其配偶进行乙型肝炎五项指标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在HBeAg(+)与HBeAg(-)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χ^2=31.97、68.79,P〈0.01);HBsAg的相对滴度与HBVDNA的含量关系不密切。乙型肝炎病人配偶HBV感染率为58.2%,有4例HBVDNA含量〉1.0×10^6 copies/L。结论HBeAg与HBV的复制和HBVDNA的高含量关系密切,而HBsAg的相对滴度则不能反映HBV的复制程度及传染性强弱。配偶间的密切接触可以引起HBV感染,但很少导致HBVDNA在体内的存在和复制。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e抗体定量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e抗体在慢性乙肝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对494例慢性乙肝的标志物(HBV M)定量检测,对HBsAg发生变化了的慢性乙肝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HBV DNA载量。结果 494例慢性乙肝e抗体阳性者常见的HBV M有5种模式,以HBsAg>0.2 ng/mL、抗-HBe>0.2 PEIU/mL、抗-HBc>0.9 PEIU/mL、抗-HBs<10 mIU/mL、HBeAg<0.5 PEIU/mL模式为主(74.7%),其次为HB-sAg<0.2 ng/mL、抗-HBs<10 mIU/mL、HBeAg<0.5 PEIU/mL、抗-HBe>0.2 PEIU/mL、抗-HBc>0.9 PEIU/mL模式(18.1%);两种模式中,抗-HBe与HBsAg定量值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但抗-HBe定量与HBsAg的阳性率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6,P<0.01);持续高含量的抗-HBe,HBsAg发生变化的概率明显升高,HBsAg变化值与HBV DNA变化值呈正相关(r=0.784,P<0.01)。结论慢性乙肝在HBsAg<0.2 ng/mL、抗-HBs<10 mIU/mL、抗-HBe>2.0 PEIU/mL时,提示有低含量HBsAg或隐匿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同时,在HBsAg<10 mIU/mL、抗-HBe>2.0 PEIU/mL的慢性乙肝发生活化可能性大。因此,对慢性乙肝抗-HBe定量持续很高的患者密切观察,及时给予干预性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化学发光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同时检测103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和HBVDNA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3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0.78和6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73,P0.05);HBeAg和HBVDNA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47,P0.05);经相关性分析,HBeAg和HBVDNA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738)。结论与HBeAg相比,HBVDNA能够更加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但仍需二者有机结合、综合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核酸及核酸类似物、聚乙二醇干扰素α等抗病毒药物的问世,使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抗病毒治疗取得了明显发展,同时对乙型病毒肝炎的实验室检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发展.本研究着重讨论临床抗病毒治疗中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应用和重要性,指出HBV DNA的定量检测病毒学应答对于判定抗病毒疗效、调整临床抗病毒治疗方案、停药后随访及预测预后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儿童体内乙肝二对半的定量检测,了解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及各年龄阶段乙肝表面抗体的含量水平,探讨儿童加强乙肝免疫最适年龄.[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7月5 487名体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6个月至14岁,分成14组,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对乙肝二对半作定量分析.[结果]儿童乙肝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两对半和HBV DNA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免疫标志物(HBV-M)与HBVDNA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乙型肝炎提供有价值的判断标准。方法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定量检测HBV-M,并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相比较。结果105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均为阳性;85例HBsAg、HBeAg、抗-HBc均为阳性;34例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组中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65.7%、95.5%和11.7%。以HBsAg含量为100ng/mL作为HBV复制的诊断限,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70.0%和84.0%。结论TRFIA定量检测HBV-M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无放射性污染,是一种较好的HBV-M测定方法,在实验室不具备HBVDNA定量测定的条件下,选择TRFIA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检测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1个重要标志。临床诊断HBV主要依赖于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定量检测。血清学标志物反映了病毒的表达水平,间接反映病毒的复制水平,对病因分析、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判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HBVDNA定量测定采用荧光技术的闭管检测,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能更直接地反映出血清中HBV的存在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同时阳性的血清学模式与HBVDNA的关系,并探究其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分析法筛选出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标本,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确认,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HBV DNA含量。结果在选取的HBsAg和抗-HBs双阳性的56人中,共出现4种HBV血清学模式:(1)HBsAg、抗-HBs、抗-HBe、抗-HBc阳性模式占42.8%,HBV DNA阳性率41.6%;(2)HBsAg、抗-HBs、HBeAg、抗-HBc阳性模式占30.4%,HBV DNA阳性率70.5%;(3)HBsAg、抗-HBs、HBcAb阳性模式占25%,HBV DNA阳性率21.4%。(4)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占1.8%,HBV DNA阳性率100%。56例样本中,有27例血清HBV DNA检测阳性,阳性率为48.2%。结论 HBsAg和抗-HBs双阳性伴HBeAg阳性者,血清中有较高水平的HBV DNA。HBsAg和抗-HBs双阳性并不代表疾病好转。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血浆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和阴性血浆治疗,观察不良反应和好转率。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0.05)。表面抗体阳性组好转出院25例(67.57%);阴性组好转出院17例(54.84%),好转率无统计学差异(〉0.05)。结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血浆治疗重型乙型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