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化018属氨基噻二唑类化合物,可致大白鼠甲状腺肿。为了搞清楚它对甲状腺功能的损害情况及其作用环节,我们用100支大白鼠,将农药混于饲料中(500PPM)给予,于给药后10、20、40、80、110天共5次观察甲状腺功能的各项指标的变化。每次均有正常动物作对照。5项指标是:甲状腺吸碘百分率、每毫克甲状腺吸碘百分率、~3H—亮氨酸甲状腺掺入、血清T_4、血清TSH值。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以新农药川化018拌饲喂养Wistar种大白鼠,饲料中川化018浓度为500PPM。于给药后第10天、第20天,第40天、第80天测定动物甲状腺功能,进行甲状腺组织病理、10种酶活性组织化学检查及超微结构观察。同时对不给药动物测定相应指标。结果,各测定期实验组大鼠甲状腺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0~10天及20~40天内甲状腺增重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AS大鼠为实验动物,以同品系的正常大鼠作对照,用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AS大鼠癫痫发作时海马内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免素氧化酶(CCO)、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6-磷酸酶(G6Pasc)、镁离子激活的腺苷三磷酸酶(Mg2+-ATPase)、钙离子激活的腺苷三磷酸酶(Ca2+-ATPase)以及单胺类递质的失活酶—单胺氧化酶(MAO)和胆碱类递质的失活酶—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酶活性,并按生物体视学方法分析Mg2+-ATPase和Ca2+-ATPase法显示的海马微血管密度;另取实验大鼠和对照大鼠海马作振动切片,用AChE组织化学方法显示海马…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大鼠膈肌酶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糖尿病早期膈肌酶组织化学变化,以了解糖尿病膈肌的损害。方法: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糖尿病4周大鼠膈肌组织脱氢酶、水解酶和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糖尿病4周大鼠膈肌组织琥珀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辅酶Ⅰ黄递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和酸性-α-萘酸性酯酶活性强于对照组,乳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弱于对照组,辅酶Ⅱ黄递酶无明显改变,5'-核苷酸酶不着色。图像分析显示糖尿病大鼠膈肌组织琥珀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辅酶Ⅰ黄递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和酸性-α-萘酸性酯酶着色深度(A)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乳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明显低于对照组,辅酶Ⅱ黄递酶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4周大鼠膈肌组织有氧氧化能力增强、糖酵解能力减弱、脂肪及能量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观察了成年大鼠肝大部切除后1、3、6天肾上腺皮质的组织化学变化。结果表明,MAO(单胺氧化酶)、SDH (琥珀酸脱氢酶)、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脂类、AlP (碱性磷酸酶)、ATPase (腺苷三磷酸酶) 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而AcP (酸性磷酸酶)、5′-Nase(5′-核苷酸酶)、NsE(非特异性酯酶) 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用成年雄性家兔49只,分为正常组、溃疡组和盐水组。正常组是未经处理的正常家兔;溃疡组为在无菌条件下,打开动物腹腔,用少量冰醋酸注入胃粘膜下层,造成实验性胃溃疡;盐水组模拟手术,用生理盐水注入胃粘膜下层。手术后1~28天,分批取甲状腺,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各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没有明显的组织学变化。正常家兔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的乙酰胆碱酯酶、非特异性酯酶和酸性磷酸酶反应很强,乙酰胆碱酯酶有一定的特异性;硫胺素焦磷酸酶反应很弱;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反应弱阳性。盐水组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在手术后1~7天,某些组织化学产生一定的变化;在手术后14~28天恢复正常。溃疡组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在手术后1~3天,各组织化学反应与盐水组相似;手术后7~28天,许多组织化学反应均在一定程度上比盐水组的反应增强。本文讨论了以上组织化学变化的意义,提示在实验性胃溃疡期间,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可能参与了调节活动。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主动脉旁体和肾上腺髓质细胞的功能特点,本实验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对胚胎21、28天及生后1、5、10、15天,1和2个月家兔主动脉旁体和肾上腺髓质细胞内9种酶的活性进行了比较观察。用四唑盐法显示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和单胺氧化酶(MAO);用铅法显示酸性磷酸酶(AcP)、三磷酸腺苷酶(Mg~(2+)—ATP酶)、硫胺素焦磷酸酶(TPP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用亚铁氰化铜法显示乙酰胆碱酯酶(AchE);用偶氮色素法显示非特异性酯酶(NsE)。结果表明,胚胎21天时,两个器官的细胞除有较强的LDH活性外,其余各种酶活性均较弱。从胚胎期至生后早期,主动脉旁体细胞的SDH、LDH和Mg~(2+)-ATP酶,均较同期肾上腺髓质细胞活性强,尤以LDH  相似文献   

8.
巨噬细胞在激活过程中形态和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实验用石腊油,糖元及淀粉溶液给小鼠腹腔注射,经过16小时,腹腔巨噬细胞(Macrophae-Mφ)的数目开始增多,体积变大。细胞内乳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及酸性醋酸萘酚酯酶的活性显著增强;三磷酸腺苷酶、琥珀酸脱氢酶及氨基肽酶的活性稍增强。巨噬细菌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增强。至注后72小时,上述改变更加明显。表明糖元、淀粉、石腊油可以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9.
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作为感觉神经元的化学标志物,同时结合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小肠壁神经结构进行了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发现了三种不同染色的神经元:(1)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2)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单染神经元;(3)乙酰胆碱酯酶一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双染神经元.这提示大鼠肠神经系统内不仅存在有感觉神经元,而且,部分感觉神经元可能是胆碱能性质的.  相似文献   

10.
红细胞的细胞膜和血红蛋白,以及游离的还原型谷胱甘肽中都含有巯基。红细胞中许多酶类如己糖激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等。其活性都受二硫化合物,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抑制,很可能GSSG和酶的巯基形成混合二硫化合物(酶-S-S-G)。说明这些酶活性中心含有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光镜组织化学半定量方法,观察了40只正常成年豚鼠胃肠各段壁内神经丛神经元AlP、AcP、5′-Nase (5′-核苷酸酶)、TPPase(硫胺素焦磷酸酶)、MAO (单胺氧化酶)、AP (氨基肽酶)、NsE(非特异性酯酶)、ChAT (胆碱乙酰转移酶) 和AChE (乙酰胆碱酯酶) 反应,并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MAO、  相似文献   

12.
通过体内实验的方法 ,应用酶组织化学技术对 U V改性后心瓣材料涤纶 (Dacron)和未改性的材料周围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和辅酶 I黄递酶活性进行测定 ,评价改性后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两种材料周围组织中几种酶的活性无差异 ,表明改性后材料仍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Balb/c小鼠为对象,应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附睾近侧端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IP)、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的反应活性和用PAS反应显示的附睾管糖蛋白。依组织学和酶学分析,附睾近侧端可分为七段,第1段为附睾的输出小管段,第2~5段组成附睾头,第6、7段形成附睾体。酶反应结果显示:附睾管的起始段(即第2段),上皮细胞AlP,SDH,LDH酶反应活性低,ATPase反应在上皮细胞核上区及游离缘处活性较强,AcP反应活性较强,其阳性颗粒分布于整个上皮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应用成年雄性家兔95只,其中18只作为对照,其余的动物以外科手术造成桡骨中段缺损,分别在不同时间杀死,取出甲状旁腺进行常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观察。骨折后第三天家兔甲状旁腺细胞体积增大,空泡增多,蛋白质茚三酮-雪夫反应和α-酰胺羧基反应增强。第七天后上述变化更加显著;核糖核酸含量明显增高;糖原显著减少;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琥珀酸脱氢酶和毛细血管内皮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也相应增高。骨折后17天酯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恢复正常,21天糖原和碱性磷酸酶也开始恢复,而其它反应到35天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文中讨论了以上各种变化和甲状旁腺的机能的意义,以及它们和骨折愈合各期局部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5例4~6月的人胚腮腺进行了形态学和酶组织化学[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非特异性酸性酯酶(NAE)和β-葡萄糖苷酸酶(β-GA)]的观察。结果表明:该时期人胚腮腺上皮细胞已分化成许多小管(tubules)和端泡(terminal bulbs,TB),腔内含有中性粘多糖,在部分标本中可见到酸性粘多糖也开始分泌;上皮细胞内含有丰富的LDH,并以H型同工酶为主,部分标本中上皮细胞内开始出现NAE和β-GA。本研究为了解人胚腮腺的形态与功能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组织化学方法,选择能反映神经组织糖代谢三个途径的关键酸及碱性磷酸酶,对正常SD系大鼠海马酶活性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CA1区锥体层琥珀酸脱氢酶(SDH)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CO)呈轻度反应,葡萄糖-6一磷酸脱氢酶(G—6—PD)及乳酸脱氢酶(LDH)呈强阳性.腔隙分子层LDH、G—6—PD呈轻度活性,CCO、SDH呈强阳性.CA1区锥体层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最弱.讨论了酶活性不同与记忆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和观察了酒精对大鼠胚胎肝细胞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胚胎肝细胞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活性减弱,乳酸脱氢酶(LDH)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有所增强。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酶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酒精能明显影响胚胎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乙酰苯肼(APH)所造成的动物体内急性溶血性贫血对大鼠脾脏的影响,系统地观察了脾脏内酶的活性变化,并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巨噬细胞内抗氟化物酯酶的活性进行了定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 1.注射APH后,随着脾小体缩小和淋巴细胞的减少,脾脏白髓和红髓的琥珀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逐渐降低,第9天最低,第13天有所恢复。 2.实验动物脾红髓的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于第3~6天时有所下降,第9天上升至接近正常,第13天稍高于正常水平。 3.注射APH后,脾红髓的酸性磷酸酶和三磷酸腺苷酶活性于实验第6天开始明显增强;非特异性酯酶和抗氟化物酯酶的活性于第3天开始增强,并与注射APH的次数相平行。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表明,实验动物脾脏巨噬细胞内的抗氟化物酯酶活性于第3,6,9,13天时分别为正常动物的7.4、9.5、20.3和9.4倍。上述酶活性的增强是与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功能的增强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9.
作者列表介绍了利用Tan和Teng的操作方法所获得的酶谱以及这些酶的遗传学含意。以前在遗传学上已研究过,唾液淀粉酶、酸性磷酸酶、酯酶1和6磷酸已糖脱氢酶,在基质特异性、电泳迁移率、抑制剂的作用和变型的种类等方面不同于相应的血液酶。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是由Amyl位点编码的,而胰腺分泌的血清淀粉酶是由Amy2位点编码的。唾液酯酶1已被证明,  相似文献   

20.
<正> 由单基因突变或缺陷导致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的先天性代谢病常表现为酶缺乏症,为探索某些代谢积蓄病的孕早期产前诊断,作者参照了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资料,以妊娠6.5——10周经人工流产后完全发育的叶状绒毛为材材,用等电聚集和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对绒毛的磷酸葡萄糖变位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腺苷酸激酶,酸性磷酸酶,酯酶D和腺苷脱氨酶进行了定性分析,共测试187个样品,列出了这六种酶的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