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针刺健康青年左侧曲泉穴,观察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在不同的时间点血流速度、搏动及阻抗指数变化,为临床使用该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例健康青年,针刺左侧曲泉穴,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在针刺前10 min、进针时(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时(留针15 min,行平补平泻手法)、出针时(留针30 min行平补平泻手法,出针后即刻)、出针后10 min分别检测并记录MCA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的变化.结果 针刺左侧曲泉穴,出针时左侧MCA的Vd与针刺前相比较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数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左侧曲泉穴在出针时使左侧大脑中动脉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2.
针刺上巨虚穴对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上巨虚穴对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上巨虚穴治疗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对10名青年健康志愿者(男性6名,女性4名)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连续观测针刺双侧上巨虚穴在进针前10rain、进针得气后、行针时(留针15min)、出针时(留针30min)并分别施以行针手法15s钟后、出针后10min等5个时间点的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同进针前10min比较,进针时、行针时VM、VD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针时、出针后10minVM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同进针前10min比较Vs、PI、RI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上巨虚穴有可能增加MCA的血流量,对MCA的平均血流速度的影响具有非常显著的后遗效应,提示针刺该穴具有一定的延迟治疗作用。针刺上巨虚穴对MCA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使用经颅多普勒(TCD)连续观测针刺左侧飞扬穴不同时间点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该穴对双侧MCA血流动力学是否存在负性影响,为临床治疗相关脑血管疾病是否选用该穴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15名健康青年,通过TCD观察针刺左侧飞扬穴针刺入前10 min、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10 min等5个不同时间点的左右两侧M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记录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阻抗指数(RI)共5项参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针刺左侧飞扬穴,在针刺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10 min将左右两侧MCA的Vs、Vd、Vm、PI、RI分别与针刺前10 min比较,左侧MCA的Vs在出针后10 min与进针前10 min相比P<0.01;左侧MCA的Ym在出针后10 min与进针前10 min相比P<0.05;右侧MCA的Vs在行针时与针刺前10 min相比P<0.05.结论:针刺左侧飞扬穴对双侧MCA的血流动力学有负性影响,可降低MCA的血流速度,提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时应慎用该穴,对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则可以选用该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针刺左侧大包穴对青年健康男性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运用该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青年健康男性志愿者8例,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双侧颞窗探及大脑中动脉(MCA),针刺被测者的左侧大包穴,在针刺前10min、针刺得气时(行平补平泻手法15s后)、留针15min(行平补平泻手法15s后)、留针30min(行平补平泻手法15s后即出针时)、出针后10min分别检测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的变化,并记录TCD各参数变化。结果:针刺大包穴,出针时左侧MCA的PI、RI及出针后10min的PI与针刺前10min相比较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大包穴能降低左侧MCA出针时搏动指数与阻抗指数以及出针后搏动指数,提示针刺该穴具有负性针刺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曲池穴对青年健康人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年健康志愿者40例,针刺被测者的双侧曲池穴,在针刺前、入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分别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记录TCD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针刺曲池穴,入针时和行针时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针刺前显著增快,但出针时、出针后血流速度无显著变化,搏动指数(PI)的变化总体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曲池穴能增加大脑中动脉血流量,但其后遗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运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研究针刺左侧列缺穴对健康青年大脑前动脉(ACA)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为临床选取该穴治疗脑血管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健康青年30例,针刺受试者左侧列缺穴,在针刺前(针刺前10 min)、入针后(进针得气时)、行针时(留针15 min)、出针时(留针30 min)、出针后(出针后10 min)运用TCD分别记录志愿者双侧AC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针刺左侧列缺穴,在出针时,双侧ACA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较针刺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针刺左侧列缺穴可增加双侧ACA的血流速度,并有后遗效应,对双侧ACA的血流动力学有正性影响,临床治疗ACA缺血性疾病可选用列缺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针刺健康青年左侧丰隆穴观察双侧大脑前动脉(ACA)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使用该穴是否具有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6名健康成年人,针刺左侧丰隆穴,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在针刺前10 min、进针后(进针时,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时(留针15 min,行平补平泻手法)、出针时(留针30 min,行平补平泻手法)、出针后10 min时分别检测并记录大脑前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的变化.结果:针刺左侧丰隆穴左侧ACA的Vd、Vm出针10 min后的参数均较进针前10 min下降(P<0.05).结论:针刺左侧丰隆穴能降低出针10 min后同侧ACA的Vd、Vm,提示针刺该穴能降低脑动脉血管充盈度以及血流量,应注意针刺强度和留针时间.  相似文献   

8.
程为平  刘钊  侯伯男 《山西中医》2014,(1):25-26,41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针刺健康青年左侧曲泽穴对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及搏动指数(PI)、阻抗指数(RI)的影响,为临床使用该穴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随机选取20名健康青年,男女各10名。针刺左侧曲泽穴,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双侧颞窗位置探及MCA,分别在针刺前10 min、进针后、行针时(留针15 min)、出针时(留针30 min)、出针后10 min时检测并记录MC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的数据变化。结果:针刺左侧曲泽穴,右侧MCA出针时和出针后的Vs、Vd与Vm均增加,与进针前10 min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左侧曲泽穴在出针时和出针后两个时间点能增加右侧MCA的Vs、Vd与Vm的血流速度。提示针刺左曲泽穴具有留针效应和出针后的后遗效应,为左病右取或右病左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针刺通里穴对健康青年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该穴在治疗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6名健康青年,男、女各8名,针刺左侧通里穴,运用TCD在针刺前10 min、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和出针后10 min分别观测双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结果:在男性,双侧MCA的Vs、Vd、Vm在针刺后数个时间点与针刺前相比均显著变小,且左侧较右侧持续时间长;双侧MCA的PI和RI无显著变化.在女性,双侧MCA的Vs、Vd和Vm在各个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仅右侧MCA的PI和RI在进针时显著变小.结论:针刺左侧通里穴对男性双侧MCA的血流速度具有负性累计效应.针刺左侧通里穴对女性双侧MCA的血流速度无显著影响,仅对右侧MCA的血流阻力有负性累计效应.针刺左侧通里穴对MCA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具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临床应用针刺少海穴提供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参考数据。方法:选20名健康青年,针刺左侧少海穴,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分别检测并记录进针前10 min、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及出针后10 min的双侧MC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所得数据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结果:针刺左侧少海穴行针时双侧MCA的Vm参数均较进针前10min下降(P<0.05);右侧MCA的Vs行针时参数较进针前10 min下降(P<0.05);左侧MCA的Vs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参数分别较进针前10 min下降(P<0.05)。结论:针刺左侧少海穴可降低双侧MCA血流速度,对双侧MCA血流动力学有负性影响,临床治疗脑缺血性疾病慎用少海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左侧列缺穴对健康青年大脑前动脉(ACA)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并探究列缺穴对不同性别受试者ACA的影响,为临床选取该穴治疗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健康青年30例,分为3组进行试验,分别为男女混合组30例、女性组15例、男性组15例。针刺受试者左侧列缺穴,在针刺前(针刺前10 min)、入针后(进针得气时)、行针时(留针15 min)、出针时(留针30 min)、出针后(出针后10 min)运用TCD分别记录志愿者双侧AC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1)男女混合:针刺左侧列缺穴,在出针时,双侧ACA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较针刺前显著增加(P0.05)。(2)女性:针刺左侧列缺穴,在出针时,双侧ACA的舒张期Vd较针刺前显著增加(P0.05)。(3)男性:针刺左侧列缺穴,在出针10 min后,左侧大脑前动脉PI与行针时比较有所增加(P0.05)。结论针刺左侧列缺穴可增加健康青年双侧ACA血流速度,其中女性结果明显优于男性。列缺穴可作为女性ACA缺血性疾病的首选治疗穴位。男性选穴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2.
针刺后溪、申脉对青年健康人大脑中动脉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后溪、申脉穴对青年健康人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时间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青年健康志愿者10例,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一侧颞窗探及大脑中动脉(MCA),针刺被测者的双侧后溪、申脉穴,在针刺前10 min、针刺得气时、针刺15 min(行针平补平泻)、针刺30 min(出针时)、出针后10 min分别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记录TCD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在针刺得气时、针刺15 min(行针平补平泻)、针刺30 min(出针时)、出针后10 min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阻抗指数(RI)、搏动指数(PI)与针刺前10 min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得气时与针刺前10 min平均血流速度(Vm)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15 min(行针平补平泻)Vm血流速度与针刺前10 min相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30 min(出针时)、出针后10 min Vm血流速度与针刺前10 min相比较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后溪、申脉穴在针刺过程中能显著增加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针刺左侧公孙穴对健康青年人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使用该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健康青年人志愿者16例,男女各8例,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双侧颞窗探及大脑中动脉,针刺被测者的左侧公孙穴,在针刺前10 min、进针后、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10 min分别检测并记录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的变化。结果:针刺左侧公孙穴,出针时右侧MCA的Vd与针刺前10 min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左侧公孙在出针时使右侧大脑中动脉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减慢。提示针刺该穴对大脑中动脉有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针刺方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的康复作用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交替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40例.两组在采用相同的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良肢位摆放的同时均给予针刺治疗.交替针刺组采用巨刺与非巨刺交替运用的方法,即每日2次、健侧与患侧腧穴交替使用;常规针刺组每日1次、仅取患侧腧穴针刺.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并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监测两组患者治疗第1天及治疗最后1天针刺前及针刺过程中病灶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交替针刺组的愈显率为65.0%,优于常规针刺组的37.5%(P(0.01);交替针刺组治疗后的改良SS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P<0.01);交替针刺组与常规针刺组在治疗第1天及最后1天针刺过程中均可使病灶侧MCA平均血流速度下降(均P<0.05);治疗最后1天交替针刺组针刺前MCA平均血流速度与常规针刺组针刺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替针刺组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常规针刺组,扩张脑血管、改善脑灌注是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点针刺健康青年左侧然谷穴对大脑后动脉(PCA)血流动力学各参数的影响,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健康青年60例,其中男、女各30例,针刺其左侧然谷穴,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于针刺前5 min、进针时、行针1时、行针2时、出针时、出针后5 min,分别记录双侧PCA的Vs、Vd、Vm、RI及PI。结果:针刺左然谷穴,与针刺前5 min比较,左侧PCA的Vs在行针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PCA的Vs在行针1时、行针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左然谷穴可降低双侧PC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提示针刺该穴对双侧大脑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具有负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点针刺左侧偏历穴对健康青年双侧颈内动脉(I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运用该穴提供单穴处方。方法:随机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男女各8例,用毫针直刺左侧偏历穴0.3~0.5寸,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仪,探头在颞窗分别探及双侧颈内动脉(ICA),观测针刺前、进针时、运针时、出针时、出针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针、运针、出针时各施以平补平泻手法15 s,记录TCD各参数。结果:针刺偏历穴,进针15 min后左侧ICA的Vs及出针时的Vs与针刺前5 min比较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偏历穴能降低左侧ICA进针15 min后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出针时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提示针刺该穴有负性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点针刺左侧大包穴对健康青年男性大脑前动脉(A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ACA相关疾病时,是否选用该穴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随机选取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8例,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双侧颞窗探及大脑前动脉(ACA),针刺被测者的左侧大包穴,在针刺前10min、进刺得气后、留针15min(行针后)、留针30min(出针时)、出针后10min分别检测大脑前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J)的变化,并记录TCD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针刺大包穴在针刺时、行针时、出针时以及出针后血流速度均无显著变化;PI,RI的变化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大包穴对ACA血流动力学无任何影响,提示该穴具有安全性但不能做为治疗ACA供血不全的首选用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通里穴在不同时间点对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前动脉(ACA)的Vs、Vd、Vm、PI、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左侧偏瘫脑血栓患者30例。针刺左通里穴,使用TCD观察并记录进针前、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和出针后5个时间点的大脑前、中动脉Vs、Vd、Vm、PI及RI数据。结果 1)针刺通里穴时,病灶侧(右侧)MCA在行针时的Vd、Vm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对侧(左侧)出针时的Vd、Vm明显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针刺通里穴,病灶侧(右侧)及对侧(左侧)的ACA各参数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通里穴未引起双侧MCA和ACA的PI、RI变化(P0.05)。结论针刺通里穴对动脉硬化性脑血栓患者的MCA具有正性调节及累积效应,对ACA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艾灸健康人百会穴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宁侠  郭瑞林  任秦有  李娟 《中国针灸》2003,23(11):679-680
目的 :探讨艾灸百会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方法 :选择本校健康男性学员 30名 ,应用美国AcusonSequoia 51 2型超声诊断仪 ,分别于艾灸百会穴前后测试双侧大脑中动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 (Vmin)、搏动指数 (PI)、阻力指数 (RI)等血流动力学有关参数。结果 :艾灸百会穴 5天后 ,左侧大脑中动脉Vmax、PI、RI及右侧大脑中动脉Vmax、Vmin增加非常显著 (P <0 0 1 ) ,其余各项指标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艾灸百会穴可使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 ,血管搏动指数增加 ,脑血流量增加 ,脑部血液循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是颈椎各种原因所致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不足,导致该动脉供血区——脑及脊髓发生功能不全而导致的一系列症候群。本研究对针刺夹脊穴治疗该病进行了针刺前后TCD(经颅多普勒)检查。旨在观察针刺夹脊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本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全部患者均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男5例,女27例,平均年龄47.81±14.45岁。2 诊断标准2.1 纳入标准 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1]及TCD[2]诊断标准。2.2 排除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